第8章 ? 歷史大補課
8 歷史大補課
◎此人或可成為我的得力助手。◎
武曌繼續翻尋原主記憶。
可惜原主不精史學,武曌将她記憶中與歷史有關的內容翻了幾遍也只大概知道唐朝晚年發生了黃巢起義,之後五代十國,再然後北宋、遼國并列,遼國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滅亡後不久,北宋也被金國滅亡,北宋宗室幾乎全被金人擄走,脫逃的趙構度長江建南宋,麾下有精忠報國的岳飛,也有賣國求榮的秦桧……
[岳飛真是可惜,文武雙全又忠心愛國,居然遇上這樣的皇帝和丞相。]
看過原主記憶中的岳飛生平大概,武曌有感而發,繼續往下看。
南宋與金國對峙多年後,陸續被草原崛起的蒙古人滅亡。
蒙古人進入中原後建立元朝,元朝入住中原不過百年便淹沒在起義軍的汪洋大海中,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攻入大都,朱元璋成為大明開國皇帝。
[乞丐出身竟能成就帝王大業,朱元璋是個厲害角色。]
同時,武曌注意到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并沒有被朱元璋全數殺滅,在元順帝帶領下,他們逃回了草原,并且,元朝建立者的姓氏孛兒只斤的發音和本朝(清朝)以孝莊太後為首的蒙古後妃的姓氏博爾濟吉特非常接近!
難道說——
武曌心念一動。
她很快就在原主的記憶中找到了佐證。
年家本姓嚴,祖籍安徽懷遠,後訛“嚴”為“年”,遂以年為姓。
明朝後期,年氏家族遷徙遼東廣寧,與生活在遼東的建州女真發生接觸,而建州女真是被元朝滅亡的金國女真的後代,也是建立清朝的滿族的前身。
明清交接之際,建州女真族改名滿族,聯合被明朝趕回草原的蒙古多部,創建滿蒙八旗,生活在遼東地區的大量漢人也被裹挾入旗,成為隸屬于滿八旗的漢八旗,年家就是在這時從非旗人成為鑲白旗漢軍旗人。
[……可惜年世華記憶中的史學內容太籠統,只能看出大唐滅亡到滿清建立的大概脈絡。]
武曌嘆了口氣。
但她很快想到年世華不僅有年少有為受康熙皇帝器重的二哥年羹堯,還有以不務正業精通雜學聞名的大哥“呆公子”年希堯。
在年世華的記憶中,年希堯性情溫順,于人情世故頗有幾分“呆傻”,精通繪畫,喜好音樂,擅長醫藥,學過西洋文,能獨立完成複雜的算數題,同時還熱衷編纂史學,書齋內擺滿了歷朝歷代的史學典籍。
想到這裏,武曌決定盡快找機會回年家和年希堯見面。
【為什麽?】
小鳳龍滿頭疑問。
【想知道神龍元年到康熙五十年期間發生的大事,直接去胤禛的書房翻書不是更快嗎?】
[胤禛的書房裏自然不可能沒有記載歷朝歷代發生的所有大事的史冊書籍,但胤禛此人心機太深,又因年羹堯緣故對年世華頗有成見,還信奉女子不得幹涉政事的陳腐規矩……想進他的書房看書,怕是要費些周章!而且有一定可能被他發現我不是原本的年世華!]
【哦哦……】
聽過解釋的鳳龍連連點頭。
【人類的世界好複雜……不過也是因為如此,寶寶才喜歡和人類一起生活……】
……
……
雍親王胤禛沒有回府,因為康熙将陳四流民案交給他辦差。
主犯陳四祖籍山西,自稱因康熙四十四、四十五兩年本省欠收,不得已在康熙四十六年帶領妻兒老小連同族人近一百四十口逃荒到陝西慶陽府,康熙四十八年流亡到河南,又從河南流浪移到湖廣、貴州。
百姓遇上災荒年份攜家帶口逃往沒有災荒的地方本是尋常事,江陵縣當地官員調查後呈交給朝廷的報告也表明陳四帶領的将近一百四十人确實都是來自山西太原的流民,這些人從山西出發,經過陝西、河南、湖廣,有意前往雲南、貴州一帶墾荒,身上沒有攜帶武器,沿途也不曾犯下搶劫傷人的惡行。
所以,康熙四十九年,陳四的案子交到刑部,刑部并未引起重視,草草看過便将卷宗發給湖廣,由總督會同河南巡撫查審,涉案的陳四等一幹人全部發回原籍取保安插。
但是康熙皇帝知道這個案子後卻是雷霆暴怒!
要知道,自康熙四十二年起,山西當地官員每年都上報朝廷說今年大豐收,沒有任何饑馑,百姓肚腹飽足。
“山西連年豐收,陳四竟還要帶領全族近一百四十人外出逃荒,難不成山西本地官員年年都在诓騙朕?!”
“皇上息怒,此事——”
“奏章中提及陳四等百餘人出行攜帶的是需要草料喂養的騾馬,可見是個大家族,且此人在地方頗有威望……倒讓朕想起了當年的朱三太子……”
康熙板着臉,手指急促敲打禦案:“果然,朕這些年太過寬厚!惹得下面一些人已經忘記了江山是朕的江山!”
他擡頭,看了眼站列兩旁的兒子們,最終落在雍親王身上:“胤禛,這件事由你全權處理,務必查個水落石出!”
“嗻!”
胤禛下跪領命,出紫禁城後卻露出為難神色。
在宮門前等候的戴铎見狀,趕緊湊上去:“主子,您莫不是遇上了難事?”
“遇上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胤禛冷着臉,将陳四流民案的大概和皇阿瑪對此事的評價簡單說了一遍。
戴铎聽完,也是滿臉苦悶:“主子,這差事不好當。”
“我怎麽可能不知道這是個要命的差事?”
胤禛苦笑:“如果陳四所言屬實,那便是山西當地官員連續多年撒謊诓騙皇阿瑪,其罪當誅。但即便陳四沒有撒謊,山西當地确實發生了連年災荒,他一個普通百姓竟然能召集全族百餘人從山西一路流亡到貴州,中途沒有任何阻攔,這份手段以及沿路暴露出的官吏問題……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但如果主子能把這件事辦妥,或許皇上心裏就會考慮……”
說到這裏,戴铎壓低聲音:“立您為太子。”
“——這話可不許胡說!”
胤禛急忙打斷。
戴铎卻道:“主子,皇上心中倘若對太子沒有絲毫芥蒂,為何四十八年二立太子後立刻大封諸王?還把年羹堯的妹妹指婚給主子,此次又将這等棘手事交給主子?依我之見,皇上分明是在考驗主子,看主子是否擔起江山重任!”
“戴铎,你想多了。”
被說中心事的胤禛面色冷冽如鐵。
他一直觊觎皇位,但他知道時機還沒有成熟,不能把野心表露出來,而眼前這個恨不得把所有欲望都寫在臉上的家夥也從來都不是他心目中有資格與他共謀大事的人。
“去刑部。”
“嗻。”
……
在刑部對着陳四案的卷宗冥思苦想一整夜,胤禛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第二日,他如常早朝,散朝後回到雍親王府,小太監上前,顫顫巍巍地禀告道:“爺,側福晉那邊……”
“年氏?”
胤禛頓了一頓:“她有什麽事情?”
“回爺的話,側福晉求問何時可以回門?”
說這話的時候,小太監的聲音直發抖。
衆所周知,王府裏不論是嫡福晉還是側福晉,在爺面前都是奴才。
從來只有主人命令奴才,哪有奴才向主人提條件。
“她想回門?”
胤禛皺眉:“理由?”
“回爺的話,側福晉說漢人有回門的習俗,完成回門儀式以後,婚姻才算正式結成。”
“今日已經是成婚的第四天。”
胤禛無意陪年世華玩小孩過家家,雖然她的年輕、美貌、家世以及床笫間的溫順多情都讓他非常滿意。
“回爺的話,側福晉說回門并不一定只能在成婚的第三天,第六天到第九天以及滿月的時候都可以……”
小太監越說越害怕,雙腿直打顫。
“知道了。”
胤禛擺擺手,示意小太監退下。
“嗻。”
小太監如聞大赦,趕緊退到一邊。
胤禛随後擡手招呼蘇培盛上前:“替側福晉準備一下回門所需禮品。”
“嗻。”
“終歸是皇阿瑪親自指婚的側福晉,該給的不能不給,只不過——”
胤禛抽唇一笑:“本王明日前往山西核查陳四案,四月以前無法回京城,回門的事情,側福晉自行斟酌!”
“嗻。”
蘇培盛連聲答應:“奴才這就把好消息告訴側福晉。”
“去吧。”
胤禛背着手,走向書房。
陳四流民案的事情,他雖已拟好處理方案,到山西地方後卻還是免不了一番随機應變。
倘若最終證實山西官員确如預料那般連續多年對朝廷瞞報災荒謊稱豐收,他們身後的主使者又該是誰?
難道說……
胤禛越想越煩惱。
老九胤禟以皇家名義敲詐勒索地方官員、富戶惡意斂財的消息,他早有耳聞,也一直都知道有“八賢王”美譽的老八胤禩并非人如其名的君子,但他們應該不至于膽大妄為到主動卷入此等大事……
……
……
女兒将要回門,年家上下歡天喜地,尤其是年遐齡夫妻。
“不知女兒在王府如何?”
年老夫人擦拭眼淚。
正所謂,一入侯門深似海,王府比起侯府豈止深邃百倍。
何況,明眼人都知道皇上是因為器重年羹堯、不希望前途無限的年羹堯和八爺、九爺太過親近才先把年家所屬的鑲白旗從納蘭揆敘手中撥到雍親王名下,又将年家小女兒指婚給雍親王做側福晉。
偏年羹堯恃寵而驕,仗着身在四川拒不回京出席幼妹入王府的婚宴,連給主子(雍親王)的賀禮都草草準備,随便派了個奴仆送去。
想到此節,年夫人忍不住抱怨:“倘若華兒與他是同母所生,他怎可能如此怠慢無禮!”
“夫人,你少說兩句吧!”
年遐齡苦笑,提醒妻子:“王府的* 馬車快到了。”
“我也就是心疼女兒才抱怨這幾句,哪能不知道亮工是咱們年家最出息的那個,年家的将來大半系在亮工身上。”
年老夫人憤憤不平,但也無可奈何。
年遐齡夫妻身後,年希堯夫妻以及被年羹堯留在京城的續配妻子覺羅氏俱是一臉無奈。
……
……
年世華的馬車在前呼後擁中抵達年家的京城老宅。
依規矩,嫁給掌管鑲白旗的雍親王為側福晉後,她便成了父母、兄嫂的主子。
因此,年世華在嬷嬷的攙扶下才出馬車,年遐齡夫妻立刻帶領全家向年世華行禮。
武曌見狀,連忙上前攔阻:“父親、母親,你們折煞女兒了。”
“尊卑不可廢。”
年遐齡夫妻堅持帶領全家行禮。
武曌只得受禮,然後以年世華的身份向年遐齡夫妻行兒女大禮,親密問候以年希堯為首的一幹人,在衆人的簇擁下進入正廳坐定。
此時,年遐齡等人也已發現雍親王不在,嘴上不敢吱聲,心中難免嘀咕。
尤其是年遐齡。
[四爺身份如此尊貴,确實不太可能陪柔雅回門,但是……但是……四爺不來,當真只是因為尊卑有別,不是因為亮工的怠慢?]
想到此處,年遐齡越發惴惴不安,不等寒暄結束便問女兒:“柔雅,四爺他對你可還滿意?”
“爺對女兒很好。”
武曌睜着眼睛說瞎話。
“當真?”
年老夫人不信。
她近來時常噩夢,夢見雍親王将對年羹堯的不滿發洩在女兒身上。
“爺若是對女兒不好,又怎會讓蘇培盛為今日的回門準備如此厚禮?”
武曌巧言安撫年老夫人。
在年遐齡夫妻身上,她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
“那為何……”
年老夫人欲言又止。
“四爺何等尊貴,怎麽可能——”
年遐齡板下臉。
武曌見狀,主動緩和氣氛:“爺原打算陪女兒回門拜會父親、母親大人,無奈國事緊急——”
“原來如此,是母親太不懂事了。”
年老夫人讪讪道。
這時——
[甭管四爺是真有事要處理還是壓根不想來,他不陪小妹回門,我們也能落得清閑,少了一堆跪拜禮節。]
年希堯的聲音傳入武曌耳中。
她擡頭,看了眼這位赫赫有名的“呆公子”:“大哥——”
“小妹有事?”
“我想去大哥的書房選幾本書帶回王府。”
“小妹想要什麽樣的書籍?”
年希堯興致盎然。
武曌:“還沒有想好。”
“那我現在就陪小妹去書房挑選。”
年希堯有些迫不及待了。
要知道,單論天資與才華,年希堯不在年羹堯之下,然而,年羹堯自小勤學苦讀,鑽研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經典,年希堯卻把心思全放在時人看來是不務正業的詩詞書畫、音樂醫書、幾何西學領域,以至年羹堯外放成為正三品的四川巡撫時,長他八歲的年希堯還只是個四品官。
世人只知年羹堯深受皇恩,卻不知年希堯也是個難得一見的天才。
好在年希堯性情溫和,對于仕途升遷沒有太強烈的欲望,比起步步高升,他更喜歡鑽研雜學,尤其是西洋學,希望自己在雜學領域取得的成就能得到世人的肯定。
現在,小妹向他借閱書籍帶回王府,他本能地意識到機會來臨,恨不得把多年心血傾囊相送,讓這些心血經小妹之手進入雍親王書房,呈到皇上的桌案。
沒想到年希堯內心如此,武曌不禁對他多了幾分好感,以及——
[此人或可成為我的得力助手。]
……
進入年希堯的書房,武曌的視野頓時被琳琅滿目的物品占據:除了整排整排的書架和堆滿書架的各類線裝書籍,還有從西洋傳教士手中重金購得的黃銅望遠鏡、琺琅地球儀、指南針、帆船模型等等等。
書房最顯著的位置擺着一個淡粉色瓷瓶,通體光潔溫潤,色澤淡雅如粉玉,淺色花紋若隐若現。
“這瓶子——”
“這瓶子原本就是為小妹準備的。”
年希堯見年世華被瓷瓶吸引,笑呵呵将瓷瓶雙手奉上:“大哥知道四爺喜歡淡雅,有意燒制胭脂紅釉色瓷器作為賀禮。誰想下面的人做事疏忽怠慢,為大婚準備的瓷器直到前日才送抵京城,誤了大事。”
“大哥有心了。”
武曌欣然收下瓷瓶,注意力落在琺琅地球儀上。
[這是……]
【地球儀。】
鳳龍拍着翅膀飛上地球儀,老氣橫秋地坐在地球儀的金屬支架上,短小的前肢抱在胸前。
【你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球體,也就是所謂的天方地圓,九州之地的認知是完全錯誤的~而這個地球儀是基于全新認知做出的全球各國堪輿大圖~】
[九州之地是錯誤?地球儀?全球?]
武曌心顫。
超範疇的知識如暴雨雷電沖刷她的思考,臉上卻還要維持平靜,不動聲色地走到地球儀前,端詳這個精致又奇妙的琺琅球體。
[小妹看中了地球儀?]
年希堯心疼。
但為了讓畢生心血有朝一日進入皇帝視野,年希堯狠狠心,主動向年世華介紹琺琅地球儀的獨特之處:“小妹,賣我地球儀的西洋傳教士說,即便是在宮裏,如此精致的地球儀也屬稀罕物,你将它帶回王府,必定能憑借此物博得四爺的好感。”
“大哥要将地球儀送我?”
“正是。”
年希堯直言不諱:“和碩雍親王的嫡福晉膝下無子,若是王府後院地位僅次于嫡福晉的你能為四爺生下出色的兒子,這孩子将來很可能繼承親王爵位,成為年家的依靠。”
“為什麽要依靠我?二哥比我何止優秀百倍。”
武曌故作謙虛。
年希堯苦笑:“亮工的性情,父親和我們都清楚。他确實有才華,但也因此恃寵而驕,連四爺的話都敢不當一回事,将來指不定會鬧出什麽!”
“父親和兄長不曾勸過?”
“他不想聽,我們有什麽辦法?”
年希堯自嘲一笑,随即捧來自己精心編纂的幾本書的樣稿,希望妹妹能把他的心血轉呈給四爺。
“大哥,你——”
“我素來不是做官的料,心思全在這些雜學上,還請小妹務必成全。”
年希堯言辭懇切。
武曌也想盡快掌握當前世界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于是滿口答應,收下年希堯編纂的《視學》、《對數廣運》、《集驗良方》三書樣稿,又從書架上拿走從《史記》到《元史》總計二十三套史書,最後在年希堯的建議下,将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一并收下。
“可惜《明史》還在編纂中,不知何時才能問世。”
指揮奴仆将上述書冊裝進紅木大箱時,年希堯本能地嘆了一句。
對此,武曌并無驚異。
反倒是小鳳龍眨動清澈透明的大眼睛盯着年希堯看了許久。
【這人可惜了。】
[可惜?]
武曌詫異。
[為什麽可惜?]
【沒能出生在正确的地方,難道不值得可惜?】
話音落,小鳳龍便再次被年希堯書房內的各類西洋物件吸引,拍着翅膀上下飛舞,恨不得把年希堯房內的每一件珍奇擺設都占為己有。
武曌假裝沒看見小鳳龍的醜态,見書冊已盡數裝箱封好,遂與年希堯走出書房,一路閑談,得知年世華的二哥年羹堯赴四川上任恰逢四川提督岳龍(岳鐘琪之父)雙目失明且因為經濟問題戴罪在家,繼任提督才德不及難以勝任,得以巡撫身份過問四川軍事,整頓軍務,清繳盜賊,安定地方,屢立功勳,但也因此和頂頭上司、川陝總督殷泰的關系搞得很僵。
“皇上喜歡亮工的銳氣和才能,默許他在四川的種種行為,但也讓亮工日益跋扈,目中無人……小妹,你身為年家人,可一定要在四爺面前為你二哥多說好話啊!”
年希堯對未來憂心忡忡。
他自知能力有限,無法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因此将年家的未來寄托在文武兼備的年羹堯和嫁入雍王府的年世華身上,希望他們能相互扶持,共同撐起年家。
武曌聞言,淡淡一笑:“在王爺跟前為二哥說話是我身為年家人的分內事,就怕二哥他……”
過分不知好歹!
【作者有話說】
年希堯這個人屬于除了不會做官什麽都會的科研天才,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會外語、透視學、醫學、歷史學、化學、幾何學、數學,被在清朝的法國傳教士稱為百科全書式學者,應該進皇家科學院
雍正年間的瓷器很多都是他主持景德鎮禦窯廠時燒制,在審美和配制釉色、研發琺琅彩顏料領域都非常牛逼(章總表示我的瓷器雖然沒有審美但是有技術)
新章發布,請多多支持,留言紅包發放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