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第五房姨太太
第6章 五、第五房姨太太
老徐,徐致泰,現任西北督軍手下第16混成旅的參謀,是督軍跟前的紅人,也是她的丈夫。
但她并不是他的正妻,正經算起來,是第五房姨太太。
他不算一個貪色的人,填充後院,不過是中國人的一種篤信,求後。
偏偏事與願違,除了大太太年輕時曾有過兩個早夭的孩子,後面幾房姨太都無所出。
家裏老太太認定是女人不中用,但老徐不想再娶了,說要将心思放在軍務和前途上。
不料此時軍中發生了一樁事。
傳聞有個姑娘被做軍火生意的親娘舅賣了抵債,原本要送到堂子裏的,但被幾個丘八看中,準備暗中拉到軍營取樂。
消息走漏了風聲,傳到老徐耳朵裏,趁機借着這事狠狠整頓了軍務,斃了幾個花天酒地的,殺雞儆猴。
卻沒想這姑娘的老娘打聽到徐家的祖宅在七寶古鎮,一路坐船哭上門來,懇求徐老爺大發善心,收了她女兒。
說她女兒被她舅這麽一折騰,身子雖還幹淨,可名聲早毀了,在家裏尋死覓活。她女兒好賴也是江南書香門第出身,只是門楣沒落,但到底是個知書達禮的,就算留在府上伺候老爺和夫人也無不可。
簡毓華就這樣入了徐家的大門,成為伺候大太太的一個丫頭。
這是名義上的,實則待她與小姐沒什麽不同。
有獨屋可居,随身帶着娘家丫頭秋娟。平日只需做些針線活,大太太亦不大使喚,聽說她識字,倒是常打發她去書房伺候老徐筆墨。
她知太太的弦外之音,自知能脫困軍營也全得老徐相救,便做好報恩打算。
誰想老徐跟她明講一二三:
接你入宅是老太太和大太太看中你的人,不在乎你在軍中的那些流言。
想借你的肚皮給徐家留個後,但又怕馬上給你名分倒傳出是非。
但我不會勉強你,故留你在宅中三年,期間你若願意,便納你入門,迎你為我的五姨太,生兒育女。
三年到,你若還是不願,便放你離開,我也不會碰你分毫。
毓華很是意外,那老太太和大太太那邊,如何能答應?
這你不用管。
老徐的坦誠倒是讓她權衡良久:
她本想過報恩,給老徐留個一男半女,之後彼此不拖不欠。
但老徐偏跟她做了君子協定,倒是大丈夫習氣,不願占她分毫便宜。
好,那就等三年。
若是三年到了,自己當真離開徐家,又能做什麽呢?
娘家是靠不住的,母親性子懦,舅舅此生不複相見是最好;
而自己呢,不過認得幾個字,手裏又沒錢,去社會上謀職,毫無底氣。
總不能還問徐家要盤纏吧?那未免太有愧自己從書上明的那些理了。
她思前想後,便也跟老徐坦承:
今後,若書房裏有用到我的地方盡管使喚,勉強懂兩個字,能幫你謄抄公文。
有別的活計要做,也不必客氣,只管讓太太老太太吩咐。
既然我是徐家的丫頭,就該有丫頭的規矩,不做事白吃飯,于心不安。
老徐倒有些意外的欣賞,試了試她的兩筆字,很是清秀,便安排她“常駐”書房了。
先是抄抄公文,漸漸談起時局上的事。
有些詞文她看不明白的,老徐便借她一系列書籍和期刊,比如前兩年盛行的《大中華》、《中華婦女界》、《中華教育界》、《時事月報》等等。
裏面有不少學人志士針對這兩年政體變更生發的探讨,老徐說多看看很長眼界。
毓華從前在私塾念書,讀的多是四書五經,于這些新書全然不通。
不知道何為科學明珠,也不知何為國會制度,選舉制度?
但她天性聰穎,舉一反三,讀了幾篇後,漸漸就形成了一個粗略的邏輯框架。
攢了不通的問題,給老徐謄寫公文時就會向他請教,如此進步神速。
以至于有一次兩人閑談時,論及當今張勳複辟之事。
她說,帝制雖然取消了,但是國民心中根深蒂固的皇帝情結卻沒這麽容易打消。看吧,名義上是清君側,其實做的都是皇帝夢。
說完發現老徐直勾勾地看着她,目光中透着欣賞。
再往後,老徐便讓家裏傭人每日先将報紙送到毓華房裏,等她讀完再帶報紙來書房,讓她摘要評敘。
毓華方知這四海之大,還有東瀛朝鮮,更有歐羅巴美利堅;更訝于當今世界變更之迅速,八方列強環伺。
為此,老徐胸懷大志,欲投筆從戎,創建新生之中國。
那天後,老徐的身影在她眼前漸漸高大起來,聲音也柔和很多。
原本嫁給老徐,這輩子她對才子佳人的事已是絕了心。
卻沒想到,自己竟與古往今來話本子上被解救的弱女子一樣,對救命恩人無可遏制地動了心。
她開始有意識地去和幾房姨太太走動,面上裝得公事公辦,該請安請安,該說事說事,實則拐着彎打聽老徐的喜好,自己好偷偷下廚,給他個驚喜。
她的小九九自是瞞不過幾位姨太,但這幾位太太自打她入門來,對她并無妒意,亦無隐瞞刁難。
她想也許是她在老太太跟前過了明路的緣故。
只是幾位姨太的眼神或多或少帶了些滄海桑田過來人的意味。
她不理會,精心烹制了幾道菜,但老徐似乎嘗不出來是她親手調制。
她只好時時暗示,菜場最近上季了哪幾味新菜,清明時節怎麽挑菜苗,又如何與廚子探讨菜譜,又是怎樣創制新菜。
老徐聽歸聽,壓根沒咂摸出她的“邀功”心切。
毓華心中不安,連續幾天情緒低落,以至于在抄寫公文時連出了好幾個錯,倒讓老徐焦急,呵斥她仔細點,不要心不在焉。
語氣一重,她心裏的委屈就滿溢開來,不言不語地掉了兩滴淚。
老徐似未發現,依舊公事公辦,讓她把文章要點都一一寫出來。
直等全部寫完,老徐在她的文上開始潤色時,她站在一旁研墨,輕輕地抽着鼻子。
老徐頭也不擡地突然發問:你不後悔?
原來他全看在眼裏,也知道她心事,但不敢輕易應承。
因他最近在職業上有新的打算:今年過完年後有可能要前往湘西常德,跟一個姓馮的新旅長打天下。
預計少說也要在常德待三五年,伺機而動,待局勢穩定,才有可能接家眷同來。
如果跟了我,你便要守在徐宅後院,做王寶钏,你可願?
言畢他靜靜瞅着她,不說話,那雙平日裏尖銳的眼睛收了鋒芒,似乎多了些憂愁和脆弱。
她心涼了一大截,立在那裏,手下無意識地一圈圈研着墨,房裏安靜到只聽得見墨條擦着硯臺發出的“滋滋”聲響。
過得片刻,她停下動作,鼓足勇氣問他:真不能帶人去嗎?
說完又低下頭,自忖這話說得實在沒分寸,連家眷都不能帶,她算什麽呀,連個名分都沒有,即便需人同往又何時輪得到她?
正想着,突覺腰上一軟,耳畔噴來一陣熱氣。
真願跟着我?老徐不知何時放下了筆,摟住了她。
她耳根子燒了起來,一顆心砰砰跳着,快要撞出胸膛。
末了帶着羞怯和歡喜地點了點頭。
當晚,水到渠成地夜宿書房,成了他的五姨太。
*******************
我無論如何要想法子帶着你。他對懷中的她道,等前途定了,再回上海。
輕輕勾着他的下巴,摩挲着他的胡茬,那其他幾房姨太太呢?
什麽都不懂,去了做什麽呢?老徐說他身邊不要沒見識的婦人。
只要你在身邊,我才有力氣打天下。
她的耳根子燒了起來,再次躲入他的懷中,為這份殊榮。
沒人跟她搶這份殊榮,都知道去常德是吃苦。
啓程前,老太太和大太太再三叮囑毓華,務必将老徐照顧好了,既然現在已經正式成為徐家人,早些為徐家開枝散葉,等回程時帶個小的一同回來。
她是真心應承,一心盼着給老徐留個種,卻不想來到常德後,一切變了。
她開了世界的眼,開了老徐的眼,也開了自己的眼。
作者有話說:
非傳統結構,接下來幾章都是插敘。
正因為老徐和簡毓華有這樣的過往,才會有了現在不可預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