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 科考
60 060 科考
◎舞弊?在我老康這兒根本不可能存在!◎
莫郁進南書房陪阿哥們讀書的時候正是農歷三月二十日, 康師傅南巡回京的第三天,陪完了老子陪兒子,順帶幾個大孫子, 就, 基本上算是無縫銜接了。
而等他一進了南書房之後, 因為起早貪黑、不但要讀書還得偶爾客串一下“助教”,日子過得十分充實,時間也就過的飛快,沒多久就進了農歷四月,晃眼兒就是本次殿試放榜的時候了。
莫郁這運氣很是不錯, 去年穿過來之後,剛過了年,就趕上了這個熱鬧。只因按照三年一次的科舉規則,今年剛好有一場春闱。康師傅跑江南轉了一圈兒回來, 殿試的時間剛剛好,完事兒之後正好四月放榜, 産生了包括前三甲在內的一百多名新晉進士。
本屆的狀元郎是揚州寶應人,名叫王式丹,是一位五十九歲高齡的江南才子。
按照五歲啓蒙計算, 這位王大人已經刻苦學習了五十四年, 他的才華那真的是沒得挑的,就是這年紀麽……也是真的有點兒大了。
雖然歷朝歷代“白首童生”數量實在不少, 也有諸如“範進中舉”那樣的戲谑故事,但是其實能夠最終獲得這個成績的,不管是什麽年紀, 都很難得, 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近幾年來都是這種成熟的考生參考, 康師傅結束了這一次的殿試之後,就不是很開心,大概是覺得老王這位狀元郎實在是太老了一些,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而且更加郁悶的是,這一屆的榜眼趙晉、探花錢名世,也都不算太年輕。
他想要的那種真正的青年才俊,是真的不多。
這是為啥呢?
之前林如海做探花那回那幾個就很好啊,怎麽這次都這樣了呢?
因着不大高興,康師傅索性也就不自己悶在屋裏吃飯了,直接出了門兒一路往南書房走準備跟小兒子們、大孫子們和他們的新晉小伴讀、“神奇”的林家小娃娃一起用午膳。
鑒于一甲前三名的年齡和顏值都很一般,康師傅一邊兒感嘆他們的才華橫溢,一邊兒惋惜他們不夠完美,便走便想,不免就想起曾經什麽時候好像有幾個年輕人讀書還行來着,除了前科探花林如海之外,再往前也好像有不少來着……
對了,京裏頭那什麽賈家不是有倆讀書挺厲害的來着嗎?
Advertisement
就是想不起來叫什麽名兒了。
康師傅想着想着不由得小聲念叨了出來,旁邊兒跟着服侍的大太監戴權忙陪着笑小聲兒補充道:“萬歲爺可是說的寧國公府上那位前世子爺賈敬麽,那位倒是中過乙卯科的進士,當年也就三十來歲吧。”
康師傅點了點頭道:“是好像有這麽個人來着,好像模樣兒生的也不錯,雖沒能位列三甲,但才華也尚可,怎麽後來沒有信兒了呢?”
戴權略帶尴尬地笑道:“因着這賈敬當年剛剛中了進士,他爹先寧國公就過世了,他回家丁憂了三年,偏巧他娘先寧國公夫人也沒了,又丁憂了三年,跟着他祖母老寧國公夫人也沒了……”
康師傅微微皺了皺眉頭道:“怎麽這人運道如此不濟,這是連續丁憂了小十年?都沒有奪情?”
戴權道:“是那賈敬覺得為人子者該當如此,便就沒有奪……”
康師傅嘆息道:“這倒是個孝順的,那後來呢?可起複了沒有?”
戴權搖頭苦笑道:“未曾。”
康師傅奇了:“怎麽?他家裏又有人過世了?”
戴權笑道:“萬歲爺這話又說到點子上去了,原本說一家子都死了這麽多了哪裏還有人死了,只是那賈敬确實是個運道不好的,如此丁憂了又丁憂,等到終于丁憂完了,眼看着要起複的時候,他原配夫人又給他生了個小女兒。本是件喜事兒,卻不想因他那原配夫人年紀大了,身子不好,生下了孩子之後還沒出月子竟就沒了……這連着死了四個,那賈敬就看破了紅塵,直接到城外玄真觀當居士修習去了。”
康師傅聽完,也不免唏噓,連連感嘆這人真是倒黴。不過嘆息完了之後,他倒是又想起個人來:“不是說他們家還有個讀書不錯的?”
戴權忙又陪笑道:“萬歲爺真是好記性,那賈家也是幾代承了皇恩的人家,的确沾了不少福氣,出了不少人物——的确還有個榮國府的二房嫡長子,名喚賈珠的,讀書也不錯,聽說是十四歲就進了學。”
康師傅一聽就來了精神:“十四歲就中了秀才?那真不錯啊,如今幾歲了?中舉了沒有?”
戴權嘆了口氣道:“萬歲爺有所不知,這賈珠也是個運道不濟的。雖然天資不錯,十四歲就中了秀才,原本打算下場考個秋闱,卻沒想第一次沒中,第二回還沒到日子,他自己居然一病死了……”
啊這……
可不是一般的倒黴了啊,是讓康師傅聽了都覺得無語的地步了。
戴權也覺得賈家這倆提起來真的是晦氣,本來萬歲爺今兒就不大高興,如今這麽一來不是更加不高興了嗎?
得想個法子才行,要不然,萬歲爺怪罪下來就不好了。
這戴權也是平日裏被康師傅寵信的慣了,此刻見四周無什麽要緊的人跟着,又想要在那賈家來的女史那兒賣個好兒,便就大着膽子對康師傅道:
“萬歲爺也不必為他們家難過,那賈珠的妹子就是在德妃娘娘那兒當差的女史,奴才上回還聽德妃娘娘說過,那姑娘模樣性情都是極其出挑兒的。”
康師傅聽着這話,倒是沒有啥感覺。畢竟他一向不缺美女,賈家送進來的,他可懶得沾染,到時候說不好就是個吃不了兜着走,還是就讓她在德妃那兒呆着吧。
見康師傅聽見了元春的消息反應一點兒都不熱烈,甚至還有些興致缺缺的意思,這戴權哪裏還看不明白。他最是個會茶顏悅色的,見到推薦元春不行,就馬上改成繼續推薦“人才”。
老爺子不喜歡美人,總喜歡人才吧?
剛剛不是還在感嘆沒有什麽“青年才俊”嗎?
那這個時候推舉賈元春的嫡親胞弟不是正好?
想到這裏,戴權忙道:“萬歲爺有所不知,這元春還有個嫡親的胞弟,同她那胞兄賈珠一樣,聰明靈秀,模樣是極好的,雖然年紀還不大,也是已經能夠讀書識字、吟詩作對了。”
一聽說這個,康師傅倒是來了點兒興致。
戴權便就繼續添油加醋地把賈寶玉的情況描述了一番。等到他說道這賈寶玉乃是“銜玉而誕”的時候,康師傅的耐心終于用完了。
這死太監,羅裏吧嗦說了半天,結果說的是那個玩意兒啊?
沒意思的緊。
若是說寧國府或者榮國府有其他的讀書厲害的人物,他倒是還感點兒興趣,至于什麽賈寶玉,不就是那個賈家到處吹噓“銜玉而誕”的玩意兒?
之前這玩意兒出生的時候就鬧騰得挺厲害的了,他當時就不怎麽高興,只是礙于賈家這麽多年的面子沒有發作罷了。
這回還敢來?
那林家的小娃娃怎麽說的來着?
“只有聖人或者明君才配這種天降異象”,那這小子是準備當聖人還是準備明君啊?
算了,這麽個玩意兒還是不要想、不要見的好,他怕到時候自己忍不住要把手裏頭的玉扳指扔到這活寶的臉上去——還真的覺得什麽人都配跟玉扯上關系呢吧?
算了,這話題是真的一點兒都聊不下去了,還是去吃飯吧。
就當康師傅邁步快要進門兒的時候,忽然又發現這前三甲都是南方人……他記得這次南巡路上就聽到些不好的傳言,說什麽江南科舉多舞弊什麽的……
但是這怎麽可能呢!
這麽嚴肅的事兒,要是有什麽舞弊的亂事兒,這成什麽體統,簡直就是動搖國本了,必須要拉出去砍了才行。
此時此刻,康師傅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想着接下來也得讓直隸省這些北方大省份多努努力、好好培養些人才認真讀書、積極科舉才行。這樣下一次科舉考試才能跟江南那幫子才子們争上一争,免得考來考去都是些南方人,到時候又要喊“科舉不公”了。
他倒也不是看不上南方人,或者是想要偏幫北方人,只是到了他這個位子,總是想要什麽事兒都平衡一些才好。
康師傅一心想的都是些鼓勵科舉取士的措施,根本沒有想到這個他一直依仗的考試制度其實早就已經出了問題了。
這原本也是難怪。
畢竟他老爹順治皇帝在丁酉年才整治過一番科舉考試,當時那人頭砍得跟切西瓜似得。震懾力度不是一般的大,這都快五十年了,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事兒。
以前那麽多回都沒事兒,這次肯定也沒有事兒啦。
雖然說南南巡的時候的确聽到了一些“江南科考舞弊”的風聲,但是康師傅出于對他早逝老爹順治皇帝的尊敬愛戴以及對自己執政的自信,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兒。
萬萬沒想到,很快他就會被現實瘋狂打臉,領會一下什麽叫做真正的“科考舞弊案”。
而拜莫郁所賜,這個時刻馬上就要到來了。
當然,現在的康師傅對此還一無所知。他只是略微走快了一點兒,想要趕緊看看他關心的小少年們功課讀的怎麽樣了。
随着南書房的大門出現在眼前,小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漸漸傳來,康師傅凝神細聽了片刻,竟然發現不過數日沒來,這些孩子的文化水平好像就又提升了不少。
他心中覺得十分欣慰,立刻将這點兒小插曲兒都抛在了腦後,準備馬上開始跟可愛的孩子們一起共進午膳。卻不料,他剛一進門兒,大太監們通傳的聲音還沒落地,一個不明物件兒就“呼”地一聲,飛快地朝着他的面門飛了過來。
【作者有話說】
精修版本補完,默默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