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073章 第73章
第73章
泰和宮, 崇政殿。
在李子徹聽到馬寶查明的真相時,他的心情很壞。
帝王冷着一張臉,殿內的氣氛凝固下來。馬寶躬身, 唯有守了謹慎二字。
良久後, 李子徹開口,講道:“壽康宮裏,有些人太惹招憎惡。”
“馬寶, 安排一下,朕記得宮外有侍候過母後的舊人,選一些填補了壽康宮的空缺。”李子徹吩咐話道。
明明壽康宮的宮人們從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如今帝王開口說空缺了。
這還用廢話?不需要。馬寶公公就得去辦妥當。
這空缺哪來, 當然是有人病了沒了,爾後, 才會出現空缺。
至于侍候太後跟前的舊人。當然有。太後做宮妃時的舊人,不是誰都有機會跟着太後一起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
哪怕是宮妃跟前, 也有人的手段不行, 爾後, 倒臺了, 離宮了。
只能說宮廷內苑,主子們的争鬥不休, 宮人們的争鬥亦然。畢竟利益的餅子擺那兒,誰都會想咬一口。
一旦咬上,真香。
沒上車之前,誰都恨不能青雲直上的雲霄飛車再慢點,再慢點。
一旦登上坦途, 未來光明無量。那時候,誰都會想沒有後來者。至少, 那把車門焊死了的事情,很多已經上車的人最想幹。
Advertisement
對于人心人性而言,家財萬貫,也會想着留着給兒孫。真獻給旁人?
這等帶善人太少,少的一旦出現就是異類。
壽康宮。
天子駕臨,李子徹親來一趟。對于壽康宮出了麝香一香。李子徹沒有跟親娘問的意思。
有些事情嘛,不必問。問了,那也不過是汽激化矛盾,壞了母子親情。
反正千錯萬錯,落帝王眼中,錯的不能是親娘。只能是親娘身邊的侍候宮人。
高太後見着親兒子,她的心情變好。特別是李子徹呈上來一些禮物。
“這是南邊的朝貢,朕瞧着,也不過圖一外新鮮,就想給母後瞧瞧,逗母後一樂。”李子徹指着南邊貢品,對高太後講道。
生在皇家,高太後見過的奇珍異寶多着。她老了,也不稀罕這些。
高太後歡喜的,真正稀罕的是天子挂念她的一份孝心。
“哀家瞧着好。”只要是天子獻的,甭管好的壞的,普通的稀罕的,落高太後眼中都好。
對于親兒子的孝心,高太後受領了。
來一趟,先逗了親娘開心。爾後,又陪着親娘用一回膳食。
等消食時,李子徹打發掉侍候的宮人們。
高太後瞧着親兒子想單獨詳談的模樣,她的神色嚴肅一點,就準備聽一聽又出什麽大事?
“母後,您瞧瞧。”李子徹遞了一份資料給高太後。
“這……”高太後拿過來,她瞧過後,眉頭一皺。
怎麽說呢?
高氏一族被清洗過一回,姓“高”的,如今都是夾着尾巴做人。
主脈被高太後敲打過,支脈一樣被天家敲打過。如今的膽兒還沒重新回來,還不算肥。
可主子們的肥兒小了,不代表下頭侍候的奴才們膽兒小。
怎麽說呢?
當初鬧出禍事來,高家掉一根毛了嗎?高家子繼續做着他的爵爺。
世子高晨也不過避一避風頭,爾後,還是做了他的官老爺。
高氏一族那一些惹禍事的,那是沒了。可那些人的兒孫們還有着長輩留下的天大富貴,好日子繼續享着。
至于那些被砍頭,被流配的倒黴蛋,他們那是活該。畢竟壞事幹了,富貴享了,當然要有承擔責任的義務。
可高氏一族呢?明明在風暴眼,最後卻是平安落地。
擱一些知情的高家奴才們眼中,這便是有靠山的魅力。
瞧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主子們膽兒小了,奴才們的膽兒卻是肥了。有些禍事,他們可敢幹了。
李子徹不想動舅舅家,或者說當初就沒這等想法。那要顧念親娘的想法。
如今嘛,瞧着舅舅家貌似老實三分。李子徹更不會動舅舅家。
不動舅舅家,動一動那些不幹淨的奴才們,李子徹更不會留手半分。
挖一挖,誰又能幹淨幾分?
這些個豪門奴仆,那在主子跟前是伏低做小。真擱外面,也是呼奴喚婢的主兒。
只要天子想查,只要天子想糾了錯處。那有的是法子。真不會冤枉誰。
這不,馬寶公公辦事,從來合乎天子心意。想在壽康宮尋缺?
哪怕壽康宮裏當差的太後舊人,那本人是幹淨清白。可他們的親人呢?
他們的親人有着壽康宮做後臺,真能在天大富貴跟前守身如玉,不動凡心?難、難、難。
反正讓馬寶公公糾着錯處的不老少。人證物證,要啥有啥。
馬寶公公一查出來,馬上圈了名字。爾後,呈到帝王跟前。
只要帝王一句吩咐,馬寶公公馬上辦事。讓那些親人犯事又或手腳不幹淨的,那是自動退出,還要三呼天家隆恩,隆恩浩蕩。
結果嘛,天子的吩咐更簡單,讓馬寶這一個親信等着。沒給一個明确的答案。
李子徹把人證物證擱到親娘跟前,李子徹的态度很明确。
還是讓親娘來換人,如此,母子二人之間不留芥蒂。至于壽康宮一旦換人,有些聰明人會懂得帝王的美意,那要湊近些,恭敬些。
對于李子徹而言,他就想往後的壽康宮少一些幹腌臜事的蠢人。
“天子,哀家跟前,盡是這般的歹毒之輩?”高太後不敢相信。
或者說哪怕不想相信,可瞧着天子給的證據。高太後又信了。
“母後,有些人輕狂了,奴比主大。”李子徹語氣淡淡的回道。
“唉。”高太後一聲嘆息。
對于跟前人,高太後是念舊情的。可念舊情,不代表高太後樂意見到高家的奴仆來禍害了高氏一族的根基。
畢竟在高太後瞧來,這些禍事一旦傳揚,那壞的是高氏的清譽。
旁人瞧着,不會以為是奴仆心大,私自瞞着主家幹的壞事。而是會以為這是高氏一族的家風惡了。
對于高太後而言,近前的奴才當然是念一念舊事。可一旦跟高氏一族的前程比較起來。這些主仆情份有多深?這是要畫一個大大的圈,那是值得深思。
“天子,你來安排吧。也當替你舅舅家出一份力,拔掉一些禍害苗頭。”高太後講道。
“母後,這一點小事,你不講,朕也會辦的。”李子徹應承這一樁事情。
“只是……”李子徹話鋒一轉。
“有些人留你跟前,一旦拔了禍害的苗子。朕擔憂狗急跳牆,危害到您的平安。”李子徹跟高太後講道。
有些人的親人幹的不是人事。一旦被天子料理了。
他們的長輩親人還留高太後跟前侍候,這怎麽能成?至少天子不允許。
一旦天子的擔憂,高太後還是受用了親兒子的關切。
“壽康宮裏,換掉一些舊人便是。”高太後很坦然。
跟前人清白不清白,這不重要,換了就是。他們能清白,他們的親人不清白。這一個世道,可是講究了家族榮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親人犯了罪孽,跟高太後身邊侍候的宮人犯了罪孽,那也沒兩樣。要知道這些人敢犯事,那憑的還是壽康宮的威風。
有天子母子二人的意思,這壽康宮換人的事情,那是平穩過渡。
在宮廷內苑,這事情壓根兒沒惹了什麽麻煩。更沒什麽風聲傳出。
真有見識的,那都會學了閉嘴二字如何寫。
壽康宮。
高太後的日子照舊。可有人不安生。
高嬷嬷做為高太後身邊的舊人,她一切如常,貌似還得高太後的信任。
可唯有高嬷嬷自知,她這一回能逃過一劫,沒從太後娘娘跟前被清洗掉。完全是泰和宮的陛下留了一點恩情在。
可帝王恩猶在,卻是要高嬷嬷辦事的。有些風聲,有些讒言,帝王不想讓人再吹進了太後的耳目裏。
高嬷嬷的親人也犯事,可這一回能逃過一劫,那也是憑了高嬷嬷的識趣。
高嬷嬷識趣,兩面人生過着。她的心頭熬啊,真的是煎熬的很。
高嬷嬷心頭苦水多,一邊怕被太後娘娘知真相。太後娘娘不會怪陛下什麽,一旦罰了,也只會罰她一介奴婢。
高嬷嬷想留在太後娘娘跟前侍候。一旦離開壽康宮,舊帳新帳被一起清算。
高嬷嬷不敢賭了天子的大度。天家的人有大度這二字嗎?
落高嬷嬷心頭,她就呵呵了。
“太後娘娘。”高嬷嬷跪了太後跟前,她是滿面愁苦,道:“奴婢無能。”
“皇貴妃娘娘得陛下恩典,如今在丹若宮裏的安胎。丹若宮讓皇貴妃經營的如鐵桶一般。奴婢嘗試幾回,發現真是水潑不進,針紮不穿。”高嬷嬷承認自己無能。
至于丹若宮是不是真的這般利害利害,高嬷嬷還沒試過。
可高嬷嬷如今也吃了一份泰和宮給的俸祿,她不敢做了謀害皇嗣的事情。
如今承認無能,高嬷嬷能怎麽辦?她也很絕望的。
“是那萬氏有命數。罷,再緩一緩。”高太後瞧着壽康宮剛換下來一批人。
再動幹戈,高太後也要掂量一二。到底是一旦新人換舊人。有些新人,高太後用着不太順手。
瞧一眼高嬷嬷,沒功勞,也有苦勞。高太後還不想為難高嬷嬷。
主要是高太後琢磨着萬氏能從一介宮婢媚惑帝王,讓帝王給其一路晉封。
瞧當年,宮婢做為娘娘,先是冊立為妃,再晉貴妃,再晉皇貴妃。
這開挂的人生,至少在高太後眼中如此。多少世家貴女的人生,那在萬氏跟前遜色不止三分了。
“奴婢謝太後娘娘恩典。”聽着太後講,暫時不必動手。高嬷嬷心頭松一口氣,暫時,至少暫時又算是逃過一劫。
對于兩面人生的日子,高嬷嬷覺得太難了。她都不知道這樣的人生還要過多?
她好怕自己熬不住,撐不下去啊。
丹若宮,主殿內。
萬蓁蓁一直知道自己被人惦記着。或者說,前頭壽康宮的事情一出來。
萬蓁蓁沒幹旁的,就是支使着向天子透露真相。由着天子這做孩子親爹的去護了未降世的孩子。
而萬蓁蓁能做的,不過是給太醫一點暗示。爾後,太醫就挺識趣的,萬蓁蓁沒事嚴重七分。
萬蓁蓁借着太醫的牌面,再由天子發話,她就在丹若宮靜養了。
對于不出丹若宮,萬蓁蓁巴不得。
二十九歲懷孕,擱如今這一個世道是大齡了。可萬蓁蓁心頭嘛,正常。
萬蓁蓁能辦的事情,那就是在自己的寝宮範圍內,自己能做主的勢力範圍內呆着。
什麽賞了禦花園的美景?萬蓁蓁沒興趣。
在丹若宮裏瞧一瞧石榴結果子的景致,萬蓁蓁就覺得兆頭好。
至少萬嬷嬷陪着萬蓁蓁摘果子時,那是這般贊了又贊。
石榴多子,擱丹若宮的宮人們嘴裏,那就是丹若宮今年一定添了小皇子殿下。
萬蓁蓁沒想着是生下兒子或女兒?這不重要。反正是親骨肉,自己家的娃,當娘的都會心疼。
萬蓁蓁更在意的還是平安生孩子。不出丹若宮,不給旁算計的機會。
當縮頭烏龜又如何?萬蓁蓁為着腹中孩子的安危,她不要臉了。
秋日,哪怕如中秋節。
在宮宴召開時,萬蓁蓁是不露臉的。要問,就是太醫給的借口,她要靜養,皇嗣不安。
待冬日,天冷了。
萬蓁蓁各不樂意出門。萬一擡辇的轎夫腳一滑?這可怎生是好。
或者說對于壽康宮,萬蓁蓁提了十二萬分的戒備。
如果不是知道壽康宮的高太後壽數不長。萬蓁蓁為了孩子計較,那肯定要跟壽康宮鬥一場。
現在嘛,真不必要。
萬蓁蓁就等着上蒼收人,反正落萬蓁蓁眼中,高太後要殁了。
數着日子,萬蓁蓁每一日按着計較過日子。應該醒來時,那就醒來。應該用餐時,那就少量多餐。
明明懷孕,哪怕有不輕省的時候,萬蓁蓁忍了。
前世當過娘,萬蓁蓁知道懷孕的不容易。再不容易,可那一份有親生骨肉的希冀,萬蓁蓁還是期盼着。
冬日,殿內燒着地龍。很暖和。萬蓁蓁窩在殿內,她在讀書。
拿着書慢慢讀,就當哄一哄腹中的孩子。萬蓁蓁此時此刻,她是溫柔小意,帶着母性的光輝。
甭管是不是腦袋裏的激素變化,萬蓁蓁知道的,她确實是開心孩子的一天一天的長大。
待李子徹到丹若宮時,他見到的,便是這般的場景。
大着肚子坐于小榻上,拿着書一頁一頁念着的女子。她很美,美的帶着一種柔和三分的光線撲面而來。
那一種美很自然,就像是母親與孩子的互動,讓人感覺着溫馨。
那一種溫馨之感,侵入心扉。
至少李子徹覺得這一等的氣氛很好。對于沒讓人通傳,讓萬蓁蓁親迎很好。
一切以皇嗣為重嗎?才會讓皇貴妃不親迎。
或者落宮人眼中如此。可擱李子徹心底,他最明白的。
究竟是母憑子貴,還是子憑母貴。
在李子徹這兒,還是子憑母貴。這才是正确的答案。
李子徹靜靜的站片刻。直到萬蓁蓁發現他。
“陛下,您來了。”萬蓁蓁起身。
李子徹快步上前,他攙扶住萬蓁蓁,笑道:“小心些。”
這會兒李子徹扶着萬蓁蓁落坐。至于禮不禮?
擱帝王眼中,一時半會兒,這禮不重要。
“陛下,臣妾失禮了。”萬蓁蓁嘴晨嗔怪一句。
“朕恕你無罪。”李子徹講道。話罷,又笑一回。
“蓁蓁,朕與你,不必如此糾結一點虛禮。”李子徹叮囑一回。
說來說去,李子徹覺得虛禮不要緊。
可擱萬蓁蓁心裏,從來不是如此想法。花無百日好,人無千日好。
濃情蜜意,相好時,萬萬好。一旦反目時,什麽大錯小錯,全是罪過了。
“……”只是如今嘛,好話讓天子講了。萬蓁蓁就不多嘴,免得讓人煩了。
“你們怎麽不通傳一聲,我當親迎陛下。”萬蓁蓁跟身旁的萬嬷嬷等人問道。
“……”萬嬷嬷福一禮,她想認錯。反正千錯萬錯,自個認了。
“朕不讓通傳的。”李子徹開口講道。話罷,擺擺手,讓萬嬷嬷退下。
萬嬷嬷識趣退下。
這會兒萬蓁蓁的目光落帝王身上,她不講虛話,只是一雙眸子裏含了柔情蜜情。
幾分真?幾分假?
這不重要。反正只要讓帝王知道,他做事,有人記心上就足夠了。
總不能天子一心幹一點好事,萬蓁蓁還潑了涼風。沒這等事情。
萬蓁蓁才不會做了給天子潑冷水的事。
至于虛禮要緊不要緊?唉,人嘛,靈活底線。
在天子給着偏愛時,有些底線可以不守的。反正嘛,不能讓天子一點一點的累了寒心事。
“陛下,您瞧瞧,你沒來前,我正給孩子念了書。也盼着孩子降生後是一個愛讀書的。最好文武雙全。身子骨好,學問亦好。”萬蓁蓁笑道。
盼子成龍,望女成鳳。哪一個做家長的都一樣。都盼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一代更比一代強嘛。
丹若宮內,萬蓁蓁和天子聊一聊孩子的小事。這等小事聊着,也算融洽。
金粟宮。
楊惠妃料理了今個的宮務。她跟楊嬷嬷說道:“天冷,各處的碳,可是盡數支了?”
“娘娘放心,各處都支了,還給着一點寬裕的。這事情奴婢盯緊了,錯不了的。”楊嬷嬷肯定回道。
“如此就好。本宮只是協理宮務,總要求一個好名聲。可不敢落了惡名,辦事不成,倒成笑話。”楊惠妃講道。
“娘娘,如今宮廷內苑,誰不誇了金粟宮。娘娘,您莫多想。”楊嬷嬷忙回道。
“誰都誇了,倒也未必。”楊惠妃的手指一指長壽宮。
“嬷嬷,那兒可以不服本宮的。”楊惠妃語氣淡淡的講道。
“……”這把楊嬷嬷咽着。
婉嫔一進宮,那投靠賈皇後時,就跟着楊惠妃不對付。
往前,那有賈皇後撐采。賈皇後不在了,倒是過着一段時日的憋屈日子。
可前面,婉嫔一直巴結丹若宮。丹若宮是不理會。
可在皇貴妃擱壽康宮昏厥一回後,不知道是不是皇貴妃在陛下跟前講了婉嫔的好話。
擱那後,婉嫔的長壽宮,陛下也會去小坐一會子。
哪怕不傳了婉嫔侍寝,就憑着婉嫔得了一點臉面。在宮廷內苑裏,誰也不會再小瞧婉嫔。
一些以前用的暗招,損招,如今沒宮人會使了。
哪怕楊惠妃那也不會暗示一些事情了。畢竟,天子給的體面,誰敢拆臺不成。
反正楊惠妃跟婉嫔嘛,如今見面還會講一點表面功夫。
至于長壽宮的用度從來沒短缺。就是如今嘛,沒誰會再以次充好什麽的。
長壽宮的婉嫔日子舒坦了,楊惠妃瞧着敵人過得舒坦,她就心頭不舒坦。
瞧着丹若宮的皇貴妃,那肚子一日大過一日。皇貴妃還尋着理,如今門兒不出的。
瞧着是蹲在丹若宮等着生下皇嗣。這等皇貴妃,這等做法,簡直是涮新了楊惠妃的天眼。
偏生陛下樂意給恩典啊。
就是這等恩典,讓楊惠妃把丹若宮的危險程度調高好幾籌。
冬日,近了年節下。
“也知道年節的宮宴,皇貴妃會不會露臉。”良久後,楊惠妃又是嘀咕一回。
“娘娘,那會兒皇貴妃應該會參加吧。”楊嬷嬷遲疑的說道。
年節宮宴,多重要的時候。皇貴妃敢不參加?那也不怕宗親命婦,勳貴朝臣們側目?
要知道,那等場合太重要。年節呢,天家也要求好兆頭的。
誰出席了,可能沒多少人瞅着。可誰沒出席?那一定會成為了風雲的焦點所在。
“本宮不知。且瞧瞧吧。”楊惠妃是拿不定主意的。
金粟宮裏,楊惠妃對于皇貴妃萬氏的态度,那是拿捏不準的。
就是這等年節下,丹若宮裏。
萬嬷嬷也在尋問了皇貴妃的意思。萬嬷嬷小心的問話道:“娘娘,您可要參加今年宮宴?”
“關于您的新衣新首飾等,如今也是備妥。就等着您試試。”萬嬷嬷甭管皇貴妃是不是參加年節時的宮宴。
應該準備的,萬嬷嬷還得備齊。用不用,那是皇貴妃娘娘要考慮的。
準備不準備,那就是萬嬷嬷應該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