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049章 第49章
第49章
對于蓁蓁而言, 放紙鳶挺好玩。特別是跟自己喜歡的小郎一道玩耍。
見萬宜妃答應,三皇子李濟仁和四皇子李濟成也是挺開心的模樣。
“放飛了。”
“今天有風,自然能飛, 瞧, 飛的多高。”蓁蓁指着天上的紙鳶,她回着三皇子李濟仁的話。
“飛真高。”四皇子李濟成一邊拍掌,一邊講道。
“三哥, 放飛吧。”四皇子李濟成瞧着紙鳶越飛越高,他提議道。
“好。”三皇子李濟仁不拒絕弟弟的提意。
拽住紙鳶的線一旦放飛了,紙鳶就會随風飛翔, 至于最後飛哪?這看緣份。
“快去尋人。誰撿到,便賞誰。”三皇子對身邊的宮人吩咐話道。
“聽三哥的, 快去。”四皇子一樣吩咐身邊的侍候宮人們。
蓁蓁瞧着這一幕也跟身邊的宮女姐姐招招手,也吩咐一回尋人。
前頭幾回, 蓁蓁也差人幫襯着一道尋過。對于賞賜?
能撿着紙鳶的宮人當然會很開心。畢竟不止得賞, 還能在三皇子四皇子跟前露一回臉。
“宜母妃, 其餘人都去尋放飛紙鳶的有緣人。我們去亭子裏坐一坐。”三皇子提議。
Advertisement
“那有擺好的茶點, 我們一邊吃茶點, 一邊等人。”四皇子說道。
蓁蓁瞧一眼小亭子,瞧着三皇子四皇子早有準備。她沒拒絕。
說是吃茶點。三人落坐, 蓁蓁就是捧着茶盞暖暖手。倒是三皇子四皇子的胃口不錯,這二人是捧着茶果點心,一直是開開心心的品嘗着。
“吃好了。”三皇子笑道。
“我也好了。”四皇子附合一回哥哥的話。
“宜母妃,您不嘗嘗嗎?”三皇子指着蓁蓁面前的點心,他好奇的問道。
“喝一些熱茶暖身即可。”蓁蓁飲了一口茶。
“近日我想戒一戒點心。”蓁蓁覺得秋日貼膘太多。她怕胖過頭, 略一點微胖,可謂美的好看。真胖過頭了, 就就容易成了肥膩。
“哦。”三皇子點頭。
“三哥,你懂宜妃母妃為何戒點心了?為什麽?”四皇子好奇問道。
“不懂。”三皇子回弟弟。
“宜母妃想戒點心,又沒錯啊。反正不吃點心,還可以嘗一嘗旁的。”三皇子笑道。
瞧着三皇子四皇子說得熱鬧,蓁蓁就聽一聽,也是圖着樂一樂。
“這些點心不能浪費掉。”四皇子說道:“我去喂魚。”
冬日,天寒。蓮池卻沒有結冰。或者說,這湖連着活水。
有活水,有熱量。那水雖寒,卻是在湖中養着觀賞的錦鯉。
“三哥,你快瞧,這魚多讨喜。”四皇子去喂魚,他還招呼哥哥去瞧。
“這魚長得漂亮。”三皇子贊同弟弟的話。
“你們注意些,莫要太過于湊近湖面了。”蓁蓁瞧着哥倆往蓮池邊湊太近。這一直趴欄杆上,忍不住的提點一句。
“沒事的,宜母妃。”
“對,宜母妃放心,我和弟弟會注意。”
三皇子和四皇子忙回話。可回話歸回話,二人的注意力還在湖中的錦鯉身上。
喂着魚,二位皇子喂得開心。
“咔擦”一聲,再是“嘩啦啦”的水聲響起。欄杆斷裂,爾後,趴欄杆上的三皇子四皇子是一道掉進水裏。
小亭子在水中央,這兒的水很深。
特別是對于兩個小郎而言,水太深,水太寒。三皇子四皇子一掉下去,先撲騰兩下,又喊兩聲,爾後,二人直往水下沉。
蓁蓁急眼了。
瞧着四周,本來侍候的宮人們全讓打發掉。此時此刻,蓁蓁等不急。
真要喚人,一時半會兒怕沒喚過來。再等,在這般寒的湖水裏,蓁蓁更擔心三皇子四皇子的小命嗚呼。
好歹蓁蓁心頭有底。她會跑馬騎射,她有一身武藝。不止如此,蓁蓁還會凫水。
瞧着兩個喜愛的小郎落水,再聽二人喊救命。又瞧二人愰動幾下後就一直沉水裏去。
蓁蓁顧不得多想,或者說她也沒多想。蓁蓁就想往水裏跳下去。
蓁蓁想救人。當然救人前,蓁蓁拉開嗓子大喊道:“救命。”連喊三聲,不顧體面。這主要是想驚動宮廷裏的宮人們。
甭管可能不可能,蓁蓁總要試一試。試過了,不留遺憾。
此時的蓁蓁喊完話,爾後,她就一躍而下,竄進湖裏。
水真寒,這是蓁蓁的第一念想。
或許是人落水了,那一種想抓浮木,就想抓住救命稻草的感覺。
蓁蓁要救三皇子四皇子,可是剛剛湊近兩個小孩兒。
這一下子的,蓁蓁卻像是被水草纏上。兩個小郎明明年歲小,可他們一起纏上來,這反而是阻了蓁蓁的凫水動作。
湖中的蓁蓁在救人,被救的卻成了纏人的水草。
蓁蓁的力氣成了空消耗。此時此刻,顧不得多想,蓁蓁就想用大人的蠻力。蓁蓁要一力降十會,她想打暈兩個小郎。爾後,抓着二人上岸去。
要救人,卻不能被二人繼續的纏下去。那樣子的話,蓁蓁覺得可能會救人不成,她倒成了被摁下去的那一個傻瓜。
蓮池邊。
前面因着宜妃和三皇子四皇子在,确實是旁人避散。可再是避散,隔避總有宮人。
蓁蓁的大聲呼喊,還是讓耳朵好使的宮人聽見,有人忙往這邊趕來。
等侍候宜妃和三皇子四皇子的宮人們尋着撿到紙鳶的宮人歸來時。這些丹若宮和壽康宮的宮人們個個傻眼,真被吓着。
宮廷內苑。
壽康宮,高太後這兒得着最新的消息時,三皇子四皇子已經被送回寝宮。
太醫請了,給三皇子四皇子診過平安脈。
高太後親自守着,還太醫問過三皇子四皇子的詳情。
“哀家的孫兒情況如何?”對于高太後而言,她非常在意兩個孩子的身體情況。
“禀太後娘娘,二位殿下嗆些水,受過寒。精神受損,恐驚神魂,如今還當多靜養。”太醫恭敬回話。
“臣已經開了方子,請二位殿下先服一記藥。今晚若不起高熱,便當無恙。若起高熱,需再換藥方。”太醫實話實說。
小兒落水,哪有不受驚吓的。這還不要緊,最要緊是怕受寒起熱。
冬日起熱,小兒又年歲尚小。開藥方都是得注意劑量。重了輕了,兩難之間。
“勞太醫辛苦,今晚就值夜守着。一旦二位皇子無恙,哀家重賞。”高太後的态度明顯。既然晚間是要緊的時候,太醫就守一守。
皇子無恙,高太後一開心,重賞又何妨。
“諾。”太醫應下話。
壽康宮。
高太後在兩個孫兒喝藥後,又哄一哄,讓二位皇子在奶嬷嬷的陪伴下睡一覺。
這是太醫的意思。那開的藥方裏有助眠成份。
睡一覺,安眠嘛,這是最好的法子。
人體是大丹,慢慢調節,慢慢溫差。只要大差不差,有時候人的自我調節最好。
中醫從來是從病根子上着手。不會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問診病根子在哪?從治根的方法入手。見效可能不算最快,卻也是後患最少的法子。
當然良醫良方,太吃經驗,白發名手,杏林國醫,年歲越老越容易讓人信服。
壽康宮,高太後在守着孫兒,哄了孫兒。
皇宮,泰和宮,崇政殿。
李子徹聽過下面人的禀話,李子徹擱下筆。這時候的帝王哪有心思繼續批奏本。他的目光落在貼身太監馬寶身上。
“去,讓人徹查清楚,是巧合,是人為?朕要知道。”帝王冷着臉跟馬寶吩咐道。
“諾。”馬寶應話。
甭管馬寶是不是忙碌起來。李子徹起身,他往壽康宮去。
待帝王到時,三皇子四皇子已經喝過藥,二人暈暈沉沉的睡下。
殿內,天子和太後,這一對天家母子相對而坐。此時,皆沉默不語。
良久,李子徹說道:“母後,二位皇兒吉人天佑,一定會平安無恙。”
“借天子吉言。”高太後的态度平靜。
此時,高太後的目光落在天子身上,說道:“宜妃那兒也是有功。她救了哀家的兩個孫兒,天子也去瞧一瞧吧。”
應該問的,太後已經跟人問了。
下面人的回複落進高太後耳中。對于宜妃救下兩個親孫兒的事情。高太後的心頭還是感激的。
兩個皇孫做的事情,從來瞞不了高太後的耳目。孩子孝順,紙鳶祈福。如今還願,理所應當。
這日不遇着意外落水,萬一哪一日去小亭子玩耍,再是遇上意外呢?人生與意外,禍患小處起。
對于高太後而言,她想讓人審的是管着禦花園等園林維護的宮人。
誰在維護,誰在辦差,又是誰沒仔細做好差事,這偷懶耍滑的謀害到主子身上。這才是高太後不能容忍的。
當然,對于一些人一些事。高太後免不得也遷怒到皇後頭上。
誰讓賈皇後掌着宮權。一旦管宮權,誰幹壞事情,那真容易讓高太後瞧着賈皇後是管事不得力。
當家主母,容易頂鍋,就是免不得的事情。
于是天子往丹若宮去。
待賈皇後一到壽康宮,一見面時,賈皇後就跟高太後請罪。
高太後的臉色還是難看至極。
“母後,兒媳來遲,全是拿有罪之人問審。如今問出一些苗頭。”賈皇後前來,當然來的心中坦蕩,或者說心頭有底。
“真問出來了,誰惹的禍根?”高太後問道。
這會兒高太後決定了,誰惹禍,就除誰。在高太後的心裏從來是天子重要,皇孫重要。
這二者在高太後的心裏,那頂是排在頭二位。就是娘家也要在這二者的後面。
“母後,人證物證俱全。您請瞧瞧。”賈皇後來晚些,當然是查出來一些東西。
人證,賈皇後一吩咐,就有小黃門押着宮人進殿內。
物證,就是畫押的口供,賈皇後親自遞給高太後。
先前有多生氣。
等高太後瞧着人證物證,高太後感覺就是多狼狽。
啞口無言,這會兒說的就是高太後。
壽康宮裏,氣氛尴尬。
丹若宮。
這兒當然有太醫給宜妃診平安脈。李子徹到時,他瞧見殿內的氣氛很不好。
瞧着萬嬷嬷等人的神情,就真跟死了親爹親娘一樣。
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在帝王的心頭浮起。李子徹走進寝殿內後。帝王瞧着榻上的蓁蓁,此時,蓁蓁的臉色蒼白,她的額間冒着細汗。
“陛下。”蓁蓁似乎在忍着疼,她瞧着李子徹時來,喚了一聲。
“是朕。”李子徹走上前,他落坐在榻邊。
李子徹握住蓁蓁的手,說道:“謝謝你救了皇兒們。”
“濟仁濟成,他們沒事吧?”蓁蓁問道。
“無礙的。”李子徹回道。
“那便好。”蓁蓁的臉上浮現了一抹笑容。雖然這一抹笑容映襯着蓁蓁的蒼白臉色時,那顯然虛幻一點。
蓁蓁笑了,一雙眼眸子裏有笑意。可蓁蓁的眉毛皺一皺,她似乎在忍着疼。
“宜妃情況如何?”李子徹跟旁邊的太醫問道。
太醫立馬跪地上,恭敬回道:“禀陛下,宜妃娘娘小産了。”
“小産了。”李子徹握住蓁蓁的手在此刻緊了緊。
“疼。”蓁蓁輕輕的喚一聲。
李子徹趕緊松開。
“朕……”李子徹想說些什麽,他突然又感覺喉頭幹澀。
說些什麽?李子徹一時間無言,他有一點頭暈目眩的感覺。
那是失去了親生骨肉的感覺,在此刻就像是割開一道痕,一下子深深的刻在了心髒上。
心跳聲似乎漏了一拍。或者說帝王的神色太冷。殿內的氣氛一下子壓抑下來。
在場的人裏,沒誰敢多嘴。
當然這些人裏一定不包括蓁蓁。蓁蓁又喚一聲,道:“陛下。”
瞧着蓁蓁眼中的擔憂之色。李子徹收斂自己散發的冷意。
李子徹伸手,他握住蓁蓁手,說道:“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會有孩子的。”
這話似乎在安慰蓁蓁。蓁蓁輕輕點頭,她應一聲,道:“嗯。”
“陛下,我困了。”帝王來前,蓁蓁剛被醫女施了針法。一通救治,或者說一通的遭罪。這會兒又是剛用過藥。蓁蓁真的困了。
“好。”李子徹回道。
蓁蓁這會兒不是客氣,她真的困了。就像是意識很沉一樣。或者說藥效很好,蓁蓁沉沉睡去。
李子徹瞧過蓁蓁的睡顏,爾後,他招招手,示意太醫等人出去。
從寝殿的裏屋離開。
沒在花廳小坐,李子徹來到殿外,站在廊道處。此時的天色暗下來,就像是帝王的心情一樣暗沉沉。
“朕問你,宜妃的情況到底如何?”李子徹跟太醫問詳情。
剛才太醫只是簡單一語,小産了。小産了,然後呢?
帝王詢問,沒人敢隐瞞。當着帝王的面,太醫的神情很慎重。
“陛下,宜妃娘娘懷了一月半餘的身孕,入寒湖太久加之小産傷身。如今寒意入體。臣擔憂……”話至此,太醫一咬牙把最要緊的話講出來。
什麽主君佐臣用藥之類的屁話,那些醫書上的廢話太醫就不講了。
太醫直接告知帝王,宜妃不止小産,還傷着胎宮。往後要仔細的調養,如此才可能再有身孕。或者說是懷孕艱難。
聽着這一個答案,李子徹的眼眸子裏有怒意。
這怒意對誰?李子徹不明言。
可一言決人生死的帝王怒了,太醫也怕。太醫彎腰伏地上。
這時候的太醫恨不能縮小成蝦米。可惜,他還要應對帝王的尋問。
“你需要什麽朕會滿足。朕只管一條,讓宜妃健康,子嗣無恙。”帝王的态度擺出來。
太醫能怎麽辦?被強人所難。
奈何帝王能為所欲為。太醫只能咬牙的應下話。
只是在關于調養的年限上,太醫一再争取。請帝王多給一點時間。
“三年,朕給你三年時間。”李子徹說道。
到這兒,太醫不敢再多言。哪怕心頭沒底,太醫還是硬着頭皮應了。
在丹若宮。
李子徹給太醫施了龐大的壓力。爾後,他回寝殿內,李子徹坐在榻邊上,他瞧着蓁蓁的睡顏,瞧了良久。
待帝王離開後。
丹若宮裏又少了一些宮人。不止丹若宮,壽康宮亦然。
泰和宮,崇政殿。
帝王對于三皇子四皇子出事,他沒有見皇後,更沒有問皇後。
李子徹只是在等,等着馬寶查出來的真相。
“陛下。”馬寶公公在晚間是彙報上來兩份秘報。
李子徹打開一份,瞧一遍後,帝王的臉上有冷笑。
“母後跟前的舊人貪污克扣。讓下面人疏于辦差。以次充好。”話至此,李子徹的唇畔含上一抹冷意。在帝王的眼中,他的一雙眸子裏全是殺意。
“太後娘娘已經處置了犯事的宮人。”馬寶躬身回道。
“皇後好手筆。”李子徹說道。聽着帝王之語,馬寶公公不言語。他就當自己沒耳朵,沒聽着帝王的嘲諷。
查來查去,或者說壓根兒不需要查,賈皇後先報料。
高太後瞧着自己的手下人鬧出事情,還是加害到親孫兒的頭上。哪怕是意外。
可這意外說是意外,也是人為。
下面人辦事,有人克扣,有人貪污。于是就有人敢弄虛作假,以次充好。
亭子的欄杆以次充好,結果是什麽?
表面功夫的漆料涮得再好,瞧着再漂亮。可那欄杆裏面腐朽了。這不,還是出事。
或許沒人想出事。有人辦差不盡心,早不早,晚不晚,簍子在哪?
今日不出事,明日不出事,後日也可能會鬧出事情。不過是拖延罷了。
“如此說來,這一回的事情是落了壽康宮的臉。”李子徹對馬寶問道。
“陛下,太後娘娘心疼皇子殿下,太後娘娘一片真心。宮廷內苑,人盡皆知。這一遭出事,不過是下面人辦錯差。要怪,也是怪人心貪了。貪過了。”馬寶恭敬回話道。
“一些卑微之人的惡事與壽康宮沒有幹系。誰都知道太後娘娘最是慈悲。”馬寶的态度依舊。
太後是太後,做錯事的宮人歸做錯事的宮人。
兩面八杆子打不着。便是皇子殿下知道前因後果,便是世人知道前因後果。
這怨不得壽康宮。怨着卑微之人太貪。
“……”李子徹不語。
此時的帝王拿過第二份秘報。瞧一遍後,帝王沉默。
手中的秘報被帝王擱到禦案上。
李子徹在沉思,他在思量着許多的事情。這會兒的帝王神色之間有恍惚。
“去瑤仙宮。”
“諾。”
帝王有吩咐,貼身太監當然不敢多言。待帝辇到瑤仙宮時。有消息靈通之輩,這會當然知道。
有些人不在意,比如壽康宮的高太後。知道天子去了瑤仙宮。高太後一聲嘆息。
瑤仙宮。
高皇貴妃的寝宮。打從高皇貴妃殁了後,這兒閑置下來。
說是閑置,應該的打理從來不缺。或者說當年侍候高皇貴妃的舊人們,他們還守着這一座缺了主人的宮殿。
帝王駕臨,在這些人的預料之外。
年年高皇貴妃的祭日,帝王會來。可今個,這真的預料之外了。
帝王來了,打發走侍候的諸人。
帝王只是一人走進寝殿,爾後,又去了供奉高皇貴妃靈位的小堂裏。
香熏袅袅。
瞧着靈位,李子徹在沉默。
恍然舊昔,表姐還在眼前。李子徹一聲嘆息。良久後,李子徹出了瑤仙宮。
只是回望一眼瑤仙宮的大門。李子徹對馬寶說道:“馬寶,徹查。朕給你時間,朕只要真相。”
“諾。”馬寶躬身應話。
對于帝王而言,有些事情一次是巧合,兩次還是巧合?
旁人信不信,宏治帝不信。
前世的帝王可能少有目光落于宮廷內苑。可這一輩子?李子徹對于朝堂盯得緊,對于宮廷內苑亦然。
有些事情,李子徹是裝聾做啞的做了家翁。可有些事,宏治帝不想裝沒瞧見。
金粟宮。
楊惠妃去一趟壽康宮,再去一趟丹若宮。
給三皇子四皇子送一回安慰禮,楊惠妃瞧得是太後娘娘的體面。
至于丹若宮?楊惠妃人去了,可惜,萬宜妃歇下了。
萬宜妃歇下了,這不要緊。真讓楊惠妃覺得要緊的,還是萬宜妃小産了。
“嬷嬷,你說宜妃的運道是不是差了一點。”楊惠妃跟身邊的心腹楊嬷嬷說道。
“娘娘,您說的對。”楊嬷嬷肯定自家主子的話語。
“宜妃小産了,皇嗣沒保住。這是失了天大的機緣。”楊嬷嬷的眼中,嫔妃沒子嗣,那後半輩子就是沒依仗。
再得寵也不過今日開心,明日黃花。
一代新人換舊人,宮廷裏從來不缺美人上位。奈何紅顏未老,未曾遲暮,讓人唏噓着聖恩先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