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召回門——
——三召回門——
今日是寶珠回門的日子,寶珠和趙六請了輛牛車,帶着分家前趙老太就備好的禮物,往宋家去了。
宋家這邊,宋老太一大早就起來張羅,擔憂的跟老頭子說:“聽說前兩日趙家鬧分家,也不知現在啥情況了,你說咱寶珠剛嫁過去,這鬧的啥事兒。”
“咱寶珠在趙家不會受欺負吧,早知道,當初就該咬死不同意寶珠嫁到那趙家去”,宋老太越想越後悔。
宋老頭看着屋裏來回走動的宋老太,勸道:“閨女這不馬上就要回來了,等下問問就知道了。還有不樂意閨女嫁到趙家這話不要再說了,等下姑爺上門聽到不好”。
宋老太不高興說道:“這不是只有你麽”。
“爹娘,剛在村口看到小妹和妹夫坐着牛車來了,我趕緊跑回來告訴你們,這回兒估計快要到了”,只聽門口宋家老四氣喘籲籲說道。
宋老頭和宋老太這回也顧不得吵嘴,兩人高興得就要出門去,走到門口宋老頭突然拉住宋老太說道:“這不像話,哪有長輩出去接人的道理”。
宋老太也不理老頭子,撇了撇嘴說:“那是我閨女兒,你不去我自己去接,擺什麽岳父的架子”。
宋老頭見宋老太不理自己,悻悻然也跟上去了。
寶珠和趙六到宋家門口,看到的就是這麽一副熱鬧場景。
只見宋家老小站在門口,尤其是宋老頭和宋老太滿面笑容準備迎接上門的女兒女婿。
寶珠內心一陣酸澀,雖然只離開宋家才幾天,卻好像許久未見過宋父宋母了。
旁邊趙六伸手扶了扶寶珠說:“娘子,下車罷,莫讓岳父岳母久等了”。
寶珠這才連忙回神,下車喊道:“爹,娘,女兒回來了”。
宋父宋母見寶珠氣色紅潤,不像有被欺負的模樣。又見旁邊趙四長得一表人才,雖身體看着虛弱,但雙目有神,便稍稍放下心來。
進屋後,宋老頭和宋家幾個兄弟在堂屋招呼趙六。
宋老太拉着寶珠回了寶珠的閨房。雖然寶珠出嫁了,但是寶珠房間原來的東西宋父宋母還保留着,也沒把房間讓給其他人住,可見寶珠的受寵程度。
寶珠知道宋老太這是不放心,想要知道自己在趙家的生活,便說:“娘放心吧,女兒在趙家過得很好,趙六也是個體貼的君子”。
宋老太說:“聽說趙家前幾日在吵着要分家”。
“昨日已經分了,我跟趙六申請了新的宅基地,準備過兩日那邊收拾好了,就搬出去住。”
宋老太大驚,說道:“娘看那趙六是個不頂事的,你們分家了,這日子要咋過,這趙家欺人太甚了”。
宋老太同意寶珠嫁給趙六,就是想着雖然趙六身體不頂事,但是到底上頭父母還在,兄弟也能幹,不分家只要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如今分家了豈不是家裏所有的事都得寶珠自己張羅,這可怎麽辦呦。
寶珠知道宋老太的擔憂,但是自己早已不是原身那十幾歲的小姑娘,以後不敢說大富大貴,但是養活自己加一個趙六肯定不成問題,安慰道:
「娘,今日不分,以後也要分的,如今分得的田産收租也夠養活我跟趙六,以後想點法子再掙點錢總能過下去的」。
宋老太說:“這點租子哪夠你跟女婿以後還有孩子,以後還要給他們娶妻攢聘禮、存嫁妝”。
寶珠差點沒噎住,宋老太這想得也忒多了,還生孩子,這房都沒圓生個啥的孩子知道現在不管怎麽說,宋老太估計都不會放心,等以後有門路掙了銀子宋老太自然就安心了。
那邊宋老頭覺得自家女婿果然不愧是讀過書的,風度翩翩,說話還那麽中聽。
只聽趙六微笑着說道:“寶珠時常跟我說,岳父岳母持家有道、和藹慈善,幾位兄長也是孝順能幹。”
可不是嘛,持家有道自家如今在杏花村也算是頗有資産的人家,可不是靠自己跟老婆子多年苦心經營,幾個兒子也是能幹孝順的,宋老頭美滋滋的想着。
經過一番交談,宋家兄弟幾個也覺得這妹夫不錯。
尤其宋三哥是在鎮上當賬房的,來往見識的人也多,深以為妹夫的風采比那些有大戶人家的少爺也沒差了,又深深惋惜趙六無法再參加科考了。
最後吃完午飯,寶珠跟趙六在宋家人的目送下,坐上牛車往青山村去了。
等寶珠和趙六走後,宋老太和宋老頭回屋談起了今日寶珠回門的事,宋老太說:“你覺得女婿咋樣……”
宋老頭摸了摸胡須,笑呵呵說道:“女婿是個不錯的,待人溫和有禮,說話也中聽實在”。
宋老太點頭說:“那有沒有說以後這日子怎麽過總不能每日躺家裏,等着閨女伺候吧。”
宋老頭摸着胡須的手一滞,悻悻然說:“這我忘問了……”
宋老太聞言,罵道:“說半天屁都沒打聽出來”。
坐在車上望着道路兩旁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莊稼,寶珠內心一片寧靜,恍如置身世外桃源。
不禁笑了笑,寶珠想這可不是世外桃源麽,以後沒有加班沒有熬夜,只有青山綠水常伴,哦,還有一個帥哥。
不過還是得想點掙錢的法子,青山村背靠大青山,也許自己可以上山采藥,或者收購別人采摘的藥材,炮制後賣給藥鋪。
自己在現代就是專門研究中藥的,炮制藥材也是其中一門課程。寶珠越想越高興,連日的煩惱總算理出點頭緒了。
趙六看寶珠一會笑一會苦惱的,覺得怪有趣的,樂道:“何事想得這麽投入”。
寶珠眨了眨眼睛,笑眯眯說道:“我想明白以後做什麽營生了,小時候在我姥爺家學了點兒炮制藥材的方法,以後我也可以試着炮制賣給藥鋪掙錢”。
寶珠姥爺年輕時在藥店當過學徒。剛好小時候寶珠在姥爺家待過頗長一段時間,可以謊稱是那會兒跟姥爺學的藥材炮制。
而且幾年前寶珠姥爺過世了,也不怕露餡。
趙六聽後,頓感好笑,沒想到小姑娘已經在為未來生計發愁了,說道:“原本我打算搬到新宅後,跟村長商量在屋前搭幾間茅草屋,開個學堂,掙點銀子,只是事情還沒定下來,所以沒跟你說。”
“往日你在娘家怎麽過還是怎麽過,銀錢的事你不用操心,我來解決。”
寶珠聽了,忙說道:“你身體不宜勞累,給學生上課很辛苦的吧”,教書育人費神費力,碰到頑劣的學生還得被氣得內傷。
而且讀書這麽費錢,青山村這麽窮的地方,估摸着沒什麽人樂意送孩子去念書,到時沒人來豈不尴尬。
其實寶珠想岔了,古時的人們對讀書人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
這時的老師權力還是很大的,不僅可以管教,還能呵斥體罰學生,而且這時的人都很珍惜讀書的機會,很少會在學堂上搗亂的。
趙六說:“不礙事,而且整日待在家裏不動,更不利于身體修養”。
寶珠想了想,确實總比無所事事好,也就不再勸了。
傍晚,寶珠去趙家菜園子割了點韭菜,又借趙家廚房煮了點粥、炒了個香噴噴的韭菜雞蛋,端回房間準備吃晚飯。
分家後,趙家廚房和菜園都分給了大房,在新的廚房搭好之前,各家暫時先借用原來的廚房燒飯。
至于蔬菜瓜果什麽的,自家菜園子種的菜都不值什麽錢,也可以随意去摘。
待寶珠和趙六吃完晚飯,趙二嫂進屋說道:“六弟六弟妹啊,今日你們回娘家後,我跟你們二哥去把那邊宅子打掃擦洗了一遍,你二哥還在屋旁邊搭了個小茅屋,給你們當廚房用”,
“二嫂絕對沒有要趕你們的意思,就是想來跟你們說下那邊打掃幹淨了,哪天要搬知會我跟你們二哥一聲,這些搬搬擡擡的活都交給我們”,趙二嫂擔心六弟六弟妹誤會,趕忙又解釋說道。
趙二嫂想着六弟2兩銀子把這屋轉給了自家,自己可不是那等占了便宜就翻臉不認人的人。
況且自家還佃着六弟家的水田,以後這關系要處好了。再說自家五口同一間屋都住了十幾年,也不差多這麽幾天。
趙六知道趙二嫂的意思,說:“多謝二哥二嫂,既然都收拾好了,我跟寶珠明日就搬過去好了,明日還得勞煩二哥二嫂”。
趙二嫂聽了高興說:“那行,明日你們收拾妥當,喊一聲我跟你二哥馬上過來給你們搬東西”。
第二日上午,寶珠跟趙六在屋裏收拾打包。還真沒太多東西,收拾也很快。
一張床書桌椅子,外加一個書架,和幾個箱子。這家當簡直少得可憐。
就這樣收拾妥當,幾人搬着東西往寶珠跟趙六青山腳下的新家走去了。
趙老爹看着搬空的屋子,內心一陣失落,悶悶不樂對趙老太說道:“這老六也不知咋回事,這麽着急搬走幹啥”。
趙老太雖然不像趙老爹這麽傷感,但也發覺老六确實不太一樣了。
以往老六雖然聰慧,但是性子有點軟弱溫吞,如今行事越發變得果斷幹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