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27章
由于涉及到悟空,最後還是通天忍不住先開口:“你不會将此事說出去的。”
通天說得是問句,語氣卻十分肯定。
“你怎麽知道我不會說出去?這事說出去對你徒弟又沒有壞處。”鎮元大仙老神在在的模樣,一如千百年前欠揍。
“悟空又不像你那兩個徒弟,被你明裏暗裏護着,說出去只會增添麻煩。”通天嘆了口氣,如果他能真身下來,是沒有什麽大不了。可他現在是瞞着天道,幻化了一個假身在人間游蕩,麻煩事還是少惹些吧。
鎮元大仙輕哼一聲,熟悉他的通天,就知道鎮元大仙是應了下來。
除開通天的老态,兩人的談話就像從前一樣。收徒數量在洪荒中數一數二的兩人,有空時會湊在一起談一談養徒弟的心得。
鎮元大仙也沒把通天當做外人,自顧自就将神佛們的謀劃,以及他摻和進去的理由告訴了通天。
和通天一樣,鎮元大仙同意将自己這裏設置為八十一難的其中一難,就是為了最小的兩個童子,清風明月。
鎮元大仙教出來無數的徒弟,現在還留在五莊觀中的有四十八人。其中四十六人是在封神之戰前收進門中,唯有清風明月兩人封神之戰後才到五莊觀。
封神之戰後神佛們大多遠離世俗,不與外人接觸,留在凡間的和尚道士,實力甚至不如從前的灑掃童子。
清風明月有鎮元大仙和他們的師兄慣着,又只接觸過普通道士,連散仙都難得接觸。長此以往,兩人實力沒上漲多少,脾氣卻傲慢得比鎮元大仙更甚。
明明兩人都有一千兩三百歲,可仗着五莊觀給他們帶來的虛假繁榮,一點都不知道修煉,直到現在仍是孩童模樣。
鎮元大仙在大鬧天庭後,仔細研究過孫悟空的性格。
他知道,如果将孫悟空和自己的兩個童子放在一起必會引起争端。
借着争端,他可以好好教育清風明月,讓他們兩個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再像從前那樣疲于修煉。
Advertisement
當然,參加進取經這件事,還有別的好處。比如宣揚五莊觀的修行道義,促進南瞻部洲挖牆腳帶來的繁榮。
但這些對于擁有人參果樹的鎮元大仙來說不值一提,鎮元大仙也就沒将這些理由放到臺面上來講。
“你倒是精明,拿我的徒兒來磨砺你的徒兒。”通天聽鎮元大仙的話,聽得火冒三丈,他扯着冷笑諷刺道。
“你到了我這什麽都沒插手,難道不是同樣持着這個打算。”鎮元大仙覺得兩人心有靈犀,才不會被通天的怒火吓到。
通天在心中怒罵。那是因為他被阻擋在外,不然他早就插手,讓悟空他們去下一個地方。
冷靜下來後,通天倒覺得這真是一個好主意。悟空的脾氣在他看來活潑可愛,可的确容易得罪人。悟空武力值相比他而言不算高強,通天他沒法動手,悟空難免會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被欺負。
眼下通天在這,無論悟空犯什麽錯,鎮元大仙都不會下死手,是個受教育的好機會。此刻不教育好,以後犯同樣的錯,需要付出的代價就不知道是什麽了。
“那就任憑鎮元子你教育悟空。只一點,你不可對悟空有實質的傷害。”把利害關系想清楚後,通天就把教導弟子的權力交給鎮元大仙。
兩人談話間,清風明月已找到孫悟空,和孫悟空吵了起來。
清風明月正巧聽到,豬八戒說吃了人參果,依舊沒察覺出是什麽味道,想再去摘一個嘗嘗看。
知道觀中被竊的清風明月,去點了人參果的數量。然後幾人就人參果究竟被摘了幾個這個問題,吵得偏僻的五莊觀熱鬧得如同凡間集市一般。
“最小的徒弟果真不同,你聽聽他們的吵鬧聲,從前我們哪聽過這麽熱鬧的陣仗?”兩人都沒設屏障,原本的低語被前院傳來的動靜打斷。通天凝神靜氣聽了一會兒,笑着對鎮元大仙說道。
鎮元子撫着長須感嘆道:“也就只有你笑的出來,再不管管他們,我這五莊觀恐怕要被拆了。”
話音剛落,兩人就從窗口看見孫悟空偷溜了進來。
鎮元大仙目瞪口呆地看孫悟空用金箍棒将他的人參果樹推倒,一樹的人參果全進了土裏。
繞是鎮元大仙心裏清楚這是假樹,也被眼前樹根朝天一幕氣得心血上湧,恨不得把孫悟空的皮都扒幹淨。
“你答應過我,不能對悟空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在鎮元大仙開口前,通天就将前一刻說過的約定重複了一遍。
看着怒氣不知道該往哪發的鎮元大仙,通天默默長舒一口氣。得虧他知道悟空後面幹了什麽缺德事,提前就和鎮元大仙約定好,不讓悟空肯定要挨幾鞭子。
鎮元大仙皮笑肉不笑地開口:“通天,你倒是挺了解你徒弟的脾氣。上梁不正下梁歪,他這破脾氣,比你有過之而無不及。你來我這都只是摘果子,他倒好,把樹一起刨了。”
“彼此彼此。”通天無愧于他的歲數,此刻依舊能笑出來,“你只是防護的好,若沒下禁制,你的寶物怕不是輪不到我徒弟來刨。接引和準提離你更近,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比我強,等我來搶人參果,怕是連片樹葉都不會給我留下。”
兩人聽清風明月又怒罵了至少半個時辰才過來查看情況,這時候哪還有人參果留給他們數。被吓得腿腳發軟跌坐在地的清風明月,半晌才從地上爬起來鎖門出去。
“每次都事後來,這次來得比平日休息吃飯還晚,他們這性子幸好活在現在。”鎮元大仙看着不成器的兩人直搖頭。清風明月但凡活在洪荒時期,怕是飯都搶不到,更何況寶物。
鎮元大仙和通天同一個性格,都是雙标看人。一面覺得別人欺負自己徒弟,一面又覺得自己徒弟只能受委屈,不會反擊回去。當然,一切壞話都只能自己說,別人提出來那是在找死。
清風明月慘扶着對方回了前院,怒罵聲再起。不過鎮元大仙沒有聽到取經幾人的回答聲,想必是想等到晚上。
鎮元大仙和通天浮在半空中看師徒幾人偷偷撬開鎖從後門溜出,全程唐三藏都坐在白龍馬上不願意搭理他幾個徒弟。
在被樹枝蹭到,被徒弟們提議下來步行時,唐三藏只冷笑:“你們犯了此等大錯,卻只想一味逃避。照貧僧說,既然做了錯事,就該承擔,而不應該像個縮頭烏龜,只想一逃了之。”
說完,唐三藏便下了馬,坐在一旁的木樁上念經,不願意再走。
唐三藏原以為自己的徒弟們都已經學着向善,懂得禮義廉恥,沒想到他們背着自己闖了天大的禍。
要不是唐三藏堅定本心,現在恐怕已經脫去袈裟,選擇回大唐了。畢竟他這三個徒弟,已經将他的名聲全毀了。
養不教,父之過,他這師父也是父,徒弟們不學好,世人只會怪在他唐三藏頭上。
在此刻的唐三藏眼中,孫悟空和豬八戒都是不堪教化的典型存在。
孫悟空跟着他兩年,殺了盜匪後兩人也說過佛道兩教道義間的區別。可孫悟空依舊一言不合就将別人的寶樹撅了根,脾氣大直腦筋還不給人留餘地。
豬八戒脾氣沒孫悟空大,惡劣程度卻和孫悟空并列。他轉世投身為豬胎,往日就重口腹之欲,一餓就喊饞。
到了五莊觀,為了滿足自己的饞意,居然選擇唆使一根筋的孫悟空實施偷盜行為。事情被主人家發現後卻不肯承認,還是真正出手的孫悟空将事情攬下後,才支支吾吾交代自己幹的好事。
真要說,豬八戒的教唆行為是整件事情中最嚴重的。腦子直還可以教,心腸本就壞,想占小便宜可掰不回來。
唐三藏越想越氣,不想聽徒弟們哀求道歉的他把眼睛閉了起來,念經的聲音也變響,以此來抵抗耳旁的嘈雜聲。
鎮元大仙和通天在上面看得一清二楚,雖然唐三藏心裏的話他們無從得知,但他們都看出唐三藏的堅持。
鎮元大仙滿意點頭:“不愧為金蟬子轉世,這性格和之前的他沒有任何區別。”
鎮元大仙誇獎幾句又嘆了口氣:“可惜靈山總覺得金蟬子過于執拗認死理,和靈山道義有歧義,從而安排金蟬子轉世,不然他肯定能走出自己的道。”
“曾經走出自己的道容易,現在難度已經和開天差不了多少。過剛易折,靈山在這點上也是為了他好。”通天随口說到,他眼神死死盯着唐三藏,像是在看什麽有趣的事情。
在《西游記》中,唐三藏應該是個懦弱的人,三個徒弟只是提議,他便跟着徒弟逃跑。哪像底下這位,說什麽也不願意走,跟書裏描述的完全不一樣。
“你以前不是總說萬事萬物都有一線生機,怎麽這次不念叨了。”鎮元大仙覺得這不是通天應該有的風格,“封神之戰對你的影響難道有這麽大?”
“一線生機只是生機,可不是成聖的道。天下聖人已定,天道會掐死其他的可能,無論多麽弱小。”通天是聖人,和鎮元大仙不同,他知道別的內幕。
除非……通天心想,也不是沒可能,只是這個可能太過弱小,通天不知道能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