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章
木叉被唐三藏的話驚得不知如何應對,他看着跪在地上的悟淨以及冷漠地站在一旁的唐三藏,恨不得自己沒領到這件差事。
觀音菩薩叫木叉時,木叉還以為這只是個簡單的跑腿任務,說上兩句就能回南海。沒想到事情竟然會發展到這步,他現在是走也不好,留也不好,木叉現在只希望能有個能出來救他于水火之中。
木叉的祈禱有了效果,跟在他們後面趕來的觀音菩薩,看見事情發展不太妙,自己跳出來為唐三藏開解煩惱。
一向對觀音菩薩很是尊敬的唐三藏,這次卻任由觀音菩薩唠唠叨叨說了近半個時辰,也沒有應答。
這副油鹽不進的态度,不但是唐三藏生平中的第一次,觀音菩薩同樣也沒見過這樣跟他倔的人。
“你究竟是想如何?”觀音菩薩停下嘴裏的套話,直白了當地向唐三藏提問。
“菩薩,犯了錯就應該承擔後果。”唐三藏禮數周全,卻依舊很倔,堅持自己毫不動搖 “若是小罪,還能将功折過。就算傷人,小僧也願意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認清自己的罪惡。”
唐三藏看向悟淨,那串骷髅頭項鏈和他周身血腥味,依舊讓唐三藏感到不适:“可他作為天上神仙帶着下凡,明知故犯作惡一方,兇煞的樣子一看就知道不是一兩天的事。這種人,我唐三藏不屑于收為徒弟。”
唐三藏将自己的視線從悟淨臉上挪開:“我的徒弟有悟空和八戒就夠了。還請菩薩将他帶回去好好管教,不要再放出來為禍人間。”
觀音菩薩沒想到唐三藏竟然是因為這個理由,才會反感悟淨。早知如此,他就應該在卷簾大将下凡時就叮囑卷簾大将莫要作惡。
可眼下事情都已經做了,只能想辦法讓唐三藏放下心中的芥蒂。畢竟西行取經早就安排好,臨時換人也沒有備用人選。
觀音菩薩偷偷朝悟淨使眼色,悟淨不愧在玉帝身旁侍候許久,觀音菩薩眼神一動,他就明白了觀音菩薩的意思。
悟淨往唐三藏方向撲去,頭重重地磕在唐三藏腳下的土地上。
悟淨一口氣都不喘地連發了好幾個毒誓。語氣誠懇地向唐三藏保證,他日後必定會改過行善,絕不再犯以前犯過的錯,他只想求唐三藏給他一個機會。
唐三藏依舊不理會悟淨,事情陷入了僵局。
Advertisement
孫悟空和豬八戒在後面嘀咕,說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兩輪人推脫了一會兒,最後由孫悟空站出來緩和局勢。
“師父,他若想跟着就讓他跟吧。”孫悟空的語氣比平常正經了幾分,“實不相瞞,就算讓他回天庭,他也不會有應得的懲罰。天上神仙犯了錯,最多也就賠些仙草仙丹,沒有對于道心的磨煉。算下來,還是跟在師父你身邊更能贖罪。”
一旁的豬八戒應和道:“是啊師父,我不就是犯了錯,最終也只是罰下人間轉世成妖。要是讓他回去,再轉世一次,指不定惹出更大的禍患,不如留在師父身邊,由師父你看着他。師父心系凡人,肯定能管束他,讓他行善抵消罪孽。”
孫悟空和豬八戒的話聽上去更像是在批判天庭,但為了讓唐三藏收下悟淨,木叉和觀音一致表示認同他們兩的觀點。
“悟淨他的确更适合跟在三藏法師身旁。”木叉緩緩說出了悟淨的一個秘密。
“三藏法師有所不知,悟淨他與你有孽緣。”木叉手指着那九個骷髅頭,“這九人是三藏法師你的前世。五百年來三藏法師每次轉世都會前往西天取經,每次都會喪命與悟淨手中。三藏法師收下他作為苦力,也算他向你贖罪。”
觀音菩薩在一旁默默吹捧唐三藏:“正是因為五百年來你一直試圖取得真經,為南瞻部洲帶來佛法。佛祖才會派我來指你為取經人,又幫你挑選徒弟,好讓你的堅持成真。”
大唐一直屏住呼吸默默圍觀的百姓們,聽到這件事忍不住驚呼出聲。
怪不得觀音菩薩最後選擇了三藏法師,沒想到裏面竟然有這個緣由。
當初觀音菩薩現身長安後,也不是沒有其他高僧的信衆在背後嘀咕說,自己推崇的高僧更有資格擔當取經人一職。為此,不少虔誠的信衆還當街打了一架。官府的牢房裏人口爆滿,差點塞不下真正的犯人。
高僧們雖然嘴上不說,但內心也會有些不服氣,覺得自己哪裏比不上一個突然冒出來的毛頭小子。他們關起門來自我勸說了好久,才放下心中的不甘。
現在知道三藏法師是因為十世如一日,永遠都在虔誠地追求真經,才獲得了這個機會。他們現在心中僅存的一絲芥蒂,便在觀音菩薩的話下消失殆盡。
無論投胎多少次,都能為了同一個目标前進。三藏法師的确擔得起重任,配得上遠揚四海的美名。
觀音菩薩的話都說到了這個地步,唐三藏知道,就算他不同意也不行了。
順着旁人遞給他的臺階,唐三藏問清楚悟淨的姓名和具體來歷,在所有人的圍觀下,拿戒刀幫沙悟淨剃了頭。
頂着一個光頭,收起周身氣度幻化為普通人的沙悟淨,到真有了和尚的風格。
除開那串骷髅頭,沙悟淨此刻若是去化緣,恐怕見到他的人,都以為他是拜入佛門已久的得道高僧。
骷髅頭最後也被木叉拿走,和紅葫蘆合二為一,變成了一艘法船。
豬八戒和沙悟淨陪唐三藏坐在法船上,穿過了八百裏流沙河。原本波濤洶湧,鴻毛放上去都會沉底的流沙河,在法船行駛過程中安安靜靜,不敢掀起一絲波浪。
“三藏法師,過了流沙河就是西牛賀州了。前方人煙稀少,妖物橫行,還請三藏法師一路上多加保重。”幾人踏上流沙河對岸土地後,木叉收回了紅葫蘆,他嘴裏滿是對唐三藏的保重話,顯然前頭還有困難等着師徒幾人。
“多謝木叉行者提醒,不知這些骷髅頭該怎麽辦?”唐三長怎麽會是害怕困難的人,他只是有些發愁地看着浮在空中的九個骷髅頭。
觀音菩薩現在已經飄飄然往南方走去,木叉也不敢讓觀音菩薩多等,趕緊抛出之前收下的玉淨瓶甘露。
只見那些骷髅頭吸收了甘露後,慢慢分散在天地間。到了某一個程度,發出一陣金光,又重新凝聚,變成了幾顆碩大的珠子。它們自己串成一串,回了沙悟淨手上。
木叉在這一切發生時已經走遠。但唐三藏明白木叉的意思,他嘆了口氣,對沙悟淨說:“既然他選擇了你,你就拿着吧。以後它就作為警示,你萬不可再作惡,敗壞名聲。”
沙悟淨諾諾答是,麻利地戴上項鏈。然後轉身從悟空手裏接過行李,看來以後他是打定主意,要跟在後面當一個挑行李的苦力。
原本在豬八戒時不時抗議下,孫悟空和豬八戒輪流做的苦差事,就這樣落在了一聲不吭的沙悟淨身上。
師徒四人正式踏上西牛賀州,伴随着他們遠去的身影,天幕再一次暗了下來。
“這次放的應該是三徒弟的往事了吧。”大唐看熱鬧的人們已經熟悉了天幕的流程,看到天幕暗下來,也沒有直接離開去做自己的事。
他們繼續擠在一起,聊天吃東西等天幕放三藏法師新收的三徒弟的往事。
要普通百姓說,往事可比取經實況好看的多。畢竟取經就是打打妖怪,放當地美食商品,可這些跟土裏刨食的普通人能有多大關系,還不如看往事。
神仙的家長裏短就像看戲一樣,比村頭扯頭發來得有趣百倍,還不會被突然跳出來的恐怖妖怪吓到驚魂。
“要我說還是上次龍宮太子的往事好看,天幕中連放了幾天龍宮的富裕。饞得我晚上做夢都是堆滿房間的金子珠寶,白天我是沒錢,可好歹晚上還能做個美夢。”喜歡錢的人果然很多。一提起龍宮太子的往事,旁邊響起了好幾聲吸溜口水的聲音。
“就是不知道為什麽自家兒子砸了個珠子,就被父親告到天庭。我要是有龍王的財富,我家孩子天天砸我都舍得。”這個問題是所有人的關注點,看過當時天幕的人,都不明白龍王為什麽會只因一顆寶珠,就對自己的孩子下死手。
不了解背後密謀的普通人,只能将其歸咎于龍王的吝啬。
因為吝啬的名聲,大唐所有西海龍王廟的信衆都少了幾成。畢竟靠天吃飯的農人們可不願意祭拜吝啬鬼,誰知道西海龍王會不會吞了他們的祭品卻不幹實事。
“財寶有什麽好看的,我覺得還是天蓬元帥的往事最有趣。平常在天河邊當大将軍,那身盔甲一看就十分神氣。有宴會時還能看仙女,豈不美哉。”說話的人顯然更看重權勢和美人,語氣中都透露着對仙女的渴望。
旁邊一個人對着他翻了個白眼,冷冷嘲諷道:“天上元帥都會因為調戲仙女被貶下凡,你以為你是什麽貨色,仙女自己都能給你一鞭子。不對,你壓根不值得仙女出手。”
說着說着,他們就要打架了,其他人趕忙勸架。
等到傍晚,沙悟淨的往事總算被放了出來。可惜沙悟淨在他們看來只是一個捧着燈的小侍衛,沒多少人願意看下去。
人們最多只在回房前感嘆一句,原來地位高的貴人都不好伺候,打破個燈就要被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