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機緣/紅薯豐收
第章 機緣/紅薯豐收
第六十一章
王熙鳳被迫接受了賈琏前去霖海府的事實,老太太和其他人也是被迫接受的,他們就算有其他想法,也不好再說什麽。
老太太不知道賈赦是怎麽說服林烨的,但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她不會阻止,烨哥兒讀書的天分有目共睹,他願意指點琏兒,那是琏兒的機緣,只是給王熙鳳送了一套頭面,算是安慰。
在老太太看來,賈琏短時間在那邊還好,時間長了,多半會發生點什麽,鳳哥兒少不了要被氣一場,但為了琏兒的前程,只好委屈她了。
大太太知道了,就詫異了一會兒,她跟賈琏關系平平,彼此都是面上情,他在不在家對她都沒有影響,王二太太的心情就比較複雜了,她越發想念早逝的大兒子賈珠,同時又給林烨記了一筆,當初賈珠在的時候沒看他這麽慷慨,現在換成了賈琏,他卻同意單獨指點他?
也不知道等寶玉大了以後找上門去,他會不會繼續答應指點?肯定會的,寶玉天資聰穎,他要是不收寶玉,更看不上天賦普通的賈琏了。
想到這裏,王二太太心緒才平和了些。
賈政知道這個消息後在書房裏呆坐了許久。
他很不樂意提起外甥的官職,因為外甥年紀輕輕品級就已經超過了他。對比之下,顯得他這個舅舅十分無能,現在賈琏有了他的指點,難道也會年紀輕輕官職就超過他?
想到這裏,賈政就覺得胸口憋悶,臉上滾燙的同時還有些黯然神傷,他如今兩個兒子年紀都還小,要等他們出頭,不知道要多久。
如果是自己兒子年紀輕輕有出息,那該有多好?
想到這裏,賈政臨時起意,悄悄離開書房去看看兩個兒子的情況。
他們都在跟着夫子讀書。
他先去了寶玉那裏。
這一回寶玉的小厮提前看到了賈政的身影,悄悄的在窗外提醒了,賈寶玉原本正在走神,得到提示,他打了個寒顫,然後就挺直了脊背,做認真聽講的姿态。
Advertisement
賈政來到窗邊,看到他這樣子,滿意的點了點頭,站了好一會兒,才靜悄悄的離開。
賈寶玉最怕的就是在這個會動板子的父親,目不斜視的開始上課,後來也不敢去瞧他離
開了沒有,因為他的突然襲擊,反倒認真的聽了半上午的課程。
賈政離開寶玉這邊,就去了另一側的院子看賈環和賈琮他們兩個的讀書情況。
他們沒有提前得到提醒,所以賈政看到的是真實的樣子。
這個夫子是比較嚴格的,沒有完成他的課業,他是真的打罵,他動戒尺沒什麽顧慮,一個是當初就是這樣說好的,再一個就是不怕這兩人記仇報複,沒有後顧之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賈環和賈琮不敢說每堂課都認真聽講,時不時會神還是難以避免的,但每回夫子提問,他們都要繃緊神經。
所以賈政來的時候,正好就是賈環被夫子點中背誦的場面,賈環背的不算流利,但磕磕碰碰的,完整背下來了,賈政看了,也點了點頭。
寶玉的夫子說寶玉天資聰穎,尤其是是寫起詩句來很有靈氣,而賈環的夫子說他少了那一分靈氣,也少了機敏,好在他還算勤勉,這樣堅持下去,日後考取一個童生或者是秀才還是有希望的,若是真考了功名,等日後分家出去就有了謀生的手段。
後面衆多族人的情況擺在那裏,要是沒有點能耐,分出去的族人吃完了分家的老本,日子過得實在不怎麽樣,時不時就要在兩府打秋風,要是有個功名在身就不同了,他可以去族學裏面教導族中子弟,就如賈代儒一般。
賈政對如今族學裏的情況是不滿的,他之前還以為他教學的有多勤勉,但是琏兒鬧了一場,他才看到裏面有多寬松,幸好他們家的孩子沒有送過去,不然也要被耽誤了,只是對方是長輩,而且他們族中人才确實不多,賈政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跟賈政夫妻的複雜情緒比起來,王子騰倒是純粹些,他覺得賈琏去霖海府求學這是好事。
二太太是他妹妹,賈琏是他侄女夫婿,手心手背都是自家人。
賈琏日後出息了,王家也沾光。
想到林烨在外地,林如海在朝堂中也當起了木頭,王子騰不由嘆了一口氣。
在外人看來,他如今風光無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腳下的路有多不好走。
他必須左右逢源。
有的時候他也想離開京城,但要他放棄這個要職他不甘心……
賈琏來到霖海府還有一個目
的是掙錢,在這方面表弟給了他兩個選擇,一個是賣煤炭和煤球,以及煤爐子,另外一個就是去制香。
兩個都可以賺錢,但賈琏的本錢不夠,他只能選擇一個,髒兮兮的煤肯定不如制香體面,但是這煤關乎千家萬戶冬日的取暖。
糾結了一番以後。
賈琏選擇了制香,這個掙錢的速度快一些,他現在缺錢,等以後掙錢了,再去做煤球相關的生意也不遲。
做生意這方面不用他事事親自盯着,他帶來的人不是吃幹飯的,但偶爾還是要做決定,時不時還要親自跑一趟,這一日,他忙完了自己的生意,就來到了城外。
經過了幾個月的精心照料,在城外開荒種的紅薯到了收獲的時候。
還是老樣子,花錢請人來收,而且這一回特意囑咐了請人要分散開,一個村最多招一個人,盡可能的擴大消息傳播面。
張大石當初過來開荒種紅薯的時候掙了不少錢,現在收紅薯他又被選中了,喜滋滋的過來,看着這一片紅薯地,他有些吃驚。
他有段時間沒來這邊,乍一看,這些苗長得還真好。
他們分工合作,有的人專門負責割下這些苗,有的人負責用鋤頭挖紅薯,還有的人專門負責清理挖出來的紅薯。
張大石身強體壯,他分配的活是挖紅薯,在挖之前還特意被教導了要怎麽下鋤頭,先要在一壟地的兩邊下手,把地打薄,再開挖,下鋤頭的時候要小心,盡量別傷到了裏面的紅薯。
要是有傷口的話,那就沒法久放了。
莊稼人哪裏有不愛惜糧食的,這又是個新鮮玩意,之前沒有種過,張大石怕挖壞了,所以聽得很認真,下起鋤頭來也很謹慎。
他輕輕的挖了幾次,就知道要怎麽做了,輕松挖了五棵紅薯才停了下來。
這些紅薯有大有小,最大的有嬰兒手臂粗細,最長的那一條大約有半斤多,不過這一顆其他小紅薯不多。
要是沒有特別大的,紅薯個頭就比較勻稱,只比雞蛋稍大一些,長一些,還有不少小根莖,但數量喜人,一窩窩的。
負責收紅薯人看到這些紅薯驚住了,喃喃自語:“這都是可以吃的?”
張大石忍不住接話,“剛剛秀才公說是可以吃的,
這些不管大小,都能進口,還有那些苗也能吃,現在這些苗說要送去喂豬喂牛。”
說到這裏,張大石一臉的心疼:“這些紅薯當初下種的時候就是用這些苗下的。”
這要是季節對,這些苗都是種子啊!
收紅薯那人之前沒接觸過,聽到張大石這麽說,張大了嘴巴,不約而同的露出了心痛的目光,吭哧了好一會兒才問:“這些紅薯藤我們能不能帶幾根走?”
張大石埋頭繼續挖:“我也不曉得,等會忙完了,問問秀才公?”
大家都是農家子弟,種田不是什麽生手,開荒出來的地是比不上他們自家養熟了的地有肥力的,現在這裏的紅薯能長得那麽好,肯定有大人教他們堆肥的作用,但這個新鮮玩意本身也能耐才能長這麽多啊!
堆肥他們已經學了,要是他們有種苗,自家的地是不是也能種出這麽多可以吃的?
他們說的秀才公是王有益,同樣是府學出身,由他負責教導大家怎麽挖,同時也是監督、記數。
他也是農家出身,以前也是下過地的,随着挖開的紅薯地越多,收集稱重的紅薯越堆越高,他那雙眼睛越發明亮。
等第一畝挖出來的紅薯稱重後,他看着那一堆紅薯愣住了。
這個可是今年才開出來的荒地啊!
用了肥料之後,畝産量居然有一千一百九十四斤?!
這個數字出來的時候,王有益的呼吸都沉重了,然後安排人重新上稱,“這些,再稱一遍!”
跟他一起計量的人手都在抖,忙不疊應聲:“哎!秀才老爺,這些紅薯真的有這麽重啊?”
這話像是在詢問王有益,又像是在問自己。
這是他自己稱的重量,哪裏不知道真假?只是他不敢相信就是了。
“這一筐一百八十九斤,這一框一百六十一……合計一千一百九十四斤!”
王有益臉上扯出個笑,又像是哭:“真有這麽重,畝産近一千二百斤!”
他突然甩了自己一個結實的巴掌,吓了周圍人一跳:“我當初還質疑過大人為什麽好好的地要種這東西,大人英明,是學生見識短淺!”他怎麽能質疑大人的決定呢?幸好大人不跟他計較,還跟他詳細解釋了一番。
聽到他這話,張大石也給了自己一個巴掌:“我也有錯!”當初他私底下還說大人是被人騙了,才會浪費人力物力幹這種事,他怎麽能懷疑大人呢?
賈琏走過來,心裏又是驕傲又是哭笑不得:“好了,你們只是不認識而已,還有很多紅薯還沒挖,繼續吧。”看着這豐收的紅薯,滿足感一點不比賺了銀子差。
這一畝地只是最先挖完的,不是最肥沃的,或許還有更高的産量。
聽到他這話,大家紛紛提起了精神。
“這邊也清理出來了!”
“這一畝地,收了一千零二十八斤。”
“這一畝地,收了九百九十三斤。”
“這一畝地,收了一千二百四十斤!”
……
所有幹活的人都跟打了雞血一樣,不知道苦不知道累,滿是豐收的喜悅,看着那一堆堆的糧食,所有人都莫名亢奮。
林烨這時候來了,目前産量最差的有七百五十三斤,最高的一畝地收了一千三百一十九斤!
對這個數字,林烨很滿意,而且還吩咐下去:“中午就煮一些,讓大家都嘗嘗。”
雖然剛挖出來的紅薯沒有放置一段時間後的甜,但它作為新物種,有必要讓大家嘗嘗它的味道,知道它的食用方法,這樣大家種起來才沒有後顧之憂。
“凡是在這裏幹活的人,都能分兩斤紅薯帶走。”有了紅薯,等它發芽,自然就有種苗了。
當紅薯被煮熟,大家吃到嘴裏,品嘗着它的軟糯香甜,再看看它的産量,心情澎湃,不知道是誰帶頭,撲通一聲對着林烨跪了下去,紛紛磕起頭來:“謝謝大人!”
“大人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