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實惠/不講武德的外地商戶
第章 實惠/不講武德的外地商戶
第五十五章。
最近牛尾村的村民是被周圍村羨慕的存在。
一開始是牛尾村的村長帶着人在他們村邊上的山裏挖土,然後說他們這邊的土可以用,沒多久就由村長召集青壯,建了一個粗陋的磚場。
接下來就在一個帶有外地口音人的指點下,開始燒磚,這能燒成嗎?
有人覺得看起來挺簡單的,擔心他們空歡喜一場,有的人覺得成功性很大,因為他們村長不是那種會吃虧的性格,但這一回他們村長讓自己的兒子跟在那個師傅身邊鞍前馬後,殷勤的不得了。
也有被選去幹活的人機靈的對那個師父格外殷勤起來,這要是真有收徒的想法,那他們就賺大了。
就算不收徒,願意稍微指點他們,那他們未來或許也能燒出磚來,到時候磚就算不能拿去賣,也可以自己用。
他們村的位置不錯,地力也算可以,但還是有很多人住不起磚瓦房,誰家要是起了磚瓦房,那都是要開席慶祝的。
說親也更好說,這代表他們有本事。
沒多久,磚燒出來了,頭幾批都壞了,裂開不能用,後面及時調整了比例,燒出來的大部分就是完好的,這些就被運到了府城,那些淘汰的就扔到了邊上,被他們村人撿了個幹幹淨淨,雖然碎裂了不成塊,但拼拼湊湊還是能用的。
而且這磚能燒成,這山裏不是他們村的,但招收的人是他們村的,給的錢從一開始的每日一結,現在成了月結,這就變成長工了,就沒有不樂意的,在家門口把錢給掙了。
之前沒被選上的人只恨自己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積極些,不然他們也能做上長工了。
他們聽村長說了,這要用到的磚很多,這份工可能要按年計!
一時之間,在磚場上工的人家個個喜笑顏開,知道這是同知大人開辦的府衙産業,也跟着誇起了同知大人:“別看大人年輕,是個能做實事的好官!”別的他們不管,但這每個月發放的工錢是實打實的。
“山裏的土多的是,現在還在建新的窯爐,之後磚燒多了,是不是我們也能買?”
Advertisement
“這麽近,應該會比別家的磚便宜些吧?”
他們說中了,産量上來之後有多餘的,開放
賣給大家,誰有意願就提前去登記,生産出來了直接就能運走。
價錢比買別家的能便宜許多!
這下子牛尾村的村民們沸騰了,尤其是在那裏上工的人,幾乎是前後腳的去管事那裏登記。
這價格便宜!他們只要不是做大屋,買得起!
跟牛尾村相似的村子不是一個兩個,有的村适合燒磚,有的村适合制瓦,有的村适合提供木材竹子……
沒有資源的村子怎麽辦?
如果位置好,沒有資源也可以被選上。
比如雞冠村,這個村子就在府城邊上,進出府城方便,他們村的一小片矮山被府衙花錢從幾戶人家手裏分別買下了。
這種矮山土壤不夠肥沃,之前他們要麽是種點果樹,要麽是種點豆子,現在官府來人說要買,他們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官府要強奪人産業,真要這樣,他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直到收到了真金白銀,他們才安下心來。
看來這個大人是個講道理的。
然後就說,這裏府衙要辦一個養雞場。
他們村有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們村的地形有點像雞冠,也是因為他們村養雞特別出衆,不過這個可讓他們長見識了。
那雞蛋孵化,不用母雞,也能孵出來!
而且這些雞養的真是精細啊,時不時就要打掃衛生、喂藥、消毒、更換喂養場地,它們住的還都是青磚大瓦房!
喂養這麽多雞,需要的糧食不在少數,但他們居然能養地龍來喂雞!這些雞還被喂的油光滑亮,一看就知道被養的很好。
長見識了(學會了)!!!
……
一開始這些村子還有隐隐的質疑聲,慢慢的質疑聲消失了,得到了好處的他們再提起同知大人來,嘴裏就只剩下誇獎。
大家都是現實的。
官府是個什麽成色,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麽影響,大家心底都有一杆秤。
難道說只有好處嗎?沒有人看不慣同知大人了嗎?
當然不是。
同知大人又不是銀子,人人喜歡。
有人因為同知大人得到了好處或者是便利,也有人因為同志大人的做法利益受到了損失。
如果
是之前未出現過的市場,比如鉛筆這種新鮮玩意兒,沒有影響到別人,其他已成熟的産品在本地的市場早就穩定了,如今他這麽一插手,他們的利益自然就受到了損失。
還有的是因為林烨這樣做,給了不少百姓掙錢的門路,這一有了錢,那就更不會賣掉視若珍寶的土地,他們想要繼續買地,就要繼續等待機會。
有的人消息靈通,就算有意見也不敢說,更不敢做什麽,但有些人,要麽不知情,要麽知情了也不放在心上,先天就對這麽年輕的毛頭小子抱有輕視。
認為他能坐到這個位置,只是因為會讀書而已,天底下迂腐的讀書人還少嗎?
能不能笑到最後,還不可說……
錢知府家中,病重的錢知府躺在床榻上,閉着眼睛聽大兒子錢治玟說着最近林同知的所作所為:“他近日又見了那鶴宜縣樓縣令,來的時候有人看到了那樓縣令的臉色,十分興奮,父親,你說他們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他讓人打聽了,沒打聽出來。
在這方面錢治玟不得不佩服這個比他小了将近兩輪的同知大人,他保密功夫做的實在是太好了,只要是他不想被別人知道的,就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做什麽。
錢知府沒有回答,掀了掀眼皮,示意他繼續說。
錢治玟會意:“白家又給兒子遞了帖子,還附贈五千兩銀票,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兒子見不見?”
白家是霖海府的大戶之一,族中出了個舉人,在外地做縣丞,還送了一女給他,又生了一兒一女,他們家的生意主要是酒樓、造紙,這兩個行業是目前霖海府被沖擊的最厲害的。
這位同知大人是個妙人,那些沒有什麽利潤,但他目前需要的,比如燒磚瓦等都放在府衙名下,由府衙出資,做出來的東西大頭都是府衙自己用了,只有少部分賣出,賣出的部分價格低廉,絕對稱不上與民争利,但那些有賺頭的行業,這位大人就不跟本地商戶們客氣了。
他沒有繼續由府衙出資,也沒有自己出面做生意,但他邀請了外地商戶前來霖海府行商。
他們帶着外地的資源、人脈、銀子沖到了霖海府,給了本地商戶不小的危機,其中白家是最氣急敗壞的。
容不得白家不氣急敗壞。
那些外地人開的酒樓飯館也就算了,本地人貪個新鮮而已,時間久了,還是會吃回他們熟悉的口味,但造紙這方面,白家是真的跳腳了。
這外地商人不講武德!
他們家賣的紙,質量最差的一刀也要四五十文,所以說讀書人一般人家供不起,但如今這外地商販來了以後呢?
一刀紙最便宜的只賣一十文!
質量還不比他們家同檔次的紙差!
這外地商戶的紙這麽物美價廉,他們白家同檔次的紙哪裏還賣的出去?
霖海府大把讀書人囊中羞澀,這種紙一經推出,白家這種紙總共賣出去不到十刀。
如果這些外地商戶只賣低檔紙也就算了,他們賣了一陣一十文的紙後,又逐漸推出三十文、六十文、一百文一刀的紙,每一種質量都比前一種更好些,價格比白家同檔次的要便宜一半,甚至更多!
白家鋪子面前瞬間門可羅雀,不管多熟的老客戶在這種價格面前都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白家這下子哪裏還坐得住?這是要撅了他們的根基啊!
但這是同知大人扶持起來的,白家想要鬥一鬥,但他們不管怎麽催逼工匠,成本都沒法再降下去,他們比不了,要是想要用別的手段,他們就得要稱稱自己斤兩夠不夠了,他們稱了,自覺不夠,所以就找到了錢知府這裏。
錢知府是不大管事了,但沒有人能真的忽略他。
他才是霖海府真正的話事人。
白家不單單有一個女兒給了知府家的大兒子做妾,他們還定期給錢家分紅,白家的生意差了,錢家收到的銀子也會變少。
所以白家三番幾次找上門來找他們要個主意,再這樣下去受影響的,不是只有他們!
錢治玟也是有想法的,但他有想法沒用,家裏做主的人是他父親,病重躺在床上的錢知府才是他們家的話事人。
聽到大兒子這樣說,錢知府總算睜開了眼睛,看了他一眼,然後又閉上眼:“不見。”
錢治玟不甘心的應下了,他知道父親的意思,父親是說不見,也就是不要插手,任由林同知作為。
他不敢違抗父親,但他心內不甘,回去之後就發了一頓火,跟着他的小厮因為一點小
事兒被罰跪了一整晚,把怒火發洩了出去,他才讓人去請父親的幕僚過來一起說話。(aiyinbei)?(com)
“父親為什麽不打算插手?”就算父親病重,但父親到底是他上峰,他們但凡出面,林同知怎麽也會給他們一分薄面。
?想看大河東流寫的《林家子的青雲路[紅樓]》第章 實惠/不講武德的外地商戶嗎?請記住
.的域名[(aiyinbei.com)]?『來[愛因貝&小說]&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aiyinbei)?)
不然白家心裏肯定是有想法的。
他們的銀子給了這麽些年,就是想要得到他們的庇佑,現在真的遇到事了他們不管,別說這回那五千兩收不了,下回白家還會給他們送多少銀子?
而且這本來就是那位林同知過分了,那些外地商戶要不是有他撐腰,怎麽會這麽嚣張?
幕僚撫着胡須,一邊沉吟,一邊在心底嘆氣,主家英明,奈何,後繼無人啊,只為一點蠅頭小利就穩不住了,他道,“看林大人行事對百姓頗有仁愛之心。”
他關注着孤寡弱小,也願意讓利于百姓。
不管他是為了名聲還是真的有這一份善心,他确實是這麽做的,目前在霖海府百姓中他的名聲不錯,對于霖海府的商戶他的名聲就比較極端了。
本地戶們的生意自然是被沖擊了的,大部分的商戶都沒有見面說情的餘地,只有少部分人才得到了林大人的青睐,而這部分人都是霖海府有口皆碑的善人,這些人不僅沒有被沖擊,生意上還開了竅一般蒸蒸日上,而白家顯然不在這一行列之中。
近些年來看,白家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但再往前看,白家手下可不清白,就比如白家這造紙坊以前就是陳家的産業,但在一十多年前,陳家人出事了,之後就銷聲匿跡,造紙坊也由白家出錢買下,看似沒有問題,但幕僚知道陳家出事少不了白家的手尾。
林同知若是消息靈通,自然也能知道白家的根底。
錢治玟不由嗤笑:“沽名釣譽之輩。”他最讨厭這種人,面上風光霁月,實際上哪裏有不愛錢的人?
這些外地商戶多半私底下早就把份子給林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