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賜婚/寶玉被打/記名
第章 賜婚/寶玉被打/記名
第四十七章
面對林如海的詢問,林烨表示不如回去後再說,母親肯定也要問。
對此,林如海想了想,忍了。
也不遠,閉目養神一會兒就到家了。
賈敏那邊也得了丫鬟的傳話,她按捺下躁動的心也小睡了一會兒。
這一放松下來,她幾乎是立刻就睡着了。
這一天下來太累了,別看她沒有怎麽運動,跟別人說話要注意聽她們話語的信息,還要觀察這些大家閨秀們有沒有出格的言行,适不适合做他們家的兒媳婦,一心二用,太耗神了。
林烨則是在馬車上看她們的答題。
她們解題後,答題紙都被丫鬟們整理好放到了一起,所以現在林烨手上的是所有參加了文字類游戲閨秀們的答題紙。
他可以直接看到她們的字、解題思路、知識面,以及這些答案裏透露出來的三觀。
這些題目都是他精挑細選的,不敢說通過這些答題知道了解透徹她們是什麽樣的人,卻可以看見幾分。
他迅速過了一遍之後,他手裏的就留下了三個人的答題紙。
一個是劉閣老家的孫女,她答中的題目是最多的,不過在她答錯的那部分,她的字裏行間滿滿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這所謂的讀書,就是正經參加科舉考中的進士,其他的都是低人一等,不值得相提并論。
而且她很明顯以她的出身為傲。
這其實不能說是錯,在這個時代,讀書科舉是其他寒門子弟、平民百姓最好的晉身階梯,只是林烨不是全部贊成而已。
Advertisement
四公主的女兒答中的題目排第二,她的字也是最好的,一看就知道下了大功夫,林烨喜歡她的字,而且她的答案明顯平和許多,沒有那麽尖銳。
她完全不會的題目直接跳過,果斷放棄,不會在上面浪費時間,這點林烨也挺欣賞,最讓林烨側目的是這位公主之女特別擅長數學,他寫的數學題她是唯一一個全部寫出了正确答案的。
至于最後一份答題紙,不是南安王府家的趙善,而是一位翰林的女兒寫的,她排行第三。
她的答題紙字是最多的,哪怕不會的題目,也努力寫了許多。可以從答題紙上看出她
的努力,另外還有一首詩大膽的表達了她的傾慕之情,說她偶然見過林烨三次,每一次都讓她印象深刻,記在心裏無法忘懷,用詞相當大膽,這紙要是被別人拿去了,她的名聲就沒了。
林烨想了一下,這家他是有接觸過的,因為李翰林家中妻妾不和在京中小有名氣,相對應的就是他家中子女對立也嚴重,據說還有傳言,他們家的二小姐不是病逝,而是跟人私奔了,李翰林家中不接受,就當做她病逝了。
她的傾慕不管是真還是假,林烨都沒有摻和進去的想法,他不會眼看着有麻煩,還主動去找麻煩,這是怕自己太清閑嗎。
把她的答題紙放了回去,他面前就只留下劉霓和崔玥這兩個人的。
要說他更欣賞哪一個,林烨選擇崔玥。
接下來就是要好好了解了解她家裏的情況了,要是崔家是想要參與奪嫡的,那肯定是沾染不得。
回去之後,跟父母一說,經過他們的補充,林烨對崔家了解的更多了。
四公主很聰慧,當了二十多年太上皇最受寵的公主,她沒有同母的兄弟,以前有過一個親妹妹,不過那妹妹沒有長大,在四五歲的時候生病沒了,她的母親出身也不高,在她親妹妹去世之後身體就不大好了,也沒有辦法照顧她,為她謀算,她是靠自己得到了太上皇的寵愛,之後兄弟相争,不管是先太子那一回,還是如今,她都沒有參與,獨善其身。
崔驸馬也是她自己選擇的,聽說當時太上皇是想要把她許配給勳貴的。
崔家也不參與皇家事,經歷過這麽多,更是知道怎麽才能保住家族傳承。
所以看兒子對崔家女兒更有好感,林如海和賈敏都沒有說什麽反對的話,就是有些意外,他們本來以為林烨出那些題會根據文采來娶妻,結果他放棄了在京城有才女之名的劉霓。
要真是那樣,林如海也不介意,就算劉閣老被皇上厭棄,以後結局不太好,但只要不是那種謀逆大罪,一般都禍不及出嫁女。千金難買心頭好,他希望兒子娶的妻子是他喜歡的,這樣相伴一生才得宜。
除了林家父母關心外,皇上也有八卦欲望,林家這次賞花宴在京城中引得不少人津津樂道,皇上也聽說了,還派了人來問。
在林烨說了相中四公
主的小女兒之後,皇上笑了,他當初想讓他做自己女婿,結果年齡不匹配只能放棄,如今娶了他的外甥女,這也是自家人了,所以他很好商量的讓人傳話,要不要他下旨賜婚。
兩家達成默契後有皇上下旨賜婚那是錦上添花,不管是對林家還是四公主都是給他們面子增添光彩的事,他們欣然應下,皇上就給他們下旨了,動作非常快,開完賞花宴沒幾天,賜婚的聖旨就來了。
林家和崔家接了旨,就開始走三媒六聘的流程,這需要不短的時間,按照女方那邊的說法,最起碼要兩年才能出門,而男方這邊,林烨想讓女方出門的年齡向各位公主們靠攏。
如今京城裏面各家閨秀們定親早的十歲、十一二歲,晚一些的就拖到十三、十四歲,然後三媒六聘一整套流程走下來,十五六歲就會成親,慢一些的就會拖到十七歲,而公主們出嫁的時間基本都在十七八歲,太上皇還有一個姐妹拖到了二十歲才出嫁。
林烨就想把日子放在女方十八歲,對這一點,林如海和賈敏都覺得太晚了,“你那就要等四年,四年後你都二十一歲了!”別人家的兒子都開蒙進學了!
林烨據理力争:“太早成婚生子對女子傷神,對孩子也不好,父親你也學過一些醫理,女方身體未長成,生孩子太吃力了,以後黛玉最起碼要十八歲才能出門!”
林如海、賈敏:“……”
他們只好同意了,不過跟女方那邊一說,也覺得四年時間太晚了,他們也不想女兒太早出門,未出閣的時候是姑娘們一生中最松快的日子,但拖到十八就太過了,那時候林烨都二十一歲了,他還承諾不納妾,拖延太久了那不是把姑爺白白推給別的人?
商議過後就選定了三年後的好日子,女方十七歲出門。
林烨算了一下,這個好日子距離她十八歲也相差不遠了,到時候随便找個理由拖一拖,就能沒有負罪感了。
他們兩家走起了流程,另一頭因為聖旨賜婚,有些人被氣的夠嗆。
好比趙善,她祖母剛和榮國府那邊談好要去榮國府赴宴,到時候榮國府會邀請女兒一家也來赴宴,這就是他們的機會。
榮國府那邊的下人給點銀子,再稍微吓唬一下,就沒有辦不成的,到那時候林家不願意也得願意
,現在不成了,有聖旨在前,就算他們真發生點什麽,自己也不可能嫁給林烨為正妻。
難道她會去做小妾嗎?
那不可能!
為此,趙善眼睛都哭腫了,太妃心疼她,摟着她一再保證,“我會給你再挑一個好的,你以後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善兒別哭了,你喜歡進士,這一科還有個進士沒成婚,就是出身差了些,父親只是舉子,沒有做官……”她這說的就是王柳了。
王柳家裏沒人做官,但有一門好親,錢財也是不缺的,長得也一表人才。
趙善一口拒絕了:“我不要,他只是個二甲,我要狀元,要不是狀元,我還不如嫁別人!”
這個同科進士都被林烨比到泥土裏去了,她才看不上!
太妃也沒真的想把孫女兒嫁給他,又說別人:“那就不要,我們再看看別的,你別急,我們會給你挑個好人家……”
另一邊榮國府史氏聽到聖者賜婚了,心下也松了一口氣,南安太妃說要過來做客,還說要她邀請女兒一家過來,史氏就知道太妃估計是有什麽打算,她不得已答應下來了,還沒想好要怎麽和女兒說,現在好了,南安太妃應該不會再提起這件事了,她不用為難了。
四公主之女,這門親事确實不錯。
四公主跟幾位兄弟關系都不差,她本人也受寵。
這樣林家既沾了皇室,她又有一個封疆大吏的大伯,以後可以提攜烨哥兒。
賈赦聽到這個消息,離開讓下人們搬一壇他珍藏的好酒出來,他妹妹以後就是皇親國戚了,公主的女兒,那就是皇上的外甥女,關系處好了,以後可以和皇子稱兄道弟了!
喜事,當浮一大白!
賈政聽到了這個消息,一陣長須短嘆,就想去看看寶玉的讀書情況。
要是他以後也能中個狀元,別說公主之女,就是公主也不是沒有可能,按年紀還真有一位和寶玉年齡相符的公主,但他這一去就看到賈寶玉看着是在認真讀書,但再一細看,專心致志到他來了都發現不了,而且還帶着笑意,什麽時候他看書能笑出來了?
賈政一把奪過書,定眼一看,勃然大怒,這是那些描寫才子佳人的雜書!
“孽障,聖賢書就是這樣給你糟蹋的
?”
賈寶玉都快被吓傻了,周圍伺候的丫鬟小厮們也瑟瑟發抖,他們不是沒發現老爺來了,只是老爺讓他們別吭聲,他們不敢提醒。
有那機靈的就去搬救兵找老太太和二太太了。
看老爺這生氣的樣子少不得要動板子了,動起板子來他們這些人可擋不住。
賈政也知道要是晚一些就會有人來阻止他,他也不去讓人拿板子來了,直接把寶玉往凳子上一趴,手起手落,就啪啪啪開始打起來。
寶玉:!!!
周圍一片驚呼:“老爺手下留情!”
“寶二爺身體骨子弱,老爺手下留情啊!”
這個院子鬧騰騰的,在隔壁另一個院子,賈環和賈琮都聽到了這邊的動靜,脊背挺得更直了,生怕那邊的火氣遷怒到他們這裏。
賈環一邊聽着夫子講課,一邊還在心裏暗暗祈禱二老爺打得更狠些。
最近二太太因着林家的盛況心情又不好了,她這一不好,就愛折騰他們母子,她不僅讓趙姨娘去撿佛豆,還讓他抄經書,要完成嫡母的安排,他就必須要熬夜,這一熬夜就耽誤了功課,讓他被夫子罵了,夫子罵了以後,這話自然就被傳到了老爺那裏,老爺只聽到他怠慢課業,不問緣由,老爺又罵了他一頓,現在好了,報應來了,寶玉他不僅被罵,還被打了一頓,真是大快人心!
很快史氏和王氏就趕了過來,史氏把人護在懷裏:“你打,你要打就打我好了!”
賈政當然打不下去了,這時候也出夠氣了,“寶玉,你別想着借口養傷就不讀書,我會跟你夫子說的。”他下的手,有分寸。
賈寶玉眼淚流的更兇了。
史氏也不好再罵賈政,給寶玉擦了眼淚:“你別哭了,你知道你老子會生氣,還敢惹他,你有天分,也不能一直不讀書,聽話,好好用功。”
看他還是提不起精神的樣子,史氏又道:“你不是一直念叨着你林妹妹嗎,你林哥哥有喜事,我正要請他們來樂一樂,你要是不好好用功,又被你老子抓到打一頓,沒法和林妹妹玩,可別怪我沒提醒你。”
賈寶玉瞬間提起精神:“孫兒會用功的。”
南安太妃那邊确實是張口不提宴會了,所以史氏就單單請了林家
,又請了戲班子來,好好樂一場。
之前林如海忙,如今忙過了,一家四口整整齊齊來榮國府做客。
對于林烨來說,來這邊赴宴,他就當好好放松一場就是了,有林如海在,他們不會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誇幾句,再關心關心他的婚事就過去了,他可以專心聽戲。
他對戲劇沒有特別的愛好,卻也能欣賞,他這陣子基本把京城這些有些名氣的戲班子都看遍了,因為他時不時就能收到同窗、同榜們的邀請,去做客,有那喜歡熱鬧的,戲班子是少不了的。
賈寶玉今天分外乖巧,因為他的傷還沒徹底養好,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走不開,他想要湊過去和林妹妹說話,卻被林哥哥給叫住了,好好“關心”了他一通,這一關心,就得要說原因,說起來不太光彩,賈寶玉就支支吾吾的。
這裏坐着看戲的不單單有林哥哥,還有老爺、姑父他們在,所以他只能強行按捺住自己要去找林妹妹親近的心思,兩眼呆滞無神的看着戲臺子,因為他發現只有這樣子,林哥哥才不會一直找他搭話,問他問題,他已經詞窮了。
賈琏似乎也在認真看戲,實際內裏肚皮都快要笑破了,在他看來寶玉實在不會看人臉色,哪個當哥哥的看到別的小男孩這樣一心一意的要去找自家妹妹玩能笑着置之不理的?
而且林家是文人,比他們這種勳貴家更注重男女大防,寶玉都八歲了,也該注意了。
要說起來,賈琏還真有點事情想找林烨商量,因為林烨定親的事賈琏的目光也不由放到了家裏的幾個妹妹身上,他們大房就一個迎春,她今年十歲了,長得自然是不差的,他們賈家就沒有長得不好的人,性格也溫順,跟着教養嬷嬷學了規矩跟女四書之類的,就是性格太溫順那些,她那奶娘不懂規矩,她也不告狀。
賈琏就讓王熙鳳多帶帶她,趁着她還小,沒定性,最起碼要立得起來,因為他想要以後把迎春許配給舉人或者是新科進士。
這樣的人家就算一開始有婆婆在不用管家,後期也要自己能立起來,太溫順了不行。
王熙鳳對教養這個小姑子沒什麽意見,但說要讓她立起來的話,王熙鳳覺得這樣不太容易,因為迎春一貫就是被忽視的那個,她的姨娘生她的時候難産沒了,大太太眼
裏只有銀錢和那拿不到手的管家權,根本不會關心她,老太太說是教養她長大,其實也是放手給嬷嬷和奶娘的,老太太不會仔細關心她的方方面面,她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寶玉身上。
沒有人關心她,也沒有人給她做靠山,迎春要怎麽立得起來?
所以王熙鳳覺得賈琏的主意好,要是以後迎春嫁的人家跟林家情況類似,他們也能沾光。
所以她就問賈琏要不要把迎春記到大太太名下,給她擡一擡身份。
庶出就是庶出,嫡出就是嫡出,隐瞞不了別人,但說出去能好聽些,大太太也能多關心她,給她底氣,讓她立起來。
還有一個目的王熙鳳沒有跟賈琏說,最重要的是這樣就可以讓大太太把注意力放到迎春身上,最近大太太不知道得了誰的提醒,想要塞人給二爺拉進關系,王熙鳳因為她是婆婆沒有翻臉,忍了,但人沒收,她既然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去關心關心迎春,做點正事,別只盯着他們。
賈琏覺得王熙鳳這個主意不錯。
他還沒有問過大老爺、大太太的想法,但他估摸着大老爺是無所謂的,大太太那邊只要大老爺答應了,她也不會反對,要是她不答應,賈琏也不介意把迎春記到他母親名下,反正這只是妹妹,不是弟弟,不會妨礙到她,真有了好親事,對他的幫助卻是實打實的。
至于二房那邊,賈琏估摸着他們是不會願意的,因為元春進宮的時候說的是榮國公的嫡長孫女,但要嚴格說起來,元春是二房的嫡長女,是一個工部主事的女兒,論起身份還是迎春這個一等将軍之女更高些,所以老太太可能也不會答應,因為他們還指望着元春進皇上的後宮,生下皇子,要真把迎春記到大太太名下,就拉低了元春的身份,對她後續不利。
只是如今賈琏也不知道甄太貴妃還願不願意幫他們這個忙,元春還能進皇上後宮嗎?
畢竟他表弟一點都沒有考慮娶他們甄家的女兒,大大掃了甄家的面子,甄家會不會遷怒榮國府、遷怒元春?。
如果元春沒了進宮的期望,那給迎春擡身份的事問題就不大了,只是賈琏沒有消息渠道,所以他借口解手,問了林烨。
林烨支持了他這個想法,對他的疑惑,反問:“你有沒有想過,通過甄太貴妃送
進皇上後宮的女子,皇上會把她看作是誰的人?是你的話,你會真心接納她嗎?”
賈琏不由代入了一下,假如是二太太給他送了一個貌美的丫鬟,他推不過,收下了,或許也會寵愛她,但也就是一時貪個新鮮,根本不會真心對她,還會防着她,有機會的話,還會利用她打二太太的臉。
……甄太貴妃所出的九皇子之前和皇上可是競争對手啊!皇位的争奪何其兇險?難道會比不過他們榮國府的這些矛盾嗎?
現在新皇登基無事發生,那是因為太上皇還在!
一般新皇登基都會冊封自己的兄弟,但如今他的兄弟還是白身。
皇上是不是故意壓着不肯給王位?
想到這一點,賈琏悚然,元春真要這樣進了後宮,還不如出宮呢!
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說服大老爺,這也是為了迎春好,她如今十歲了,這兩年就要給她尋摸對象了,耽誤不得。
賈赦當晚聽到賈琏這麽說,差點沒跳起來,他本就對奪嫡有濃重的心理陰影,現在感覺等太上皇去了,皇上就要開始清算了,到時候通過對手送進後宮的女子,皇上會不會把她當做對手埋下的釘子?
賈赦越想越覺得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到時候他們這邊出錢出力,結果送一個被皇上防備的女人進去是吧,那他們能得到什麽?
真的是能得到皇上的寵愛,還是沾着蜜糖的砒霜?
賈赦想着想着,不由打了一個寒顫。
老太太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可能,但她對自己的大孫女有信心,相信她會證明自己的清白,可以扭轉皇上對她一開始的印象,而且只要她生下皇子,就算後面不被皇上寵愛也值了。
但是這說法,賈赦嗤之以鼻,他自己就是男人,院子裏的鴛鴦燕燕沒有停過,某段時間他會特別寵愛某一個,但過了那段時間之後,他見到人都不一定能認出來,皇上會缺女人嗎?還會給她孩子?
母子兩個各執一詞,但老太太占了孝道,就是不答應他把迎春記到大太太名下,賈赦也不強求,但他也放了話:“老太太,要是你還這麽幹,你別怪我。”她要是繼續走甄太貴妃的路子把元春塞進後宮,他就直接去找賈珍拿族譜上改掉迎春的出身,而且他也不會再給元春出一分錢,
誰要是打着元春的名號提錢,他就鬧,鬧的天翻地覆,鬧的大家都知道他跟二房有矛盾!
他後悔了。
當初怎麽就看好九皇子呢?
現在洗不清白了,但他也不想再加深榮國府和甄家的關系了。
皇上已經登基了,他們不能一條道走到黑!
只要皇上不是突然駕崩在太上皇之前,九皇子沒有繼位的希望了,他們這樣做,就是在礙皇上的眼!
老太太被氣的不行,“你當是過家家?”
她也不是不後悔,但這是能随便脫身的嗎?榮國府和甄家相交多年,彼此都知道些對方的把柄,而且要是他們要脫身,就是把太貴妃和九皇子得罪死了,甄家還能不擔心,太貴妃和九皇子能不擔心嗎?
賈赦還出了個主意,“老太太你也別老盯着甄家,元春她有個好舅舅,難道他就不能想想辦法。”
老太太:“你給我滾,立刻就滾!”
賈赦麻溜的滾了,老太太瞪着他離開的背影,反複吸氣吐氣。
自從琏兒考中秀才之後,老大的聲音是越來越大了,也越來越不會說話了。
是她不想讓王家出力嗎?是王家滑不溜手不接啊!
賈家之後的熱鬧林烨沒有再關注,因為他去上任了。
他是狀元,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負責掌修實錄,記載皇上言行,進講經史等,翰林院就是皇上的秘書機構,這個位置作用和權力因為皇上對的信任和看好程度而有所差別,要是皇上看不到你,你就是個修書的、背景板記錄儀,要是皇上看重,那就是皇上跟前的紅人,随時可以進言。
很明顯,皇上很信任他,所以他成了近侍。
皇上說要用他,但沒有一上來就讓他做什麽大事,而是先讓他看以前的折子,給皇上打下手,輔助他批閱奏折。
林烨大部分時間都不在翰林院。
這一下子翰林院的其他人就算是心态平和的,看着他時常被皇上傳召,被叫去皇上身邊,眼珠子也紅了,加上他還年輕俊美,要不是皇上給他和自己外甥女賜婚了,少不得要有人傳他們有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這些奏折不是什麽人都能看到的,林烨收獲很大,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折子
讓他對大盛朝的情況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這片土地很大(aiyinbei)?), 但并不是一直風調雨順?(愛因.貝小說)?[(aiyinbei.com)]『來[愛因.貝小說].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aiyinbei)?(com), 可以說年年都有災,不是那個地方有水災,就是那個地方有旱災,還時不時就會出現一些大災大難,看的人觸目驚心。
之所以四公主認為皇上登基以來比較平和,就是因為皇上也還在吸收消化,有一些折子他看了氣得不行,想要把這些胡說八道、不做實事的這些臣子抓進大牢,但也只能暫時忍下來。
林烨來到皇上身邊之後,他也時常跟着皇上去太上皇那邊,但凡是重要的折子,皇上都要帶過去請太上皇定奪。
可以說這是太上皇在指點兒子如何處理政務,也可以說這是太上皇不願意放手權柄。
皇上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林烨當初也是隐晦提醒過的,他當時預見了這一幕,但沒有辦法。
孝字在頭頂,他不能反對,而且太上皇身邊有太貴妃寸步不離,九皇子、義忠郡王等人也時不時就去表孝心,皇上身為人子,不能比他們差,所以他每日都去太上皇宮殿裏盡孝。
随着太上皇口齒越來越清晰,太上皇收的折子就越多,所以現在皇上已經看不到他剛登基時要滿足抱負的意氣風發,又變得內斂了起來。
他能忍,他已經忍了那麽多年,現在還能繼續忍下去。
所以皇上對林烨也不急了,不過路他已經給林烨安排好了,跟在他身邊學習一段時間,給他升一升品級,之後找到機會就把他外派出去,主政一方。
皇上缺錢。
國庫本來就沒錢,太上皇身體好轉更不會給他錢,沒有錢,皇上想做什麽都不成,琉璃那邊的收益不少,但放到一個國家上就不夠看了。
除了掙錢以外,皇上還要防着太上皇真的有了廢掉他,扶持更聽話的其他皇子繼位的想法,所以他要壯大自己的力量。
而這天下,對皇上最有威脅的就是被太上皇和甄家、勳貴、江南本地大戶們牢牢把持的江南。
林如海從揚州回來了,巡鹽禦史位上皇上安排了一個自己的心腹,這是他目前在江南唯一的高品級官員,新巡鹽禦史上任之後只傳回了一封信,信上的情況不太好。
他被排擠了。
到時候他能如期交上足額的稅銀嗎?
要是不行,他這個位置就坐不穩了,到時候會是誰的人接任就不好說了。
所以林烨升官很快,上任沒多久因為修撰歷史文獻、改進翰林院藏書分類排放方法,提高大家找書放書速度有功升到了正六品翰林院侍講。
這時候,同科的其他進士們剛通過了庶吉士考核,走馬上任來到翰林院,卻得知狀元郎升官的“好消息”。
他們:“……”
這個陰影過不去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