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郕王代政(二更)
郕王代政(二更)
七月十六日清晨, 天際星子猶存時分,西苑的宮人們已經穿梭在無逸殿內,開始遍點燈燭。
今日, 郕王殿下要在這裏代帝聽政,與諸位大臣商議邊關戰事。
這無逸殿是昨日暫時定下的議政處:一來郕王是代總國政, 不好直奔奉天大殿去上朝, 總要避諱些正宮大殿;二來, 選個西苑的殿宇,也方便郕王和群臣就近觀察下陛下的病情。
畢竟受驚這種事可大可小的,有人喝幾幅湯藥就沒事了;可也有人, 就此落下什麽瘋迷大病也是不好說的。
如今在西苑安寧宮躺着的,可是大明的天子。
沒的說, 大家都暫且轉移重心,議事之所從紫禁城挪至西苑吧。
如此一來, 為方便郕王起居, 興安還特意将安寧宮附近的靜壽宮收拾出來, 請郕王代政期間暫居。
*
兩宮毗鄰,因此晨起去常朝前,朱祁钰還先去探望了皇帝。
在殿外先問了輪值的太醫,得到皇帝一直未醒的消息,蹙眉嘆了口氣。
雖然皇帝昏迷着,他還是下意識放輕了腳步入內。
有宮人忙給郕王搬了圈椅來,殷勤小心自然與以往不同。這原是人之常情, 朱祁钰也不在意。
此時他坐在近旁看着皇帝病容,臉上還帶着一塊被野豬擦碰出來的紅痕。
這讓朱祁钰想起昨日他拿着自己胳膊上擰出來的紅痕, 讓皇兄同意下旨責罰了馬順的事兒。
昨夜馬順和王振雙雙入住東廠诏獄,以至于今早金英來郕王宮中報到的時候, 雙眼下的烏青甚是清楚,分明是一夜未睡的模樣。
顯然,他以東廠督主的身份親自‘陪伴’着他兩位前同僚通宵敘舊來着。
有句話說得好,‘愛能止痛’。過于強烈的同僚情,讓金英熬通宵後也毫無抱怨,反而整個人異常亢奮感覺還能再熬三天三夜。
說起來……昨夜應該沒有人能睡好,包括他在內。朱祁钰按了按額角,似是與皇帝承諾,似是與自己承諾,聲音低低的如同香爐中焚着的藥香一樣在空氣中散開:“皇兄放心,我會盡力去做的。”
又坐了片刻,見旁邊興安動了動身子,朱祁钰就知道要出門的時間到了,于是站起身來。
一轉頭見桌上窩着一只皮毛黑緞子似的貓,此時正睜了碧色的大眼睛看着他。
想到皇兄挺喜歡這貓的,朱祁钰就把黑貓抱起來,塞到了皇帝的被窩裏。
希望有愛貓在側,皇兄能醒過來。
正卧在最佳角度替姜離看着殿內,卻驟然被拎起來的6688:……
而正在分享貓貓視覺,眼前忽然一黑的姜離:……
等朱祁钰離了安寧宮,姜離在意識空間內揉了揉眼睛:“小钰這也太可憐了。”
這才淩晨四點多啊,孩子就起床了,高中生起床早讀都沒有這麽早的。何況他今兒不像松鼠,倒像只小浣熊一樣帶了黑眼圈,顯然是沒睡好。
6688心道:昨夜整個皇城睡得好的,可能只有你。
*
意識空間內,姜離從床上起身——這是她這三個月來,第一次不用打卡登錄昏君上班,擁有了獨屬于自己的假日。
于是整個人都帶上了一種像是雨後蘑菇一樣,飽含鮮美生機的惬意安閑。
她溜達到客廳,打開電子屏。
原本6688總會從這裏給她展示一些史料,這也是系統少有的給她提供的幫助。
但現在,她反向給系統提供了不少——姜離把金英從宮外搜羅的閑書話本,都讓6688錄入系統,攢着要看。
金英找書也是專業對口,因為東廠也監管社會輿論,東廠單散布在京城裏的番子(隐藏身份的便衣外勤人員),就有數千。
順帶手的,就會把一些私下手抄筆傳,不符合規定的書給禁掉。
而姜離想看的就是,或者說只有禁書……
主要是此時大明那蓬勃的小說文化還沒有發展起來,甚至太祖太宗年間朝廷是有規定的,不能亂寫:如果亵渎帝王聖賢,以及發表什麽邪說,就會被逮去坐牢。*
以至于能光明正大過審的文學創作,基本都是道學儒生在寫。
從話本到戲曲,百分之九十九的明面書籍,全都是什麽孝子賢孫,義夫節婦、善惡有報菩薩顯靈之類的文學。
其內容之幹癟,讓姜離這個後世人,寧願坐在這兒對着牆發呆,也不願意看。
姜離今日也想确定下,大明地下文學到底發展到什麽程度了。
随着她翻開第一本禁書,6688忽然想到一句話:顫抖吧,大明的出版業。
可惜禁書也不是每本都有趣,姜離看了十分鐘,就覺得也怪沒意思的。于是準備一心二用,一邊看朝政轉播,一邊看禁書。
“你幫我去看看小钰第一天上朝的情形吧。”
略微有點送孩子上學,想看看他在學校裏能不能适應的心情。
6688:好吧。她都不去打皇帝卡上班,自己卻還要打貓貓攝像頭卡上班。
随着6688去做貓,整個銀白色的空間裏只剩下姜離一個人。
牆上還是挂着倒計時時鐘。
不過在那下面,姜離挂上了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
我站在通往辦公室的狹長走廊上,每天早上都被絕望侵襲。工作結束,像是一個未經治療的傷口自動愈合了。[1]
她托着腮劃到下一本禁書,感覺自己正在慢慢愈合。
*
姜離愈合了,但有的人要裂開了。
朱祁钰再次按住了額頭,很後悔昨夜沒有喝那碗太醫端給他的安神湯,沒有多睡一會。
他現在頭疼的很。
雖然一直知道蒙古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但朱祁钰這是第一次直面國家戰事,龐大繁瑣的信息量,交織成一張厚密的網直接對着他罩上來。
正如瓦剌正式發兵前,王恕就上書警醒過皇帝‘大明危矣’,以及于謙确認過的邊關多痼一般——如今戰事一開,無數的問題冒了出來。
“……似姚煊、楊俊這等臨戰脫逃的将領就該加倍嚴懲才是!不能只按照将領私自離城的軍法來處置,否則不足以警示邊境!”
“殿下,刑部也附議。”
涉及刑罰事,朱祁钰努力讓精神更集中些,好把這件事弄得清楚明白,以免讓人無辜陷入牢獄之災。
他睜大了眼睛,同時伸手接過興安體貼遞上的濃茶。
于謙也看得出郕王精神其實不太好。
今日又是他第一天料理政務,自是百上加斤。
于是把八百裏加急,昨夜才從邊境報回來的十來封冗長奏疏,删繁就簡提綱挈領再次跟郕王講了一下。
瓦剌兵分幾路進犯邊境,而每一路,大明邊疆都出現了拉胯的将領。
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方才幾位尚書讨論的楊俊、姚煊了,還沒跟瓦剌正面交鋒呢,只聽了風聲,就直接棄城,掣家帶口的跑了。将領這一跑,可憐滿城普通士兵與百姓如浮萍無依,瓦剌竟長驅直入,邊境蕭然!
更令人惱怒的是這種跑路,竟然還引發了連帶效應,楊俊扔下獨石跑了,旁邊的永寧城守将傻眼了:?
壓力全集中到他這裏了,然後……他也跑了。
就像塌方一樣,周圍十多處小城、軍堡的将領,都做了逃兵。
朱祁钰眉頭緊鎖:大明邊關竟已至如此!
他把手下的奏疏一份份快速看過,舌尖上的濃茶犯上苦澀的味道來。
之後颔首認同方才諸尚書所請:這樣影響惡劣的棄守城池,抛舍百姓的惡行,一定得嚴懲以儆效尤!
朱祁钰親手起朱筆批了紅,興安忙蓋上印。
群臣皆是松口氣:萬幸!郕王殿下是個願意聽政,并且敢于擔事兒的人。
他畢竟是親王代政,若他此時只推脫說不敢逾舊矩,這種破格的刑罰要事需得等皇帝醒來親自決斷,他們自然也無法說什麽。
但邊關正事可就誤了。
幸而郕王平素看着溫和,實在是個爽快幹脆有擔待的性子。
真好!
王直等人止不住的欣慰。
而随着懲處棄城将領的敕令下來,作為兵部尚書于謙還是要站出來請罪的,畢竟安排将領也是其份內之職。
朱祁钰在頭疼和憤怒中,聽到于謙請罪還是緩和了神色道:“這與于尚書不相幹的。”他的手指點在這幾個官員的履歷表上。
這些将領,最晚的也是五年前就上任了,那與于謙有什麽相幹,又不是他選調的。
難道要怪他不能未蔔先知,知道這些将領是慫包狗熊?
正如在森林裏無數的樹木,在遇到狂風之前,沒有人能看出來哪些樹是外強中幹。
有的看上去還枝繁葉茂呢。比如說這個帶頭逃跑的楊俊,之前整理屯田還像模像樣,一派國家邊境棟梁的架勢。
難道于尚書能無緣無故就把他的官職廢了。
遍視無逸殿內諸臣,朱祁钰下意識還是最信任于尚書。
畢竟比起旁人,他跟于尚書在三個月前的‘核準內府十庫的軍需事’上就合作過了,而且還有過一起面對王振的經歷。
朱祁钰腹內嘆口氣:那次王恕上奏‘大明危矣’,皇兄把他也叫去聽了。
加上今日這一道道奏疏,他越發明白:如今大明的北境就像是一長條腐朽的堤壩,這回叫名為也先的洪水一沖,立刻多有坍塌。
希望這也是不破不立的開端吧:那些千瘡百孔的地段改補就補,該重修就要重修了。
于謙聽郕王如此說,亦有些感懷,謝過郕王體諒。
朱祁钰還未松口氣,就聽于謙繼續道:“那接下來,臣還有些兵部事要回禀。”
王直:“臣的吏部也是。”頓了頓:“不過如今兵部事重,請于尚書先言吧。”
戶部王佐默默從袖子裏取出了一沓厚度可觀的軍需撥款奏疏,自覺在兩人後面排起了隊。
朱祁钰:……
他再次端起了茶盞,直接灌了半盞濃茶:“諸位大人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