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張啓山
張啓山
張日山被我看得莫名,沒有理會,他知道佛爺對這個女孩兒其實很有興趣,所以步步試探。只是從東北跟着張啓山來到長沙,張日山完全沒聽過佛爺有別的親眷留下,眼前這個小姑娘是真親戚還是假親戚,有些難以判斷。
當張啓山收到來自廈門的電報,知道有個妹妹要來認親投靠的時候,就派出人手開始調查了,可對方的信息很有限,只知道是張海琪收養的孤兒,父母雙亡。
張日山聽聞此事,就覺得有詐,猜想會不會張海琪一計不成又生算計,準備利用所謂的認親看病為幌子,接近張啓山。
張啓山并沒有在意真僞,而是打算見上一面,因為無論結果,對他來說并不吃虧,他只是想弄清楚張海琪的意圖,好有所應對。
可張啓山一見到女孩兒,張日山就察覺到,他上心了,看似逐客,實則拉扯,這就表示,女孩兒的身份,可能真的跟張啓山有關。
但張日山左看右看,也沒瞧出女孩兒和佛爺之間的相似之處,倒是她身邊的兩個青年,不是普通人。
我收回視線,又看了看張啓山,他的身上有一種生人勿近的冷意,那股對曾祖父的崇敬和向往的情緒,逐漸平息下來,理智也慢慢回來了。
到底,在我眼前的兩個親人,這時候都是陌生的。
我撫了撫二響環,朝張啓山的手腕看去,他手上也有一個,跟我戴着的一模一樣,因為張日山給我的,就是曾經張啓山不離身的那一枚。還以為這麽特別的東西,能變成拉近我們祖孫倆的關系,結果一點兒作用都沒有。
回去我非給日山伯伯告狀不可。
張啓山觀察着我的表情,沒有看出絲毫破綻,目光始終冷冷的,見我沒有出聲,道:“嫌少?”
張海俠仔細聞着這棟豪宅,看起來安靜的室內,全部都有張啓山的人,顯然對他們很防備。這種氣氛,他在張瑞樸那兒感覺到過,他看向張海樓,張海樓也回了個眼神,這種時候誰都不能輕舉妄動,被正規軍虎狼環伺,任何動作都會引來殺生之禍。
死在這裏,未免太不值當了。
張海樓感覺到了緊張的氣氛,開口道:“張先生,大家都姓張嘛,我們也是想來投奔親戚,不白吃白住,可以給你提供一些沿海方面的情報,比如,莫雲高。”
張啓山肯定在查莫雲高,否則在三年前的瘟疫船上,那個軍官就不會将自己當成是張啓山派來的人,而且言語間,似乎對張啓山非常忌憚。
Advertisement
目前為止,他所掌握的信息非常多,如果能靠着莫雲高這條線跟張啓山拉攏關系,那也算成功了。
親戚看不上,情報總是有價值的。
張海俠咳嗽了一聲,張海樓就知道這招也沒戲,張啓山只是冷冷的看着我們。
他雙手合指,盤動了一下,對張日山道:“如果下句話這個人還開玩笑,就把他們三個都帶走。”
張日山點頭,手放到了腰間的槍上。
我握了握拳頭,張啓山的行事風格我很熟,因為張日山就是這樣的,也許是自身太過強大,并不屑于跟誰虛與委蛇,身為九門之首的張會長,也曾殺伐果決,極少和誰低過頭。
即使是生意上的談判,張日山都比較強勢,他的溫柔和輕聲細語,只留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而現在的我們,什麽關系都沒有,無論是張啓山還是張日山,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只是他們對待外人的正常态度。
想通這點,盡管很失落,但我知道再耗下去也不是辦法,我的目的只是想讓張啓山知道我的存在,到時候才有機會從他那裏買下黛石果。現在也算是打了個照面,我不想把氣氛弄得不好收場。
我突然起身,上前去拿箱子。
兩萬塊錢不少了,足夠我們在長沙住高檔酒店至少兩個月,兩個月之後,他就要前往新月飯店,時間剛好,還能節約一筆住宿費。
張海樓和張海俠同時一怔,想要攔住我,卻沒來得及。
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舉動,雖然他們知道我肯定沒有惡意,只是單純地想要拿錢箱,但對面的兩個都是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軍人,随時都做好了反擊的準備,我貿然靠近張啓山面前的箱子,是冒犯的信號。
張啓山身邊的副官,是可以直接開槍将我擊斃的。
果不其然,我的手還沒碰到錢箱,張日山的槍已經拔出來了,身後的張海樓舔着刀片,瞄準了張日山握槍的手。
張啓山揚了揚胳膊,示意自己的副官稍安勿躁,張海樓也被張海俠按住,我不知道剛才電光火石之間周圍暗潮湧動,只是想把箱子裏的兩萬塊錢拿到手,然後離開這地方。
我剛摸上箱子,張啓山突然把手放在上面,我擡眼望他:“張先生反悔了?”
張啓山不置可否,道:“你的镯子,是哪兒來的?”
我愣了愣,這樣的距離恐怕除了我,不會有第二個人這樣靠近他,又或者說,換成別人,已經吃槍子兒了。
我心說,哪兒來的,這是您的遺物曾祖父,是您旁邊這位日山伯伯送我的畢業禮物。
嘴上卻道:“是我母親的遺物。”我看着他,一點兒都沒有懼怕的意思。
張啓山稍作停頓:“你缺錢的話,可以将手镯留下,我付你20萬個大洋。”
我當他根本不在意二響環,想不到竟提出購買,我擡頭去看張日山,幾乎是本能反應,馬上就意識到了不對,收回視線。
在我眼前的兩個人,不是長輩,而是同齡人,我得想明白這個,才能跟他平起平坐交涉,張啓山不喜歡阿谀奉承和谄媚的對手,當然張日山也這樣,我得讓自己看上去不卑不亢,他才會正視我的需要。
“20萬太少了。”我道。
張啓山說:“你要多少?”鋒利的眉骨透着寒意。
“兩千萬。”我獅子大開口。
張海俠倒吸一口涼氣,拉了拉我的衣擺,這顯然是在挑釁,而我還以居高臨下的姿勢面對張啓山。
張海樓卻覺得很有意思,他之前也以為張啓山對二響環不在乎,原來都是欲情故縱罷了,現在察覺我要拿錢走了,不跟他認親,反而變得積極起來。
只是這個人性格沉穩,沒有表露出一絲一毫的急切,但肯定對我的身份有了初步的認同,否則絕不可能允許我在他的地盤放肆。
張日山皺着眉頭,手還按在槍托上,一旦張啓山下令,他會毫不猶豫的拔槍。
張啓山冷着的臉有些許松動:“你這镯子值不了那麽多錢。”
我道:“對你不值,對我值,這是娘的遺物,娘說,如果我遇到危險,就戴着镯子來投靠你,她說,只要你看到镯子,無論我是誰,你都會保護我。”一個人冷靜下來,撒謊也信手拈來,不過,我也不算完全瞎掰,只不過告訴我這些的,是張日山,而不是我媽。
張啓山看了我一眼:“你娘叫什麽名字。”
我道:“林秀娟。”
林秀娟不是我媽媽的名字,而是張啓山媽媽的名字,她沒有特別之處,只是個在當時,非常普通的農村婦女。
張啓山的父親外出任務回來時受了傷,被上山撿柴的林秀娟救下,她的村子就在長白山腳下,兩人一來二去,就有了感情。
張家不允許與外人通婚,大多數本部的張家人也确實看不上外族那些普通人,卻也架不住根本不在乎血統的少部分張家少年,張啓山父親便是其中之一。
東窗事發,張瑞桐氣得要命,可到底是自己的兒子,做不到對待別人那樣鐵石心腸,于是只好将張啓山父親逐出張家,算是成全了兒子和兒媳。
後來張啓山出生,正逢東北局勢動蕩,沒有大家族的保護,張父只能帶着全家南下,尋找容身之所。當時的張啓山不足8歲,母親肚子裏還懷着二胎,逃亡的路上遭遇雪崩,父親只救下了兒子,母親卻連屍首都遍尋不得。
那個時候,張啓山就覺得,母親已經死去,當然也包括母親肚子裏不知是弟弟還是妹妹的胎兒。後來,張啓山漸漸長大,他擁有很強的軍事頭腦,16歲時就已經在東北有了一方勢力。
他将根據地建在東北,也是希望借此尋找母親的蹤跡,哪怕有一天能挖出屍首也是盡孝了。
那時的張家已不及往日輝煌,随着張瑞桐的死訊傳到張啓山這裏,他的父親重新又回到了張家,張家實在太缺人手,與外族女子通婚的罪過,似乎也變得無足輕重。
可在一次探墓過程中,張啓山的父親不幸殒命,從此,張啓山對張家再無情意可言,帶着自己的軍隊,來到了長沙。
如果不是張家的絕情與獨斷,他不會接連失去三個至親。
所以對于我的出現,張啓山是抱有懷疑态度的,但我能說出林秀娟的名字,并且手上戴着二響環,又給了張啓山幾分的希望。
如果那時母親運氣好,被誰給救了,生下的孩子,也确實如我這般年紀。
可張啓山已經不記得母親的模樣,也不知道我是否長得像娘,反正是不像父親的,但父親臉龐硬朗,劍眉星目,一個俏麗的女孩子,長得沒那麽像父親,倒也說得過去。
張啓山不置可否,凝向我身後的海字輩張家人,他一眼就看得出來,我跟他們的關系遠比表現出的親密。
想了想,張啓山又道:“你剛才說,遇到危險,所以才來投靠,但張海琪的電報裏稱,你們是缺錢,想拿下新月飯店拍賣的一味藥。”
我有點不爽,說到底,還是覺得我是窮親戚上門讨錢來了:“莫雲高要殺我,如果不是我的兩位哥哥我就已經死了,現在一個哥哥的腿受了傷,不但沒有辦法保護我,他自己也會有危險,我就想給他治好,既然你不信,問這麽多幹什麽。”雖說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也沒有造假,的确有這些麻煩纏身。
張日山為這個女孩子捏了把汗,也不知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無知愚鈍,竟然敢和張啓山這樣說話。
好在張啓山也沒見氣,道:“你不怕我殺了你,還有你的兩個哥哥?”
張海樓松了口氣,知道張啓山已經認了我這個“妹妹”,他這麽問,就是一種妥協。
“我要是死了,見着娘,她問我是怎麽死的,我就說是被你給你殺的。”看似無理取鬧的态度,實則是對張啓山這個人的了解,給了我這樣的信心。過分謙和有禮,張啓山會覺得我心機深沉,一味賣慘裝可憐,張啓山會覺得我有弄虛作假的嫌疑。
我見過張日山是怎麽在生意場上和人周旋的,知道像他們這樣正經的人,喜歡吃哪一套。
果然,話音剛落,張啓山臉上的表情就有了明顯松動。
張海俠伺機開口,将我們在船上的遭遇大概說了一下,張啓山沒有打斷,比起張海樓,他對張海俠顯得更有耐心。張海俠不着痕跡地将我是如何被白珠伏擊,又是怎樣冒險駕船,才從海上死裏逃生。
當然也提到了瘟疫,張海俠将一些不必要的內容剔除,留下有用的,都告訴了張啓山。
如今南洋檔案館被莫雲高搗毀,所有張家海事成員都死于非命,只有他們三個和張海琪活了下來,實在走投無路,才來了長沙,尋求張啓山的幫助,絕無多餘打算。
我這時才聽出,張海俠肯定受了張海琪的安排,是真的要找張啓山援手的,他既然在調查莫雲高,那就是我們的共同敵人了,要想對付一個軍閥,那就只能找另一個軍閥。
張日山把手離開了槍托,站得筆直,等待張啓山的指令。
張海樓拉了我一把,讓我重新坐回沙發。
張海俠繼續道:“佛爺也在查莫雲高吧,我把我們知道的告訴你,大家目标一致,既然佛爺不願認親,正事總是能合作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