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聞說
第46章 聞說
在倒下前,他緊着将那茶盞一劃拉,順手打碎地上,自己也滑溜溜一倒,半邊的身子就落在水漬裏頭。那熱水一悶,賈環更覺暈眩非常,卻還是扭過頭,悄悄把手指頭戳到嘴裏,死命往裏頭戳了兩下,當下渾身一哆嗦,嘔出了些酸水來——這也是舊日趙姨娘使的小手段,雖上不得臺面,卻有些好使的地方。
那邊個什麽李大媳婦并張伯,早就跳将起來,那張伯手長先撈住了賈環,口裏道:“必是個肥羊啊!瞧瞧着衣裳鞋襪,哪個不是好料子?拿住了他,起碼能弄個千把銀錢,要是撞了個巧,就是個金人也是能的。去,你快把繩子拿來,先綁着了,後頭才好料理!”
那賈環眯縫着眼,瞧着那李大媳婦去拿繩子,這李伯又彎腰要摸自己荷包,當下心中一股兇狠猛得翻了上來:這些拐子勒索的事,他是聽過好些的,一般多的人,哪怕得了錢,都要殺人滅口!如今不是他們死,就是自己亡!
有着心,他咬牙一扭身,忽得從靴子裏抽出一把匕首,想也沒想當頭就往他胸口刺了兩下!
“哎呦!”李伯只覺胸口一陣劇痛,還沒瞧清楚是個什麽緣故,賈環就将那桌子一推,反手壓在他身上,自己彎着腰往邊上一溜兒,順勢往裏頭跑去。
裏面李大媳婦聽到外頭響動,忙拿着繩子趕過來:“當家的,這是……”怎麽了三個字還沒說出,就瞧見賈環拿着明晃晃的匕首沖了過來,往她胸口就是一刀,連着人一起頂到了牆上。
那婦人喉嚨裏一陣赫赫作響,什麽話都還沒說出口,就自歪歪扭扭咚的一聲,沿着牆滾落下來。
“你、你……”賈環還沒喘兩口氣,身後就傳來哆哆嗦嗦地兩個字,他猛得扭過身,目光兇狠,直把那燕姐兒瞪得手腳一軟,跌坐在地上,還不住往後挪:“不、不要……不要過來……”
賈環看見了她,嘴角不由一勾,瞧見那婦人手上盤着一條麻繩,伸手一抽,混若鞭子似地刷刷往那燕姐兒身上打去:“你這賤人!賤人!”
“啊!”燕姐兒又驚又恐,原就渾身發軟的,吃了這麽兩下,更是只敢哆嗦着躲起來。只這兩三下,夏衫單薄,倒抽得她有身上有些破漏,落在賈環眼裏,他倒漸漸生出另一個念頭,當即把那繩子一甩,喝道:“捆住你的腳,不然我殺了你!”
“是、是!”燕姐兒經了這一番恐吓,也是糊塗了,竟真就捆了自己的雙腳,然後擡頭一看,那賈環正一步一步走了過來……
外頭一陣雞鳴聲,天色更是敞亮起來。賈環也不知過了多久,才從那燕姐兒身上起來。這時候,屋子裏已經只有他一個活人了,正好能搜一搜——聽前頭那兩句話,他們做這事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必然有一大注銀錢的。
一通翻箱倒櫃,賈環終究從床底搜出個箱籠,裏面明晃晃都是些金銀元寶,或大或小,零零碎碎堆了八成。他心中快意,又知道一時半會擡不走,前後看了看,終究在後面院中一株歪脖子老楊樹下,搬了個水缸,挖了個坑,将那箱籠死活拖過來,埋了下去。
“好!”賈環心裏得意,跑回到屋中,将裏頭收拾收拾,就要拿了自己的包袱,拿了那青騾就跑。外頭卻是一陣響動,又有一個女人大聲嚷嚷:“官差老爺,我要是說了謊,老天爺長着眼呢,只管拿雷劈了我!真真是我拿了碗送回來,這門就開着一道縫,往裏頭一瞧,我的天爺,那個血呼啦差的,可吓死個人!”
賈環一聽,往後頭左右看看,也不等外頭人闖進來,自己咬了咬牙,往前兩步就把推開了門:“官差?哪來的官差?”
外頭的人倒唬了一跳,拿眼上下打量,見着他雖衣冠散亂,還濺得血淋淋的,但那衣料,那配的東西,都是明晃晃的好貨,又這麽明火執仗地出來,一幹人也不敢立時上來呵斥拿問,反有些恭敬着探問道:“小公子哪裏人?怎麽會在這裏?”
賈環見了衣衫,認出真是官府衙門的人,便将靴筒子裏的匕首拿出來,往地上一扔:“我是榮國府賈家的人,裏頭那三個拐子,要拐了我勒索錢財,被我殺了。”
這一句話出來,差役也罷,路人鄰居也罷,都驚住了。
夏日的熱風從街角巷尾吹過去,人人卻都覺得渾身寒毛都要豎起來了。他們如此,那邊官衙裏的父母官,聽了這一番事項後,再瞧瞧坐在那裏吃茶的賈環,也是覺得身子都要麻了一半:都說那榮國府如今讀書得多,怎麽這小公子,竟有這般的功夫?這一舉殺了三個人,又是經年的拐子,真是老國公家的骁勇,家學淵源,人不可貌相啊!
心裏想着,那官兒早有定論,這時候也賠個笑臉,道:“小公子不必擔心,這些個拐子,壞人天倫,污人清白,原系罪大惡極之輩。殺了他們,非但無罪,還是義舉啊!想來老國公在世的話,聽說你這一樁義事也要誇贊的。下官早已給政公老大人送了帖子去,細說了原委,必不會讓小公子擔一點罪名的!”
正是說着,外頭一陣喧嘩,又有報信的過來:“榮國府賈家老大人來了。”
“快!快請進來!”
說着,外頭就有人大踏步走了進來,卻是賈政領着賈琏并幾個長随過來了。賈環一見,忙站起身來,低頭立在那裏道:“老爺!琏二哥!”
賈政面容端肅,見着了他,只從鼻子裏冷哼一聲,拱手與那官一禮,謙遜不疊,什麽兒孫不肖,什麽有勞尊駕等等,來回說了一通,卻是雲山霧罩的,盡是些場面上的話。
倒是那官兒着實将賈環稱贊了一回,甚麽少年英才,什麽細心果敢,簡直說得是另外一個人似的。賈政聽了一回,見果真是拐子,賈環也算得做了好事,這才面色松緩了些,卻還是道:“小兒糊塗,這傷人性命,終究不是什麽好事!”
一番言語後,也不消再做什麽,賈政留個名帖,就帶着賈環回到家中:“跪下!你這畜生,倒是好個本事!”賈環忙跪了下來,連連磕頭,哭道:“老爺!老爺!我實在受不住了!”說着,又痛訴那些仆人種種言語欺壓,又有趙姨娘的事,并如何拿寶玉與他比,又如何糟踐他,并各項流言蜚語。
裏頭便有寶玉報複等等話頭,也不消細說,全在先前書信中有所記載。
賈琏在旁瞧着,又見他果然大為消瘦,言語也有些糊塗,想着今天那一件事,倒也有些不落忍,勸道:“老爺,環兄弟雖做錯了事,今天也是受驚不小,且那些拐子也着實可恨,他也算做了一件好事,竟先饒了他罷。”
這話一出,賈政也有些猶豫,又見賈環神情果真有些不尋常,想着先前那一封書信,他固然有些不信,卻也能瞧出怕是有些魔怔的苗頭。因此,再三斟酌後,賈政還是道:“把他先送回那院子裏去。我先前定的罰,斷不能輕易改動。你先打發個好大夫來瞧瞧,這兩日旁的事先放一放,倒把那些仆役尋出來瞧一瞧,真有那等眼裏沒有主子的,早些處置了,再挑好的來。”
賈琏忙答應了,就要帶賈環下去,誰知他卻吵鬧起來,口口聲聲死也不回去雲雲。賈政雖是嚴父,然而心底已然有了些嘀咕,這時倒也不好一味嚴苛,只得道:“糊塗東西,你說他們不好,哪個不好,使人打發了另換了好的就是,鼓噪什麽?還不快下去!”
待他們都下去了,賈政坐在那裏斟酌半晌,便往賈母跟前去,說了這一樁事體。
忽又有這麽一件奇事,賈母也是吃驚,因道:“他既做得了這樣的事?倒也不辜負老國公的血脈。”旁邊為王夫人等人,也各有驚異,又有低聲交談的,倒也不細說。
只賈政回禀了賈母,又讨了個主意,先前懲戒固然不改,卻也能每五日松快半日,跟着人出去走動走動。另外每月裏,又可與探春一道,且往水月庵略看看趙姨娘。
衆人于此不置可否,都不留意。只将那賈環殺三個拐子,逃出生天一事,傳得沸沸揚揚,不過半日的功夫,裏外人等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只旁人猶可,不過有些感慨罷了。獨有紫鵑一個,真真有些毛骨悚然起來:那賈環才多大,竟能忽得殺死三個人,還是在他人地盤裏,撞見的都是熟手。這裏要只說是運道,只說是甚麽果敢,她是半點不信的。何況,她也是聽過些其他版本的紅樓夢的,比如吳氏紅樓夢,裏頭明明白白,說這賈環殺父,且真的有意弑兄的。寶玉所謂獄神廟,并非為官府關押,反是被賈環所囚禁,百般虐打。
有這麽一樁事在,紫鵑對賈環的戒心,更是上湧。
然而那邊黛玉在聽完後,卻只微微一點頭,又自靠在床邊,默默垂淚不絕。紫鵑也知,這是心中挂念,卻礙着人言禮數,她不好過去罷了。
紫鵑便低聲道:“姑娘這是做什麽?二爺今兒雖有些磨難,到底傷得不重,好生養一陣也就好了。”聽了這段,黛玉沉默片刻,才低聲道:“也不知,他現今怎麽想着?”
“姑娘擔心,便略等一等,再過去瞧瞧。”紫鵑拿帕子與她輕輕拭去淚珠,神色安寧:“不過走兩步路的事罷了。”
黛玉聽着,怔怔出一回神,卻也漸漸将淚珠收了。紫鵑便命取熱水來,且與她拭面,又略略敷了敷眼睛,好歹将紅腫兒的雙眼壓了壓。
待得過晌兒,黛玉再過去探望,又不許紫鵑跟着,必要自己過去一回就罷。紫鵑也扭不過她,又挂念着賈環一件須得略作處置,只得放手作罷。
一時黛玉去了,紫鵑打發了人去問賈環現今的狀況,自己則坐在那裏想了半日。待聽說後頭賈政略松泛了些,她心裏更是擔憂,斟酌片刻,還是喚了宋婆子過來,低聲囑咐了她幾句。
那宋婆子原是與外頭走動的,這又是黛玉慣常叫那邊的丫鬟過來說話,原是小事,她也沒留心,只略應了一聲,就過去講了事體。還不等黛玉回來,她就領着一個素日忠心,常有走動兩處的婆子,喚作蔣婆子的來。
紫鵑便将宋婆子打發出去吃茶,自己則與蔣婆子說了今日賈環的事,又道:“我聽着倒似是咱們附近的事,也不曉得裏頭的細故。你出去後說與管事,也打探打探這件事,竟用心些罷了。”
蔣婆子雖不覺這裏有什麽,但紫鵑既是這麽說,她也沒得旁話可言,當時就答應了,又問待黛玉可還有旁的吩咐,紫鵑搖了搖頭,道:“原是無事的,我提了一件,姑娘那裏并無旁話可說。你出去,姨娘要是問了,就照直說便是。”
這事一定,轉眼已是将将黃昏。因寶玉之事,晚飯衆人都有些寡淡,黛玉告了身子不好,也沒過去。紫鵑服侍着她用了飯,也不細說。就是瑞哥兒,也曉得寶玉、賈環兩件事體,又因黛玉素日心沉,體諒着她傷心,越加安靜。
是以,這夜旁事罷了,黛玉便早早滅了燈火,預備早些安睡:至如睡不睡得着,又是另外一件。紫鵑聽憑她如此,心裏着實挂念忽如其來的賈環事,琢磨着後頭種種事端,越是思量,越是沉了心。
偏就是這會兒,晴雯忽而得過來,說是送帕子來着。
紫鵑便點了燈,那邊黛玉已是問道:“這帕子是誰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別人罷,我這會子不用這個。”
那邊晴雯卻是一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舊的。”林黛玉聽得一陣,細細想了半日,才明悟過來,連忙說:“放下,去罷。”
晴雯擱下帕子,心裏實在疑惑,卻也不知與誰個說去。倒是黛玉動了心念,擁被起身,又命磨墨備紙,自己這在那裏出身,面上一時歡喜,一時酸澀,又有種種慚愧悲嘆,乃至心神動搖,餘意纏綿等态,倒也不必細說。
紫鵑深知這一對兒的心思,便一字不多說,一字不多問,只小心服侍着黛玉穿戴齊整,又見她提筆在那舊帕子上寫了三首絕句,正似要再寫下去,卻因渾身火熱,面上作燒,到底擱下了筆,且先走到鏡臺前,揭起錦袱一照,只見兩腮通紅,直能壓倒桃花。
“姑娘,可是一熱一冷,略傷着了些?”紫鵑混作不知,低聲勸道:“這麽個時候,早些安歇才是。明兒早起,多少也要和姐妹一道過去。一時起得遲了,倒不好說話的。”
黛玉也知這個理兒,又因洩了心頭百般滋味,略等了等,見墨跡幹涸,自己親手好好收了,這才上床睡去,心裏卻還體味着那帕子的心意,是夜着實翻來覆去一陣,才漸漸朦胧睡了去。
及等翌日清早,黛玉早早起身梳洗了,見着天色尚早,心裏又有諸多挂念,便一步一步邁出屋舍,且立在花陰之下,瞧着四處景象。
紫鵑見着,便尋了見春日裏披着的薄綢鬥篷,挂在手腕上,預備與她披上:黛玉素來體弱,現今雖一日日好轉,到底仔細些的好。
誰知才出來,就聽見黛玉笑問道:“寶姐姐,這是往哪兒去?”紫鵑聽了,忙緊走兩步,将那鬥篷抖開來,且罩在黛玉身上,一時又對口稱家去,一徑只管要走的寶釵道:“寶姑娘也保重些,現今雖熱起來,早晚卻還有些涼呢。”
有紫鵑過來,黛玉原想刻薄兩句,這時也收了口,只道:“可不是這麽個理兒。如今也不知怎麽的,一樁樁的事湊到一處,姐姐也自保重些兒的好。”
寶釵聽了,只得停下略說兩句,便自離去。
獨留下黛玉立在上頭,遠遠望向怡紅院裏,忽見着李纨從外頭進來,一時又有迎春、探春、惜春也一起一起的過來,心裏便微有所動,正想着自己是不是也過去一回。紫鵑已是輕聲道:“姑娘瞧了這半日的,倒是回去吃一點湯羹,暖暖身子罷。這花陰下頭的潮地兒,站久了也是不好。這才說這寶姑娘自己保重些兒,姑娘倒不留心這個。”
黛玉擺了擺手,止住她的話頭,一面道罷了,且随你去,一面跟着回了屋舍,瞧見瑞哥正一口一口吃着湯羹,又想着今日正是定下歇息的日子,便笑着道:“今日原是休沐的,你怎麽不多睡一會兒?”
“早起早睡,原是好事,何必多賴那一會兒?”瑞哥兒的性情果斷,這時說出話來,也是一板一眼:“姐姐身子弱些,倒該多睡一會兒。”
兩人說得幾句,瑞哥兒想着昨日聽到的消息,又見黛玉不複昨日傷心模樣,便多問幾句緣故。黛玉便将從襲人那裏聽說的忠順王府的消息,一一道明,嘆道:“大約就是這麽兩遭事,湊到一處,才引出的。只後頭環兒的事,倒是不好說,我現今聽得的也就幾句傳言罷了。”
瑞哥聽了,沉着臉點了點頭,再看着黛玉神色安寧,雖還有些愁緒,卻着實娴雅沉靜,不免有些嘆息:這榮國府雖是舅家,他們兩人也是極親厚的,原也可算作一件好姻緣。偏偏表兄性情着實古怪了些,我竟不知,他究竟是個什麽心思。
那邊想着,忽得上頭挂着的鹦鹉叫喚起來:侬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侬知是誰?試看春盡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衆人一怔,複又都笑了起來,雪雁更是笑着道:“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難為它怎麽記來着。”黛玉将最後一點湯羹用盡,便起身逗弄那鹦鹉,又笑道:“食水添了沒有?”
紫鵑答應道:“早備下了。”黛玉便命将架子摘下來,另外挂在窗外的鈎子上,自己坐在一側,隔着紗窗逗弄鹦鹉,又将素日的詩詞教給它念,倒也不必細說。
只等着日色漸起,黛玉斟酌着時辰,正想着往寶玉那裏去一回。忽就有丫鬟回話,道是鐘姨娘來了。黛玉一怔,一面命快請進來,一面看向紫鵑。
她心裏也是疑惑,卻還是将昨日吩咐蔣婆子的事說了一回,因道:“我不過白囑咐兩句,這京城底下多少人,哪裏就能立時打聽的。誰知今兒,姨娘忽得過來。我想着大約是有旁的事罷了。”
那裏鐘姨娘已是走了進來,聽說這話,忙緊走兩步,且先問了好,略說兩句溫寒,她就使眼色打發了旁人,且拉着黛玉,扭頭卻對紫鵑道:“先前你那話就錯了,我今日過來,正是為了昨日你囑咐的那一件事。”
紫鵑正提壺倒茶,一聽也是怔了,因道:“這話從何說來?這半日的功夫能查得什麽來。縱然有,到底漫不過頭前老爺的話,難道那衙門裏竟是胡說的?”
“胡說,倒也不算胡說。那一家子原真是個做拐子的。”鐘姨娘嘆一口氣,因道:“姑娘可知道,那拐子家,正是頭前小秦相公,如今小秦大奶奶的街坊。說着也巧,那時候,她那會兒正上了樓,打發人晾曬東西。一眼就瞧見對門那裏的院中,環三爺挪了水缸,在底下挖了土埋下個箱籠。”
“什麽箱籠?”黛玉連聲問道。
鐘姨娘道:“我的姑娘,總歸是金銀財寶一類罷了,還能是旁個?只這箱籠怎麽來着的,環三爺為何埋了它,這才是緊要的事!”
正說着,那邊簾帳微動,卻是瑞哥聽說鐘姨娘來了,特地過來說兩句閑話。見着他來,黛玉并鐘姨娘正要收了話頭,紫鵑卻忽地道:“姑娘,留哥兒坐下聽一聽,知道些世情,也是好事。”
鐘姨娘咳嗽兩聲,黛玉瞪了她一眼,正待說話,瑞哥已是笑道:“姨娘、姐姐不必愁,舊年我在那邊,哪裏沒經過呢?有什麽事,我雖年紀小,到底也是多一個人,俗語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說不得就有一點用處的。”
見他這麽說,黛玉也不言語了,鐘姨娘想了想,便将頭前的話又粗略說了幾句,才緊着道:“那箱籠不必說,原已是存了疑的。後頭那屍身擡出來,那芸大奶奶心裏過不去,---抓了一把錢過去,問那些差役人等。聽說,那裏頭有個姑娘,喚作燕姐兒的,跟另外兩個又大不相同,非但才咽氣沒多久,面色如生不說,衣裳也有些扯亂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