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54章
這一碗下去兩個小的吃得打嗝, 林清又一人給弄了一碗,林清覺得自己的肚子都要吃得鼓起來了。
吃了飯幾個人坐在陰涼地歇息,幾個大人說着閑話。
“清哥兒,你這螺蛳粉準備咋賣呀。”
“我還準備了一些豬雜呢, 煮好後也泡在湯裏, 一碗螺蛳粉的話五文錢, 加肉的話三文錢一串, 素的兩文錢一串。”
林清已經盤算好了怎麽做他的生意了, 剛好他二姐在呢, 秦钊要上學堂, 讓他二姐幫着他一起賣。
李桂枝點了點頭, “這生意能做。”
李桂枝在林清這坐了一會兒就回去了,木哥兒他們幾個已經過來,林清還要忙着教幾個小孩子讀書識字呢。
秦钊也進屋溫書去了,雖然考中了童生了,但這以後還要考秀才呢,他身上有了功名的話,家裏就不會被欺負了。
林二姐兒搬着凳子坐在一旁托着下巴看, “三兒, 我咋不知道你書讀這麽好。”
“那是, 我小時候可聰明了。”
林清自吹自擂, 原身之前是讀過一年書的,林家人寵愛他,就讓他跟着村裏一個識字的夫郎學了一年,也就勉強能識些字, 林清也不怕穿幫了。
“二姐,你要不要一起學。”
“算了, 我才不學呢,我看見字就頭疼。”
林清這會兒正帶着幾個小的朗朗讀書呢,林二姐兒坐在一旁聽得直打瞌睡,她拍拍手站了起來,“我去鎮上給你買些米粉去。”
林清應了一聲去屋裏拿了銀子出來,“二姐,你坐牛車去,早去早回,別在跑了,今天都跑一趟山上了。”
Advertisement
“行,還要啥東西不要了?”
“回來的時候順帶在村子幫我買個七八塊豆腐,我要用的,在幫我去鎮上訂十五個大粗瓷碗,就咱家吃面條用的那種,鐵鍋的話幫我瞅瞅有沒有底深一些的。”
林二姐兒點點頭出去辦事去了,她坐着牛車來回跑倒也挺快,東西買回來的時候還早着呢,林清還教着幾個小家夥寫字呢。
她放下了背簍,“米粉和豆腐買回來了,碗也訂好了,明天去了鎮上直接拿攤子上就是了,就是那口底深的鐵鍋也有,就是不知道你要多深的,我找好了鐵匠鋪子,你明天去看看行不行。”
“多謝二姐了。”
林清的道謝格外真誠,有了他二姐幫忙他省了不少的事,而且他二姐在他覺得格外的安心,今天忙前忙後地幫他準備東西。
林二姐兒咦了一聲,面露嫌棄之色,“林清,你鬼上身了,給我好好說話。”
林清嘿嘿笑了笑,“反正有二姐你在,我都不怕了!”
林二姐兒嫌棄地直撇嘴,她還是習慣和她弟弟鬥嘴,“行了,那些豬雜怎麽收拾,我幫你給弄出來。”
林清讓他二姐幫忙把豬雜給洗出來放在鍋裏煮,他放了一些香料進去去腥,林清想着煮好了就切成片,直接泡在螺蛳湯裏,全都三文錢三片,也省事了。
明天得去早點了,東西都準備好了,但那口大鐵鍋還沒定好呢,桌子也要支上兩張,等他上完課了就去找沈木匠幫他做兩張折疊的桌子,要不然來回拉的多麻煩呀。
就先委屈他的食客蹲在後面吃幾天了。
鍋裏煮了豬心豬肝豬血這些東西,怎麽說也是肉呢,香得木哥兒幾個小家夥直咽口水,林清輕咳了一聲,“好好寫,一會兒煮好了再吃。”
“哎!”
幾個小家夥高興了起來,一會兒還有葷腥能吃呢!
豬雜煮好之後林清把東西給撈了出來,全給切成了片,整整齊齊碼在小鐵鍋裏面,然後在澆上螺蛳湯底浸泡,林清啧了一聲,這家裏的鍋不夠使呀。
明天還要一個鍋溫豬雜筍子木耳這些,還要一個鍋煮湯粉,壓根就不夠用,明天過去了還得買一口鍋呢,鍋底要深一些,方便他煮粉。
幾個小家夥今天也學的差不多了,林清夾了一大碗出來給他們吃,木哥兒幾個人吃得嘴巴上都是油。
“好吃,好吃~”
幾個小家夥吃了些豬雜心滿意足回家去了。
林清這會兒得了空閑和他二姐兒比劃着他想要的竹編漏鬥勺,“就用竹子編,就漏鬥的形狀,旁邊在弄個竹柄。”
林二姐兒眨巴了眨巴眼睛,“哦,知道了,能做,就是你要這玩意幹啥呀。”
“煮米粉用的,這樣一個鍋裏就能多煮一些米粉了。”
“也是哦,三兒,你真聰明!等着,我現在就去砍根竹子給你弄。”
“二姐,我和你一起去。”
兩人又一起拉了根竹子回來,林二姐兒挽起袖子開始削竹篾,秦钊也拿了砍刀幫忙一起削,幾個人在院子裏忙活了起來。
“清哥兒在家呢。”
林清聽見有人叫他就站了起來,“田大嫂呀,進來坐。”
是村長家的大兒媳婦兒帶着家裏的小子過來了,她手臂上挎着一個籃子,見了林清臉上一直帶着笑意。
她有些不好地笑笑,“清哥兒,知道你帶了孩子在識字呢,你看能讓我家小子一起讀書嗎?你放心好了,我家願意給銀子的,和老童生那一樣,一年一兩的銀錢。”
林清沒想到是來給他送學生的,“田大嫂,抱歉,之前就說過不收小子的,其他女娘哥兒也不再收了,我現在有些忙不過來。”
林清以後還要做生意呢,他想在鎮上租個鋪子,一是現在手裏沒什麽銀子,二是他帶了幾個孩子總得把今年給教完再說吧,總不能半途而廢了。
田家媳婦兒有些失望,“真的不帶嗎?要不我在添些銀錢。”
“嫂子,不是錢不錢的事,我以後還想做小生意呢,這家裏沒個進項不行,秦钊讀書還得使銀子,真帶不過來了。”
田家媳婦兒這才失落地離開了,秦钊考中了童生了,整個村子裏的人都知道。
那說明林清是個有本事的,真的能教得了,秦钊都考中童生了,那豈不是比隔壁村子的老童生教得還好呢。
但可惜林清不在再收人了,她剛想的是既然林清不收小子,那她讓她家閨女來也行,而且也不費什麽銀子,沒想到連女娘也不收了。
趁着現在時間還早,等一會兒家家就要開始做飯了,林清還想去沈木匠那一趟讓他幫忙做兩張折疊桌子和一些折疊凳子,他拉着去鎮上的時候也好拿了。
“我去沈木匠一趟,一會兒就回來了,讓他給做兩張桌子去。”
秦小花站了起來,“小嬷,我也去。”
“走,咱兩一起去。”
林清帶着秦小花出門去了,林二姐兒則在院子裏削着竹篾,不就是幾個竹子簍子,她天黑之前就能給編出來了。
林清帶着蹦蹦跶跶的秦小花去了沈木匠家,沈夫郎一看見林清過來了忙搬凳子讓他坐,“清哥兒來了。”
沈大娘也忙倒水抓了炒貨出來讓兩人吃,“吃呀,吃呀,別客氣。”
木哥兒和秦小花玩得好,也擠在一起吃了起來。
“我找沈木匠有些事,想讓他幫我弄兩張桌子還有一些凳子。”
沈木匠一聽是找他的這才走了過來,“好說,好說,我明天就開始給你做,兩天就能給你做好了。”
這木哥兒的夫子要幫忙做桌子凳子的,手上的其他活都往後推推,先給林清要的東西做出來了。
林清笑了笑,“那多謝沈木匠了,我想要折疊的,不知道能不能做?”
“折疊的?這怎麽做呀,我還真沒做過呢。”
沈木匠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有的木匠手藝好能做些精巧的玩意,但他就是個普通的木匠,平時也都是給三裏五村做些桌椅板凳櫃子木箱車架這些東西,這折疊的桌子凳子他還真不會做。
“這,就是分成兩半,不用的時候可是合起來,用的時候直接一拉就行了。”
林清拿了棍子在地上畫了起來,其實就是三角支架,上面兩條龍骨錯開就行了,沈木匠聽得眼睛都亮了,“明白了,明白了。”
林清和沈木匠說好就起身要回去了,沈大娘忙拉住了他,“清哥兒,飯都做在鍋裏了,在我家吃了飯在走吧。”
“不了,不了,家裏我二姐和秦钊還在家呢。”
“那就一起叫過來吃就是了。”
沈夫郎也附和着,“就是,就是,一頓飯而已不費什麽功夫的。”
沈家是做木匠的,在村子裏日子算是過得好的了,不就是吃一頓飯嘛,他家也不差這頓飯。
沈大娘和沈夫郎實在是熱情,林清推拒了半天這才走開了,出了人家家門他才松了口氣,太熱情了,他有點招架不住。
回家的時候他二姐正編着竹漏鬥呢,一旁的秦钊也在跟着學,林清進屋做晚飯去了,這一會兒天黑了,做飯點上燈都看不太清的,趕緊先把飯給做出來。
明天還要去鎮上呢,吃了飯衆人早早收拾幹淨睡覺了,也不知道明天生意咋樣呢,但願他的螺蛳粉能賣得出去。
林清記挂着他的生意呢,第二天一早就起來了。
他一起,和他睡一張床的秦钊也起了。
早飯是林二姐兒給做的,林清忙着洗菜剝竹筍呢,素菜他準備了筍子木耳小青菜豆腐塊,豬皮昨天忘記收拾出來,早上趕緊給炸了出來,雞蛋也煮了七八個放在鍋裏泡着。
這些個菜不算少了,等到了鎮上把該泡得全給泡在螺蛳湯鍋裏。
今天第一天開張,家裏的四個人都去了,東西帶了不少過去,林二姐兒推車,幾個人就幫忙一起推着,現在帶的東西多了,牛車是坐不了了,只能一起步行去鎮上了。
秦小花挺高興的,蹦蹦跶跶地跟在林清的身後,小丫頭今天還穿了她新做的那身衣裙,一蹦一跳的,跟個小蝴蝶似的。
林清一臉慈父笑看着走在他前面的秦小花,林二姐兒和他并肩走呢,自然是注意到了林清這一臉的蜜汁笑容。
“你要是喜歡自己生個好了,雖然哥兒生出來丫頭的可能性小,但也不是不可能。”
林清咳了一聲,立馬拉平了嘴角,“二姐,你胡說什麽呢。”
“咋了嘛,你是不是不能生。”
秦钊和秦小花齊刷刷地扭頭看林清,林清尴尬地臉紅,“別聽你們小姑胡說八道的。”
“小爹。”意識到自己叫錯了,秦小花立馬改了口,“小嬷,是不是成親才會有小孩?”
“嗯嗯,我不會成親的,放心吧,老子不喜歡男的。”
秦小花這才又高興了起來,“嗯,小嬷和我們是一家人~”
一行人推着車去了鎮上,今天來的比平時都早,隔壁攤子的老朱也才過來,把他推車上的兩個案子給卸了下來,一張是他的,一張是林清的。
“林小哥兒今天倒是來的早。”
“嗯,今天換了新小食兒,來早了些。”
林二姐兒已經把架子車給放好了,林清讓兩個小的看着他家東西,他和林二姐兒去拿碗去了。
昨天林二姐兒的碗已經買好了,今天直接過去拿就行了,就是這鐵鍋也不知道有沒有合适的,要是沒有合适的林清就讓鐵匠在幫自己打一口就好了,但那也得先買一口小鐵鍋湊活用,要不然沒辦法煮粉了。
兩人先去鐵匠鋪子看了鍋,林清驚喜地發現這口圓鍋鍋底挺深的,把竹漏勺放進住煮粉剛剛好,鐵鍋貴,這一口鐵鍋就花了他二兩銀子了。
鍋也有了就是少個爐子,林清見鐵匠這有個破鐵爐子,就花了一兩銀子給買了下來,反正都是要常用的東西,買了就買了吧。
林清有些心疼他的銀子,還好借的是沈夫郎家的推車,要不然怎麽也得二三兩銀子才能打一副架子車。
而且秦钊也該送學堂,聽說鎮上的學堂貴,手上剩下的銀子估摸着勉強夠用,現在這銀子就剩下十兩出頭了,這銀子真不耐用的,那可是他辛辛苦苦掙了兩個多月才掙來的。
兩人帶着碗和鍋回去了,兩人回來的時候秦钊已經把他家的攤子給支起來了,一鍋的螺蛳湯裏面泡着豬血豬肝豬血豆腐雞蛋竹筍木耳這些,還有一筐子新鮮的小青菜。
林二姐兒把鐵爐子給放了下來,他們帶了水,林清正在後面刷鍋洗碗呢,弄好之後把桶裏面的原汁螺蛳骨湯給倒在了鍋裏。
“朱大哥,還沒吃早飯吧,嘗一下我家賣的螺蛳粉。”
林清抓了一把粉給按在了竹漏鬥裏,在滾開的骨湯裏燙熟,在來一把小青菜,倒在碗裏再把酸筍這些配料給碼上去。
他一邊做一邊教着他二姐,要是人多了的話,他們兩人一個燙粉,一個在上面放配菜。
林清又夾了一下豬雜這些東西,最後撒上一撮小蔥花,“朱大哥,嘗嘗。”
這一碗粉上面飄着一層的紅油,聞起來有股特殊的香氣,看起來也誘人,老朱沒有客氣接了過來,“林小哥兒整得這新吃食兒,我得嘗嘗。”
老朱坐在自己帶的凳子上吃了起來,“嗯?!林小哥兒,你這粉弄得真好吃!”
米粉爽滑,湯汁酸中帶着一絲辣,還有這白條的筍絲吃起來格外的爽口,老朱很是喜歡,一碗下去身心都舒暢了不少。
老朱吃完了粉就還碗去了,林二姐兒離得近朝他伸出了手,“給錢,一共十五個銅板。”
老朱愣了一下哈哈笑了起來,然後去攤子前摸銅板去了。
林清趕緊把他二姐的手給拉回來了,“二姐,都是自己人,要什麽銅板呀,我之前做生意的時候朱大哥沒少幫我教訓搗亂的人,咱用的案子還有個爐子都是朱大哥借我的,還幫我拉回家去呢。”
老朱已經數了銅板出來了,他拿着給林二姐兒,“給。”
林二姐兒抱着胳膊沒伸手,“不要了,既然照顧我弟弟,那我就不要了。”
林清也不好意思地打着圓場,“朱大哥,我二姐她第一天來不知道,哪能收你的銅板呀。”
老朱也笑了笑,“你姐呀這是?和你長得倒是不怎麽像。”
倒是第一次見這個性子的女娘,挺有意思的。
林二姐兒哼了一聲,“那是,我家就清哥兒長得最好看了,我告訴你不要打我家哥兒的主意,我的拳頭可不是吃素的。”
林清趕緊扒拉他二姐,“二姐!”
人家對他有沒有歪心思,林清還是能感覺出來的,朱大哥和他就是朋友。
老朱哈哈大笑了兩聲,“我不喜歡柔弱的。”
林清尴尬的臉紅,趕緊把他二姐給扒拉到一邊了。
林清的攤子是有老顧客的,除了考童生那些日子隔得時間長些沒過來,他家攤子出攤還算勤的。
林清攤子的老顧客見小攤子支上了就過來看看,“林老板,這次弄得啥呀這是?”
“螺蛳粉,五文錢一碗,要是加鍋裏的菜的話,雞蛋四文,葷的三文,豆腐二文,素菜一文。”
“給我來一份嘗嘗。”
“好嘞,二姐幫我燙個粉。”
林二姐兒見有生意來了麻利地抓粉開始燙粉,她家三兒真聰明,這竹簍煮起來粉就是方便,她家三兒說了,要是人多的話,能一下子煮上個五六份,比全煮在鍋裏在撈着分方便多了。
林二姐兒把煮好的粉倒在了大碗裏,在給來上一勺鍋裏的紅油螺蛳湯,林清接過來上在上面放小料,“豬雜這些要嗎?”
客人挑了一些東西讓林清給夾了進去,這一份螺蛳粉花了十二文,倒是比人家賣湯面的貴了一些。
街上其他賣素湯面素米粉的,一碗也就七個銅板,肉的話就十文,林清這要是單買螺蛳粉的話是最便宜的,才要了五文,一加東西就顯得貴了些,要是東西都夾了的話,怎麽也得三四十文呢。
林清那鍋泡着的豬雜豆腐這些很是誘人,湯汁煮起來也香,林清這小攤有了老顧客了,人也沒怎麽斷過。
老劉也轉了過裏啊,“呦,林小哥兒這又弄得什麽東西呀?”
“螺蛳粉,來一份嘗嘗?”
“給我來一份那,沒吃過呢還。”
林二姐兒幹活利落,麻利地把粉給煮好了,林清就在前面負責夾菜,秦钊負責數銅板。
老劉好挑了一些菜,一共花了十八個銅板,倒是比其他攤子的面呀粉呀賣得貴些,不過不加東西的話也才五文了。
老劉端着碗坐在了後面,林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抱歉,這桌子凳子還沒做好呢,過兩日才做好呢。”
老朱也忙着個客人割肉呢,聽林清這麽說了就開口道:“去我家先把桌子凳子拉過來頂兩天就是了。”
林清有些不好意思,他已經麻煩老朱太多了,人家太照顧他了。
“一會兒我空了就給你搬過來。”
“那就多謝朱大哥了。”
坐在後面的老劉已經吃上了,“這螺蛳粉倒是和別家不同,好吃,好吃!”
他一碗東西吃了個幹淨,吃撐了,“早知道就在家不吃早飯了。”
老劉打了個嗝把碗放了回去,“我家也有桌子,頂兩天用就是了,小花,走,和伯伯去搬桌子凳子去。”
“劉伯不用不用了,今天這人不怎麽多,朱大哥一張桌子就夠使了,明天要是人多了再去借你家的。”
“那行,對了,你家小子考得咋樣了,聽說已經放榜了。”
“考中了,秦钊這小子争氣,是咱縣上的頭名,多謝劉伯你給送書讓我們使了。”
林清一臉的笑意,就跟當了父母看見自己孩子出息了一樣高興。
“呦!竟然是頭名啊!了不得了!”
老劉再看秦钊的眼神都不一樣的,他兒子就是個秀才,這讀書是難是簡單他還是有數的,這童生自然是好考多了,但頭名的話那就不一樣了,說不定以後大有作為呢。
趁着沒人林清多說了兩句,“還有事想麻煩劉伯,我對這鎮上的學堂也不熟,也不知道哪個夫子教得好,我家秦钊也該上學堂了。”
“這你可問對人了,咱鎮上教的最好的就是陸老夫子了,雖然是個秀才,但教得好,比咱鎮上的官學教的還好呢,就是這費用有些貴,一年五兩的束脩呢。”
林清道了謝,“多謝劉伯了。”
“客氣,客氣。”
老朱也呦了一聲,“竟考得如此好,小子可以呀。”
幾人說話的時候路過的人聽得清楚,扭頭多看了兩眼,頭名的童生呀,這可不多見啊!
有些人圍了上來,“給我來一份。”
林清的生意突然好了起來,不少人紛紛圍了上來要買粉的,剛開始就是湊個熱鬧,這一吃竟然如此的特別,從來沒吃過,好吃!
林二姐兒的六個竹漏勺都用上去了,老朱趁着空幫忙搬了桌子凳子過來,客人這才不用端着吃了。
不知道誰說了這邊有個頭名的童生,大家紛紛過來看熱鬧,這買粉的人也多了起來,秦钊就跟個沒事人似的任由人家看,只要他家生意好就行了。
來買螺蛳粉的人這會兒不少,碗都不夠用的,碗用了還得洗,秦钊叫了秦小花上前數銅板,他去後面收拾碗筷洗碗。
他們帶了空木桶,去人家的鋪子裏花了幾枚銅板買了水洗碗,倒是省得大老遠推過來了。
今天的生意倒是出乎林清意料的好,斷斷續續地,人沒少過,帶過來的東西賣到晌午頭就賣完了。
林清收了攤子準備回去了,他和老朱道了謝送了他一些螺蛳豬雜這些東西。
老朱樂呵地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