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不當老婆70
第70章 不當老婆70
第七十章
國子監的監生們到各部歷事雖是常例, 但實際上去吏部的機會并不多。雖然說是觀政,但肯定不是叫監生們看着,而是要幹活的。
通常各部都是忙不過來的時候才會找國子監選派監生, 而吏部基本上沒有這樣着急的時候。
吏部在哪一朝都是六部之首,并非是沒有理由。例如本朝,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升遷、考評, 乃至任免。
除了內閣大學士是受皇帝特指加封以外,其餘所有文職官員的調動都需要經過吏部。
因此哪怕是做事慢一些, 也沒有人敢去催促。
近來實在是事出有因。
皇帝陛下借慈恩寺大肆侵占土地一案,開始清查各地的隐田、清丈土地。
這件事并不容易做,其一是各地豪強大戶都各有各的背景,關系網錯綜複雜,清丈土地必然會受到不小的阻力。
其二是即便真要做, 也不是誰都能做的。以一個縣來說, 戶房的算手即便多也就二三人, 清丈全縣的土地不能只靠這兩三個人吧?
且不說這些都需要人工計算, 戶房算手還得忙錢糧賦稅,根本算不過來。
雖說基層缺人是常态, 可朝廷要做這麽大的事,不派人不合适吧?
戶部派下的第一批官員是永壽初年恩科的進士們, 這些人基本都是去任一縣主官的,比如新上任的長安縣縣令原嘉谟,便是如此。
可一兩個月過去, 成效卻甚微。
要清查一個縣的土地隐田, 只靠一個人推動是不行的。哪怕這個人是本縣的縣令, 一人也無法抗衡一個縣的大戶與胥吏。
Advertisement
縣令是流官,只需要一個“拖字決”, 将縣令的三年任期拖過去,便能不了了之。
更何況,進士上榜只意味着文采出衆,本朝的科舉又不考算學。若是胥吏們被富戶們買通,要糊弄縣令也不是難事。
即便是縣令懂算學,也願意親自去做此事,他一個人又能做成多少?
再說還有百姓們。
土地是他們的命,你要在地上做什麽事,不管朝廷政令是為何而出,勸導說服百姓們配合也是件勞心勞力的事。
兼之大庸朝幅員遼闊,哪怕是把恩科進士們全都派出去也是不夠的。
陛下親自督促此事,戶部也只能加緊催促各省。可是各地都缺人,戶部給不出令聖上滿意的結果,只能據實相告。
吏部一合計,那就再派一批官員吧!
春闱也是三年一次,等下一場的進士張榜決計是來不及的,可本朝沒有授官的舉人卻有得是!
舉人們雖說可以做官,但也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至于真正授官卻要在吏部報名排隊等空缺。
這一等三五年有,十幾年也有。
畢竟庸朝派官最看重科考成績,哪怕是微末小官,也是進士先選,才輪到舉人。
這一回各地需要的官吏衆多,故而吏部特意張榜通知,叫等授官的舉人們都來面試。烏泱泱的,吏部的文選司擠滿了舉人。
——文選司負責官員的選拔、升遷。
通常舉人授官,都是些閑差或是不入流的小官。因此選拔的時候不必再考學問,直接面試派官就是。
可這一回是朝廷要清丈土地才選官,故而面試之前要考兩道算學題。
人多,程序也多。
戶部忙實在忙不過來,這才與國子監商量,選派監生過來。除了謝柏峥以外,還有兩位監生一起去文選司報道。
不指望他們能做什麽大事,可文書類的工作,監生們還是能做好的。
謝柏峥被分配的任務,是協助文選司郎中面試通過算學考試的舉人。一隊十人,排成一行,讓考官們挑選。
到這一步基本不會再考什麽文采算學,沒那個時間瞎耽誤功夫。按照往常慣例,主要就是看臉。
大家都是舉人授官,不打算再考進士,文才想必也都差不多。
既然不能靠才華,那就只能靠臉吃飯了。
雖然“以貌取士”,但其實也是固定标準的,尖嘴猴腮的不要,斜頭歪腦的不要,太胖太瘦也都不行。
另有,長相周正的為一等之類的細則。
總之就是公平地看臉。
謝柏峥在戶部文選司忙得連軸轉,每天一睜眼就是看人,簡直是看到人就暈。一閉上眼,就感覺又要開始數人家臉上到底長了幾個痦子。
歷時半個多月,總算是把幾百名舉人都下派到各地方了。
不過戶部的觀政卻還沒結束,哪怕是吏部也不能把監生要過去,做完苦力就立刻把人丢回去。既是觀政,那自然也是要學一些真本事的。
只是開頭這段時日太忙,這才顧不上教學。
文選司崔郎中這幾日帶着謝柏峥做事,覺得這年輕人難得既機靈,做事又細致,這樣踏實的年輕人倒是值得好好教一教。
只是一連忙了這麽多日,難免精力不濟,還是回頭再琢磨吧。崔郎中與他道:“明日剛好修沐,也放你們一天假,後日再來衙門吧。”
謝柏峥自然服從安排,他也的确需要好好休息。
謝柏峥從吏部的衙門出去,轉過一條街,青竹早已備好馬車接他。因為在吏部觀政,不想叫旁人覺得他貪圖享樂,故而準備的馬車很小,停得也不近。
只是馬車雖小,裏面卻內有乾坤。
慶王府從來都是最舍得花銀子的,馬車已經往小了準備,那麽坐墊一定要又柔軟又舒服。瓜果點心匣子應有盡有,再煮上一壺茶解乏更是必不可少。
除此以外什麽熏香,腳蹬之類的都是精挑細選。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馬,是從慶王府挑出來的,脾性溫和又穩健,連毛發都格外順滑。日常也不吃幹草,而是吃豆渣餅。
只不過謝柏峥每日從文選司衙門出來時,基本是累得連話都懶得說,坐着就能睡着。因此他只感覺到這馬車雖然小,意外地卻很穩當。
謝柏峥上了馬車,青竹便從匣子裏取出一封帖子。青竹道:“少爺,這是葉世子差人送來的,公主娘娘辦宴會,也請您去呢。”
謝柏峥拿起來,一邊拆開看,一邊問:“公主辦的是什麽宴會?你家王爺會去嗎?”
“這時節剛好是端午宴,如今天氣漸熱,池亭賞魚是最好的。”青竹道:“聽說公主府上有太後娘娘賜下的錦鯉,在水裏游起來可好看呢!”
“小王爺往年是不愛去的,可若是少爺您去了,咱們殿下自然也要去。”
謝柏峥笑着搖頭,伸手:“你家王爺今日沒寫信?”
“沒有。”青竹道:“殿下說,估摸着今日少爺您在吏部就該忙完了,故而叫我們将您偷偷劫去王府,就不回國公府了。”
謝柏峥撩起馬車的簾子一看,說話間已經能見到慶王府的大門了。謝柏峥無奈地下車,祝禧公公早就在門口等候着。
祝禧笑臉相迎:“郎君可算到了,小王爺等着您呢。”
神秘兮兮的。
謝柏峥跟着人往裏走,進到一處寬敞的院落。漸漸的,跟着的人都退開,謝柏峥一人往裏走。
院落中,有好多盛開的梨花樹。
霍靖川手中卧劍,站在梨花樹下。霍靖川一見他,便笑起來:“王妃許多日不曾見我,也不知想不想我?”
“前些日子學了一套新的劍法,我練給你看好不好?”
謝柏峥期待地點頭。
今日的霍靖川,雖然說是要舞劍,其實穿得十分飄逸好看。一身白色暗紋的長袍,中間一段很好看的束腰。
人一動,風吹得衣擺淩空起舞,煞是好看。
飄飄欲仙,配“神女”的确也不為過。
謝柏峥看不懂劍法,卻懂得好看。他忽然覺得自己不暈人了,他暈霍靖川,簡直看得入了迷。
霍靖川這一套劍招本也不是為了學來打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誘讀書人。因此他把原本的劍法做了改變,總之動作怎麽飄逸,怎麽好看就怎麽來。
中間略過不提,收尾的動作就更是利落潇灑。
一柄劍在他手裏當真是挽出了花。
最後梨花被驚得飄起來,落下了一兩朵到了衣領上,滑到肩膀上。謝柏峥忽然就想起了長安縣中的那個小院,那時飄起的梨花,那天夜裏趕來見他的霍靖川。
霍靖川收起劍,看人。
他問:“喜歡嗎?特意為你學的。”
謝柏峥點頭。
兩個人在梨花樹下席地而坐,發帶纏繞在一處,親親密密。謝柏峥看着落在霍靖川肩上的梨花問:“這個時節哪來的梨花?”
霍靖川猜到他要問,“我讓人從山上移栽下來的。”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的正是這個現象。山腳的花已落盡,山上的花卻才盛開。
霍靖川摘下一朵梨花,在指間遞過去:“已在我府中養了好幾日,就等今天給你看。這幾日總擔心你忙完了吏部那些事,卻趕不及看到這花。”
謝柏峥:“雖然有時下值晚一些,怎麽就不能看了?”
“你每日那麽忙,我哪舍得再折騰你。”霍靖川悄悄靠過來,虛摟住身旁人的腰,“梨花年年都有,過了今年不還有明年?我總能等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