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章
第 20 章
因為帶進鎮上的東西多,這一次沈海是挑着一個木桶和一個竹籃進鎮的。祖孫倆一路上頂着烈日進城可着實累得不輕。
他們還是找了先前的那個茶肆歇腳,茶肆老板對他們還有印象,雖說茶肆往來的客人也多但秦黍的機靈樣兒還是給他留下了很深的記憶。
“今兒還是來上一碗茶?”茶肆老板熱情地招呼了一聲。
秦黍看了沈海一眼,舉了兩根手指出來,“兩碗。”
茶肆老板一挑眉,“嘿”了一聲,“得嘞,馬上來。”
沈海今天兜裏還是只揣了點飯食錢,但經了前次那一回,他有些知道,有些錢該花還是要花的。
兩碗茶很快被茶肆老板端了上來,一回生二回熟,茶肆老板自诩大家也是個熟人了,因此今兒比上回還要熱情一些,話說得也更為地熟絡一些。
“老丈這是走親戚還是過來賣東西啊?”茶肆老板視線往地上擺着的竹籃、木桶上一轉,笑了笑問。其實老板是更傾向于這對祖孫是過來賣東西的,平常走親戚帶一些瓜果蔬菜就行了,哪有誰家走親戚帶那麽多條魚過來的。
對,茶肆老板從木桶上沒蓋好的木蓋的縫隙中看見了裏頭的魚。
沈海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笑了笑,“是來賣東西的。”他們家在鎮上可沒有什麽親朋,但這話可不好說出來。
茶肆老板便問帶了哪些東西過來賣。
沈海:“農家沒什麽好物,就自家做了一些魚鲊,還有在河裏捕了一些新鮮的魚。”至于藥材什麽的,他就直接省了。
“啊,還帶了鮮魚過來啊,那我可要好好看看。”茶肆老板很感興趣。
他半蹲下看了看木桶裏還很鮮活的鯉魚、鲫魚,還是挺滿意這新鮮的程度的,于是他問了一聲,“這魚怎麽賣?”
沈海:“鯉魚六文一斤,鲫魚七文一斤。”
這魚價其實不便宜,畢竟瘦豬肉也才八文一斤。但因為這樣的新鮮的魚也不常見,魚的體量也不大,所以茶肆老板也不太心疼。
“那我要一條鲫魚。”茶肆老板也不等沈海動手自己就從木桶裏撈了一條鲫魚出來。
鲫魚味美,正好拿來炖湯,還很滋補。
秦黍趕忙誇了一句老板,“大叔真會吃!”
老板也很自豪,“那可不是!”
茶肆老板沒講價,爽快。沈海便也大方,他拿過老板手上的鲫魚手裏掂過了重量後,道:“一共兩斤一兩,我算您兩斤。”
他掂過重量不算,還拿秤稱了重量給茶肆老板看。重量果然和沈海說得分毫不差。
茶肆老板也不禁贊了一句,“老丈,您這準頭真厲害!”
老板付過錢後,雙方的關系又近了一步。沈海和秦黍臨出門時,茶肆老板還站門口給他們指點擺攤兒的路線。
走了老遠,沈海問秦黍,“我們是先去藥鋪還是先去碼頭?”
碼頭人多且雜,這次槐花能賣一百多文,要是帶着一百多文的銅板去碼頭,還是不怎麽安全的。于是秦黍就道:“我們先去碼頭,然後再去藥鋪。”
去碼頭要出了這條街,然後往右轉,走個半裏路就到了。碼頭的方向正好和藥鋪的相反。
沈海他們到了碼頭後,果然發現有不少人在這裏擺攤。各種攤子不僅不亂還挺規整的。沈海他們算是新來的,只能找了一個最邊上的空地擺上。
秦黍和近旁一個攤主搭着話兒,“大娘,您家的菜蔬好新鮮啊。菘菜、馬齒菜、胡瓜都水靈的不行。”
賣菜大娘樂了,小姑娘焉嗒嗒像豆芽菜一般,話倒說得很漂亮,于是她便也有了心思和人閑唠,“你們是新來的吧?這塊兒我從來沒見過你們。”
她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對好似祖孫的兩人,沈海對上她的視線還笑了笑,賣菜大嬸也點了點頭回了過去。
秦黍半蹲着,“是啊,我們是從秀水村過來的。大娘你哪兒人啊?”
賣菜大嬸朝擺着的蔬菜上撒了撒水,“我就是這鎮上的。家裏菜種多了吃不完就會擺在這兒賣。你們這是賣什麽啊?”
“我們賣魚,還賣魚鲊。”秦黍拿起竹籃裏從家裏帶過來的空碗和新筷,小心地從甕裏夾出了幾塊魚鲊。
這個天熱,因為溫度夠,魚鲊裏的酸味早發酵出來了。晶瑩的魚肉上放着一層膏脂般的糁,在視覺和味覺的雙重的沖擊下,賣菜大嬸不由地咽了咽口水。
“你們家這手藝好啊,這魚鲊做出來可真好看。”大嬸誇道。
“不僅好看,味道也好呢。每逢我家魚鲊做好,等風味足了,端上桌時,弟弟妹妹都饞得哭呢。”秦黍将盛着魚鲊的碗和甕擺在一起,這樣來往的人一看就知道這甕裏賣的是什麽,也省了一番來回問話的口水了。
大嬸的視線不住地往那碗裏的魚鲊上轉悠,秦黍看見了也當沒看見,他們家這是小本買賣,容不得秦黍大方,秦黍肯定是不會舍得讓人來試吃的。
秦黍淡定如松,賣菜大嬸可淡定不了,那酸味只往她鼻子裏鑽,勾得她啊,嘴裏不住地生唾液。又一輪口水咽下去後,賣菜大嬸終于忍不住了,她問秦黍,“丫頭,你們家這魚鲊怎麽賣?”
“一塊魚鲊六文錢。”這價兒秦黍開得還是挺實誠的,農産品經過加工那是有附加值的。這也就還在鎮上,這要是擱縣上,那也不是這個價兒了。
但沈海卻還是驚了,以往他們這魚鲊也就在大集上以物換物,關鍵還不是按塊兒來的。他們直接是整甕正甕地換,當然換的那物便宜不說量也少。農戶一致覺得那裏頭就是米和魚肉貴點。手工做出來魚鲊也就比市面上的米、魚肉價貴上那麽一二文也就行了,再貴他們就覺得莫不是把他們當成了個二傻子了。其實也無怪乎農戶這般想,畢竟連肚子都是五分飽的年景兒,誰還會為這點口腹之欲花那些冤枉錢,有那些錢買些糧回來不好嗎?!
沈海還在那邊惶恐着,這邊大嬸已然和秦黍講起價兒來,“小姑娘,你看我們也是隔壁鄰居了,碰見就是緣分,不如給我便宜些吧?”
秦黍故意為難地皺起眉來,“大嬸,誰說不是呢,這鎮上這麽多人偏偏就我們碰見了,這緣分确實難得。”她停了一下,然後才道:“可今年年景兒鄉下确實難,我們家都沒糧了,要不我們也不會只做這一點兒。而且這東西做起來也不容易,這個天氣我們還得小心它腐壞了,所以大嬸,這制作過程也着實不易啊。”
秦黍看了一眼賣菜大嬸的臉色,最後才做出勉為其難的神色道:“大嬸,要不這樣,你買兩塊,我給你算便宜一些。就這兒我還是看我們之間這般緣分才舍得的。要知道我家裏可是等着我賣的錢去買糧呢。”
大嬸也心知秦黍說的不是假話,她雖是住鎮上,但誰家沒幾門窮親戚呢。是以她知道鄉下過得艱難的農戶人家是這般光景兒。
大嬸:“那……我要是買兩塊兒,你這裏給便宜多少?”
秦黍伸出一根手指頭,“一文。”
“……才一文?”大嬸皺了皺眉。
“一文能買一個肉包子了。”秦黍咽了咽口水,“我可是在包子鋪外站了好久都沒舍得将這一文錢花出去呢。”
言下之意,我對自己都摳成這樣了,還舍得讓你一文,已經是很大方了。
大嬸抿了抿唇,憑心說,她也覺得這小姑娘挺大方的,甚至還覺得這小姑娘挺仁義的。畢竟就她倆那還不到一盞茶的緣分,這小姑娘家境都難成這樣兒了,還舍得便宜她一文。
大嬸直接要了兩塊,秦黍正要給她拿蘆葦葉包上的時候,就見大嬸狠狠一咬牙,“再給我加兩塊兒。”
全程看到尾的沈海眼睛都快要瞪出來了,沒想到,大外孫女一張嘴還挺能忽悠的!
“謝謝大嬸照顧,一共二十二文。”秦黍掰着手指假裝算了一下,報了個數兒出來。
還在掰着指頭算的大嬸,一愣,然後訝異道:“丫頭厲害啊,這算的速度比我快多了。”
秦黍将包好的魚鲊遞了過去,“跟着外祖在大集上待多了,算多了就快了。”
大嬸笑了笑,接過魚鲊,這話題就這麽過了。
秦黍将收來的銅錢全給了沈海,沈海收在貼身的布包裏。
賣菜大嬸看到了,笑道:“不用那麽小心。我們這塊兒有軍爺過來巡視呢,沒什麽小偷兒。”
難怪這一片擺攤得那麽多,看着還那麽規整呢!原來這是有人鎮着呢。
秦黍正在心裏感嘆着,然後就聽大嬸給她丢了一個“驚天喜包”下來,“對了,我忘了跟你們說了,咱這塊擺攤是要交錢的。”
“交……交錢?”錢還沒捂熱乎呢,這就得又出去了。秦黍顫顫巍巍地問了一句,“交多少?”
大嬸伸了兩根手指,開了句玩笑,“兩個肉包子。”
不說這茬兒還好,一說那兩文錢的形象更具體了,秦黍心也更疼了,兩文錢換了兩個肉包子她還能帶回去喂弟、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