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章
第 30 章
演講比賽
李光明入伍那一年,正逢上全國性的洪澇災害。從南到北不停是水位告急的險情。六月份,李光明進入教導隊時,那個師就已經出動一批了。李光明這批學員沒有動,一是因為剛入伍,還沒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到抗洪前線奮戰,二是由于是集團軍的“寶貝”,輕易不會讓他們上的。但學員們也不輕松,每天看新聞,觀注險情。特別是八月份左右,背囊裝好了,放在床上,随時等着出發呢。而且一天要預演拉動好幾次。上車、拉出、到大操場集合、聽師長宣布“命令”、聽政委“戰前”動員,最後又把隊伍拉回教導隊。學員隊新做了兩面旗幟,一面是“大學生突擊隊”,一面是“黨員突擊隊”,準備抗洪前線上用的。中隊長說,集團軍另一個步兵師也在整裝待發,如果那個師出動了,那麽他們這批學員也就要出動了。那是集團軍王牌師,軍區四個王牌師之一,是應急作戰部隊,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動用的。那個師......此處删除30字。中隊長還說那個師抓得嚴,訓得苦,每年都有戰士死在訓練場上的。後來,李光明和梁俊峰分配回去的就是那個師。
抗洪雖然過去,可精神卻永存的。集訓大隊由于沒有多少訓練任務,所以政治、文化活動就搞的多。每天要背抗洪十六字方針,還有唱一首抗洪大軍歌。集訓大隊還專門請了軍區抗洪英模報告團來作報告。報告團不停的在軍區作巡回報告,千錘百煉的,不僅事例感人,報告者的語音語調、感情醞釀也恰到好處。集訓隊女學員多,所以經報告團一煸情,下面是一片唏哩嘩啦的抽泣聲。
此時又值改革開放二十周年,集訓隊便舉辦一場“承抗洪精神,贊改革春風”的演講比賽。梁俊峰是不想參加演講比賽的,一是由于理工科的,不善于演講,二是覺得沒什麽可說的。梁俊峰不是那種善于讴歌主旋律的人。可學員隊有大塊的時間搞這些活動,所以就從每個區隊開始篩選,人人寫稿,人人登臺,從區隊選拔好的參加中隊的,再從中隊選拔好的參加整個集訓隊的。梁俊峰想了好幾個題材來讴歌抗洪、贊頌改革。可寫着寫着就寫不下去了,不會講大道理,文章空洞。撕了好幾張紙後,梁俊峰想着寫點應付算了。梁俊峰演講稿的內容主要是李光明的事跡。其實,李光明是個平常的,甚至有點灰暗的小人物。然而梁俊峰寫起來卻有話可說,洋洋灑灑寫了兩三千字。一位學員看梁俊峰寫了那麽多,于是對他說:“你怎麽寫的,給我看看,我想了好久也不知道寫什麽。”梁俊峰說:“我胡亂寫的,應付呢。”那位學員說:“我只是借鑒,又不抄你的。”梁俊峰便把稿件給那個學員看了。看完之後,那位學員說:“你的文章參考都沒法參考,模拟不來。說好了會讓人哭的。”區隊演講的時候,梁俊峰是拿着稿件在臺上讀的。梁俊峰沒有演講和表演的經驗,也沒有這方面的天份,在臺上不知怎樣做手勢表情,如何把握語調。梁俊峰只知在講,仿佛就是在講一個自己熟悉者的故事,自然而流暢。梁俊峰講了李光明的家庭,講了李光明上大學時的艱辛,講了李光明腿傷了還在障礙場上堅持。講到李光明離家到部隊的那一天,全家只吃五塊錢的肉時,教室裏靜悄悄的,一位女生竟抽咽起來。女生的抽咽把梁俊峰的眼淚勾出來了,想起那次五公理時李光明伏在自己身上吐的情景,想起障礙場上的一灘血紅,想起分手的前一晚兩人偷酒喝的情景,梁俊峰突然有點心痛,話就哽咽住了,掏出一點紙,在臺上擦眼淚。一區隊自習室內突然暴發出一陣掌聲。之後,區隊長問梁俊峰是不是以別人的名字在說自己的故事,還問梁俊峰是否因入伍還欠着別人的錢。如果是這樣,區隊長準備打報告到集訓大隊,準備倡議大隊為梁俊峰捐款的。梁俊峰告訴區隊長,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他在徐州集訓時的一個戰友,現在在南昌集訓呢。當然,學員隊裏有人知道梁俊峰在說誰。課下,陳娟對梁俊峰說:“你說的那個人是李光明吧?”
中隊選拔時,梁俊峰代表區隊參加了,結果又是最好的。教導員說:“題材的切入點很好,從小處着手,寫得真摯感人,這樣的稿件容易獲勝。但不足之處是主題不突出,格調不高。”于是教導員又讓陳娟把梁俊峰的稿件改一改,升華一下稿件的主題。到底是中文系的才女,改後的稿件格調就變了。李光明的入伍動機不再是害怕回去做教師,而是想繼承先輩的遺志,想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奉獻給部隊,又說李光明的帶傷訓練是受抗洪精神的感染,是把前線的抗洪精神化到後方的訓練場上去。改過的稿件,教導員很滿意。教導員還單獨給梁俊峰時間讓他背稿件,還教梁俊峰在臺上如何保持姿态,什麽時候做動作,什麽時候停頓,什麽時候抒情。梁俊峰覺得這樣的演講就背離自己的初衷了,有點趕鴨子上架的味道,不停地的對着鏡子作手勢,作表情,還發出“啊”的感嘆。
中隊共三名代表參加大隊的演講比賽。教導員去抽簽時,故意把梁俊峰的名字往後排,先讓其他兩位上。教導員覺得梁俊峰的演講是可以拿一等獎的。可最後比賽時,梁俊峰發揮的還不如在區隊時好,少了自然,多了矯作,最後得了個第二名。第一名被另一個學員隊的中文系研究生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