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霸占她
陶夭夭再次的怔了一下,這個人說話好奇怪,回家?還不是回到你的家,然後随便欺負我?
不過,被人鉗制的那麽緊,陶夭夭也沒有什麽課讨價還價的餘地,因為她知道,即便她再提要求,那個悶葫蘆也會十分蠻橫的将她直接給拎回去。
兩人的行進可謂十分的迅速,不過陶夭夭卻沒有覺得一絲累,因為這一路上,她都是被那個家夥半拉半拎的跟着他走。
穿過了桃林,到了清溪鎮。
這時候已經是午後了,陶夭夭的肚子早就餓的前心貼後背了,連肚子咕咕的聲音,都沒有力氣響了。
走在善緣街上,那一陣陣的飯香菜香,讓陶夭夭的味蕾受到了極大的摧殘,這種聞得到吃不到的心情,難以用人類的詞語來形容。
可是,陶夭夭現在身上沒有什麽銀錢,緊緊地咬着嘴唇,就像是受氣的小娘子一般,時不時的瞟一眼那個悶不吭聲的悶葫蘆,真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因為,悶葫蘆并沒有帶着陶夭夭去飯莊,而是朝着一家布莊走去。
“七尺二的布料,這匹料子。”言衡走進了布莊之後,直接就指着一匹淺粉的織花料子說道,“還有,用那個料子做一雙鞋子,大概七寸。”
言衡說話依舊是吝惜的不得了,生怕多說一個字就會累死一樣。
只是,陶夭夭對于言衡的說話态度和說話風格早已經熟悉,讓陶夭夭驚訝的是,那個家夥手上比量的尺寸,好像是她的身高和鞋長啊,咳咳,難道給她做一身新衣服?
不過,那個家夥是怎麽知道她的尺碼的?
陶夭夭心裏有點納悶了,因為她從來都不願意花費腦筋記這些東西,每次都是出去逛街,看到喜歡的就試穿一下,都是服務員來看着她的身高腳長給拿合适的尺碼的。
“你怎麽突然發善心?難道要——”陶夭夭竟然不禁的想到,這個家夥不會是把她打扮的美一點,然後将她給賣給人販子吧?
這個想法那簡直就是五雷轟頂啊,因為,陶夭夭實在想不出一個合适的理由,來講明白言衡給她買新衣裙買新鞋子這件事。
“換件衣服出門,免得給我丢臉。”言衡原本就是背對着陶夭夭,朝着店門坐着,當他聽到陶夭夭的那句質問之後,便淡淡的說了這樣一句話。
陶夭夭嘴角狠狠地抽搐一下,用一種恨不得瞪死他的眼神,狠狠地剜了一眼那坐在的筆挺的後背。
虧了店家是幾個裁縫師傅手上都沒有什麽活計,所以幾個人一起縫制,到是很快,但是這個時間,對于陶夭夭來說,還是太漫長了。
相對于漂亮的衣服,陶夭夭更在乎那滿街飄香的美味,可是那個悶葫蘆就那麽筆挺的坐在那裏,壓根不說吃飯的事。
陶夭夭現在差不多也是身無分文了,實在不好意思張口說吃飯的事,因為,她要是說吃飯,那個悶葫蘆還不知道會說出什麽噎死人的話。
陶夭夭真心覺得,時間真特麽漫長啊,好像過了幾個世紀,因為,午後的飯香從濃郁到淡去,又從淡去飄了回來!是的,已經是臨近傍晚,外面很多的飯莊店鋪開始晚飯了!
這整整的一個午後啊,那個家夥就那麽筆挺的坐在那裏閉目養神,一動不動,陶夭夭還真是服了,不過,陶夭夭心中腹诽了多次,這個悶葫蘆,定然是在高家吃了那曹桂香或者高美蘭的飯菜,才去桃林外救場的吧,不然,他怎麽不餓?
陶夭夭心裏一直犯嘀咕,并且為了緩解內心的憤恨,轉移一下自己饑餓的精神,陶夭夭還會時不時的跟店裏的夥計說幾句話。
終于,衣裙和鞋子做好了,陶夭夭萬萬沒想到,這裙子穿上如此的仙美,這鞋子穿上那是相當的舒服!
陶夭夭美滋滋的照着銅鏡,一圈又一圈的旋轉,她內心那個聲音在強烈的撞擊着她的防線:我陶夭夭怎麽可以這麽美!
“沒見過世面?丢臉!走,吃飯!”言衡給店家扔下了一些銀錢,朝着美滋滋的陶夭夭瞟了一眼說道。
陶夭夭聽聞,馬上撇嘴,哼哼唧唧的跟着言衡從布莊出了門。
原本陶夭夭确實想頂幾句,只是她聽到那個家夥最後的倆字,她那些到了嘴邊的話,還是硬生生的吞了回去,她是明智的人,絕對不會為了逞一時的口舌之快,而丢失一頓美味佳肴。
陶夭夭之停頓了一下,就見那高大的背影一晃之間,已經融入到了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為了避免跟丢悶葫蘆而錯失了一頓不用她陶夭夭掏錢的美味佳肴,陶夭夭可謂是火急火燎的追了一段路。
終于,那個家夥在一家飯莊前停了下來。
言衡到了聚賢樓下面,止住腳步,便轉身去看那個瘋婆娘,當他回眸的那一瞬間,他驚呆了。
善緣街上,華燈初上,朦胧而暧昧,氤氲着夜色,旖旎着清風,她那嬌嫩白皙的臉龐,精致的五官,一襲粉裙,宛若天仙一般,款款而來。
陶夭夭見那個悶葫蘆站在聚賢樓的門口,稍稍的驚訝了一下,不過很快,陶夭夭就跟了上來,仰起小臉兒,一本正經的說道,“喂,悶葫蘆,我事先說好,我現在身無分文,你也不要動歪腦筋把我抵押在這裏,然後吃一頓飯,你先給我看看你到底有沒有銀錢?”
她冰肌玉骨若凝霜,巧笑倩,芙蓉面,兩彎柳眉櫻唇綻,可謂千秋無絕色,驚為天下人!
“喂!我說話你聽到了麽?”陶夭夭見那悶葫蘆狹長的深眸微微眯着,由于角度問題,她仰着臉也看的不是十分真切,不知道言衡的眼中到底是什麽神情。
言衡這才眨了了一下眸子,那長而濃密的睫毛顫動一下,看了看陶夭夭,“抵你何用?體重不足八十,豬肉還要五文錢一斤,你能抵多少銀錢?”
說完,言衡便伸手攥住了陶夭夭的手腕,拉着她進了聚賢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