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安紅豆(一)
“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于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雲笈七簽·軒轅本紀》
昔年大禹治水,曾邊訪大山名川,借萬物之力,終成大功。禹建夏,立國都于陽城,劃九州,鑄九鼎,于塗山召開大會,聞過明失,以德服衆,一時間天下歸附,諸侯臣服。
神獸白澤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請下桓山的。
白澤歷來被看做帝王之獸,當世出明君時,自會有神獸白澤出現輔佐。大禹為夏王後,親自登了一次桓山,将萬物之靈白澤請下了山。
啓已經有些記不清他第一次見到白澤的時候了。
那是他還是個少年,長久未見的父親剛剛歸家,忽的成了萬民敬仰的王。啓一開始是很歡欣的,父親回來了,便可以多多地陪伴他,可令他沒想到的是,禹的歸來,并不意味着幸福生活的開始。
禹每日都在忙碌,忙着處理各種各樣的政務,忙着協調各個部落的複雜的關系,有時還要外出平定大大小小的叛亂。啓早已習慣了父親的缺席,慢慢也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那天天很藍,啓躲在宮殿的柱子旁,看着父親恭敬地向石階前的白色巨獸行禮。
夏日溫暖的陽光灑在巨獸白澤的身上,給它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那是他的新老師。
啓覺得有趣,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又能教給自己什麽?
白澤第一天給啓上課,化作了一個胡須花白滿頭銀霜的老人,手裏持着書卷,問啓想學什麽。
啓有意想難為這位新老師,便道:“那老師會什麽?”
老人撫着胡須笑道:“我通曉萬物,知山川之貌,萬獸之形。你想從哪裏開始呢?”
啓道:“我要學這天底下最厲害的東西。”
Advertisement
老人拔下一根發絲,化作長矛,又拔下一根,化作五谷,緩緩說道:“這世上,人們認為最強的莫過于利劍長矛,征伐四方,在次的,還有糧食土地,供人生活。你要學的是他們嗎?”
啓點點頭。
老人一揮手,蹲下身拉起啓的手,将他的手按在啓的胸口。
“你錯了,世上最強的,是人心。”
“人心齊,則萬民歸附,不需用一箭一矛,人心散,就算歲歲豐年,也是亂世。”
啓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第一次如此認真地想要學些什麽。
之後的每一日,白澤都會來給啓上課,有時會閑聊些山川盛景,有時會教授些民俗風情。随着逐漸地熟識,白澤有時會化成原形,帶着啓去看周圍的景色。
直到那一日。
啓忽然發現,從小将他撫養大的母親突然被拘禁,不久後,母親的氏族被滅的消息傳來,他溫柔美麗的母親消失了,而塗山的綠林中,多了一座冰冷的石像。
啓跑去求他征戰歸來的父親,卻被關在宮門外,不得靠近一步。
啓第一次明白了什麽叫絕望。
他怨恨他的父親,怨恨他做的一切。
啓一次次地哭暈在宮門口,可那扇大門,始終未曾打開過。
啓再一次睜開眼時,看到的是甩着尾巴的巨獸白澤。
“老師,父親不要我了。”啓小聲對白澤說。
他看見光下的白澤慢慢地消失,陽光勾勒出一個修長的輪廓,一雙光潔的手将他扶起來,朝着他微笑。
那是一張極為美麗的面容,眉如雨後迷蒙的遠山,眼睛裏盛着蕩漾的星河,嘴唇薄而精致,啓在恍惚中,竟覺得有點像自己的母親。
女子黑色的長發一直垂到地面,一身白衣如同谪仙。
啓有些驚訝地問:“老師,是你嗎?”
白澤道:“是我,也不是我,這是你心中的我。”
白澤通萬物之情,也可以化作啓心中渴望的東西。
白澤有些好笑地說:“我真沒想到,在你的眼裏我是這番模樣。”
啓跟着白澤離開了王宮,白澤化作巨獸,帶他上了陽城旁的孤山。
夜幕低垂,晚風輕輕吹着山頂上的神獸和啓,啓靠在白澤寬厚的背脊上,望着璀璨的星空。
“老師帶我來這,是為什麽?”
白澤沒有說話,只是望着東方閃耀的啓明星。
啓哭了一天,困倦來襲,不知不覺地昏睡過去,等白澤再把他叫醒,他的眼前已是明亮一片。
火紅的彤雲翻卷,帶着五色的霞光,一只通體鮮紅的大鳥在雲間飛舞,火焰化作金黃色的輪廓,旭日初生,映的萬物熠熠生輝。
啓不久後就下了山,什麽話都沒有同父親說,只是如以前一樣,日日練武讀書,不同的是,他開始主動跑去找白澤講學。
白澤是帶有福澤的瑞獸,私下裏大禹的很多臣子都願與白澤交好,有時啓去找白澤,還能碰見很多博學的長輩。
白澤常請臯陶來家裏喝茶,兩個人一聊就是一天,臯陶本來就長得仙風道骨,白澤化為人形更是漂亮的如同谪仙,有時啓遠遠地看着,總覺得他們馬上就要飛走了。
臯陶常笑話啓總是粘着白澤,白澤倒覺得沒什麽,在它眼裏,啓沒了母親本就可憐,多關照些是應該的。
随着年歲漸長,原本的少年也長成了清秀的青年,或許是對這個學生的偏愛,白澤一直保持着啓心目中的模樣。啓也早已習慣了這個樣子的白澤,有時還常去山野間采了五色的野花,編成花環送給一身白衣的白澤。
白澤常笑他幼稚,卻也時常戴着花環給啓講東夷人的民歌。
啓學着編了一個草制的手環,趁着白澤讀書時戴在了它的手腕上,白澤笑着看着蹩腳的手環,調侃啓半瓶醋的手藝。
白澤擅長很多樂器,有時啓常纏着白澤吹給他聽,一身白衣的女子坐在巨石上,悠揚的陶埙聲在山間回蕩,伴着清風流淌進啓的心田。
有時候啓覺得,這樣和白澤無憂無慮地過一輩子也很好。
禹早已不是那個治水的英雄,日漸衰老的他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啓有一日經過夏王宮的大殿,剛好聽見禹在問白澤繼承人的人選。
啓聽見白澤清朗的聲音。
“臣以為,臯陶可當此任。”
啓有些失落,但他知道這是必然,臯陶是“四聖”中除了禹唯一還在世的人,白澤推選臯陶無可非議。
但他還是不甘心。
不止因為他是禹的兒子,更重要的是,白澤并沒有對他寄予期望。
啓像個沒有得到父母認可般的孩子一樣傷心,之後每次臯陶與白澤相會,在他的眼裏都格外刺目。
啓與臯陶的養子伯益的關系很好,白澤經常一同教授兩人,伯益學的很刻苦,與他相比,啓顯得活潑多了,有時也會拖欠白澤布置的功課。
有一次啓又忘記背誦白澤布置的篇目,白澤一氣之下責罵道:“你這樣,誰會安心将大業交給你!”
之前的不滿忽的沖上啓的心頭,他一氣之下,跑進了陽城郊外的密林。
啓在密林中迷了一天的路,不小心落入了一個山洞,在那裏,他遇見了兇獸饕餮。
饕餮知道啓是禹的兒子,也明白如今啓的難處。
“你是誰?”啓在一片黑暗中害怕的問。
“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誰,你只要知道,我可以幫你,就夠了。”
饕餮要啓殺了臯陶,啓一開始并不答應,可饕餮的話像是被賦予了某種魔力,讓啓不得不聽從。
饕餮給了啓一種藥,只要融進臯陶的血液裏,即使是臯陶這樣的大羅神仙,也只有死路一條。
啓最後問道:“你為什麽要幫我?”
饕餮呵呵地笑了:“我以人的貪欲與惡念為食,而你,可以讓我吃的很飽。”
啓走出山林時,第一眼就看見了焦急的白澤。
白色的巨獸在田野間大聲呼喚着他的名字,風吹起它柔軟的毛發,竟顯得它有些脆弱。
啓跑向白澤,沖進它溫暖的胸口,摩挲着白澤脖頸處的絨毛,一瞬間覺得自己擁有了全部。
“對不起。”他聽見白澤有些示弱的聲音。
啓閉上眼,肆意地笑着。
“沒關系。”
啓在那一刻突然後悔了,他想扔掉手裏的藥,他覺得,自己只要有白澤就夠了,為何還要這天下呢?
當啓終于下定決心放棄時,他聽到了白澤對臯陶的許諾。
“如果你願意繼位,我會是你最忠誠的臣子。”
這句話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子,直直捅進了啓千瘡百孔的心。
所有人都會抛棄他,啓想,連白澤都會抛棄他。
啓像受了某種蠱惑一般,惡念在心中萌芽滋生,那日臯陶為了保護獬豸,被朱厭所傷,啓的手裏捏着饕餮給的□□,鬼使神差的走向了臯陶。
啓如同做了一個不會醒的噩夢,他每日都活在不安中,啓一度覺得自己并沒有給臯陶下毒,因為臯陶有時還會來和白澤談笑風生。直到他發現臯陶的身體一天天的變差,最終回天乏術。
臯陶病逝的那天,神獸獬豸馱着他的身體,悲號聲響徹雲霄,天降大雨,天地同悲。
白澤只是靜靜地看着滿天的大雨,清澈的眼裏都是哀戚。
“朱厭降世,果真是不祥之兆。”啓陪在白澤的身邊,聽見白澤輕聲說。
啓有些怯懦地問:“不管怎樣,老師都不會抛下我,是嗎?”
白澤看着滿眼期待的啓,微微笑道:“當然。”
所有的不安都因為白澤的一句話瞬間化為風煙,對于啓來說,這就足夠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有一個問題得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夏朝的确是禹建立的,但還是禪讓制,所以臯陶和伯益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因為他們是東夷的首領。但是到了變态小男主啓,也就是夏啓(又名姒啓)這一代,一切就都不一樣啦,改成了父死子繼兄終弟及,so,得白澤大大得天下一說就是從這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