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
第 31 章
元母買的兩條魚, 個頭都不錯,而且是鲢魚。一條就5斤左右,兩條加起來差不多10來斤。
唐姝幹脆就把鲢魚腦袋單獨剁了, 和着買回來的豆腐炖了一鍋魚頭豆腐湯。鲢魚身子, 則剁成塊, 用雞蛋清加面粉将魚塊腌制一會兒,起鍋燒油炸。炸到表皮焦脆, 然後鏟出放到一旁,
再撈泡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蘿蔔纓子切斷, 加姜片、蒜瓣、蔥段、鹽一起翻炒, 炒出香味後,将炸好的魚塊放入,加水沒過魚塊, 炖煮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沒有辣椒, 唐姝用的是茱萸。并且沒有事先放入, 而是起鍋的時候,将茱萸剁碎和着蔥花一起撒在表面, 紅白相間, 看起來格外誘人。
除了酸菜魚塊, 魚頭豆腐湯外,唐姝還炒了菘菜。不過10來斤的魚,得用盆裝,并且裝了兩盆, 再加上一盆魚頭豆腐湯, 一碟清炒菘菜,完全夠一大家子吃的。
并且由于家族成員多, 孩子們還單獨開了一桌。
唐姝身旁坐着元母,元母居中,除了挨着唐姝外,還挨着王氏,陳氏則坐在王氏下手,
元傑、元盛、元昌三兄弟坐在一塊兒,倆姐兒外加五個哥兒則坐在另外一張桌子上,元梅還小,目前正在搖籃裏睡覺。
搖籃就放在不遠處,只要王氏一擡頭,就能将動靜看得清清楚楚。
“二t嫂的廚藝,就是這個。”王氏豎大拇指,贊嘆唐姝的好廚藝。
其實唐姝的手藝,放在後世來說,也就可以。好吃在哪兒,好吃在舍得放佐料。
沒有辣椒就用茱萸,沒有胡椒,就用花椒,反正各種佐料舍得放,做出來的酸菜魚塊,自然好吃得不得了。
唐姝有些矜持的笑了笑。“手熟爾。弟妹經常下廚的話,做的飯菜也會跟我做的一樣好吃。”
才怪!
陳氏皺了皺眉頭,她就做不好,每次她下廚,元母就會嚷嚷說浪費糧食,到最後竈臺上的活兒,陳氏幹脆就不沾了。
陳氏嘆了一口氣,用筷子夾了好幾筷子的魚,将碗堆得滿滿的,才埋頭開始吃。
元昌突然拿出一壺酒,還是挺貴的女兒紅。
“東家賞的。”元昌樂呵呵的道:“剛好一壺,我就拿回來,和二哥、三哥一起喝。”
元傑驚訝:“你這回做工的東家,是位大方的。”
“是挺大方。”元昌感嘆,依然樂呵呵的:“賞錢給得很快,一點都沒有拖欠。”
“那的确可以。”唐姝插了一句嘴,“外出做活兒,最怕遇到的就是不老實的東家,幹了活兒,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克扣工錢。”
哪怕古代的階級是士農工商,工匠還排在商人的前面。但實際上,很多工匠還要靠商人吃飯。
比如說木匠,平日裏幫人打家具。就是做工,得稱呼對方東家。而由于家具是每家每戶都需要,自然人人都可為東家。如此一來,自然有大方的東家和摳門的東家。
大方的東家不止包飯,還給工錢給得爽快,而摳門的東家,不克扣工錢已經夠可以了,就怕各種找理由克扣工錢。
元昌外出做工,很少遇到大方的東家,多數情況下都是比較摳門的東家。斤斤計較,能省一文錢的銅板,也是好的。
遇到這種東家,只能自認倒黴,少收幾文錢的工錢,免得繼續攀扯下去,損失更多。
元昌之所以高興,自然是大方的東家,不止給了工錢還給了賞錢。
“這幾天就在家裏休息。”頓了頓,元昌又說:“正好可以将差的家具做了。”
“我來幫忙。”元盛道。
高興的元昌吃了午飯,沒休息一會兒,就開始做木工活兒,大件的家具,比如說床,美人榻之類的,元昌沒有做。
每個院落每間房裏都有。
有些是元昌做的,有些是老丈人王木匠做的。就給了王木匠成本價,王木匠還很高興。本以為會白送,結果給了錢。
元昌做的是桌子、櫃子以及梳妝臺。
唐姝本來想盤炕,但盤炕都是北地人那邊才弄的,并且會盤炕的人少。唐姝想盤炕,但是找不到人,最後只能設計了壁爐,冬天可以烤火,并且燒水燒食物吃。
為了這,還特意在正院左右的耳房開了窗戶,方便透氣以及采光。另外通氣的煙囪,也花了大價錢。而這份錢,算是唐姝單獨出的。因為其他院落并沒有裝壁爐,也不想裝。
元昌的速度很快,做習慣了,不用特意量尺寸,單憑感覺,就能做得十分的好。
如此一來,自然速度飛快,不過一個下午,就和打下手的元盛制作了三個櫃子。
除此之外,家裏的人,哪怕是孩子,都沒有閑着,幾個哥兒帶着家裏的姐兒一起到了山腳處轉悠,沒有上山,僅僅在山腳處,就挖了不少的野菜......以及蚯蚓。
蚯蚓自然是抓來喂雞。
這回大人沒有跟着。唐姝領着王氏、陳氏在打絡子。元傑和元母出門去了,原因無他,主要是找人挖地窖。
元母覺得家裏只有一個地窖不夠用,就趁着天氣好,讓元傑帶着她去了隔壁村,找專門幫人挖地窖的工人,敲定明後三天時間,來元家挖地窖。
大概是晚上回來的,回來之後,元母就開始問三個兒媳婦的意見,準備将地窖挖哪兒。
陳氏:“卧室?”
王氏:“堂屋?”
“院子?”唐姝頓了頓,又道:“距離廚房不遠處,這樣方便拿取東西。”
地窖無非就是存糧食的地方。
有時候還會拿來窖藏菘菜、胡瓜等蔬菜,還有鹹菜、腌制的泡菜等,都會放入地窖,一壇一壇的裝好。
唐姝本身來自22世紀,是一位什麽都會,但好像什麽又不會的白骨精。制作鹹菜的時候,常常有奇思妙想。
打個比方,昨年快入冬的時候,唐姝利用茱萸、芥末還有黃姜來制作辣白菜。另外還腌制了小蔥。
別說味道還挺不錯,每次早晨起來,吃粥的時候,唐姝腌制的小菜,就特別的送飯。
就連幾個孩子,吃着腌制小菜,能吃兩碗粥。
“那就在院子。”元母又吩咐道:“明天我和老四家的繼續去擺攤,反正自家的牛車(牛犢子長大了),來去都很方便。”
“那行,我和三弟妹就在家等着匠人來。”
“啊,我明天要帶根哥兒、孫哥兒回娘家。”陳氏有些不情願的道:“我娘50大壽,我得早點回去幫忙。”
唐姝:“......”
王氏:“.......”
“你娘不是剛過壽沒多久?”王氏遲疑的說,頓時惹來陳氏的白眼。
“你記錯了。”陳氏一口咬定,她娘明日過50大壽。
元母:“.......”
真的不想理她,元母深呼吸,轉而道:“老二家的,你是爽利人,有你在家,娘很放心,就麻煩老二家的安排招待來幫忙挖地窖的匠人。”
唐姝應下,懶得去管陳氏又是哪根筋兒不對。只看了看時間,就招呼幾個孩子趕緊洗漱。
元樓最先乖巧的喊了一聲‘哎’,就跳着出來。
接着元桃脆生生的說了一句‘馬上’。
元樓先出來,被元傑牽着去洗澡,元植則被.......唐姝一把抓過來,三兩下脫了衣服,就用絲瓜瓤制作的搓澡巾,使勁的給元植搓背。
元植哪怕皮厚肉糙,也被唐姝并不溫柔的動作搓得哭爹喊娘,好不酸爽。
元樓瞪圓了眼睛,好半晌反應過來跟元傑抗議。
“爹爹,我不要搓澡。”
“可你今天摔進泥坑裏,到處髒兮兮的,搓澡的時候不使勁兒搓,不幹淨。”
元樓:“.......摔進泥坑的人不是樓哥兒。”
元傑:“???”
“是孫哥哥。”元樓振振有詞。“孫哥哥走路不看路,直接走進泥坑裏。還是我幫忙喊來大哥幫忙,将孫哥哥拉出泥坑的呢!”
孫哥哥自然指的元孫。
說真的,唐姝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哪裏不對勁,‘元孫’這名字也不是不好聽,就是吧,跟‘元根’比較起來的話,哪裏都不對味。
‘根’指的是家裏的根,問題是元根和元植相比,大不了多少,只是相差了十幾天。
唐姝一向懶得計較這些,也就在陳氏企圖說服王氏将元梅的名字搞成元招娣的時候,出言怼了陳氏一通。
導致陳氏現在就怕聽到唐姝說将元植的小字改成佑妹,元桃的小字改成保哥。
一點都不好聽!
陳氏偷偷诽謗:“是個重女輕男的主兒。”
唐姝斜眼瞄她,懶得理會陳氏又發癫。
反正酸言酸語的話,陳氏也不敢說得太過分,不然被元母聽到了,依着元母的暴脾氣,少不得挨一頓揍。
“洗澡必須搓一下。”唐姝轉而道:“樓哥兒好好看看你哥,平日裏曬得跟黑油壺一樣,現在一搓,發現皮膚還挺白的。可見平日裏自己洗澡,就只是沾水擦。”
元植依然在鬼哭狼嚎,不過漸漸地開始有氣無力。
“樓哥兒啊,你來試試,試試就知道俺們娘的搓澡手藝了。”他感覺他娘不是在給他搓澡,而是把他當做豬在剃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