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宮已成定局
第2章 入宮已成定局
“太子倒也懂事,每日叫你送這麽些東西過來。”
“是呢,殿下有孝心,念着您的養育之恩,往外頭得了什麽好東西就想着先給您送過來。前幾日不就是,從桓林山獵了狍子,回來就立馬吩咐了人去給您炙上。”
太子宮來的宦官與皇後說了幾句話後就退下了。申容手中的帛書已經抄完,卻沒有像從前那樣急着拿出去給皇後看,而是等到叔衣進來先檢查過一遍,才不徐不疾地由她将帛書拿在手裏,自己随在其後細步走出。
這才是貴族女子們該有的儀态,也是令皇後滿意的樣子。
從前的申容自小生活在山野,自然不知道這些規矩,随心所欲間就讓皇後愈加厭惡了自己。
這麽稍一回味,她忽然又覺得這皇城之中倒是鄭皇後最不可恨。唯有皇後對她的厭惡最簡單,也沒有背後的陰謀。她只是天生嫌棄鄉下來的人;嫌棄為愛糊塗的人。表面的僞裝也只不過是為了附和皇帝而已。
這一回有了經驗,她應該至少能讓皇後不那麽厭惡自己了。畢竟劉郢登基之初,這位開國皇後手中的權力一度大過了天子。就看一點,也該要好好拉攏的。
“字也寫得不錯,到底是申公教養出來的女兒。你之前都讀了哪些書?”皇後這句話與從前也有了不同。
從前因為申容的不識規矩,鄭皇後就算賞識她寫的字,也沒有主動問她讀了哪些書。只懶懶地看了眼就丢到一旁沒了話。對她慈愛的态度也漸漸只有到了皇帝面前才會展現。
她就笑着答,“一本還未讀完。”
據她了解,鄭皇後出身武将世家,自小就不喜歡讀書,哪怕成年後讀過的書也沒幾本。但坐上了國母的位置後,偏又最喜歡這讀書的人。以申容現在的年紀,只讓她知道自己在讀書就行了。不至于超過她,就不會拂了她作為一國之母的面子。
鄭皇後聽着這話,果然就開心地笑了兩聲,“孤就說你最是可愛的。”
到了午時,鄭皇後于寝殿內歇下。申容在屏風後守着繼續讀書,殿外傳來兩聲雀鳴,随着簾幕的掀起,有人褪履入殿。
這幾道步子很輕很細,不用仔細去聽,就能猜得出是貴族女眷了。
興許是知道不能驚擾裏頭歇息的皇後,幾人朝着申容所在的旁室過來。剛過行障,恰好與她對視上。雙方臉上都有驚訝,卻都各自默契地沒有出聲。
她的心猛地一顫。那對母女她自是認識。尤其是信平侯女兒:鐘元君。
那個她臨死前唯一肯伸出手拉一把的人。
生前往事暮暮回首眼前,她在慌錯之中迅速低頭,佯裝專心書寫。奪眶而出的淚珠卻早已是倉促地落到帛書上。幸得布帛柔軟,難以發聲。不然這突發的一幕要是有人追問起來,當真難解釋。
大約過了三刻鐘,鄭皇後才漸漸轉醒。午間小憩她并不算貪床,但起榻後國母該有的儀容還是應當維持好,不為外人所見。
一屋子人心照不宣,依舊沒有言語,就連案幾上的熱水也無人敢動,就怕發出一絲響動,被視為不禮。
外頭候着的宮女是等過半刻才進去通傳的,聲音一如主人還在睡時的輕言輕語,“娘娘,信平侯夫人來了。”
未聞着鄭皇後應聲,卻見屏風後兩三宮奴躬身退了出來,其後才是徐徐而出的國母。
她并未搽脂抹粉,只畫了淺淺兩道柳眉,連長發也是簡單一縷绾在身後。即便如此,氣勢較之信平侯夫人也有明顯差異。地位高低,只舉手投足間便能輕易分辨出。
申容忽然想起自己與田婉兒了,同是未來的皇後。她二人和鄭皇後卻都是不能比的。一個天真直白,以為全天下的人都是好人;一個養在深閨,含蓄婉約。都不能如鄭皇後這般既端得起天家人的做派,為人處事又能在不經意間透着平和。除卻頂上天子,其餘人對她皆是怕中又帶着敬重。
這信平侯夫人便也是其中之一,她乃鄭皇後出嫁前的閨中密友,算是得皇後多年信賴,三不五時便要來蘭房殿坐坐,說話解悶。今日便也如此。
只是這回好友聊的內容當中,多以申容這個新入宮的人為主。
“阿容孤很是喜歡,要是孤的女兒就好了。”鄭皇後很是直接地與鐘母誇獎了申容。
申容聽着這樣的話卻還有些不适,從前一直讨厭自己的人,現在因為自己的僞裝而又喜歡上自己。這感受當真是諷刺又好笑。
面上卻還是要禮貌應下的,她依舊低着眸,臉上是腼腆的笑意。說“容也想成為娘娘的女兒。”
話雖肉麻,卻因表達生疏,也就仿佛透着幾分真的不能再真的真心了。申容畢竟還算年少,能多懂得其中的交際應和?但凡說出這樣的話,就必然是心裏有這般想了。
鄭皇後聽着又豈能不開心?早年随成帝四處征戰,她自己的兒子死于襁褓,活到這般歲數膝下再無子嗣。這些年一直替難産而亡的魯陽夫人帶着太子郢,若能将未來的儲妃收為貼己之人,自是再好不過。雖然以她當今的地位,還不至于定要拉攏上申氏一族,但若能錦上貼花,又何必推開?
信平侯夫人就“哎喲喲”了兩聲,瞥了眼自家女兒鐘元君,與皇後抛出個羨慕的眼神過去。“娘娘是好命,太子孝順,将來的兒媳婦也孝順。”
太子成婚這事大家心裏雖然都有個數,但到底還沒公開。這麽猛地被信平侯夫人說漏了嘴,局中氣氛頓時僵住。鄭皇後倒也說不上生氣,只是看自己這個閨蜜多年來還是這樣口無遮攔,就不由得故意安靜了會,只讓她自己悔過去。
兩個長輩尚且能止了話語,懂事的小輩們卻要開始将氣氛中和了。
彼時的鐘元君都還沒有申容年紀大,雖較之同齡人已是懂事,但到底還沒有這個經驗周旋場合。
這個口,就只能由申容來開了。
她就笑着将案幾上的溫水與皇後滿上,一邊淺笑着說,“夫人的祝福我收到了。若有朝一日真能如此常伴娘娘身側。便是我莫大的福氣。”
這話沒有坐實成為太子妃的事,只以信平侯夫人的祝福道出來,算是給了這位侯夫人一個臺階下。而對于皇後來說,話裏頭沒有一字提及太子,更多是在說陪伴她。就恰好避開了鄭皇後反感的“癡心情愛”。
哄得皇後擡袖輕輕一笑,才總算不冷着氣氛了,随即指了指申容,當着外人的面笑罵了她一句,“真是個小滑頭。”
信平侯夫人臉上的笑才總算是緩和,而鐘元君與申容投來的目光之中——帶着感謝。這麽小年紀就能看明白話裏的解圍,說明鐘元君确實是聰明的。她忽然又覺得,這麽一對比起來,從前的自己确實是太蠢了,無法在長安城中立足,也是活該。
這一回送人出蘭房殿,是申容主動要求的。一直到宮門前,信平侯夫人以為她是要為方才的事讨謝,就客套地說了幾句漂亮話。申容略颔首,朝着鐘元君真誠一笑,說,“托皇後娘娘的福,能識得夫人與鐘娘子。”
鐘元君雖是疑惑,卻也立即回了禮貌的話,說同樣很是開心認識了申容。
不過這時的語氣裏還多是生疏罷了。
*
蘭房殿裏學習的日子如流水般過去,逢場作戲自是過得快。
眨眼間入宮半月有餘,後來的幾天,申容再未與劉郢見過。這是與以往不同的,以往的她刻意營造相見,又刻意搭話,到了這時候劉郢的臉上已經能看出點點不耐煩了,只不過因為他收得很快,而申容又慣會自欺欺人,所以不曾放在心上罷了。
而今的她卻是故意避開不見。譬如太子卯辰過來,她就晚幾刻鐘出門;偶爾太子宮裏來送東西,劉郢一同過來與皇後說話,她就裝肚子疼去了淨房。
總之是能不見就不見。
到了月下旬,天氣稍微涼爽一些。天家安排了宗親大臣去桓林山一帶秋狝圍獵。皇後出于對她的喜歡,出發前特意批準了她回家一趟。五日後回宮即可。
她心中略有震驚,随即叩首謝恩。未曾想過因為她的僞裝,事情的走向竟與從前有了這樣大的變化。要知道從前入了宮,她還是等嫁給劉郢後才得以回去過一趟。
即便才過去半月,同父母也仿佛許久沒見過了。親人待她自不用說,家中能備上的珍馐美馔數不勝數,就是從前她喜愛卻因家境貧寒不敢多吃的炙肉,如今都能無所顧忌吃個飽了。
孟氏備了涼拌的薤白與她解膩,申安國就坐在身旁看着她狼吞虎咽,臉上既是笑又是心疼的。
“陛下雖生性節約,克己複禮。但宮中條件必是不能差的,何故你如此饑腸辘辘?”
她打了個飽嗝,沒有如實交代是因為自己在宮中的刻意僞裝。此時的她尚且是長身體的時候,自然吃得多。卻因為要在鄭皇後眼裏塑造出大家閨秀的模樣,每日吃食安排得不多,動筷都只能是小口小口,自然難吃飽。
在宮中做着這些事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麽,等到了父母跟前,才猛然覺得委屈,鼻子一酸就掉了好些眼淚下來。
“女兒是過不慣宮中日子的。”她點了點眼底的淚珠,低着頭的樣子實在可憐。
只祈求如此能博得父母的同情,将她從宮中解救出來。
這舉動就算透着幾分刻意,但到了親生父母面前,便只能心疼得肉都緊了。本來就只這麽一個女兒,還沒做好準備就送出去教養了,幾個能受得了的?
當着申容的面雖沒說什麽,可等到晚上歇下,夫妻倆還在帳中合計着這事。
孟氏已經提到了讓申容裝病出宮的份上。只要能将女兒接出來,這長安城中的富貴日子不過也罷,總不能看着心頭肉受委屈的。
申安國臉上的表情同樣愁苦,嘆了好一會的氣才與妻子說清裏頭的緣由。
“開國之初,武将當道。陛下意在提拔我,好穩固朝中文臣地位。可我一屆山野之人,尚無威信,唯有靠嫁女入宮,方能迅速提起身份。”
“這并非你我能左右的。”
“欺君更是不可。”
房中的話在嘆息聲中終止。這夜月色柔和,長安城內晚風也溫柔,申容站在窗後默然轉身,長長的睫毛一抖,由着心中悲哀皆數露出。
到此刻才能看透這一切背後的意思。為何那日她都那樣的裝傻充愣了,皇帝還要暗示皇後将她收入宮。
原來召她入宮是關乎前朝權衡。
原來無論她怎樣做,都改變不了要成為儲妃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