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46章
有的時候,秦子軒是真的不知道自家這位父王,到底是太過忌憚他們這兩個兒子,才想要屢屢打壓,提醒他們與世子地位上差距。
還是說,其實父王真正防備的人是世子,這般明顯的區別對待,便是對世子哥哥極有好感,從未想過旁的什麽的他,心中都有些許不舒服。
更何況是平素沒什麽交情三哥呢,父王确定他是在幫着世子哥哥明确地位,打壓庶子,而不是在挑撥兄弟矛盾,引起敵視嗎。
秦子軒和秦子玉,因為這區別對待心中不适,卻不知,秦子恒心中也不好受。
今日他一進來,便見到晨省時多了個三弟,本來這也沒什麽,晨昏定省本就是規矩,以往父親免了才是不合理。
可卻未曾想,那軟墊竟只給他自己準備了,秦子恒原本都準備不用,免得兩個弟弟見了,引起矛盾。
卻不料,福公公竟說,他若不用,那兩位公子就只能在殿外跪候,當下秦子恒也只能是無奈的跪在了軟墊上,氣氛一時間頗為尴尬。
殿內伺候的下人更是一個個大氣都不敢踹,生怕礙幾位主子眼。
等到秦君從內室出來的時候,面對得就是這樣奇怪場面,不過早在決定的時候,心中便早有預料,是以面色很是平淡。
面對有着不少小心思兒子應該怎麽樣,再不能疏遠漠視的情況下,自然要多加打壓,讓他們明白跟世子差距,從而不要升起旁的心思來。
“兒子給父王請安……”
長幼有序,尊卑有別,見父王出來,秦子恒自是帶着弟弟們行禮問安。
而在秦君出來之後,秦子玉和秦子軒也早就收拾好了複雜的心思,恭恭敬敬的行禮。
秦君并沒有多加為難幾個兒子,叫了起後,還難得留下幾個兒子一道用了早膳。
只是這早膳吃得讓人很是胃疼,無他,秦君雖未忽視其他兩個兒子,但對嫡子的重視卻顯得昭然若揭,偶爾話中更是有提點庶子該安分守己的意思。
Advertisement
被這樣刻意的敲打,秦子軒不禁擡頭看了坐在自己對面的三哥一眼,見其面色如常,只吃飯的動作偶爾有些僵硬,當即垂下眼簾,心中無聲嘆了口氣。
縱然是身在皇家,可幾人畢竟都還小,父王也不是皇帝,他們只是王府世子,不是皇子。
王爺可以有許多位,以後靠着自己,未必不能提升爵位,現下父王這般刻意,那哪裏是在保護世子哥哥,這根本就是讓其成為衆矢之的。
不過不管覺得父王做法再如何錯誤,秦子軒都沒有表現出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為人子,忤逆父親那可是大罪,要不得。
因着秦君又一次開始的騷操作,雖然秦子軒沒有怎麽樣,但原本已經與長兄關系緩和了一些秦子玉,又一次變得疏遠。
無奈何,同樣都是父親兒子,因為嫡庶之差,身份地位有別也就算,可還要被父王,因着這層差別,刻意的敲打,那誰心裏都是受不的。
甚至後宅之中,一向溫婉的側妃沈氏,在從兒子近日郁郁寡歡表現中,猜到發生了什麽,打聽這些事後,心中都激起了強烈的不滿。
明月軒中,一身淡綠色紗衣,頭上只簡單的配着幾朵珠花,一身素淨打扮的沈慧,望着兒子有些單薄低落的背影,心中頭一次下定了決心。
讓下人拿來筆墨,沈慧坐在書桌前,一筆娟秀小字,慢慢落到了紙上,待墨漬幹了,她将紙張裝入信封之中。
“汀蘭,将這封信悄悄送出去,交到二少爺手中,不要讓人發現了,尤其要避着王爺人!”
将跟着自己嫁進來的貼身丫鬟叫來,沈慧将信封給了她,細細的叮囑道。
汀蘭接過信封,鄭重的應是,便将東西放入懷中收好,裝作一副什麽都沒發生的樣子,出去幫主子倒茶了。
只是吩咐那些小丫鬟做事的時候,偶爾碰到胸口位置,心下卻不免有些凜然。
自家主子一向沒有什麽野心,在這王府也是随遇而安,若不是王爺顧念江南沈家,對主子多有寵愛,以主子性子,怕是都不會主動争寵。
畢竟若不是因為王爺,主子當年早就嫁給了秦小将軍,成為秦家主母,哪裏會為人妾室。
雖說這事,當年是沈家主動,但為人子女,不好怨怪父母狠心絕情,又不能遷怒于王爺,自然只能是逼自己。
當年名震江南的沈家才女,硬生生的變成了個淡漠的性子,汀蘭看得都覺心疼。
而為着當年的事,自家主子也與娘家少有聯系,現在忽然讓他給二少爺送信,再想想最近王爺做得那些事,汀蘭怎麽可能不心驚。
只是她畢竟是主子貼身丫鬟,素來忠心耿耿,難得主子重新振作了起來,她自然也竭盡全力為主子分憂才是。
秦君雖然悄悄的培養了不少暗衛,但也沒多到,能在後宅配備地步,畢竟他最大的對手,還是朝堂中那些人。
而他對王府的管控雖然嚴,但後宅畢竟是女子天下,秦君大半精力又必須放在國事上,想要避開他的耳目,送封信出去,對一位側妃來說還是不難的。
是以,這封信很快就在層層的安排下,順利的送到了刑部右侍郎沈玉的手裏。
沈玉是沈家的二少爺,沈慧同胞兄長,如今年紀也快四十,但相貌儒雅,風度翩翩,讓人一見便能心生好感。
出自書香門第,又是正經的進士出身,身後又有家族支持,一路上雖有波折,但做到刑部右侍郎位置上,也是春風得意。
要說,他唯一有什麽遺憾的,就是當年為了支持宸王,将已經許嫁給秦家的嫡妹,送入了王府做側妃,導致對方深恨于他,十多年沒聯系事了。
可雖說遺憾,但對于當年的事,沈玉到現在也不曾後悔。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陛下就算是對宸王最苛責那幾年,也從未少過對這個兒子倚重,寧王和禮王便是加一起那也比不上。
嫡子,哪怕是皇家的嫡子,那也終究還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