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欣然第二天淩晨三點多鐘就從家裏出發, 她先趕到電視臺跟攝制組彙合, 再跟攝制組成員一起去醫院開始節目內容的拍攝。
淩晨五點多鐘,電視臺的幾輛采訪車到達同仁醫院, 保安直接放行,采訪車一路直行, 開到了門診大廳外。
“天吶, 這才幾點?就已經有這麽多人在排隊了?”同行的統籌蔣雲美感慨着。
天也才蒙蒙亮而已,挂號的窗口處就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此時還不是醫生的上班時間, 窗口緊閉,但這絲毫不影響越拉越長的隊伍。
排隊的人仿佛已經習慣,各自沉默又有秩序的排着。
醫院, 是一個能看透世間百态,嘗遍人間冷暖的地方。這裏, 有很多極力求生的病人, 他們痛苦掙紮,只為了恢複健康, 哪怕是茍延殘喘。
一號攝影師就位後,欣然也開始了她作為調查記者、出鏡主持的工作。
“現在是北平時間, 清晨五點三刻。大多數居民恐怕都還在睡夢之中,但是在同仁醫院的挂號處門口卻早已排起了長隊,這種熙熙攘攘的場景好像又讓我們回想起了當年那個凡事都要憑票的短缺年代,老百姓今天看病為什麽這麽難?我們的調查就将從挂號開始。”
接着,欣然走向了正在排隊挂號的人群, 開始了采訪工作。
她首先采訪的是排在隊伍末端的一個中年男士。
“請問您是從哪裏來看病?”
“我是從內蒙過來的。”
“內蒙,來瞧什麽病啊?”
“看眼睛。”
“這是您第一次來嗎?”
“來了好幾次了。”
Advertisement
簡單的對話過後,獲得了病患的基本信息,欣然一邊往前移動,一邊輪換着采訪對象?
“請問您從哪裏來?”
從第一句話開始,總能得到各式各樣不同的回答,聽到各式各樣不同的方言,天津、安徽、東北、湖南,全國各地得病患齊聚在這片土地。
“俺是安徽的,今兒個一點鐘就慌着來排隊,到時候還不知道能不能排上。”
“太難、太難,從東北來我們到同仁醫院看眼睛,好幾天都沒看上,就這麽費勁。”
大家紛紛敘述着挂號的困難,很快的,就走患者提到了票販子的存在。
“我這腿實在不行,求人家,說不光榮的話,加個塞,不然我今天又看不上有時候我托人都挂不上,票販子12點來排隊。”
欣然緊跟着問道,“您來這兒挂號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號販子?”
“我那會兒想挂專家號,心裏特別着急,問他多少錢,他們有的要200的,還有要500的。”
欣然點頭,接下去的采訪,有不同的患者也提到了票販子的問題。
其實在來之前,很多現實的問題他們已經有了答案,采訪的目的就是從患者的口中引出這些答案。
采訪了近二十個患者後,欣然結束了第一階段的拍攝,第二階段的拍攝任務,就是要弄清楚票販子的活動,等節目播出時,得讓觀衆明白票販子是如何操作的。
趁着中間的空隙,攝制組分成了兩撥,一撥由欣然主導,采訪醫院的主治醫生,另一撥由攝制組的工作人員進行隐藏式拍攝,戴着針孔攝像頭,冒充患者,向號單子購買專家號。
這時候天已經大亮,太陽也升了起來,統籌蔣雲美從醫院外的大街上給攝制組買回了早飯,也就是一些簡單的豆漿油條包子。
“欣然姐,你餓不餓,我把早飯買回來了,大家先吃了早飯再說吧。”
“嗯,那大家先吃吧,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
攝制組的所有人,都是從半夜開始就忙到現在,說是饑腸辘辘也不為過。
大家紛紛回到采訪車內,開始補充能量。
欣然回頭看了一眼挂號大廳,好些已經排了幾個小時的患者,但此時依然沒能吃上一口熱的,她心中萬分同情,卻不能有什麽作為。
即便她今天看到了,即便是給所有人買份吃的,可明天呢,後天呢?
況且,大家缺的不是兩口包子,兩口豆漿,真正需要解決的是看病的問題,是健康的問題。
“現在是七點五十二分,時間還早,按照這個進度,順利的話,今天一天我們應該能完成所有的拍攝任務。”
昨天在會議室開會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制定出了拍攝計劃,除了同仁醫院,他們還有另外兩家醫院要走一趟。
既然是一個新聞調查節目,不是說從一個醫院就能得到論證,起碼在“量”上,要做出一個“普遍性”出來。
醫院拍攝結束後,他們要去社區、街道,将“群衆”作為采訪對象,詢問大家關于看病的問題。
另外,還有醫科大學、衛生部門,最後從專家和政府部門的角度探讨現實的問題和未來解決的方案。
萬事開頭難,已經進行過第一步,接下來的路自然更加順利。
在采訪主治醫生時,對方說出了現在看病難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供求”關系。
“有些社會上的人認為專家是不是出工不出力,是不是出診的頻次各方面不夠?其實我們醫院也做過調查,醫院的專家基本上都是滿負荷或者超負荷在工作。就比如我,今天一上午,已經出了六十個號,中間我沒有休息過,甚至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欣然聽了默默點頭,接着進一步訪問道,“那麽,很多病患都在抱怨,說這麽好的醫生一個禮拜才出診兩次,是不是太少了呢?”
對方聽了直搖頭,“我們除了做門診以外還要做手術,我是一三五手術日,剩下的才能安排出門診。”
欣然接着問道,“那麽你們一天的時間是怎麽安排的呢?”
對方回答到,“我每天早晨差不多六點鐘起床,洗漱時間是十分鐘,然後我就從家裏出發了,到達醫院的時間一般在六點半到七點。”
“到醫院後,我會有半小時的看書時間,七點半左右我到病房查房,如果是門診日,我就來出門診,如果是手術日,我就要上手術。”
“這樣的話,一天的工作量結束一般也要到下午五六點鐘,在醫院吃過晚飯後到八點,我會處理一些平常做不了的工作,八點半到九點再坐車回家。”
欣然聽後點頭道,“這樣算下來,一天的時間确實安排的非常滿,甚至是超負荷工作了。”
對方沉默的點了點頭。
“從我們醫生的角度,真的很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或者一些其他的問題,我們也希望能得到解決。可事情往往不像大家期望中的那樣,很多事,我們醫生真的是無能為力。”
“為了理想,為了治病救人的理念,我們從事這份工作,每一天,我們都對得起身上的白大褂,可還是有那麽多的病人也好,社會上的人也好,對我們醫生有這樣那樣的看法,說實話,這真的讓我們非常痛心。”
欣然非常能理解,她甚至知道,這些問題外未來幾十年間,不光得不到解決,還會有更加嚴峻的趨勢,“醫患關系”會越來越緊張,不知道到時候,這些醫生會不會更加的痛心疾首。
在同仁醫院的采訪結束後,攝制組馬不停蹄趕往下一目的地,這樣連軸轉了十來個小時後,所有的拍攝工作終于在當天晚上十點種之前完成了。
“剩下來的工作我們明天再繼續吧。”
今天已經超額完成了采訪任務,剩下的就是一些整理工作,大家忙了一整天,已經很累了,欣然作為這次拍攝任務的“小組長”,自然要體量一番。
“今天是我第一天正式上崗,也非常謝謝大家得齊心協力,晚飯大家都沒吃好,我準備請大家吃個宵夜,大家是願意在外面吃呢還是在臺裏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工作已經完成了,也不能虧待了一起工作的同事。
“欣然,不用了,你也挺累的,先回去休息吧,這頓飯還是留着以後再說。”
“是啊,我們都還好,已經很習慣了。倒是你,剛來不久,可能還不習慣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模式,你趕緊回家休息,明天還要完成其他工作呢。”
既然大家都這麽說,欣然也不強求,開車到家後,已經是十一點多了。
進了院子才發現,邱靜婷他們還沒睡,一直在等着她回來。
“怎麽忙到現在?你吃飯了沒?沒吃的話我就給你弄點吃的。”
欣然點頭,“婷媽,不用弄的太複雜,有什麽吃什麽就行了。”
因為趕時間的關系,他們并沒有停下來好好吃一頓,都是蔣雲美打包的盒飯,随便扒拉兩口而已。
“哎呦,你不會真的沒吃飯吧?真是遭罪。”
廚房裏,邱靜婷嘴上說着,手裏也不落,飯菜都是留好的,只要熱一下就行。
味濃的菌菇雞湯,甜糯的米糕,香脆爽口的涼拌紅蘿蔔,還有一小碗八寶粥。
這一整天的辛勞,在喝了一口雞湯後終于消散殆盡,好像人生就是這麽一回事,所有的辛苦也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