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玫瑰畫家
玫瑰畫家
時間飛速流逝,自從林子闳複診那天離開後,楊宇騰沒有再見過他。這個人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又到了星期二,林子闳再次複診的這天,楊宇騰如往常般來到診療室,屋內卻沒有林子闳的人影,地板很幹淨,沒有呈現出有人來過的痕跡,楊宇騰快步走到辦公桌前翻開病人的信息記錄冊,找到了林子闳的電話,撥了過去,沒有人接聽,挂斷再打,依舊是無人接聽,重複了幾次。楊宇騰疲倦的靠在辦公桌旁,時間偷偷的溜走了,楊宇騰手腕帶的電子表響了,顯示的時間是下午的三點二十五分。
楊宇騰坐到辦公椅上打開電腦,赫然的一則新聞推送“玫瑰畫家第13次制造血色浪漫。”楊宇騰點開新聞,映入眼簾的便是打了馬賽克的作案現場,還是13個人,其死法是用菜刀砍斷脖子上的大動脈窒息而死。
所謂的血色浪漫,便是用這13個人的血混合在一起畫一朵超大的玫瑰花,因此這個兇手也被稱作“玫瑰畫家”,警方已經尋找這個人7年了,他的作案時間沒有規律,作案工具也是随機的,作案手法每次也都不相同,甚至這13次案發現場的規模都不相同,但這13起案件唯一相同的一點就是每次案發現場的被害人都是13個,這些被害者之間沒有任何聯系,感覺更像是在大街上随機抓過來的,男女老少皆有。
每當警察查到一點有用的線索時,再順着往下查時,便是條死路。警方根據這些年查到的零星線索,大概拼湊出了“玫瑰畫家”的幾點特征:他/她善于僞裝,有極強的反偵察意識,遭受過嚴重的心理創傷,很有可能發展為反社會人格,喜好紅玫瑰。
如若只是一人作案的情況下,兇手非常擅長操控電腦,反之則有第二個人協助他/她隐去信息。
楊宇騰作為B市最年輕的心理教授,并且他也是當時第一起血色浪漫案發現場唯一的目擊證人,他受警方的要求協助他們破案,這7年裏不斷有人來他的診療室看病,目前只有林子闳符合“玫瑰畫家”的特征,楊宇騰再次拿起桌子上的病歷本,翻到林子闳的部分,看了許久才放下。
楊宇騰走出診療室,門被鎖上,窗外太陽透過窗紗波光粼粼的閃現在辦公桌上,其中一抹最耀眼的光束映在病歷本上—林子闳,男,漢族,病症:躁郁症和強迫症,疑似有雙重人格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