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
第 18 章
六個月前。
從林雪學校離開以後,劉錦便回家好好睡了一下午,然後到點開車去接林雪回家做飯,确認一切都處理好後,劉錦才回到自己家裏。
這個家是劉錦花自己每個月一千五的小工資租的loft。
剛搬進來的時候家裏空空蕩蕩,這幾年陸陸續續往裏面加點兒東西也算是多了幾分生活的氣息。
劉錦躺在沙發上出神的盯着天花板。
從确認浮屍案真兇是誰後,她心裏怎麽也不舒服,尤其一想到林桐那雙眼睛,心裏頭就好像有刺在紮一樣。
這種案件其實不算少見,之前翻卷宗的時候見過很多。
基本都是家中異性猥·亵女生,或者是有某種親屬關系的人。
一部分會忍氣吞聲咽回去,一部分就是像林桐這樣,在情緒激動之下殺人,然後家人掩埋罪證試圖替孩子頂罪。
雖然案件結果出來了,但整個流程中還是缺少一個環節。
就是指向林桐的直接證據。
但可惜,證據都被林建國在下雨那晚扔進河裏,想要從那麽大那麽深的河裏找證據,簡直是天方夜譚。
“殺了人,就一定會留下證據。”
突然,李警察的話回想在她的大腦中,思索片刻,劉錦翻身做起來,拿起手機快速給李警察組織好一段語言發過去。
主要內容就是想詢問李警察有沒有合适的時間,她想聽一聽李警察的想法。
Advertisement
大概過了半個多小時,對面回來消息。
李警察:後天我休假,你後天去江城公園等我吧。
因為浮屍的出現,導致江城公園這個人流量最大的公園開始變得沒那麽受歡迎,原本願意吃完飯來公園散步消食或者跑步鍛煉的人也更傾向于找別的沒出事的公園。
甚至已經有人在網上開始散播謠言,說什麽夜深人靜的時候總能看見一團影子,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住在附近的大人們更是直接勒令自家小孩不準再去江城公園。
-
晚上十點二十分,江城公安局。
“老李頭,你就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了?”
技術科一個老哥噼裏啪啦在鍵盤上敲了一堆,然後腳蹬桌子讓椅子滑到另一側,看着李警察收拾東西的動作,話語中是藏不住的豔羨。
被喚作老李頭的李警察其實年紀并不老,算起來今年有個四十五六。
李警察名叫李有亮,平日裏不吃辣不喝冷,手裏握着保溫杯裏面泡着茶葉枸杞,一有空閑就拎着魚竿跑去釣魚。
也算是正常中年男人的行徑。
之所以被科裏的人在稱呼前親切的加一個老字,只是因為他腳步慢、語速慢、神态間頗有種七八十老爺子的老态龍鐘感。
李有亮呵呵一笑,把桌子上的東西整理完,又小心的拿起自己的國寶級保溫茶杯揣進懷裏,像是半點兒沒聽出來這話裏的羨慕,說:“是啊,我媳婦兒給我留了飯,我得回去吃飯喽。”
“啪——”
技術科老哥沒忍住在他屁股上拍了一下:“少在這兒給我裝模作樣,我也想休假,我也想回家躺兩天。”
李有亮走到門口拖長語調:“誰讓你把自己的假調成那個樣子,你也只能羨慕我咯。”
說完,揚長而去。
畢竟是夏天,雖然已經很晚了,但路上的人依然不少。
家離局裏也不遠,走回去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
李有亮就握着保溫杯慢吞吞的走在路上。
直到一個追逐嬉笑的小孩撞到了他。
小孩顯然是撞的不輕,直接摔在了地上。
後面嬉笑的小孩趕忙湊過來。
李有亮把小孩扶起來,仔細看了看,小孩的手有輕微的擦破,其他就沒什麽大問題。
李有亮:“路上別亂跑哦,你看,這不就撞到了?趕緊回家洗洗手,不是什麽大問題,小男子漢養兩天就好了。”
小孩扁着嘴,顯然是因為疼想哭,但是聽完他的話後又憋了回去,只能扁着嘴點點頭,然後和一幫好朋友慢滿走回去。
回家以後,家裏客廳亮着燈,他媳婦兒王玉已經把熱好的菜端到茶幾上了,扭頭看他:“回來啦?這次回來能休息多久?”
“就兩天的家,老婆,快抱一下!”
李有亮把平常在局裏當成寶貝的保溫杯随意放在一旁,像個小年輕一樣撲過去,他媳婦兒笑着摟住他拍拍背:“好了好了,讓孩子瞧見不好。”
“你說呢,我看看孩子在哪兒?”
李有亮掃了眼客廳四周,沒見着他想見的身影,然後從角落裏拎出一代貓糧捏了兩下袋子。
袋子發出窸窣聲響,躲藏在沙發下的一只三花貓從底下竄出來,喵喵叫着撲在李有亮腿上。李有亮俯身把貓抱起來,重重親了兩口,這才握了一把貓糧扔進碗裏,讓小貓跳下去吃。
李有亮和他媳婦兒是丁克,兩人早就約定好的,第一是覺得兩個人的工資怕養不起一個孩子,現在養孩子和老一輩只給吃飽穿暖不一樣,如果生一個孩子只是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那他們就不要,因為如果要,就一定會想給孩子最好的,畢竟他們生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來這個世界受苦的。
第二就是兩人也确實不喜歡孩子。
第一個偏向冠冕堂皇,幾分真幾分假不知道,但第二個絕對是兩人的真心話。
不過為了避免出現意外情況,結婚沒多久,李有亮就去醫院做了結紮。
所以他們的孩子就是後來養的這只小貓。
李有亮去卧室換了衣服,然後坐在客廳吃飯,他媳婦兒吃過了,但也會一起陪着他。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
“最近的浮屍案怎麽樣了?”
“應該今晚就能出結果,明天局裏就會發公告。”李有亮說。
王玉:“那這個速度還挺快啊,你們是不是又加班加點的忙活了?”
李有亮笑了:“要忙也是他們刑偵的忙,這種案子,我們技術科也幫不上什麽忙,對了,媳婦兒,你抽空去趟批發市場看看呗,給科裏那幫小兔崽子進點兒吃的,不然他們天天隔壁刑偵多好多少,就好像我虐待他們一樣。”
“成,不是什麽大問題。”王玉失笑:“不過你這個當家長的确實有問題啊,我這個外人都聽說了,人家刑偵的火腿辣條就沒斷過,你們科裏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好——”李有亮拖長語調:“我以後肯定對他們再好點兒,對了,你這身衣服,穿了都快有兩個月了吧,怎麽不買新的?”
說着,李有亮直接拿出手機給王玉轉了三千過去:“別老想着省錢,咱們平常也沒什麽花錢的地方。”
“你這個眼睛啊。”王玉忍不住感嘆道:“就是太尖了,行,我明天就出去買,那你明天陪我去逛?”
“明天不行,明天和局裏的人約了有事兒,你叫上你的好姐妹一起去。”李有亮說:“晚上回來我給你做燭光晚餐,咱們繼續過二人世界。”
王玉:“喲,這麽正式啊,那我明天也得給你買一套衣服。”
第二天一早,李有亮便拿上了陪伴自己多年的魚竿,然後騎上自己的破舊自行車朝江城公園過去。
因為約定了事情,早上早早把林雪送去學校後,劉錦便開車趕向江城公園,等到了地方停好車看表,比約定的時間還早到了十分鐘。
還好趕上了。
下車鎖好車門,劉錦看了眼旁邊賣着雞蛋灌餅的攤子,肚子咕嚕嚕叫起來。
她早上比較趕,就沒來得及吃。
想了想,劉錦過去買了兩份,雞蛋灌餅,也不知道李警官吃不吃得慣,沒關系,李警官要是不愛吃,她可以自己吃兩份的。
付了錢,劉錦拎着兩份雞蛋灌餅朝江城公園大門走去。
和她預想中自己給足誠意提前到的場景并不一樣,當她走到大門前面時,就看見已經拎着魚竿不知道在門口站了多久的李有亮。
“!”
劉錦這下顧不得慢悠悠走了,趕忙大步跑過去:“李哥對不起!我來遲了!”
李有亮示意她不用跑,笑眯眯道:“你沒來遲,這不,還有三分鐘?是我來早了。”
說着,他目光朝劉錦的手上示意了一下:“你早上沒吃飯?”
“對,送孩子去學校來着。”劉錦趕忙把手裏的一份雞蛋灌餅遞過去:“我也不知道您吃沒吃,就想着給您買一份了。”
李有亮笑容加大,伸手接過來:“那就多謝我們刑偵的劉姐了。”
劉錦趕忙擺手,李有亮也沒再打趣,說:“那我們去湖邊吧,看看我今天運氣夠不夠好,能不能釣到一條魚。”
說着,他又回頭看了眼劉錦,道:“我還以為你不會來找我了。”
劉錦下意識問:“為什麽?”
李有亮說:“新聞上都放出來了,你們不是已經找到兇手了嗎?”
“算是找到了吧,但是……”
劉錦想了想,說:“林桐承認是她殺了季書文,但是他們把證據都毀了,沒有證據能直接指向是她殺的人,您昨天不是和我說,只要殺了人,就一定會留下證據,我就想着想您讨教一下。“
很快兩人便走到了湖邊,很顯然,經過浮屍案一事,并沒有減少公園裏釣魚佬的數量。
李有亮挑挑揀揀選了個還算不錯的位置坐下來,然後把魚鈎抛進湖裏,說:“在說話前,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劉錦,”
他很認真的喊了劉錦的名字:“如果你發現,你所探尋的真相會給別人帶來巨大的災難,你還會去尋找真相嗎?”
劉錦愣了愣,幾乎是瞬間想到了林桐的事情。
這件事在她腦海中回想過很多次。
如果他們就此相信林建國的話,雖然真兇逃脫了,但陳瑞雲她們一家會遠離惡魔而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
可是他們發現了,所以層層推理抽絲剝繭,找到了林桐。
林桐是一個很努力很用功、學習成績也很好的女生,如果沒有出這件事兒,她會順利入學高三,然後參加高考,像社會大多數人一樣,進入大學,找個工作,然後結婚,生子。
但是現在,林桐背負着殺人的罪名。
即使将來的生活可以重新延續,但到底是不一樣了。
說到底,讓她覺得難過的原因還是,林桐不是故意殺人的,她也是受害者,她只是為了保護妹妹才會做出這樣的事,如果沒有季書文的存在,林桐一定不會去殺人。
心中的天平不斷來回翻倒。
好半天,劉錦也沒想到答案,她搖搖頭,誠實道:“我不知道。”
“其實你知道的。”李有亮望着湖面。
“……”
劉錦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朝李有亮投去疑惑一瞥。
李有亮說:“你和我說過,你之前翻看過很多類似的案件,你有發現,在這個案子下面,網友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麽嗎?”
劉錦仔細想了想,眼睛突然一亮:“很多人都說,警方為什麽非要追根究底?”
話落,李有亮笑着看了她一眼。
一個點快速從大腦中閃過。
劉錦迅速道:“因為警方辦案太冷漠了!”
當初劉錦除了翻看卷宗,還在網上搜索了當時的輿論,很多人都覺得警方為什麽要追根究底,孩子本身就是受害者,也不是故意的,就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嗎?
警方做事未免太過冷血。
甚至還有偏激的言論說,希望警察的孩子遭遇這種事後,他們也能大公無私的追求真兇徹查真相。
劉錦的心中隐隐有了答案。
她試探着回答李有亮先前的問題:“我就算知道後果,我也會去尋找真相。”
李有亮“哦”了一聲,問:“為什麽?”
“這是我身為警察應該做的事情,無論受害者經歷了什麽,但殺人就是殺人,犯錯就是犯錯。”
劉錦說到這裏,低聲道:“尋找真相是為了給受害者以及其家屬一個交代,我們無法主觀臆斷去判斷誰是受害者誰是施暴者,以至于會讓人覺得冷漠無情,或許警察在查案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的不同,換種更合适的方式,在符合大衆道德的情況下,如果兇手是受害者,我會用另一種方式想辦法讓真兇主動說出真相,而不是利用證據逼迫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