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過鼓藏節啦
過鼓藏節啦
祭祖神靈是鼓藏節最核心的儀式。也是鼓藏節的第一環。
一早,烏城的百姓聚集在鼓樓下,大祭司柳青青站在鼓樓上,極其莊嚴的宣布:“祭祖開始。”
随後,鼓師阿陽爬上鼓樓,站在銅鼓前,向烏城的百姓深深的鞠了一躬。一轉身,奮力将鼓錘敲向銅鼓,“咚!”的一聲穿透了在場每一個人的肌膚,震的人心尖一顫。
“咚!咚!咚…咚!”鼓師開始有節奏的敲擊,百姓們循着鼓聲,“探路步”、“上河灘”、“望家鄉”……蘆笙場上,烏城百姓的舞步沉緩而又凄楚。少年們吹着蘆笙,笙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
百裏遙站在柳青青的身旁,看着蘆笙場上跳着舞的烏城百姓。明明人們應該因為快樂而舞蹈,而現在,百裏遙只看到了凝重和悲怆。
百裏遙想問大祭司,但是看到她嚴肅的表情,她忍住了,沒有問。
祭祖結束,鼓師從鼓樓上下來,不一會兒,一個穿着盛裝的少女奔向了他,是仰阿莎。
百姓們跑回了家,再回來,都已經換上了盛裝。男子穿着靛青色長袍,手持蘆笙;女子個個頭戴銀飾,身着華服,真可謂是‘無銀無花不姑娘’。衆人聚集在蘆笙場上,數千蘆笙齊響,姑娘們順着笙聲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銀飾碰撞的清脆聲,仿佛在為蘆笙附和,譜成一曲歡樂的樂章。池鶴春和阿絮也混入其中,與隊伍融為一體。
少年注意到了站在祭祀旁邊的少女,向她伸出手,表示邀請。少女早已迫不及待,在神界,哪裏會有這樣的場面!
少女對大祭司飛快的說了一句:“我去跳舞啦!”跑下臺,拉着少年的手,混入人群,跳起了舞。
少女顯得異常興奮,“你怎麽會跳蘆笙舞!”
少年耐心的糾正少女的舞步,“師尊教的,師尊以前在烏城待過。”
蘆笙舞并不難,少女沒一會兒便學會了,連叫“好玩!好玩兒!”
不遠處的林子裏,圓滾滾的菌人趴在樹梢上,看着這一場人族的盛宴。
衆人手拉着手,圍成了一個個圓圈,女子的銀飾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異彩紛呈,襯得女孩們個個膚若凝脂,明眸皓齒。
樂聲節奏越來越快,大家松開了手,排成長龍,繼續跳着歡快的舞。
姑娘們的笑容盛開在這蘆笙場上,仿佛一朵朵豔麗的花。
大家手拉着手,大圈圍着小圈,笙聲停,銀飾的碰撞聲宛如掉入池中的水滴,一場美夢驚醒,衆人散去。
踩鼓結束,接下來的活動可就多了,人們憑着喜好去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
在鼓藏節期間,未婚的年輕男女之間會進行一項特殊的活動——讨花帶。青年男女穿着漂亮的衣服,向心儀的對象獻上花帶,以表達愛意。
白鶴憑借着英俊的面容,早早便收到了花帶,他不明白這代表了什麽,欣然接受,送他花帶的女孩兒則羞紅了臉。
池鶴春一直和百裏遙待在一起,旁人便識趣的,沒有給他們兩個花帶。
不遠處的小溪那兒,看起來很是熱鬧,走近一看,原來在進行山歌對唱。
一個阿叔,拉長了嗓子對對面的阿嬸唱道:“山對山來岩對岩,小河隔着過不來,擱臺石頭眉溝上,花轎擡起走過來。”
旁邊的人起哄道:“咦——哦~”
阿嬸毫不示弱,回唱道:“山對山來岩對岩,你風采花深山來,你風采為,采花詩!”對比剛才阿叔幾乎是吼着唱的聲音,阿嬸的嗓音明顯柔和開闊了許多。
一個年輕小夥兒站出來,自告奮勇道:“我來!。”想了一會兒,唱道:“米酒甜,米酒香,敬酒飛歌飄山梁,啊……漫漫古道千裏長,悠悠苗鄉古道旁,巍巍雷公山清水江的水呀,伊爾伊爾呦。”
“雷公山的飛歌,天上飄來,遠古的浪漫傳說到現在,月亮山的大歌,飄向雲外,落在那心裏是幸福花開。”女孩兒甜美的嗓音聽得大家都陶醉了,大夥兒不約而同的鼓掌,讓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了。
鼓師阿陽也來了,他清了清嗓子,忘情的唱着:“達呀,亮光光的太陽,鼓樂震山崗。達呀,回望,金燦燦的故鄉,蘆笙聲悠揚。噠哎,祖先的夢想飄在河面上,清江清,流水長,歌一唱喜洋洋生活充滿了陽光。”阿陽看向人群中的仰阿莎,少女立馬接上。
“風一吹日子飄滿了酒香,聞一聞滿山梁天空灑下的希望,聞一聞滿世界的百花香。”
“喔哦~”衆人起哄,又吃了一次他們兩個的狗糧。
白鶴起了興致,什麽都不說,直接走到人群中間開始唱:“生的生活總如衆星捧月般熱鬧,死的時候……”
聽到白鶴唱的內容,百裏遙偷偷捂着嘴笑。
池鶴春趕忙讓白鶴住嘴。
烏城百姓卻對白鶴這個外鄉人很寬容,絲毫不介意,畢竟山歌對唱就是圖個大家開心,但是,白鶴的唱詞免不了要讓大夥兒笑話一番。唱的太文鄒鄒了,不像山歌,像是在朗誦,聲音也跟前兩天買的那只公鴨一樣,粗犷難聽。
為了緩解尴尬,白鶴對兩人提議道:“我們去別處看看吧。”
不走還好,一走就走到了攔酒路前。盛裝男女,攔在他們面前。
池鶴春感到疑惑:“今日烏城有貴賓要來嗎?”
“你旁邊這個女娃兒就是我們烏城的貴賓!”
對于百裏遙的到來,百姓們設卡列對,夾道歡迎,一個阿姐倒了滿滿一牛角杯的酒,遞給百裏遙。百裏遙一接過杯子,百姓們便吹笙擊鼓,載歌載舞,表示對她的歡迎。
當然,白鶴池鶴春作為貴賓的陪同人員,也是必須要喝爛路酒的。
白鶴被卡在了第一關,一沾酒就醉,被阿姐們笑話了許久。
越到後面的關卡,要喝的酒越多,喝到第十關,池鶴春也撐不住了,醉倒在酒桌旁。
人間的酒,百裏遙喝起來就跟喝水似的,旁邊的人看她一點沒醉的樣子,不相信的喝了一口,疑道:“是這個味兒啊。”
喝到第十二關,百裏遙順利通過攔酒路。
攔酒路過,烏城最美的女孩兒仰阿莎,為神明獻上了烏城的禮物。百裏遙小聲叫道:“仰阿莎,還記得我嗎?”
仰阿莎激動得直點頭。
百裏遙看着眼前精木雕花的箱子,一揮衣袖,将箱子收入囊中。
幾個小孩兒拿着小杯子,往百裏遙鞋上潑水。百裏遙看的一臉疑惑,為何要潑她?
柳青青解釋道:“這是用本地的水源為你洗去塵土,寓為接風洗塵。”
百裏遙身旁的阿爺扯着嗓子喊道:“請神明大人入——座”
圍觀的百姓趕緊把桌子都搬出來,桌子排成了一條蜿蜒無盡的長蛇。
百裏遙被大家請入上座。
少女一坐下,阿姐阿嬸阿奶們便不知從什麽地方變出來一盤盤美味的菜肴。
百裏遙看着面前的菜,酸湯稻花魚、鼓藏肉、雞稀飯、折耳根炒臘肉、棉菜粑、小黑藥炖雞、油茶,還有看起來很是美味的社飯,社飯裏面拌了銅仁臘肉和蒿菜,聞起來香極了。
幾個圓滾滾的小菌人藏在百裏遙身後,聞着飯菜的味道,香暈了。
金華貓很自然的坐到百裏遙旁邊,拿起竹筒就倒酒喝。
百姓們陸續入座,那兩個醉倒的少年,被擅醫術的阿爺下了解酒藥,擡到百裏遙對面入座。
衆人手捧酒碗,站起來,齊聲高喊:“哦呀哈,咿唏喝呀!咿唏喝呀!咿唏喝呀!”喊完,美酒入肚,一口幹完!
勤勞了一年的烏城人民,在鼓藏節這天,不用管種的菜澆沒澆水、施沒施肥,不用管孩子是否添衣,不用管稻子是否收完,只管盛裝着身,只管快樂舞蹈,只管開懷暢飲。
替城隍送信的游鬼,在路上只顧游山玩水,掉了信,灰頭土臉的出現在衆人面前。衆人不惱,把這白臉紅眼藍毛尖耳朵的小鬼也請入座,享受烏城的美食。
阿叔阿爺端起酒碗,開懷暢飲,高談闊論;阿嬸阿奶舉起酒杯,笑容滿面,言笑晏晏;平時總是坐不住的小兒,這時也老老實實坐在矮凳上,大口吃飯,讓阿伯連連稱贊。
百裏遙筷子已經夾不過來了,每一道菜都很好吃,可是胃總共就這麽大,她都想向饕餮借一個海胃來了。
白鶴也一個勁兒吃,不說話,生怕菜沒了。
金華貓看着他們兩個這沒吃過好吃的的樣子,說道:“你倆慢點兒吃,還有菜在廚房沒盛出來,管夠!”
池鶴春看似矜持,動筷子的速度可絲毫算不上慢。誰會不喜歡美食呢?
吃飽喝足,衆人快樂的攤在椅子上,世上大概沒有什麽事情要比此刻更讓人覺得快樂了吧。
阿叔阿爺們還在劃酒拳,熱鬧之後的熱鬧,讓衆人覺得無比心安。
衆人慢慢散去,百裏遙離開烏城,去赴一個約。兩位少年留在烏城,少女給他們留了竹片,若發現何處有異,就喚她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