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皇帝的囑咐
嘉定冷然說道:“看來朕的大臣們都是太忙了啊!”說着猛地将禦案上的一摞奏折拂下殿。“整天忙着彈劾這個大臣,那個王爺,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争論幾個時辰!朕還真以為衆愛卿都克己奉公。如今看來,諸愛卿還是好好反省反省,先管好自己分內之事吧!”
說完嘉定霍地站起身來,拂袖出殿去了。
留下一衆面面相觑的大臣。李睿暗自捏緊了手,環視了殿內衆大臣木然的臉,緩緩地走出了殿門。
李晃這邊還在忙得腳不沾地,鄭懷準見人不夠,又臨時去調了幾十個小太監過來。光是布匹就裝了小半個阮臨殿。
衆大臣走出宮門的時候,宮道上一路都是裝滿棉花的馬車。衆大臣心下暗自思量,難道宮裏要做冬衣了?這麽大陣勢以前倒是沒見過。
李晃正忙着,李睿就過來了。
李晃正忙着記錄數目,李睿走到她身邊她都沒發現。
“晃兒。”
李晃轉頭見是太子,笑了笑,“哥哥。”
李睿看着李晃隐隐的黑眼圈,有些心疼,“最近累壞了吧。”
李晃搖搖頭,“就是這兩天有些忙。”
李睿本來想告訴她殿上發生的事,看着她忙碌的樣子,又把話吞了下去。
“晃兒,哪裏需要我幫忙嗎”李晃問道。
李晃停了下來,轉頭問道:“哥哥,你府上有多少婢女?”
李睿愣了一下,不确定的說道:“一百來個吧。”
李晃笑了笑,“那好,哥哥回去後派管家去我府上取...”李晃快速地算了一下,“取棉布土布各五十匹,棉花六百斤。讓哥哥府上的婢女一人做兩件,做好了再送王府去,吩咐她們盡快做,而且要用心做。哥哥,你看怎麽樣?”
李睿笑了一下,“當然可以了,我回去就吩咐管家去你府上拉布料。”
李晃又交代道:“衣服尺寸讓管家到時候跟全福要吧。”
李睿點點頭,見李晃實在很忙的樣子就告辭了。
一直忙到巳時,才将所有的布匹和棉花全部搬進了阮臨殿。
李晃謝過一衆太監,讓他們回去後,又叫過一衆慈寧宮的太監,挑了兩個會寫字的,讓他們負責記錄各宮領的布料數量和抄寫棉袍尺寸。其餘的就負責分發布料。
吩咐完了事情,李晃就進了慈寧宮。
太後見她進來,問道:“事情都完了?”
李晃點點頭,揉着肚子問道:“皇奶奶這可有吃食啊?我早上出門太匆忙,沒用早膳呢。”
太後急道:“你這孩子,怎麽不早說?這都什麽時辰了,還沒用早膳。”說着急忙叫玉淩給李晃端些粥食來。
李晃笑了笑,“一時就忘了。”
太後臉色有些沉,“你院子裏那些婢女呢,主子忘了他們也忘了不成?”
李晃有些心虛,今早上是她怕驚蟄多問,才匆匆出了門。
“皇奶奶,您消消氣,今早上是我匆匆出了門,下次肯定不會這樣了。”說着玉淩端着一盤吃食進來了,李晃忙接了過來,“皇奶奶,我先用膳了。”
太後沒有再說話,看着李晃快速地将早膳用了。
李晃吃完,随意用帕子一抹嘴,喝了幾口茶。“皇奶奶,各宮的人什麽時候過來領布料啊?”
太後說道:“鄭懷準剛剛已經去通知各宮了,這會應該要過來了吧。”說着玉淩就進來了,“太後娘娘,王爺,昭陽宮和娴吟宮的總管公公已經來了,在外面候着呢。”
李晃站起身來,“皇奶奶,那我去忙了。”
太後點點頭,李晃就走出了慈寧宮。
有兩個公公帶着一幹小太監正在慈寧宮前躬身等待,見李晃出來,趕忙上前見禮。
李晃擺擺手,問道:“兩位公公來領多少人份的?”
“回王爺,昭陽宮共有六十二個宮女。奴才來領六十二人份的。”娴吟宮其中一個說道。
剩下一個說道:“回王爺,奴才也是來領六十二人份的。”
李晃點點頭,“很好,兩位公公跟本王來。”
阮臨殿內幾個慈寧宮的太監,見李晃來,趕忙上來行禮。
李晃擺擺手,坐在殿前擺的一張案幾後,拿起桌上的算盤,算了一通後,對旁邊記錄的太監說道:“娴吟殿與昭陽宮各領土布棉布各五十匹,棉花六百斤。”布匹裁剪的時候,可能會有些損耗,所以李晃多發了幾匹。
負責記錄的太監低頭在冊子上記下。另一個太監則迅速的抄了兩張棉袍尺寸遞給兩個總管公公。
李晃說道:“兩位公公,請務必交代下去,讓宮女們用心做,盡快做好。到時候交衣服的時候,本王要檢查的。做好了本王自有獎賞,要是敷衍了事的話,本王也會追究責任。”
兩個公公趕忙稱是。
這時皇上身邊的姚公公帶着浩浩蕩蕩,幾十個太監過來了。
見到李晃就趕忙彎腰行禮,“奴才見過王爺。”
李晃笑了笑,“姚公公不必多禮,麻煩姚公公了。”
姚公公忙稱不敢,“皇上聽說了王爺請各宮做衣服的事,特意吩咐奴才帶着人早些過來領布料。”
李晃點點頭,“不知公公來領多少人份的?”
姚公公答道:“乾清宮共有宮女六百人。”
李晃驚訝的睜大了眼睛,平常她去乾清宮的時候,沒感覺到乾清宮有這麽多人啊。
光是乾清宮就領走七百匹布料,五千多斤棉花。幾十個太監跑了幾趟,才将布料搬完。
乾清宮的人過來,代表了皇上對這件事的态度。其他宮的人也不是傻子,趕忙派人過來了。
一直忙到未時,才将布料都發了下去,布匹還剩了幾百匹,棉花沒有了。
李晃謝過一幹幫忙的太監,又匆匆到了宮門處。到了文昌門,李晃等在宮門口,等着守軍将她的馬牽來。
進了南門就是一片寬闊的廣場,從文昌門走到南門需要半刻鐘。李晃看着銀白色的廣場,突然計上心來。
守軍牽了馬過來,已經沒有了李晃的身影。守衛疑惑地看向一個守門的兄弟,那個守衛頭微微一偏,眼睛往宮裏轉了一下,守衛就明白了,寧樂王轉頭又進宮去了。
李晃來到禦書房,皇上卻沒有像平常那樣在禦書房批改奏折。
幾番打聽,李晃才在禦花園找到了皇上。
嘉定獨自立在咤紫嫣紅間,負手站在一簇壽客前,背對着李晃,李晃看着這樣的嘉定,無端感到一股濃濃的蕭瑟之氣。
李晃走過去,“父皇。”
嘉定轉過身,“是晃兒啊,找父皇何事?”
嘉定斑白的兩鬓,眼角深深的皺紋,都彰顯着這位曾經激昂指點江山的帝王已經不再年輕了。
李晃感覺今天的嘉定似乎有些頹唐,“父皇,發生什麽事了嗎?”
嘉定轉過身,良久沒有說話。
“晃兒,你看這壽客,”嘉定指着眼前的菊花,“父皇就像這快凋謝的壽客般,已是日薄西山了。”
“父皇...”
“但是晃兒啊,朕不怕老去,可朕怕大興跟着朕一起老去了。”嘉定看着遠方,聲音裏滿是沉重的憂慮。
“父皇,大興絕不會沒落的。”李晃沉聲說道。
嘉定轉過頭,看着李晃,“晃兒,我常在想,你真是皇弟他留給朕,留給大興的希望。以後有你幫着睿兒,朕也能放心點了。”
李晃聽着嘉定這番話,心裏很難受,嘉定好像在交代遺言一般。
“父皇,這大興自然要由您引着它再次走向輝煌。晃兒畢竟是女兒,很多事幫不了皇兄什麽的。”
嘉定轉了話題,“這次秋試,朕欲讓太子主考。”
李晃點點頭,是該讓太子培養自己的勢力了。
“朝堂該好好肅整了,朕越來越力不從心,你要多幫幫你皇兄。”嘉定說着伸手拍了拍李晃的肩。
李晃跪下去,沉聲說道:“晃兒必不負父皇所望!請父皇保重龍體。”
嘉定伸手将李晃扶起來,問道:“晃兒來找父皇何事?”
“兒臣想跟父皇借文昌門前的廣場一用。”說着将自己招人上門做衣服的事說了。
嘉定笑了笑,“晃兒膽子真是越來越大了,你這樣一來,怕是又送了大臣們一個彈劾你的機會。”
李晃笑了笑說道:“讓他們彈劾吧,兒臣還要找他們幫個忙呢。”
“哦?什麽忙?”嘉定問道。
李晃笑了笑,說道:“借他們家丫鬟們用用,晃兒缺人手缺得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