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章
第 14 章
到祥雲村一個星期了,冉醒總算幹起了老本行。
任主任和藍若楠到隔壁會議室開會,商讨如何讓祥雲村的婦女同志實現再就業問題。
冉醒自己一人呆在辦公室,憑着昨天到種植園實地調研的筆記和淩毅青分享給她的航拍地理環境視頻,設計一套解決種植園水患的方案。
資金是扶貧路上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冉醒深知每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分花的道理,她打算在現有的渠道上,讓種植園的排水通道和進水通道在同一條水渠內完成,盡可能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冉醒正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構思合适的方案,任主任和藍若楠結束會議,走進辦公室。
任主任一眼看到冉醒低頭在一張白紙上塗塗畫畫,她沒問什麽,只道:“冉醒,你收拾一下,我們上山探訪暫時失去工作的婦女,看看她們遇到什麽困難,能解決的,盡量幫忙解決。”
有大佬在前帶路,冉醒這次上山拜訪村民沒有絲毫的心理壓力。
連續走訪了好幾家,冉醒發現,閑賦在家的婦女同志沒她想象的那樣清閑。
大部分婦女同志,早上七點前就得起床,伺候孩子吃喝、煮飼料喂雞、喂豬,到山上菜地澆灌、除草,采摘當天需要的新鮮蔬菜。
就這樣就能忙活一個上午,午飯過後,太陽高懸,即使習慣高山強烈的紫外線的婦女也不敢出門幹活,以防中暑,這個時間,她們可以呆在家忙活。
搞衛生,打掃雞圈、豬圈,運氣好的話,打掃雞圈時還能撿一兩個雞蛋,用作自家孩子明天的早餐,給一年到頭沒啥零嘴的孩子補充營養。
冉醒發現,村寨上的孩子和十年前的淩毅青還挺像的,高高的個子,樣子稍顯單薄瘦削,兩眼黑而有神,可能是身處南方高山深處,太陽炙熱,每個孩子的膚色都是健康的小麥色。
冉醒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想起十年前的淩毅青,看到眼前身材高瘦、像個皮猴子一樣、雙眸炯炯有神,渾身上下散發一股精靈勁兒的男孩時,她直接代入淩毅青年少時的模樣。
不過,以淩毅青那沉默寡言的性子,估計小時候也是故作穩重的,不會像眼前的孩子,有着一股在寵愛中長大的調皮勁兒。
房枝花熱情招呼任主任和冉醒進屋坐,任主任倒是沒在這方面和她客氣,很自然地進了堂屋,坐在了正在做刺繡活兒的房大娘身旁。
Advertisement
冉醒前幾天和淩毅青前來拜訪,已經得知房大娘做的是她們瑤族傳統刺繡,瑤繡。前幾天,房大娘手下的織布還只是開了個頭,這次過來,這塊頭巾快要完工了。
房枝花進了堂屋,手裏端了一碗油茶,遞給任主任,她身後跟着的高高瘦瘦的男孩也将一碗油茶放到冉醒面前,男孩一改冉醒剛進門時看到的活潑勁兒,麥色肌膚掩蓋不住他紅彤彤的臉蛋,略帶羞怯對冉醒道:“姐姐,喝茶。”
冉醒含笑道謝,心想這男孩還挺可愛的。
不免又想到淩毅青一貫淡淡的神色,不知自己有沒有機會看到他害羞的時候,不然自己肯定得好好笑話他。
冉醒嘆了一口氣,打斷心裏漫無邊際的暢想,沉默寡言的人最不好玩了,還是眼前的小男孩可愛。
房枝花看到自家不成器的兒子,一雙眼快要黏在冉醒身上,頗為好笑地輕拍兒子單薄的肩膀,“一邊玩去,不要在這礙地方。”
男孩收到自家老媽的驅趕,對冉醒笑笑,讓出身子,跑出堂屋。
房枝花笑着解釋:“我們村寨的男孩比較野。”
任主任回:“男孩子就該野一點,多出去跑跑,練練膽量。”
房枝花微嘆,“天天往山裏頭跑,野慣了,學習的時候就坐不住了。”
“我倒希望他能像毅青小時候一樣,性格沉穩些,給我考個好大學回來。”
任主任點頭表示贊同,“以後經濟條件好了,大家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多抓抓孩子的學習,想必要出一個大學生也不算難。”
房枝花笑着回應:“希望如此,我也希望我家孩子能走出山溝溝,到外面繁華的大都市看看。”
注意到一旁的冉醒一直含笑聽她們說話,房枝花點點桌面的海碗,“冉醒,你嘗嘗我們瑤族特色油茶,有去濕解毒功效,喝了身體好,我們家老太太每天都要喝一碗。”
冉醒道謝,當着兩位婦女看好戲的眼神,端起桌面的大海碗,喝了好幾口。
房枝花笑問:“怎麽樣,能習慣這味道不。”
冉醒點頭,“挺好喝的。”
“好喝就多喝點,保證管夠,我們瑤族油茶噴噴香,又有茶來又有姜、一天喝上三大碗、一年四季都健康(1)”
寒暄幾句,任主任想起今天上門的任務,向房枝花打聽村裏婦人除了去草莓園上班,還有沒有別的收入來源。
想到這個,房枝花也是頭大,“任主任,你知道的,有些時候我們會上山采摘中草藥。”
“不過這東西都是野生的,非常難找,有時候半天也摘不到半個麻袋,還要晾幹,挑選精品,這樣下來,半天下來賺不了幾塊錢。”
任主任嘆了一口氣,“這确實也是個困難,現在我們只能指望通往市裏的隧道能盡早開通,到時候我們可以組織村民收集各家各戶的草藥,一起賣到城裏去,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估計每斤能多賺5毛到一塊錢。”
冉醒一邊喝油茶,一邊聽着兩人的談話,看來這村寨裏的家庭,基本都是靠外出打工的男人賺錢養家,留在村寨裏的家人,一般都是靠在家種植農作物,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
除去現代化帶來的影響,村寨的村民更多過的是小農經濟時代,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是沒有什麽意外的前提,一旦家庭中有人生病,可以瞬間讓這個家庭陷入困難。
好在,對口扶貧政策落到他們村寨,六十歲的老人可以享受由國家承擔的免費醫療體檢服務。老人家常犯的一些疾病,如白內障、青光眼等,可以納入國家醫保,享受終身免費治療。
冉醒這才得知,房大娘之前有一段時間,也是因為眼睛得了白內障,看不清東西。
房枝花作為國家政策的堅定擁護者,對國家有着無條件的信任,得知村委會組織了村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享受免費體檢項目後。
在當其他村民還在對免費體檢持懷疑态度時,房枝花成為帶着自家老人前去村委會體檢的第一人。
而房大娘,是祥雲村第一個接受國家扶貧醫療項目免費治療的老人。
經過治療後,房大娘眼不瞎了,重操舊業,做起刺繡,給自己賺點養老錢。
聽房枝花說到房嬸賣刺繡賺零花錢,冉醒好奇問:“你們瑤族婦女是不是都會做這個瑤繡”
房枝花搖頭,“哪裏的事,本族婦女小時候多多少少有學過,不過這也像現在的小孩在學校學習一樣,有人學的好,有人學習差一點。”
“主要是這活兒,也需要練習的,幾年不練,手藝自然也生疏了,做的好的人自然也不多了。”
“你別看我們家老太太做的慢,她可是做了一輩子刺繡活的的,就前幾年眼睛視力不大好,才停下休息,不然她每天只要有時間都得繡的。”
“你們這刺繡有市場嗎,”冉醒想了想,換個直白的問法,“這刺繡成品能賣的出去嗎?”
冉醒會這樣問,是因為她有一個做設計師的好友,被以支持朋友工作為由頭,她回國才半年時間,已被動去看了大大小小不出十場時裝秀,但瑤繡她還是上次來到房大娘家裏才看到。
她陪着任主任走訪了十多戶人家,也沒看到有婦人在做這個。
怎知,房枝花毫不猶豫地回:“能賣的出去,現在做這個的人少嘛,有些婦女為省事,抽不出時間來做這個,會找我們家老太太定制。”
“雖說我們現在為圖方便,很少穿我們傳統瑤繡制成的衣服,但一些重要節日、如嫁娶、盤王節之類的,還是會用到的。”
“有些村民因家裏孩子、農活多,一年到頭沒什麽時間做這個,都交給家裏的老人做,孩子的刺繡的傳承也交給家裏的老人來教,要不是我們家沒女孩,不然現在她也得坐在這裏,跟着奶奶學習刺繡。”
“房嫂,那你的刺繡水平深得房大娘傳承,豈不是也很高。”冉醒含笑道。
“哈哈哈,哪裏的話,冉醒你就是會說話。”房枝花樂不可支,倒也沒否認冉醒的恭維。
一旁的任主任佐證,“枝花的刺繡手藝我可是見到過的,花朵、動物,自然界一切動事物都能在她的針線在活靈活現。”
房枝花哈哈大笑:“任主任你可別在年輕人面前笑話我了,我這技藝,可比不上我家老太太。”
任主任搖頭:“枝花你可別在年輕人面前謙虛了,你就不準自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任主任側眸看着冉醒,指了指一旁的房枝花,“冉醒,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瑤繡采取的是反面刺繡的方式,事先是不用繪圖的,下手時想到啥就繡啥,你枝花嫂子年輕的時候就是十裏八鄉一枝花,她的刺繡手藝可出名的好,當時村裏不少年輕人争搶着要把她娶進門呢!”
房枝花被任主任調笑,也不生氣,施施然道:“你可別在年輕小姑娘面前擠兌我了,都是陳年老事了。”
“不過,你這也提醒我了,我着手藝常年不練也要生疏了,趁着這幾天有空我也得把這技藝撿起來,據我所知,沒去草莓園種植的婦女,因着大熱天不能山上,下午都呆在家忙活刺繡呢,過幾天放暑假,也好讓家裏的孩子把手藝學起來。”
任主任十分贊同,“傳統手藝可不能丢,如果能賣出去,賺點夥食費,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