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五福晉82
五福晉82
“五嫂, 你偏心,只想着小十五!”九阿哥一臉憤憤不平道。
他也不想每日來回折騰,他也想每日多睡些時辰啊, 而且, 在五嫂這皇莊住着, 每日就都可以吃到各種新奇又好吃的東西,想想就期待的不行。
十阿哥也跟在九阿哥身後,眼巴巴地看着安清, 他雖什麽都沒說,但意思卻已經表現的很明了了。
還有旁邊的十二、十三、十四……
安清:“???”
不是,他們都是多大的人了,好意思和才六歲的小十五這個弟弟比嗎?
“找你們五哥去,他是一家之主, 這事他說的算。”安清直接甩鍋給了胤祺。
誰家的弟弟誰管, 一點毛病沒有。
幾人一聽這話, 忙轉身四處去找他五哥的身影, 趁着今個把事情确認了,說不定明日就能搬過來了呢。
胤祺方才同張廷玉和富慶說了會話, 耽擱了些時間, 待他回頭找安清時, 卻被馬祥告知,說是她出來找十五阿哥了。
他自是知曉安清找小十五所為何事,讓小十五住在莊子上,也是他們昨日商量過的, 本來說是讓他今日結束後找個機會和小十五說的, 她應該是看自己沒顧得上,這才親自出來的吧。
胤祺這邊剛走出莊子, 遠遠看到安清站在那裏,小九他們幾個圍在她身邊,不知在說些什麽。
他徑直便朝着她走去,誰知剛走了幾步,便看到小九他們突然一窩蜂地朝着他這邊奔來,見狀,他腳下不由一頓。
“五哥,我也不想每日來回折騰,你就讓我住在這莊子上吧。”九阿哥跑的最快,過來後一把拽住他五哥的胳膊,嚷嚷了起來。
十阿哥緊跟其後,“五哥,我也想。”
Advertisement
“還有我,五哥。”十二阿哥笑的很是憨厚。
十三阿哥似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要是不打擾的話,五哥,我也想。”
十四阿哥見幾個哥哥都說了,不由有些着急,之前南巡的時候,他得罪過五嫂,不知他們會不會把自己排除在外。
“那個,五哥,皇阿瑪說了,我們兄弟間應該互相友愛……”
所以,千萬別落下他一個人啊。
胤祺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呀,幾人這定是知曉了他們讓小十五住在莊子上的事了,他下意識朝着安清的方向看了一眼,道:“這是你們五嫂的莊子,你們五嫂怎麽說?”
幾人異口同聲說道,“五嫂說你是一家之主,你決定!”
一家之主的胤祺:“……”
說實話,他确實是不想讓他們幾個住在莊子上,旁的先不說,就沖着他們這骨子鬧騰勁,他怕擾着安清休息。
但都是弟弟,現下他們已經讓小十五住下了,拒絕的話便也不好再說,而且,沒瞧着小十四那小子都說了嘛,他皇阿瑪說了,他們兄弟間應該互相友愛,若是他不同意,豈不就給他和安清都留下了話柄。
罷了,到時候他多管着他們些便是。
“你們要想住在莊子也可以,但需要你們自己去找皇阿瑪說這事,皇阿瑪同意了才行。”
聽到這話,幾人不由‘啊’了一聲,“為什麽小十五不用?”
他們方才可都是聽到了,五嫂只說讓小十五回去問問他額娘,可沒說去問皇阿瑪呀。
胤祺瞪了幾人一眼,“小十五才多大,你們好意思和他比?”
讓小十五住下的事,他自是已經和他皇阿瑪打過招呼了,不然他和安清也不敢擅自做主,畢竟小十五也是皇子。
幾人悻悻地縮了縮脖子,好吧,他們确實沒臉和小十五比。
不過,還要去找他們皇阿瑪啊,想到這裏,他們不由退縮了起來,但轉念一想,反正他們這次人多,大家一起去說,應該沒什麽大事,畢竟法不責衆嘛。
幾人想清楚這點後,也不再猶豫,滿口應了下來,然後麻溜地爬上馬車,揚長而去。
安清悠悠地走了過來,問道:“你說,皇阿瑪會同意嗎?”
胤祺笑着搖了搖頭,“不知道,我還是希望不要同意的好。”
畢竟,小九那幾個都是十幾歲的半大小子,最是精力旺盛的時候,真住下來還不知道每天得讓人多頭疼呢。
安清自是看出了他的顧慮,立馬幸災樂禍道:“先說好,這可是你松口的,萬一他們真要住下來,可是要你管哦。”
胤祺無奈地看着她,“你倒是會偷懶啊。”
安清挑了下眉,“多謝誇獎。”
胤祺樂了,“你這又從聽出我在誇你的?”
安清很是理直氣壯地回道:“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啊,不會偷懶的人都是傻瓜,所以,你誇我會偷懶,不就是變相的在誇我聰明嘛。”
胤祺被她這歪理逗笑了,不由地搖了搖頭,他覺得要是把她放在朝堂上,那些向來能言善辯的禦史怕都不是她的對手。
衆人都已離開,兩人閑聊了幾句後,也沒在門口多待,轉身朝着莊子裏面走去。
“咱們走快點吧,春曉說晚上給我做酸辣粉,我回去要吃一些才好。”安清語氣輕快道,她這會覺得自己能吃下一頭牛。
胤祺回道:“也不能吃太多,你不能吃太辣,不然明個又要上火了。”
安清卻不以為然道:“沒事,我少放些辣子就好了,再說了,大不了待會多喝些降火茶就是了。”
她是真的餓了啊,雖然她沒什麽孕吐反應,但耐不住苦夏啊,這白天因着太熱了,她吃的本來就少,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涼快些,胃口也好了,自是要多吃些才好。
胤祺自也是知道這點的,這些日子他也愁,總是想着法子讓她能多吃些:“下午不是還說想吃甜瓜嗎,要不現在去摘?”
“哦,對啊!”安清本來都忘了這事了,現下被他這一提醒,更想吃了,“那我們順路去那邊園子摘些甜瓜吃吧,今個饞一下午了……”
兩人并肩走在田地間,落日的餘輝染紅了天際。
夏日的傍晚,涼風輕拂,給人送來一絲清涼。
暢春園中,王貴人的住處。
她早早地等在了院子外,就盼着十五阿哥回來用晚膳,但今個不知為何,十五阿哥卻比平時晚回來了些,王貴人也不由有些着急了起來。
“娘娘,您別着急,十五阿哥定是有事耽擱了。”宮女在一旁勸道。
王貴人自也知道這點,但還是忍不住着急,畢竟,小十五才六歲,每日這般來回奔波,雖說身邊有奴才看顧着,但總歸還是會不放心的。
好在主仆兩人并沒等多久,就遠遠看到了十五阿哥的身影,只見他蹦蹦跶跶很是開心地跑了過來,“額娘,兒子回來了。”
王貴人忙迎上前兩步,牽起了十五阿哥的手,母子兩人邊往院子裏走,她邊關心道:“今個怎麽樣啊,有沒有累着熱着?”
十五阿哥搖了搖頭,回道:“額娘,您放心吧,兒子都好,五嫂看我年紀小,特別關照我,熱的時候她都會把我從地裏喊過來,和她一起在樹下乘涼,五嫂還準備了很多好喝的果汁呢。”
王貴人聽到這話,臉上明顯閃過一絲笑意,“那你有沒有好好跟着你五嫂學種地呢?”
十五阿哥揚着小腦袋,一臉認真地回道:“當然有了,我每天都有好好學的,五嫂都誇我聰明呢,她說我現下太小了,等再大一點肯定能學的更好。”
母子兩人說說笑笑,一起進了屋子,侍奉的宮女忙端來了水盆和帕子,伺候主子淨手。
十五阿哥擦完手後,轉身看向王貴人,一臉期待地說道:“額娘,五嫂說,若是您放心的話,可以讓我住在她那莊子上,這樣就不用每日來回奔波了,。”
聽到這話這話,王貴人臉上閃過一抹狂喜,“你五嫂當真這般說?”
“當真的呢,額娘,五嫂親口說的哦。”十五阿哥回道,“所以,額娘,您同意兒子住在莊子上嘛?”
王貴人點了點頭,她自是樂意的啊,對于小十五每日這般來回折騰,她本就心疼的不行,但無奈這是皇上安排,她也沒有法子。
誰知安清竟然想到了,她既然讓小十五回來問自己,想必皇上那裏五貝勒定是禀報過了的,想到這裏,王貴人心裏對兩人愈發感激了起來。
十五阿哥一想到明日就能住到他五嫂的莊子上去,就開心的不行,連着晚膳都多用了好些。
母子兩人一起用完晚膳後,天色也不早了,十五阿哥便離開了王貴人的住處。
在這暢春園,一衆未成年的阿哥都住在西花園皇子四所的讨源書屋,十五阿哥自然也不例外。
“娘娘,是不是要準備歇下了?”宮女問道。
皇上今日未掀王貴人牌子,按照慣例,她這會是要準備歇下的。
誰知,王貴人卻搖了搖頭,回道:“趁着現下時辰還早,本宮要去佟妃那裏一趟。”
王貴人只是個貴人位份,按宮裏規矩,要嫔位以上的主位娘娘才能撫養孩子,她現下住在承乾宮,所以她的孩子自也是記在承乾宮佟妃娘娘名下的。
好在佟妃為人和善,并不會拘着不讓孩子與她親近,搬到這暢春園後,更是直接準了小十五每日來她這用晚膳。
但王貴人也懂規矩,小十五去安清莊子上的事,她自是也要去給佟妃回禀的。
“娘娘,佟妃娘娘不是說了嗎,在暢春園十五阿哥的事,您看着辦就好,為何還要專門過去一趟?”宮女不解道。
王貴人搖了搖頭,回道:“娘娘這麽說,是娘娘寬宥,但咱們該守的規矩還是要守。”
她很是有自知之明,這些年她雖一直很受康熙寵愛,但因着是漢妃,也一直謹言慎行,她不貪心,只希望能護着她的孩子能平平安安長大即可。
當然,至于那些在宮中善待過他們母子的,她也會感激于心,如佟妃娘娘,又如五福晉。
*
張府門口,張廷玉剛下馬車,便被他爹身邊的人攔了下來。
“少爺,老爺讓您回來去趟他書房,他說有事找您。”
張廷玉不由一愣,“我爹找我?你可知所為何事?”
那下人搖了搖頭,“回少爺,奴才不知,老爺只交代說讓您過去,并未說其他的。”
張廷玉不由納悶了起來,他爹平日裏可是鮮少會讓人在門口攔他的,這般着急,難道是出了什麽事?
他想到這裏,也不再耽擱,慌忙朝着他爹的書房趕去。
“爹,您找我?”張廷玉一腳剛邁進書房,便忍不住問道。
張英本來在看書,聽到這話不由擡起了頭,“哦,你回來了啊,也沒什麽大事,就是想問問你這幾日在五福晉那學的如何了。”
張廷玉怔了下,臉上閃過絲詫異:“您就為着這事?”
張英看着這倒黴兒子,心裏就忍不住生氣,這小子去了五福晉那莊子好幾日了,每日回來就往自己院子一鑽,也不知道在幹什麽,也不知道來主動找他說說情況。
要不然,他能特地讓人去門口堵他!
還有,什麽叫就為了這事?
合着這會不是這小子求着自己想向五福晉學着種田的時候了,真是白瞎了他費勁這麽一番折騰如了他的願。
“對,就為了這事。”張英沒好氣道,“你爹我當初費了多大功夫把你送到五福晉那學種地,怎麽,現在還不能問問了?”
張廷玉看他爹吹胡子瞪眼的樣子,立馬悻悻地摸了摸鼻子,解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您當然能問了,只是我見您讓人去門口專門攔我,這不我還以為出什麽事了呢。”
張英冷哼了一聲:“不想讓我叫人去攔你,那你倒是自己過來啊。”
張廷玉自也不傻,立馬明白他老爹這怨氣是從何而來了,忙說道:“爹,您這真是冤枉我了,不是我不想過來,确實是這幾日太忙了,五福晉每天除了白日裏帶着我們在試驗田裏忙活外,晚上回來都會布置許多功課,我這真是沒抽出時間來。”
張英見他這樣倒也不像作假,也沒再揪着這事不放,“我聽說五福晉在小麥收割後,在嘗試着種玉米?”
這幾日,關于五福晉在旱地嘗試冬小麥夏玉米連作的一年兩熟的事情,在朝堂上都傳來了,但奈何康熙并未明說,他們知道的也有限,僅有的一些消息還是從那些跟着五福晉上課的人那聽來的,但基本都這邊聽一句那邊聽一句的,也沒個準确的章程。
因着張廷玉也在此次農事學堂名單中,這幾日不少人找張英打聽,但他哪裏知道啊,自從這五福晉開課後,他連張廷玉的影都沒見過。
這不,才有了他讓人去大門口堵着他的這一出。
張廷玉也沒兜圈子,從頭到尾把這事都說了出來,一點沒有隐瞞,包括第一日安清和那些農政司官員的對話。
張英聽完後陷入了沉思,好一會才開口道:“你覺得,這事有戲嗎?”
張廷玉頓了下,輕點了點頭,“根據這幾日的相處,我覺得五福晉不是那種無的放矢之人。”
相反的,不知為何,他總覺得安清對于此事像是胸有成竹的樣子,雖然她并未公開表示過什麽,但卻莫名就給了他這種感覺。
也可能是她在種地之事上表現的太過游刃有餘了吧。
說罷,張廷玉突然想起了什麽,忙把随身帶着的一個冊子拿了出來,“爹,您看,這是五福晉發給我們的漚肥制肥的冊子,說是她這些年的心得。”
提起這漚肥制肥之事,他就不由想到安清昨天讓他們親自漚肥之事,當時除了幾個農政司的官員外,包括他在內的學生基本都吐了,但五福晉一個有身孕的人卻一點反應沒有,可見之前這些事她定沒少做,也是很讓人敬佩。
張英聞言,忙結果他手中的冊子看了起來,但不得不說,他越翻神色也越發慎重了起來。
他雖不太懂種地,但也知肥料對莊稼的重要性,而五福晉這個冊子上涵蓋了不少制肥漚肥的法子,講解很是詳細。
特別是她竟提到了莊稼長到什麽階段,施用那種肥料最有效,這種說法之前可是從來沒有人提過的啊。
“爹,怎麽樣,看完是不是覺得很厲害?”張廷玉問。
張英擡頭看了他一眼,随即輕點了點頭。
兩人都知道這句很厲害是指什麽,不止是說安清在種地上的能力,還有她那份不藏私的心。
“若真像你方才所說,這旱地冬小麥夏玉米連作的一年兩熟的難點主要是在于土地肥力不夠和農作物輪作帶來的一些病蟲害問題,那如今看來,倒還是真的有譜。”
土地肥力這塊瞧着已然有了眉目,農作物病蟲害問題更是五福晉向來擅長的領域,好像這事看着也沒這麽難辦了啊。
若是北方的旱地真能把這一年兩熟的連作制推廣開來,屆時不僅國庫能豐盈起來,百姓們手裏也将會有更多的餘糧,那這可就是大功一件之事啊。
張英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語重心長道:“你好好跟着五福晉學種地,若是真有這方面天賦,考不考科舉都成,為父也不會逼你。”
以前他覺得科舉走仕途比什麽都重要,但現下卻突然覺得,若是真能在種地上造福百姓,那也是大功一件,不必當官光耀門楣差哪裏。
張廷玉見狀,忙擺手道:“別呀,爹,您真是高看我了,關于種地的天賦,我還真沒多少。”
這幾日他算是徹底明白,他在種地之事上真的是一竅不通啊,因着之前總去農政司,他下意識便覺得自己在種地之事上雖不說多精通,但總不至于是門外漢吧。
但誰知跟着五福晉學這幾日,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想法何其天真,他這種就是妥妥的門外漢。
畢竟,種地這裏面的學問大着呢,就如比一個簡單的翻地,怎麽翻,翻多深,還各都些什麽講究等等,他都不知道五福晉是怎麽明白的,或者說她是經過多少次嘗試才總結出來的啊。
就沖着這份耐心,張廷玉就很清楚,他不成。
說罷,他不知想起了什麽,忍不住看了他爹一眼,嘟囔道:“再說了,我也是有政治抱負的,您不能如今自己個官途亨通,就視當官如糞土了,我還是很喜歡走科舉這條路的,您可別妨礙了我的仕途啊。”
前些日子張英被康熙提拔至了相位,并任命其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可不就是張廷玉口中的官運亨通嘛。
張英本來還在為自己的開明感慨,一聽這話,氣頓時不打一處來,這臭小子說的什麽混賬話,什麽叫他官運亨通,就想妨礙他的仕途啊。
他氣的吹胡子瞪眼,指着這倒黴兒子吼道:“給老子滾出去!”
張廷玉見狀,忙縮着脖子灰溜溜地小跑出了他爹的書房。
相比于被兒子氣的吹鼻子瞪眼的張英,與此同時的清溪書屋,康熙這個老爹在見過幾個兒子後,鮮見的笑容滿面。
方才九阿哥他們幾個回到暢春園後,便直接來找康熙了,表示想在跟着學種地這些日子,住在他五嫂皇莊上。
不知他們幾人是怎麽說的,康熙竟然直接就應了下來。
待幾日離開後,康熙搖了搖頭,沖着身旁的梁九功說,“瞧瞧,他們幾個平日裏打打鬧鬧的,今個倒是團結。”
梁九功笑着回道:“都是骨肉至親,平日有些小矛盾正常,但總歸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皇上您不用擔心。”
康熙聽到這話,眼底閃過一抹幽深,臉色也不由好了一些。
梁九功見狀,也默默松了口氣,他方才說那話,看似是在說九阿哥他們,實則也是在變相地寬慰皇上。
今日在朝堂上,大阿哥和太子又争吵一番,且瞧着那架勢,兩人似有水火不容之勢。
這些年來,康熙雖有意縱着大阿哥和太子較勁,不讓太子一家獨大,以此來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勢力,但他怕是沒想到會走到這般局面吧。
梁九功隐約明白康熙的心思,他怕是在擔心,以如今大阿哥和太子這般,待他百年之後,太子登基,又會怎麽待大阿哥呢。
不得不說,梁九功不愧是待在康熙身邊多年的老人了,對他的心思确實能拿捏個七七八八。
康熙之前一直堅信,他有能力控制節奏和掌握一切,這些傳統的帝王之術,自登基以來,他做的都很好,但今日看到大阿哥和太子在朝堂上争的面紅耳赤的樣子,卻突然有些恍惚了。
也許是他多想了吧,是啊,總歸是親兄弟,打斷骨頭連着筋啊……
康熙吐出了口濁氣,随即抛開這些心思,拿起旁邊的奏折看了起來。
自打安清那農事學堂在皇莊上正式開課後,胤祺每日都會寫一份詳細的奏折遞過來,甚至還會附帶安清每日授課內容。
今日附帶的是一份制肥漚肥的冊子,是在安清發給張廷玉他們那份心得基礎上,更加詳細的總結,也包括前幾日他們這些學生翻閱農書找到的一些有效的漚肥法子。
康熙看完後,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關于安清想嘗試冬小麥夏玉米連作的一年兩熟制的事,他自是知曉的,在開課之前安清給他的那詳細計劃書中就有,他對此很是期待,畢竟這若是成功了,意味着什麽沒人比他更清楚了。
不過,想到方才小九他們幾個對安清那莊子的描述,康熙也不由來了興致,那皇莊賞給安清也大半年了,他這聽着她那試驗田好像還整的挺有模有樣的啊。
過幾日吧,等找個機會,他倒是可以去親自觀摩一番,順便也親眼瞧瞧那農事學堂。
說起來,這可是他們大清第一個農事學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