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武術與軍事5
第88章 武術與軍事5
【說到清朝武術,不得不明末清初這段時間。】
【武俠小說裏有五大門派:少林派,武當派,峨眉派,崆峒派,昆侖派,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丐幫。】
【前面已經講過少林派、武當派和峨眉派,崆峒派和昆侖派相對于少林武當峨眉勢力更弱一些,但依然是存在的,差異性不大,這裏主要講一下丐幫。】
【丐幫是不存在的,但是明末清初有一位“丐俠”張二郎。】
明朝末年,廣州地區的一座城市裏,富庶的街區上依然有髒兮兮的窮人乞丐。
在牆角下,就橫七豎八躺着一群乞丐。
裏面有男有女,有大有小,看到過路的行人,就會沖上去說些吉利的話,讨要一些錢財。
還有人敲着破碗唱着“蓮花落,落蓮花……”,看起來像是一位賣藝的流浪歌手,賣藝生存。
在這群人中,一位醉醺醺的乞丐看起來就顯得有些不一樣了。
他也不去乞讨要錢,也不去唱歌賣藝,整日喝得爛醉,昏昏沉沉地睡着,半醉半醒之間用酒葫蘆滾落,滾到路人的腳下,酒水灑出,澆了路人的綢緞鞋面一腳。
路人好好走在路上,突然感覺到鞋面濕透了,低頭一看,頓時氣到了,把酒葫蘆給踢了回去。
“哪裏來的臭乞丐!”
雖然罵罵咧咧,看那乞丐依然沒有醒來的模樣,路人也沒有多計較,跟同行的朋友走累了,站到牆角的樹下乘涼歇腳,一邊搖着手裏的扇子,一邊語氣憤憤然:
“倭寇又來了!朝廷真是廢物,打不過倭寇,這都被欺負多少次了……”
他的朋友對此事自然早有聽聞,只是不如家中有人在軍中的路人兄弟了解戰況。
“那些厲害的僧兵呢?”
路人兄指了指南邊:“僧兵在江南打倭寇,結果廣州那邊也來了,怎麽感覺倭寇到處都有?”
醉眼惺忪的乞丐懶洋洋擡起眼皮往二人說話的方向看了看,但是依然沒有動彈。
兩位仁兄越說越氣,甚至吸引了路人一起加入讨論。
“這倭寇怎麽回事,他們自己的朝廷都不管嘛?”
“什麽朝廷不管,倭國的朝廷就是故意的!”
“北邊朝廷就在高麗與倭寇交戰,南邊倭寇又不斷來騷擾,這倭國就是狼子野心,分明是想分兵将大明吞下!”
“可惜我不會武功,不然我親自去!”
“噓——”乞丐捧場的吹了一聲口哨,贊嘆:“勇士啊!”
先前被他的酒壺濕了鞋子的路人兄感覺被嘲諷了:“吹什麽吹,臭乞丐!”
他的朋友不願意讓他失了風範,又把他拉回來:“你跟乞丐計較什麽,乞丐再怎麽邋遢也是同胞,總比倭寇好。”
話題再次回到倭寇上。
“是啊,那倭寇怎麽就殺不完呢?明明我大明有火器有火藥,怎麽噴不死他們……”
“別說了,朝廷的火器現在垃圾的很,還不如那些蠻夷的火器,也不知道工匠在做什麽吃的……”
“肯定都貪了呗……”
“上面那位只顧着修仙不上朝,下面的有樣學樣只顧着往自己懷裏扒,大明遲早要亡國!”
……
他們激烈地罵完一頓,說得盡興之後相約一起去酒樓喝酒。
這時路人兄感受到鞋子的濕潤,下意識去看牆角。
“咦?”
那名邋遢的乞丐,怎麽不見了?
相隔不算太遠的廣州某個漁村,幾個鬼鬼祟祟的日本武士發現了一位落單的女子,瞬間興奮了起來。
“哈哈哈哈!花姑娘~”
“大大的花姑娘~”
這女子的丈夫剛剛死在戰場上,家裏公婆嫌棄她只生了女兒、借口說她晦氣克死了自己丈夫,把她趕出家門。現在年輕寡婦獨自一人帶着女兒住在村子裏最外面沒人要的破茅屋裏,不過是跟往常一樣去山上采了些野果回去給孩子填填肚子,卻不巧碰到了正在到處尋覓目标的幾只人形禽獸。
女子沒跑幾步就被日本武士撲倒在地,她瘋狂掙紮着,卻毫無用處。
“嗤——”
女子的衣服被撕開了。
“嗤——”
人體脆弱的肌膚連同着裏面的肌肉和骨頭一起撕裂。
另一位武士只覺得,這細微的聲音近在耳畔,還愣愣地向同伴看去。
卻發現同伴的五官凝滞了,呆滞而無力的往旁倒下。
他的脖子上多了一條紅線,頭顱直接滾落下來,然後,紅線的截面全部露出來,開始瘋狂噴血!。
“什麽人!”
第三名武士反映的更快,手按在武士刀上快速拔刀。
只見眼前一道人影快速閃過:
“嗤——”
“嗤——”
幹淨利落的兩聲響過,地上又多了兩顆人頭,和失去人頭的屍體。
血液濺了女子滿身,她呆呆地擡起頭,只看到遠處有一個衣着邋遢、身上臉上髒兮兮到看不出長相的男人,正舉着酒葫蘆一邊喝,一邊朝遠方走去……
這只是一個開始。
當夜,将軍府內正在商議抗倭之事,将軍敏銳地察覺到外面有人,迅速沖出去:
“什麽人!”
他看到圍牆外有黑乎乎的東西被抛過來,快速呵斥趕來的侍衛:“小心!”
侍衛躲開,那幾個黑乎乎的東西掉落在地上并沒有炸開。
不是他們以為的火藥。
這時将軍才發現,地上的正是幾個正在通緝的倭寇頭顱被人扔到了大營門口。
統領大将走過去,仔細看了看:“就是那幾個倭寇!”
副将想了想,揚聲道:“不知哪位大俠,報上名來,朝廷有重賞!”
黑夜中,沒有任何聲音回應。
統領大将:“你這語氣太兇了,大俠肯定被你吓跑了。”
“我沒有啊,我平時說話也這樣。”
“所以士兵都怕你,連你兒子都怕你。”
“我老子也這麽吼我的。”
“哦,你不怕你老子?”
副将撓頭。
“這樣的大俠若是能為我所用就好了。”最終統領大将吩咐左右,“先暗地裏找,找到之後客氣點,我們是請高手幫忙,不是去抓捕倭寇。”
士兵:“是!”
“幫忙?也不是不行。”
在他們說話的屋頂上,被誤以為已經離去的乞丐正在翹着腿喝酒。
這一晚,将軍們很忙,忙着商議排兵布陣之事;
這一晚,乞丐張二郎也很忙,忙着時不時順點酒水和烤雞吃,腳步輕悄悄如同屋頂上的貓,完全沒有被人發現。
到第二天早上,将軍們剛出将軍府,就看到牆角下多了一個醒目的乞丐,正抱着酒葫蘆,睡得噴香。
“哪裏來的臭要飯的?”
副将等人第一反應是厭惡:“怎麽會有乞丐在軍營這種地方,該不會是奸細吧?”
統領大将快速反應過來,朝乞丐走過去,恭敬行禮:“大俠!”
張二郎呼嚕呼嚕睡着,仿佛被驚擾到,懶洋洋睜開眼,沒有回應,而是先取出酒葫蘆喝了一口。
統領大将沒有被忽視的心煩,吸了吸鼻子,從張二郎身上聞到了熟悉的酒香——這是他府上的好酒香味,因為稀少,他自己也舍不得喝。
統領大将果斷轉換方法:“大俠來得早,還沒吃飯吧?我已經命人備下好酒好菜,請大俠上座。”
“嘿嘿,好說,好說。”張二郎立刻爬起來,跟着統領大将進了将軍府大吃大喝。
副将和其他将軍不是沒對這胡吃海喝毫無風度的乞丐懷疑過,但是張二郎根本不在乎,只管自己吃飽喝足,還要捎帶,把一壇好酒都給倒入自己的酒葫蘆裏,還沒倒滿,統領将軍很上道地讓人又上了一壇酒,直到把那仿佛無底洞般的酒葫蘆給裝滿。
能吃能喝能拿的張二郎看起來就仿佛是真正的乞丐,甚至當他騎馬跟随大軍去戰場上時,還在馬背上打瞌睡,怎麽看都要掉下來。
但當抵達戰場上時,聽到倭寇大軍在對面吆喝辱罵的聲音,張二郎猛地清醒了。
“大俠……”統領将軍就在他的身側,正要說什麽,就看到張二郎突然站了起來。
“老夫去也——”
吃飽喝足,張二郎開始幹活了。
只見他利落的一甩酒葫蘆,突然從馬背上輕巧如燕起身,如履平地一般在衆多騎兵的馬背上、肩膀上一點而過,眨眼的功夫就掠到日本倭寇領頭人的馬首上。
對方瞪大眼睛,滿眼驚恐,手下意識去拔刀,卻見一道寒光閃過,自己只感覺到脖子一涼,然後視線開始天旋地轉。
他的頭顱向下跌落,看到了自己失去頭顱的身軀在朝馬背下倒下、又看到了自己垂在馬背上的腿腳、看到了馬肚子下的白毛,和自己的鞋底。
然後,陷入永恒的黑暗……
“大俠威武——”
萬軍從中取敵軍将領首級,明軍沸騰了!
“追!”統領大将看得興奮極了,策馬向前,帶着士兵們追殺剩下的倭寇,
“一個不留!”
此次大戰,以大明的全面勝利結束。
“大俠,朝廷已經對您論功行賞,賞賜已經下來了。”統領大将喜氣洋洋,拿了軍功對這樣的賞賜也沒貪昧的意思,“擡上來。”
張二郎笑眯眯吃着,看到賞賜只說了幾聲“好”“好”,論熱情還不如手裏的烤雞。統領大将看出高人的喜好,投其所好讓人把賞賜擡到為張二郎準備的房間裏,又上了好酒好菜,把張二郎吃得開開心心。
統領大将還在計算着下一次如何與大俠合作,到了第二天,主動去張二郎的房屋前約早餐,卻發現根本沒人。
床上的被褥壓根沒動過,大俠可能昨晚就已經走了。
統領大将有些失落,這時倉庫的士兵又來傳話:
“将軍!那些賞賜又回倉庫裏了!”
“少了什麽沒有?”
士兵:“沒有,反而還多了點。”
“多了?”
“多了一張紙。”
士兵把紙張遞給統領将軍,只見白紙上寫着龍飛鳳舞三個大字:
“酒肉錢。”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李白興奮極了。
這就是他理想中的劍客,不愛功名利祿、只追求心中俠義的劍客!
原來這就是大俠!真正的大俠!
他一直想去做春秋戰國時期那樣縱橫捭阖的縱橫家,但是大唐如今正是強大時候,抱負無用武之地。
但是好在,他的太白劍法同樣很厲害,他可以去當一名俠客!
李白想起萬般不适應的官場,想起自己身為商籍連科舉都不能參加還不得不到處攀關系的過往,越想越憋屈。
李白覺得還不如去做一名自由自在、行俠仗義的劍俠!
他拔劍起舞,引來陣陣叫好聲。
在肆意起舞中,李白徹底想開了:他李太白,能文能武,何必非要執着于官場,為何不去做一名文武雙全的劍俠!
從今日起,他就是李大俠!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還年輕的杜甫正是意氣風發之時,看着天幕上與大唐世家子弟風格完全不同的大俠,宛如打通了任督二脈,突然想要嘗試嘗試。
“街頭喝酒睡覺裝乞丐看起來很有意思,不如我也去試試?”
杜甫越想越興奮,興致勃勃去找牆角,卻發現牆角已經躺了許多眼熟的文人。
有的不知道從哪裏弄了個大酒葫蘆,也在地上翹腳飲酒,喝完就睡覺,甚至睡得呼嚕嚕,鼾聲四起;
有的裝備更齊全,不知道從哪換了一身乞丐髒衣服,裹在身上縮在牆角裝睡,聽到腳步聲,争起眼睛懶洋洋瞅一眼,然後又閉上眼睛繼續作高人模樣……
杜甫:“……”
竟然慢了一步,沒位置了。
你們這群假乞丐搶了真乞丐的位置,讓真乞丐如何求生?
杜甫習慣性的操心百姓,朝乞丐常聚集的位置走過去,就看到一群穿着貴族公子哥華貴衣裳的乞丐們喜氣洋洋用新得到的錢買炊餅吃。
杜甫:好了,知道公子們身上的乞丐衣服從哪裏來的了,想不到連乞丐衣服也如此有市場……
【我們熟悉的那些大俠,許多都是清朝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詠春拳,祖師爺嚴詠春,是清朝乾隆年間的。】
【嚴詠春的父親嚴二本是廣東人,曾是少林寺俗家弟子,因為被人誣陷差點坐牢,帶着女兒逃到了四川大涼山。在逃亡的過程中,嚴詠春遇到了雲游四海的五枚師太傳授武藝,自己鑽研融會貫通,有了後來的“詠春拳”。】
乾隆年間,逃到大涼山的嚴氏父女靠賣豆腐為生,因為嚴詠春美貌,被當地人稱作“豆腐西施”。
但是嚴父并不高興,反而越發擔心女兒的美貌被惡霸盯上,不久後,他的噩夢成真。
“哪裏來的豆腐西施,如此美貌。”當地的豪商地霸黃老爺看上嚴詠春,帶着下人把豆腐攤包圍住,當着嚴父的面調戲嚴詠春,“美人可否婚嫁?”
嚴父拒絕道:“我家小女已經有了未婚夫。”
“未婚夫算什麽,沒嫁人就是黃花閨女。”惡霸如果輕易能被勸退就不叫惡霸了,黃老爺伸出扇子就要去挑嚴詠春的下巴,“剛好老爺我想娶新小妾,跟着老爺吃香的喝辣的如何?”
嚴詠春不客氣一把拍開黃老爺的扇子:“我不嫁軟蛋。”
黃老爺反而越發喜愛,完全沒有放棄的意思:“呵,口氣不小。”
嚴詠春故意用挑釁的語氣道:“想娶我,打贏我再說。”
黃老爺犯難了,他的仆人上前分憂:“老爺,打架這種粗活我們下人來就行。”
黃老爺立刻順勢下坡:“沒錯,我手下能文能武的多的去了,哪裏需要什麽都由老爺我出面,我這手下替我出面。”
嚴詠春瞧了瞧那些家丁的架子,爽快答應了:“行。”
“姑娘爽快!”黃老爺說完立刻拉着大家退後,自己這位家丁是高薪雇傭的武林高手,他可不想被誤傷。
兩人找空地站定,互相拱手:
“請!”
“請!”
随後,開打。
不到一招,家丁撲街。
黃老爺傻眼了,“你這也撲的太快了吧!”
家丁還在努力解釋:“老爺,我……”
嚴詠春還覺得沒打過瘾:“如果不服,可以再來一局。”
黃老爺快速道:“三局兩勝算贏!”
到現在,他已經不僅僅是出于好美色,變成了維護個人尊嚴。
嚴詠春試探一番,已經對自己與家丁們的差距有了清晰認知,果斷道:“成!”
黃老爺相繼又派出兩人,依然全部敗在嚴詠春的手下。
嚴詠春三局三勝,黃老爺也心服口服:“姑娘厲害!”
說完,黃老爺信守承諾,帶着下人老實離開,還不忘多買點豆腐多給點錢賠償自己耽誤的生意。
等黃老爺離開後,嚴父立刻把女兒拖到一邊,質問:“你什麽時候學的!”
“爹,你不願意教我,但是我有奇遇,就是之前經常找我們買豆腐的五枚師太教的我。”嚴詠春帶着瞞過父親的小驕傲,得意洋洋說完,看到父親還在長籲短嘆,有些生氣了。
“爹,我們已經被人逼得從老家來到四川,難道還要一直躲下去?你還希望我回去成親,我們總得面對。”
“哎!罷了,随你。”嚴父也想開了,最重要的是,今日的确因為女兒善武解決了一宗麻煩。
“只是你既然學了,就不能糊弄,得認真學。”
嚴詠春擡起美麗的下巴:“我知道,我都想好了,以後我的拳法就叫做‘詠春拳’!”
【詠春拳代代相傳,從一開始的拳打地方惡勢力和自保,到後來面對日寇,影響力從國內一直到海外,為守護華夏做出了巨大貢獻!】
天幕下,才剛剛背着父親習武的嚴詠春看到後世出現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詠春拳”,激動地聲音顫抖:“詠春拳!是我的詠春拳!”
嚴父到現在才知道女兒的成就比自己厲害多了,觀念也變了。
“挺好,比為父有出息,你這也算是光耀門楣了。”
嚴二的妻子去世的早,只有一個女兒,被自己又當爹又當娘拉扯長大,因為嚴詠春自幼大大咧咧像男兒,嚴二無比頭疼,總擔心夫家嫌棄。
好在,天幕認可了女兒,哪怕以後夫家真的對女兒舞刀弄槍有微詞,他也不怕什麽。
沒有兒子沒有夫家,憑借女兒的名聲,完全可以開宗立派,多收一下徒弟弟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還怕什麽沒人繼承衣缽。
到時候天下弟子都是得供奉他嚴家的祖師爺!
嚴父想到這裏,難得慈祥地給女兒夾了一筷子肉菜:“多吃點,吃完了我們去山上找五枚師太道謝。”
嚴詠春咧嘴一笑:“好!”
父親都不願意傳授自家武術,只是買過豆腐的顧客五枚師太願意教授自己,嚴詠春無比感激,既然天幕贊美了自己,那自己一定要把五枚師太當師父,正式供養起來。
【到清末,葉問拜師梁贊的弟子陳華順學習詠春拳,并且成為了陳華順的關門弟子。陳華順去世後,葉問又随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法,後來去香港聖士提反學校,又跟着梁贊之子梁壁習武。
1950年,葉問到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中傳授詠春拳,在這裏有了一位名氣更大的弟子——李小龍!】
天幕先放出一段李小龍标志性的武打動作:“啊打——”
接着,放出了現實采訪的紀錄片。
不同于武術裏的彪悍,在生活中的李小龍非常儒雅,他還學哲學,身上帶着華夏的文人氣質。
當主持人挑釁地問他:“中國功夫真的存在?”
李小龍穿着黑色西裝,身形颀長,面容俊美,微微一笑:“你不信可以試試。”
兩人站起來,一個交手,主持人就被李小龍輕松按在桌上嗷嗷求饒。
“你如此瘦弱,不會被我打哭吧?”
比武賽場上,一名人高馬大肌肉發達的白人俯視着李小龍,眼神不屑。
李小龍眼神平靜地指了指遠處的一張椅子:“我可以把你送到那張椅子上去。”
白人嗤笑一聲,揮拳朝着他眼中的瘦小男子打過去,然而李小龍看似毫不用力,輕輕松松一個畫圓推掌,就把白人男推出十幾米遠,推到了賽場以外裁判人員的座椅上,白人“噗咚”一屁股坐下,還一臉懵。
剛剛發生了什麽?
他怎麽這麽快就被推到了場外?
裁判們也很懵,這怎麽算?
白人不服,整了整衣服和心情,朝李小龍走去:“剛剛是我沒準備好。”
裁判全是白人,見到這一幕直接宣布剛剛的成績無效,比賽重來。
李小龍對此早有準備,不疾不徐再次行禮,這一次白人吸取剛剛被推出去的教訓,故意等李小龍拱手行禮時就出拳偷襲,李小龍看似緩慢,手輕輕往前一推,“噗咚”,白人又坐到了場外。
白人男這一次終于意識到,剛剛不是意外。
他再次起身,慎重了許多。
“再來。”
李小龍滿足他的心願,送他去坐裁判椅。
“噗咚”響起第三次。
這一次,白人男不想反抗了。
那股推力裁判們看可能只覺得神奇,他親自感受,只覺得輕柔卻強大,毫無還手之力。
一招制敵!
他被對方一招壓制了,這還怎麽打!
“我認輸……”
不僅僅是影視劇,李小龍現實中一直受到各種挑戰,但是未嘗一敗!
1964年,李小龍秒殺黑市拳高手弗蘭克·陳;
1967年,李小龍将截拳道傳授給拳王阿裏;
1971年,李小龍秒殺泰拳拳王察爾·鋪……
李小龍的速度極快,經常一招秒殺對手,比影視劇裏為了打架好看延長的打鬥戲還要犀利。
如果不是1973年,李小龍年僅33歲就突然病逝,可能會有更多的秒殺記錄。
“可惜了,為什麽英雄短命……”嬴政看得正過瘾,看得有一種親自去給大秦第一屆武術大賽當裁判。
但是過往的被刺經歷讓他只能忍下這個誘惑的想法,暫時轉移注意力去看天幕上那些精彩的比賽。
看得很過瘾,可惜只有一個缺點,不是大秦的。
再看到李小龍秒殺外國人,秒殺那些曾經在華夏土地上肆意侵略的白人時,嬴政心裏更痛快了。
打得好!
然而,這樣優秀厲害的人才,竟然只活了33歲。
嬴政此刻的心痛,不亞于知道韓非死了的時候。
【在李小龍短暫的一生中,他文武雙全,不僅僅是武術家,還是武術哲學家,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UFC終極格鬥冠軍賽起源者,MMA綜合格鬥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學創立者。】
“文武雙全,跟朕的長平侯冠軍侯一樣。”劉徹聽不得英雄短命,一聽到就想起霍去病,再想起衛青霍去病一死大漢就屢戰屢敗,他就更心痛了。
衛青無語,委婉道:“陛下,去病還是個孩子,而且也不懂哲學。”
霍去病連連點頭,對啊,他兵書都看不完,哪裏有時間看那什麽哲學。
劉徹大手一揮:“沒事,他可以學!”
霍去病:“……”
不,他不想。
霍去病眼珠子機靈的轉了好幾下,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弟弟。
那個小跟屁蟲霍光,自己出名後就被父親送來說要跟自己“培養感情”,他們同父異母從小根本不在一起長大,能有什麽感情?
但是霍光總喜歡跟着他,有時候很煩,有時候有個人一起玩也挺好。
現在霍去病想到了霍光的新“用法”,讓弟弟學哲學學文,自己繼續看兵書,一文一武,完美!
【可能很多人會看到他在國際上如此著名,以為李小龍拍了很多電影,其實只有四部半,但是四部半電影有3部打破了空前記錄。
在外國人眼中,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的象征,在海外幫華夏武術打開道路,并且掀起了世界範圍的“武術熱”。】
【這對于當時華夏的國際形象有大力幫助,并且啓發了國內把“武術”當做華夏的國際名片,當做第一張牌打出去,這也就是為什麽港臺早年有那麽多的武俠片,這也是當時的形勢政策。】
香港在1997年回歸以前還屬于英國人的地盤,這裏的英國人肆無忌憚地當着華夏人的面指指點點:“東亞病夫!”
“亞洲病老虎哈哈!”
他們看着報紙上有關李小龍電影的報道,不屑地點評:“華夏的功夫就是花拳繡腿,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這李小龍不過是招式好看,跟雜技團似的,根本沒有殺傷力。”
鄙視了華夏功夫不說,連自己的偶像李小龍也要貶低,路人忍不住了。
“你少污辱人,你這麽厲害你上!”
英國人看着自己統治下的華夏人敢如此對他們說話,更大聲地嘲笑:“哈哈哈哈,你不會把這樣的花架子當真吧?我的上帝,難怪你們如此野蠻落後……”
誰知一位看似樸素毫不起眼的路人,突然模仿着李小龍的姿勢來了句:“啊打——”
惱羞成怒的英國士兵快速掏槍,卻被路人男子直接快速奪槍,反過來對準他,英國士兵吓得立刻舉起手來作投降狀:“冷靜!冷靜!”
路人戴着帽子,低低地壓着,遮住了他的眉眼,顯得有些神秘。
只聽他聲音低沉地反問:“我們若是花拳繡腿,為何你們八個國家也沒能把華夏打下來?”
英國人頓時被問得啞口無言。
一邊是新時代的新科技新武器,一邊是落後兩個時代的舊式武器和窮到啃樹皮吃皮帶的軍隊,但是依然是看似落後的一方贏了。
就連香港,現在已經在交涉要歸還華夏,他們遲早要被趕出這裏。
越是這樣,越是不甘心,才到處挑釁,想要留下把柄。
但是路人高手把自己掩飾的很好,教訓了一頓後快速離去,根本沒有洩漏自己的身份,讓英國人想找茬也沒處找。
“香港成了英國人的!”朱元璋面前攤開地圖,把大明的地圖與後世的地圖一起對比着看,還有一份特殊的地圖,是天幕曾經放過的八國聯軍後來在華夏各自的勢力範圍。
朱元璋看着那些刺眼的國家名稱寫在地圖上,如同看到了大明的領土被列強占領,心痛又憤怒。
“北方變成俄國人和日本人的,東南變成英國人和法國人,大清如此大的地盤,就變成別人碗裏的肥肉,肆意切割!”
“真是廢物!廢物!”
【大俠霍元甲同樣是清朝末年的英雄人物,但是,歷史上沒有“精武門”,只有霍元甲創辦的“精武體育會”。】
從第一次鴉片戰争1840年開始,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一共110年,華夏處在硝煙戰火中,人民在水深火熱中艱難求生,華夏武術也開始遭受質疑與壓力。
軍閥混戰,槍械倒賣,還有了土洋體育之争。
□□輸入後結束了冷兵器時代,華夏武術好像顯得毫無用武之地,被西方人甚至是自己人放棄和诋毀,各界有志之士紛紛提出“強國強種”。
1904年,梁啓超發表《中國武士道》,提倡華夏尚武傳統,以強國強民。
此後,一大批研究和開展武術教學的武術社團紛紛建立,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創辦“精武體操學校”,1910年改為“精武體育會”,以“提倡武術,研究體育,鑄造強毅之國民為主旨”,搜尋天下名師,融合百家所長,教授推廣武術。
後來“精武體育會”在紹興、武漢、佛山、汕頭、廈門等多地成立了分會,并且朝海外發展。
【精武體育會的辦會宗旨,是“愛國、修身、正義、助人”,并且以“不準以我之拳頭加予同胞身上”為戒律,被武林譽為“精武精神”。】
【除了霍元甲,還有黃飛鴻,不但是武俠宗師,還是一位家傳名醫。】
【杜心武,鬥米觀居士,被稱為“神腿”,曾擔任宋教仁、孫中山先生的保镖,飛腿打敗過日本相撲者。】
清朝的高手很多,許多都是後世耳熟能詳的名字,洪拳、醉拳、太極拳、形意拳、瘋拳、紅拳等等,基本都是清朝時期成形。
他們不論曾經習武的目的和緣由是什麽,不論彼此有什麽恩仇,最終都是走向戰場。
不是因為朝廷強征,也不是因為鬥氣揚名,是因為國難當頭,是為了保家衛國!
【我們可以看到,從宋朝到清朝,武術越來越成熟也是形勢所逼。】
【朝廷總想着打壓習武之人,認為百姓習武就成了“刁民”,卻沒想想,若是國家和平,誰會放下家中的農活擠出時間去習武?】
【大敵當前時,帝王逃竄,百官投降,最後是誰義無反顧投奔前線?】
唐朝的《唐律疏議》也有限制百姓私藏兵器的種類,在此之前,想要誣陷官員造反通常不是說私藏兵器,主要是說私藏甲胄。因為甲胄基本上各個朝代都不允許,但是兵器是不同的。
從宋朝開始才禁止民間私藏兵器,甚至連軍隊都不允許,平時訓練也是木刀木劍。
元明清同樣如此,尤其是元清,不但禁止民間私藏兵器火器,還禁止百姓集聚,百人以上就當做謀反。
但是當國難國恥發生,百姓意識到朝廷靠不住後,還是頂着一不小心就被當做謀逆造反的壓力,開始私下聚會、偷偷習武,用棍棒代替刀槍,用發簪代替長劍,習武自保,也是為了保家衛國。
當國家面臨強敵即将覆滅,當軍隊次次戰敗官員只顧着逃跑,當貴族們只想着投降保住榮華富貴,正是平日朝廷眼中的“刁民”,開始奮不顧身沖向最危險的戰鬥前線。
【從這些大俠身上,我們能看到“俠客”真正精神:】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