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遺珍5
第28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遺珍5
貧嘴後人荊咕還在天上吐槽,有關大漢的那些故事還沒結束,天幕下的百姓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大漢朝的,更覺得非常有代入感。
他們會為了漢文帝的節儉愛民感動,也會為了用那麽多牛羊馬殉葬心疼。
會為了屍體千年不腐瘋狂心動,也會為了屍體被展覽立刻縮回念頭。
從感情上來說,同在古代,與帝王們的思維沒什麽太大的差異。
但是帝王們看不到這一點,或者說看到了也不會太在意。
【漢武帝之後的漢昭帝,有些短命,年紀輕輕病死後平陵還沒修完,霍光還是讓他風光大葬,特意從渭河灘拉沙構築地下墓室,陪葬了無數的金銀珠寶,大辦了一場】
【漢昭帝之後,有一個被廢除帝號、沒什麽存在感的皇帝,海昏侯】
【海昏侯,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帝王,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曾經當過皇帝、王、侯和平民的人】
劉徹連連被創。
漢昭帝在他後面,那是他的兒子?很短命就病死,難道兒子身體不好?
“昭”作為谥號是個美谥,說明兒子作為皇帝幹得還不錯,怎麽偏偏短命。
還有後面廢除帝號的海昏侯,這又是個什麽情況!
該不會是他孫子吧!
劉徹急了,大臣們也急了。
能看到大漢的未來讓他們心情跌宕起伏,想要避免一些能看得到的災難,偏偏天幕不說名字,讓他們想改變也無從改變。
Advertisement
偏偏劉徹急也沒用。
這個時候,劉據還沒出生,連衛子夫也還沒進宮。馬邑之謀之後的第六年衛子夫才進宮。
好消息:他有兒子,兒子繼承皇位後做得也還不錯。
壞消息:兒子身體不好,年紀輕輕就病死了,而且孫子也不行,被廢了。
他甚至懷疑就是因為兒子身體不好還短命,導致孫子沒人教導才廢掉的。
【漢宣帝是另一種神奇,從監獄到皇位,從囚徒到皇帝。但是最為難得的是他并沒有因為艱難的童年經歷心理扭曲,反而重情重義,創下了昭宣之治,是一位人氣很高的皇帝】
劉詢被連連誇贊誇得眉開眼笑,但是保持着帝王範矜持地微微颔首,還算滿意:“宣帝,看來朕做得還不錯。”
“孝宣”是谥號,劉詢還有廟號“中宗”。
“宣”為美谥的一種,一般用于朝代中期的中興之主。
【漢元帝的人和陵墓都不出名,他在位時期最出名的事,是昭君出塞】
劉徹一聽到匈奴基因就動了,兒孫都顧不上:“嗯?匈奴又卷土重來了?”
後代這麽廢物的嗎,又出塞,這不就是和親嗎。
【嗯,漢武帝為了不和親想方設法打匈奴,漢元帝重新開始和親,你品,你細細品】
【有時候很疑惑,古人不是動不動說祖宗之制不能廢嗎,怎麽這個時候沒大臣跳出來說三道四了?】
【大概是因為,和親的也不是他們大男人,無所謂】
一群支持和親的帝王和大臣齊齊感覺被罵了,一些寫詩贊美和親公主的詩人也感覺被罵了。
“奏曲風嘶馬,銜悲月伴人。旋知堰兵革,長是漢家親。”大唐,文學家蘇颋搖頭晃腦贊美,“公主以一己之身換取兩國和平,這是多麽偉大的事。”
他的夫人白了他一眼:“讓你女兒去和親你願意嗎?”
蘇颋果斷拒絕:“不行!”
夫人:“呵呵。”
嘲諷歸嘲諷,送自己女兒去和親,她也不願意。
她忍不住想起金城公主。
丈夫的這首詩就是在金城公主和親吐蕃贊普赤德祖贊所寫,贊美金城公主的大義。
然而這幾年聽說金城公主在吐蕃過得并不好,生的孩子被贊普的其他妃子在生産當日故意搶走并宣稱是自己所生,直到孩子周歲時才能相認。
這也可以想象,因為吐蕃與大唐并沒有因為金城公主的聯姻就始終保持和平,而是再次開戰。
若不是吐蕃戰敗,贊普委托金城公主向大唐求和,恐怕金城公主一輩子都沒機會與孩子相認。
當公主,真是可憐啊。
不,準确來說,是被當做公主養的宗室女,真可憐啊。
金城公主同樣是宗室女冊封的公主,唐中宗李顯的養女,認養為公主的那一天恐怕就是為了利用她的婚姻。
【和親,其實是始于漢朝,始于劉敬】
【《史記·劉敬列傳》裏說得非常明白:“彼知漢适女送厚,蠻夷必慕之以為阏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于大父抗禮者哉?”】
【劉敬想得很美,嫁公主當王後,生太子繼承王位,也就是成為新的單于】
【匈奴人傻嗎?】
劉敬一慌。
他這是被罵了?
可是最怕的不是被罵,而是送了公主還沒用,那他的政治生涯豈不是終結了?
【秦朝和秦朝以前,哪怕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打了幾百年,草原民族也沒能南下】
【秦漢交戰時候,無暇顧及草原,冒頓單于異軍突起,統一匈奴,反過來威脅大漢。但是這個時候的大漢,并沒有大秦那麽強勢】
劉邦建國之後就飄了,覺得自己帶兵也可以,非要禦駕親征。
那時韓信尚在,但是因為收留項羽部将鐘離昧已經遭到劉邦的猜忌,他根本不給韓信領兵的機會。
然而劉邦高估了自己,第一次禦駕親征就遭遇了白登之圍。那個時候,韓信就在長安,但是劉邦依然不願意讓韓信領兵救援,還把他監視了起來。是呂雉和蕭何派人送金銀珠寶賄賂阏氏才讓劉邦活着回來。
沒多久,匈奴又來騷擾大漢邊境。
大臣劉敬提示送公主和親。劉盈甚至提議讓自己已經出嫁的姐姐去和親,呂雉拼死不同意,最後是選擇宗室女封為公主送去匈奴,還奉上了無數的金銀財寶。
匈奴笑納了漢朝的公主和財寶,然後繼續派兵騷擾。
哪怕是打出大漢脊梁的漢武帝劉徹,也送了劉細君給烏孫王和親,想拉攏烏孫一起去打匈奴。
劉細君正值妙齡,烏孫王七老八十,而且語言不通,根本無法交流。
公主難忍悲痛,寫下了《悲愁歌》:“穹廬為室兮旃為牆,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漢武帝得知消息後,也只是派人送去衣物用品表示慰問。
不久之後烏孫王就去世了,按照烏孫習俗,細君公主要嫁給她的繼子。細君公主不能接受,上書給漢武帝懇求,漢武帝卻依然道:“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
細君公主不得不嫁給下一任烏孫王,最後只在烏孫活了五年,便郁郁而終。
在她死後,漢朝又派解憂公主嫁了過去。
——是的,死了又如何,艱苦又如何,大漢不缺“公主”,為了大局,繼續和親。
【西漢與匈奴和親13次,與烏孫3次。東漢與匈奴1次,真正留下生平事跡的只有三位: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和王昭君】
【剩下的,為大漢帶來和平犧牲了自己一生的公主們,連名字都沒留下】
大漢宮廷中,即将出嫁的解憂公主,為了避免再次遭遇細君公主那樣語言不通的境遇,漢朝後期都是配備大量使團。有翻譯,有各種醫藥、工匠等百工人員。
馮嫽也是使團的其中一人,在歷史上,後來嫁給匈奴的将軍,并且真正的為大漢和烏孫的友誼做出了重大貢獻,有了另一個尊稱,“馮夫人”。
“權力,權力才是最有用的。公主,我們只能靠自己。”馮嫽握住解憂公主的手,感受到了她手中因為緊張汗濕了手心的濕潤。
“以後,我們在匈奴要相依為命了。”解憂公主緊緊回握住馮嫽的手。
她不想也在嫁出去後只能活五年就去世,也不想沒有任何成就、沒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輕飄飄的去世,如同一片不重要的落葉。
她們,一定要好好活着,哪怕是在遙遠艱苦的匈奴。
【劉敬想讓公主生下太子,事實上漢朝和親那麽多次,唐朝也和親40多次,生下子嗣的只有12人。而且還會被單于的其他妃子搶走,或者子女根本沒機會長大,或者長大了也會死于王位争奪,沒有任何一人的子嗣繼承單于之位】
【中原王朝也有外來的公主當妃子,同樣也沒有任何一位妃子的子嗣繼承王位。同樣是帝王,将心比心,混血的皇子能讓朝臣認可嗎?】
唐朝中後期帝王們的表情頓時都有些難看。
安史之亂時,唐肅宗請回纥人出兵幫忙平叛,給予了很多條件。
後來回纥坐大,越來越過分。
到唐德宗時期,回纥人逼迫大唐進行“不平等交易”,以一匹馬換五十匹絹。
馬是沒用的病馬、弱馬,但是唐朝必須給上好的絹布。
如果大唐給不出絹布,回纥人便以讨債為名常駐長安,殺人放火,欺男霸女。
最後唐德宗送去鹹安公主和親,解除危機。
然而鹹安公主更悲慘,不到八年的時間,先後嫁給武義成功、武義忠貞、武義奉誠、懷信、騰裏,五人。前三人是祖孫三輩分,後兩人是父子。
她的一生都奉獻給大唐和親事業,死後葬于回纥,最終也沒能回到故鄉。
皇帝不知道和親公主悲慘嗎?
知道,所以他們一般不會嫁自己的親生女兒,會在宗室選個适齡少女,或者認個幹女兒,名義上的“公主”。
比如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遠房宗室女,劉細君是漢武帝的侄子罪臣劉建之女。那麽回纥真得那麽垂涎大唐公主的美色嗎?
同樣不是。漢唐時期有厚嫁風俗,在和親的時候更甚。但是這個厚嫁不是給公主的,是給單于和部落的。
相當于,漢唐王朝用皇室公主、陪嫁使團巨大的財富和陪嫁工匠們先進的中原技術換來短期和平,一旦不能滿足他們新的需求,就會繼續騷擾索求。
【大部分公主沒有任何子嗣,首先是因為年齡差太大,比如烏孫王當時都快八十歲了。其次是單于們警惕大漢,擔心部落被吞并,根本不允許公主懷孕。】
【漢朝皇室有禦醫,匈奴人,也有巫醫】
【而且還有更大的危險,一旦與中原王室交惡,第一個死的就是公主】
【唐朝時期,就有靜樂公主、宜芳公主兩位公主被殺】
唐玄宗時期,安祿山對這兩個公主聯姻的部族壓迫太大,部族遷怒于和親公主直接斬殺。
加上前面安史之亂與回纥的因果,可以說一旦中原勢弱,公主們都是被迫派出去維持和平的棋子。
甚至有的公主沒有完成任務還會被斥責。
《資治通鑒》就曾經記載唐武宗斥責和親太和公主,因為回鹘可汗不斷勒索大唐,勒索未果後開戰擾邊,太和公主脫簪謝罪。
回鹘——便是曾經的回纥,幫助平定安史之亂後請求大唐改名回鹘得到許可,但是野心從那時醞釀起來後,就沒有再平息下去。
而太和公主有選擇的權利嗎?
沒有,她同樣是被迫五嫁。當時的回鹘已經進入末期,可汗互相厮殺,但一定會搶她這位大唐公主,不是因為愛情,是因為她是勒索大唐最好的棋子。
唐武宗後來派兵把太和公主從回鹘趁着混戰時帶回去,也不是感激她有功,而是不想繼續被勒索。
接回長安後,太和公主被唐武宗斥責,她的姐妹——其他五位公主覺得她五嫁傷風敗俗拒絕迎接,第二年太和公主就郁郁而終。
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哪怕公主們身負重命被迫和親,甚至身處險境有死亡的風險,依然地位很低。
中原不重視,只在乎結果有沒有達到。
少數民族政權很警惕,哪怕是是否允許公主們生孩子都會警覺着。
可是唐朝的和親公主至少能有名字,漢朝的和親公主大部分連名字都沒有,只知道嫁了,又嫁了,前一個就是死了。
【為了能拉攏兩國關系,公主的陪嫁往往非常豐厚,但這與公主也沒什麽關系。陪嫁團帶的是資助他國的技術人員,還有翻譯。這其中如果有人對被派遣不滿,反過來會變成對付中原的一把刀。比如,中行說。】
漢文帝時期,劉恒面色一沉:“中行說?”
這不是他剛剛送去給宗室女子陪嫁的宦官嗎?
漢文帝六年,讓宗室女子嫁給匈奴為單于阏氏,其中有宦官中行說作為翻譯。
中行說原本是燕人,因為燕山距離蒙古不遠他精通匈奴語言,被派遣去了匈奴。
然而一到匈奴,中行說先是投降匈奴王,勸說匈奴王不要貪圖大漢的絲綢和食物,更不能在風俗上被漢人同化,熟練的為匈奴起草文書,好在氣勢上壓倒漢朝。
當老匈奴王去世後,年輕的單于繼續寵信中行說,繼續依靠他打壓和利用漢朝,而漢文帝繼續送公主和親。
——無論是大漢還是匈奴,甚至是一個翻譯的宦官中行說,各自達成了自己的目的,除了和親公主。
漢文帝再次嫁女,史書上同樣沒有記載她的任何名字和信息,只能根據再次嫁女猜測,前一位和親公主應該也是早逝并且沒有留下子嗣。
【我們在現代哪怕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游,都容易水土不服。特別是南方人去北方,首先極其幹燥的氣候會讓你的嘴唇幹裂、皮膚頭發都幹燥的時時刻刻想喝水,還更容易上火。然後是飲食,尤其是草原以吃肉為主,短暫吃兩餐很激動,吃多了首先一個問題就是,腹脹,消化不了,滿肚子油膩會覺得渾身難受】
【而且這已經是現代化後有樓房有暖氣有自來水電的時代,別說古代,九十年代的時候草原上還有狼群,牧民晚上睡在帳篷裏能聽見外面的狼嚎。你還不能躲,你躲了狼把羊吃了全家一年的收入就沒了,你得帶着獵犬和火把把狼趕走】
“嗷嗚——”
“嗷嗚——”
荊咕放出了草原上的夜晚。
當狼嚎陣陣,走出帳篷,就看到黑漆漆的夜色深處,綠色的狼眼,在黑暗中密密麻麻。
帳篷的主人舉起火把,火光照亮狹小的一片區域,能看到最前面的一群草原狼群,朝着帳篷和帳篷周圍的羊圈步步逼近。
狼群餓的瘦骨嶙峋,但是貪婪而兇狠的模樣讓人毫不懷疑它們的殺傷力。羊圈十分慌亂,隔着百米距離就感受到了天敵的威懾力,叫個不停。
“嗷嗚”一聲,頭狼走出來,體型最為高大,壓制的羊群更慌亂,不斷往躲着擠着。
獵犬也出來了,八九只獵犬發出兇狠低沉的威脅,不斷刨地,對着狼群發出威脅的低哮:“嗚嗚——”“汪汪!”“汪嗷——”
獵犬相對于狼群還是數量少了點,狼群并沒有吓到,依然在補補逼近。
直到女主人提着弓箭出來,射出幾箭射傷了幾只閃躲不及的狼,才把狼群吓走。
但這只代表平安度過了一個晚上。
拿着火把的男人看着狼群離開的方向并沒有放下心:“冬天了狼也沒吃的,明天還會再來,注意點。”
女人點點頭:“我們輪流守夜。”
簡單的對話也說明,對于這樣的環境,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可是對于生活在深宮中的公主貴女們,她們真得能适應嗎?
漢宮中,宮女王嫱喃喃念着:“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此時的王嫱已經被賜名為“昭君”,改不了出塞和親的命運,但是可以改變出塞後的命運。
“權勢……”王嫱緊緊握拳,想起了一點點宮中的小太監和畫師。
太監和畫師同樣是宮中的小人物,但是面對她們這樣的宮女,依然敢大膽索賄,不滿足就各種使袢子。
這就是權力的作用。
哪怕她是弱女子,有了權力,依然可以改變命運。
她必須好好活下去!
【說起和親太壓抑了,我們說回漢墓,開心一下】
劉徹:不,你還是說和親吧。
為什麽說漢墓就可以開心?感覺更不妙了。
“史官,把之前和親公主的名字和功績都好好記下來。”劉徹嘆息一聲。
他并非不知道送公主和親是憋屈丢人的做法,可是大漢要是能打過匈奴,至于和親嗎。
所以,匈奴,他一定要打!
現在沒打贏,他也只能選擇先走一步小步子,把和親公主的貢獻公平地記載在史書上。
史書上不記載女性的全名并不是大漢才開始,史官剛要猶豫,劉徹冷聲道:“那選你女兒去和親?”
史官立刻運筆如飛,寫,馬上寫!
“等朕把匈奴打趴下,就把和親公主接回來養老。”劉徹冷哼一聲,“其他皇帝做不到,不代表朕做不到。”
唐太宗時期,李世民嘆氣:“把天幕上提到過的和親公主都寫下來吧,包括大唐的。”
後世子孫不指望了,都說到安史之亂靠和親請回纥派兵鎮壓,中原朝廷弱成那樣,不和親打得過嗎?
本質上,就是中原王室的沒落。
朱元璋很驕傲:“朕的大明,不和親,不納貢!”
明初時期,明朝的公主的确都是嫁功臣和将領,起碼比和親好。
但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後來的明朝公主,過得比和親公主也好不到哪裏去。
【大家都知道,漢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雙性戀。比如漢高祖劉邦有男寵籍孺,漢惠帝劉盈有男寵闳孺,漢文帝有男寵鄧通,漢武帝劉徹有男寵韓嫣。而且對男寵的寵愛更甚于寵妃。】
【漢文帝聽說鄧通被算命以後要餓死,直接把鑄幣權交給鄧通,相當于給了一座金山銀山,可沒見哪個帝王給寵妃鑄幣權。漢朝的後裔也很好的繼承了這個傳統】
【你們看,他們對真正犧牲自己成全國家大義的和親公主沒有半分感恩,對男寵倒是好得很,當男人真好啊】
明顯的嘲諷聲,刺的派出過和親公主的帝王有些臉熱。
劉邦心虛,但是他現在就是打不過匈奴,自己都差點在匈奴沒了,他也沒辦法。
“好曾孫,靠你了。”
聽說他後代有個漢武帝很厲害?匈奴交給你了,和親公主的事也交給你了。
呂雉白了他一眼,這老家夥,真是臉皮厚。
劉恒微笑,看得衆朝臣反而覺得自己思想太污穢。
【漢成帝和飛燕合德姐妹花的故事大家想必也聽說過,相傳漢成帝是因為服用虎狼之藥死在趙合德的床上,也因此,飛燕合德被譽為古代著名的禍國妖妃】
禍國妖妃?
還是舞姬的趙飛燕與趙合德抱頭痛哭。
她們沒想到,在後世竟然會留下這樣的惡名,明明她們身為家養的舞姬,說好聽點是舞姬,不好聽就是賤籍女婢,随時可以被主人發賣的那種。
【然而,飛燕合德就如妲己一樣,慘當背鍋俠】
趙合德擦擦眼淚,倔強地看向天幕:“姐姐,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天幕一定會給我們指點明路的。”
也許因為這個名聲她們再也不會進宮,會被主人送給某個官員當小妾。
也許,她們逃脫不了命運,還是會繼續被送進宮。趙飛燕含淚點點頭:“嗯,知道了未來也好早做打算。”
【事實上,飛燕合德還沒出現時,漢成帝好色一點沒改,而且發揮老劉家的特長,男女通吃】
【他寵幸男寵張放,平日裏“與上卧起,寵愛殊絕”,寵到封他為富平侯——寵到太後拿他實在沒辦法,只好把張放流放。就這樣,漢成帝依然戀戀不忘,一封一封地寫情書,時不時把張放召回來】
劉骜頗為憤怒:“大膽!朕乃天子,想寵愛誰就寵愛誰!”
張放跪在一旁,低着頭看不到臉上的表情。
但是他渾身籠罩着陰郁的氣息,顯然并不高興。
如果他本就是李延年那樣身份低下的賤籍,被歷史記載成男寵,或許也只能辛酸一笑。
可是他祖上輝煌過,也封侯過,自己如今卻憑借這一種“寵愛”被封侯,被歷史記載,張放覺得極為難堪,連帶着看身上的侯位也覺得刺眼起來。
等劉骜勉強平息了怒火,張放突然帶着哭腔請示:“陛下,臣敗壞了陛下的名聲,無顏面對先祖,還請陛下将臣流放在外将功贖罪吧!”
【但凡劉邦對自己的開國功臣有如此情意,韓信等人也不至于死那麽慘,大臣們實在是沒拿捏到老劉家的愛好啊】
劉氏皇帝集體抑郁。
而漢初的開國群臣更郁悶。
拿命打拼天下,還不如男寵受器重,這是什麽道理。
【對了,張放何許人也?漢武帝時禦史大夫張湯的玄孫,大司馬張安世的曾孫,母親是漢宣帝劉詢的女兒敬武公主。劉詢就是那位民間出身的劉病已,創下宣武中興,可惜他的子嗣不成器】
張湯:!!!他這樣的酷吏,怎麽會有這種玄孫!好男兒做什麽不好要做男寵!
好好看着熱鬧,怎麽這熱鬧突然燒到自己身上了!
張湯的兒子張安世同樣震驚,他的曾孫,怎麽一點也沒有遺傳祖宗的風骨!
張湯可以說是酷吏,但也同樣是能臣,更是清廉的能臣。
生前被朱買臣等人誣陷自殺,死後被清算,發現家中只有不到五百金,還都是來自帝王的賞賜。
也或許是父親的死給了張安世警惕心,張安世為人處世相當謹慎,為官廉潔,但是官運亨通,不但官拜大司馬、少将軍,後來還得以受封富平縣侯,并且成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晚年也得以善終,比父親一生更圓滿。
但是這麽優秀的祖先下,出了一個男寵張放……
【從親緣上來說,張放還是漢成帝的表弟。後來,漢成帝為表器重,把妻子許皇後的侄女嫁給了張放,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心裏只有一句話:許皇後倒了八輩子黴!】
【老公是雙性戀,侄女也被迫嫁給雙性戀!而且這位許皇後生了女兒夭折後,還被廢後了,遇人不淑真是連環打擊。】
【因為縱欲過度,漢成帝其實是中風而死,不過的确死在趙合德的懷裏。漢成帝沒有任何子嗣,民間傳說是飛燕合德禍害子嗣,其實,姐妹倆沒進宮前他也沒孩子。】
【漢成帝的原配皇後生過一女,夭折。班婕妤生過一子,夭折。我們知道,男子縱欲過度其實會導致精子質量不好,精弱或者精少,結合歷代帝王越是荒淫反而越是子嗣艱難,大家可以猜到問題到底出在誰身上】
縱欲過度反而會子嗣艱難?
大臣們默默地看向了劉徹。
陛下,自己反省一下。
劉徹:“天幕說了,朕是有兒子的。”
還是漢昭帝。
可惜的是,短命。
大臣也不好直說,只用眼神看着陛下:您也知道自己兒子短命,要不,您多生幾個?
不需要大臣明說,劉徹也急,可兒子這事是能急出來的嗎!
【再說一個漢哀帝,就是繼位的侄子。】
【漢哀帝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說起同性戀的古代詞彙“龍陽”“分桃”“斷袖”,大家就知道了。龍陽指龍陽君為魏王拂枕席。分桃指彌子瑕與衛靈公分桃而食,斷袖指的就是漢哀帝和他的男寵董賢】
劉恒笑容終于繃不住了。
這種典故,不要也罷!太丢人了!
【據說在一個大白天,漢哀帝寵幸董賢後,看到董賢睡得十分香甜,漢哀帝想起床卻發現衣袖被壓在董賢身下。他見董賢睡得十分香甜實在不忍心打擾,于是割斷自己的袖子起身。這便是“斷袖之癖”的來源】
【漢哀帝對董賢極為寵愛。除了如膠似漆形影不離,還不斷地為他加官進爵。董賢從太子舍人一路升官,成為黃門郎、驸馬都尉、侍中、高安侯,後來22歲的時候已經當上了大司馬,操控整個國家的大權。】
【如此,漢哀帝依然不滿,甚至想要禪位給董賢,可惜的是被大臣們拒絕了】
劉邦拔劍:“朕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那不肖子孫竟然要送給一男寵!”
呂雉冷笑,呵呵,這不像極了你。
兩夫妻雖然看彼此不順眼,也同時對彼此了解極為深刻。
呂雉不說話只笑笑,劉邦就看出呂雉什麽意思,臉皮很厚地解釋:“朕就算寵愛男寵,也不會把江山送給他。朕是混蛋,但朕不傻。”
對自己的認知十分清晰了。
呂雉默默扭過頭。
倒也沒錯,這混蛋把江山護的緊緊的,對當年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都時不時冒殺心,男寵真要有非分之想,三族都沒了。
【董賢已經加官進爵到了極致,又不能讓愛寵當皇帝,還能如何表示自己的寵愛呢?】
【漢哀帝腦袋一拍,有了,生同衾死同穴,他要為董賢修陵墓,并且是按照帝王規制修陵墓】
【目前發掘的義陵北司家莊的殘冢雖然資料不足證明這是為董賢修建的,但是冢中曾出土“高安萬世”的瓦當。據《漢書·佞幸傳》中記載,哀帝曾封董賢為高安侯,“高安萬世”瓦當應當是董賢所用瓦,因此極有可能就是董賢之墓】
“高安萬世!高安萬世!”氣得劉邦拔出劍對着空氣一陣亂抽。
呂雉十分淡定往後閃開點,順便吩咐左右去叫太醫,免得老頭子氣死了。
大臣們酸溜溜。
我們封侯出生入死,如此艱難,想不到有人憑借男色就可以封侯,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
再看看劉邦那張老臉,對不起,實在是不能接受。
其他漢皇朝的大臣開始心思詭異起來。
【大家都知道,漢代皇帝死後口含玉珠、下枕玉璧,甚至還用玉片和金絲連綴而成的葬服從頭包到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金縷玉衣”,史書中稱為“金縷玉柙”。但是這樣的厚葬也導致他們的帝王陵被盜者衆多】
【現如今出土的兩件最完整的金縷玉衣,一件是劉勝墓中出土。劉勝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有個很出名的後代,漢昭烈帝劉備。】
突然被提名的劉勝原本提着心緊張地不行,天幕本來是在介紹大漢皇陵,突然介紹他還以為自己謀反成功了。
但聽到不是自己當皇帝,剛剛要失落,結果是後代當了皇帝,劉勝頓時又可以了!
他環顧一圈自己的衆多妻妾,不知道是哪位夫人的後代?
既然不知道,要不就都多多努力點?
【沒錯,劉勝就是中山靖王。這位中山靖王別的不好說,生孩子特別能生,有一百二十多位!】
劉勝還挺驕傲,嘿嘿,一百二十多位,總有一個成器的。看,這不就有個後代當皇帝了。
剛被大臣們懷疑過身體的劉徹有些酸,他的子女連零頭都不到。
【大家經常調侃漢景帝劉啓是為國生子,因為他的後代都比較有出息。】
【近的劉徹,能與秦始皇并稱的秦皇漢武,與秦始皇、李世民并稱為“龍鳳豬千古一帝”。】
【遠的長沙王劉發之後劉秀,漢光武大帝,東漢的開國之君。中山靖王之後劉備,蜀漢的開國之君。還有魯恭王劉餘之後劉表,也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軍閥,如果不是自己沒什麽野心也能稱霸一方。】
【不得不說,大漢棋王真是下得一手好棋,硬生生通過生孩子給大漢不斷地續命,成為了封建王朝歷史最悠久的王朝,後面再也沒有能超過漢朝的】
漢景帝劉啓:開心!
朕的兒子都如此的有出息!
聽到稱呼自己為“大漢棋王”,想起自己還是太子時的往事,劉啓心情好,哈哈一笑。
再聽到兒子又是“千古一帝”,後人又是開國之君,大漢還是最長的王朝,劉啓的帝王威嚴也保持不住了。
“好!朕的子孫都如此有出息,太好了!”
【哦話題跑遠了,說回金縷玉衣】
【為了打造皇室才有資格享用的金縷玉衣,漢朝禁止民間使用玉器——這也是後來茂陵即使被多次盜墓許多金縷玉衣還能保存下來的原因,盜墓賊不能使用玉器,見光就死,于是只抽走了金縷玉衣裏的金絲。】
【漢代帝王用金縷玉衣是為了保證屍骨永存,然而即使不能使用玉器,金絲和其他寶藏也招來無數盜墓賊。除此之外,還對屍骨造成了損害】
【中山靖王墓被發現的時候,只見金縷玉衣不見屍骨,這是怎麽回事呢?】
【考古隊将金縷玉衣整體遷出古墓時才發現,墓主人的屍骨就藏在玉衣之中】
【由于随葬品豐富,動物殘骸和大量的酒增加了墓室中的有機物含量,使得屍體容易腐爛。再加上地下水和石灰岩的溶解作用,屍骨早已變成了灰褐色的粉末,只在頭顱內殘留有一部分牙齒的琺琅外殼。而在金縷玉衣被發現之初,後來墓室房頂坍塌将金縷玉衣壓成扁平狀,因此考古隊工作人員沒有注意到裏面的屍體】
一捧灰燼,幾顆牙齒,就是劉勝死後的模樣。
原本在自己府邸帶着衆多妻妾一起開開心心看天幕的劉勝一口老血“噗”的噴濺而出。
死後不僅屍骨無存,還被自己的墓室壓扁了!
他想着要厚葬,是想死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誰能料到榮華富貴沒享受到,反而還因此糟了難。
“不要了——不要了——”
在妻妾們緊張地叫來大夫給劉勝把脈時,劉勝老淚縱橫,嘴裏喃喃念着,顯然受到的刺激不小。
【西漢其他皇帝的陵墓也沒什麽好說的,皇帝平庸,帝王陵也比較一般,當然,盜墓賊也不嫌棄,都盜得很幹淨】
被紮心的帝王們:既然一般,那就別盜啊,盜光了還嫌棄,這是得有多欠打#¥@¥!
【現在我們來說說東漢,說說被稱為“大魔導師”的漢光武帝的原陵,說一說他那好心辦壞事的孝順兒子】
【我們能看到大部分開國皇帝都比較儉樸,比如西漢漢初一連四位皇帝都是休養生息,節儉樸素,這才給劉徹留下了充盈的國庫去打匈奴】
【東漢的開創者同樣如此,劉秀也是一位節儉的皇帝】
【後世的有為明君都很懂得節制自己的欲望,比如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富有四海還能節儉自省,這點非常值得我們誇一誇】
被點名的有為明君驕傲。
節儉是美德,身為帝王還能頂住普天之下最大的權勢富貴的誘惑節儉,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美德。
天幕這一波誇贊就誇到他們心裏去了。
【劉秀生前就給自己選好了帝王陵的位置,不同于歷代帝王陵依山傍水的格局,他選的是“枕河蹬山”的格局,帝王陵坐落在黃河灘上】
【後來劉秀給負責修建陵園的窦融說,他的陵園所制之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只要能讓雨水排出就行。】
【等到自己臨終前,劉秀再次下旨強調:我在世無益于天下平民百姓,喪葬時應該像文帝那樣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銀銅錫等貴重物品。要因山為陵,不起墳堆。】
【所以他的陵園,起初沒有任何奢華建築,就連我們現代看到的柏樹也是隋唐時期栽種的】
“這才是真正的節儉。”劉恒都自愧不如。
【我們根據他的生平和過往能猜出,不僅是因為賢明愛民,還有起義時期不好的記憶,畢竟當時他的對手就是赤眉軍。甚至有傳說,赤眉軍是在劉秀手上打了敗仗,軍心渙散,就故意去盜漢帝王陵,一是出氣洩憤,二是劫掠珠寶收攏軍心,三就是想破壞他祖宗的風水想讓他戰敗】
【畢竟,劉秀是漢景帝劉啓的後代】
劉啓:也不知道是該為又一個後代當了皇帝拯救大漢高興,還是該為自己替後人背鍋、導致墳墓被盜生氣。
還是罵赤眉軍吧。
“無恥小人,不講道義!”
【但是,很可惜,他的大孝子沒明白父親的苦心】
【或者說明白了,但是大漢以孝治國,他需要借替給父親盡孝表現表現】
【反正結果就是,漢明帝後來把原陵重新翻修,修得更加奢華大氣,也更加的吸引盜墓賊的目光】
劉秀笑呵呵地沖劉莊招手:“朕的好太子,你過來一下。朕不打你,真得不打。”
劉莊額頭開始冒汗:“父皇,你聽我解釋。”
“那你說說,是你太蠢沒明白父皇的苦心,還是你想表現表現?”劉秀看起來仿佛沒生氣,一直笑眯眯的,但是對劉莊來說,更吓人了。
劉莊吞了吞口水:“我蠢。”
寧願承認自己蠢,也比說借着父親的陵墓表現要好。
“還算有腦子。”劉秀拍了拍太子的腦袋瓜,“現在長記性了吧?”
劉莊被拍得腦袋一點一點,不點頭也得點:“長了,長了。”
不僅長記性,也要長腦子了。
他出生比較晚,劉秀公元25年登基為帝,他在公元28年才出生。
論資歷,在家中也不是老大,排行才第四,上面還有幾個母後得寵為人強勢的哥哥。
沒有跟父親一起打過仗,也沒見過赤眉軍瘋狂盜墓的行徑,不懂王朝末年時期任何嚴苛酷刑都攔不住想盜墓的人。
現在聽到天幕解釋,劉莊才明白:與其阻攔,還不如薄葬。
以後,他也要薄葬,也要用陶俑替代人殉動物殉葬,做成秦始皇陵那樣!
不,做得更好!
【東漢末年,董卓派呂布挖掘了北邙山上的皇陵,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的皇陵,無一幸免】
【這一次,光武帝的原陵也慘遭牽連,墓中被盜竊一空,地面建築被嚴重破壞】
【我們目前見到的原陵其實不是最初明帝為光武帝修建的,是宋朝時期重新整修的】
趙匡胤驕傲臉:沒錯!他派人修得!雖然自己節儉點,但是該花的錢不能省!
【漢光武帝的兒子漢明帝,算是一位中興之主,開創了墓道左右立陶俑,後面歷朝歷代都保留了下來】
劉秀又摸了摸兒子的狗頭:“好主意,朕的了。”
劉莊:???天幕不是說這是他開創的嗎,怎麽就成父親的了?
他小心翼翼問:“您不是要節儉,要低調嗎?”
劉秀:“嗯。所以朕決定金銀銅器、殉葬動物都不要了,只要各種陶俑。”各種盜墓賊搬不走、或者搬走也賣不出去的陶俑,跟秦始皇陵一樣威武的陶俑。
劉莊:可是他的首創!不就又歸父皇了!
劉秀:“怎麽,你不願意?”
“父皇願意使用兒臣的想法,兒臣再高興不過了,怎麽會不高興。”皇室人都是戲精,劉莊的演技在劉秀的眼裏剛剛及格。
不過嘛,兒子已經禍害過自己一回,自己禍害一下兒子怎麽了!
【漢皇陵其實能講的不多,畢竟被盜得太慘了】
【漢皇室對和親公主都選擇忽視,名字生平都不會好好記載,然而後世永遠記住了昭君出塞,用文字圖畫和各種形式永遠銘記她】
天幕先放出了昭君出塞的無數畫像,都是後人根據猜測所畫。
還有無數後人演繹的昭君,各種各樣的美人,千姿百态,無一例外的懷抱琵琶,神色堅定。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着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王嫱眼眶一熱,咬着嘴唇壓抑住哭聲。
她不能哭出聲來,哭出來了陛下會認為她對出塞和親心有怨恨,她在宮中的日子會更難熬。
後人能一直銘記,她就滿足了。
王嫱緊緊抓住自己的琵琶:她一定不會辜負後人的贊美,好好活出個樣子來。
【漢皇室的帝王們用金縷玉衣想要保存遺體千年不腐,然而只有辛追夫人真正做到了千年不腐,幾千年後的科學家為她用電腦技術複原了形象,從此全世界永遠記住了她的名字,她的模樣】
天幕又放出了辛追夫人像,先是屍體模樣,然後在辛追屍體出土30周年之際,科技人員畫出了辛追夫人四個不同年齡時期的複原面相标準圖,分別是7歲、18歲、30歲、50歲。
可以看到,辛追的面相在3個年齡階段各有特點。兒童時期的靈動活潑,少女時期的靈氣美貌,成人時期的幹練大氣,中年時期的雍容華貴和隐藏面色中的疲憊病容。
後人詳細的複原了她各個年齡段的模樣,仿佛記錄了她的一生。
“母妃,這不是你嗎?”長沙國中,辛追夫人的孩子震驚地看到天幕上與母親幾乎一模一樣的畫像。
“是我,是我。”此時的辛追夫人,已經年邁體弱,久病纏身。
她覺得自己時日無多,也沒什麽執念,平庸而悠閑地過着屬于貴婦的生活,等待着自己的歸日。
直到此刻,當天幕說出她後來的特異之處,辛追夫人感覺心裏好像有什麽一直埋藏的東西被撥動了。
也許,她可以因為自己的神異之處,做點什麽……
【男人刻意模糊那些女子的名字和來過的痕跡,但是歷史會記住,人民會銘記,到底誰才是真正做出貢獻的人】
【接下來,我們要講述隋唐的帝王陵,而這兩個王朝的故事書太多了】
【《隋唐英雄傳》《隋唐演義》,誰沒看過呢】
【今天,我們來講講這些故事的主角,生前和死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