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章
第 12 章
周王是宗室,不能随意審訊。
所以确認了趙熙的話有幾分真實後,周遇之又詢問了具體細節,接着将周王身邊的長史、管事、小厮等押出來單獨詢問,并一一對照。
最後他攔住了去周王監牢宣讀旨意的屬下,馬不停蹄地回到了宮中。
而宮裏,天佑帝與幾位重臣、宗室正在等候。
重臣有劉廉首輔、陳祥閣老、趙良策閣老、禮部尚書張維運、吏部尚書愚鴻、刑部尚書簡嚴、戶部尚書秦子賀、大理寺卿邝項光、都察院左都禦史張浩正等。
至于宗室這邊人數也不少,在京城的王爺、郡王們都來了,有莊王、成王、晉王、平寧郡王等。看到周遇之表情嚴肅,他們的目光都移了過來。
這其中有厭惡、憎恨、也有好奇、打量。
但周遇之并不在意,他行禮後徑直走到了天佑帝身側,壓低了聲音禀告剛才從趙熙處得來的消息,沒讓其他人聽見。
而等他說完,在場所有人便都聽到了天佑帝驚訝的聲音,“此話當真?孝敦那孩子當年的意外,真的有人插手其中?!”
這話一出,殿內衆人齊齊變色!
反應最大的無疑是成王,他霍地站了起來,顫抖着問道:“陛,陛下!”
天佑帝還處于震驚之中,臉色不太好。
他指了指齊齊望過來的幾人道:“正好諸位愛卿都在,遇之,你将這件事與諸位愛卿分說一番,真是豈有此理!”
于是周遇之便将趙熙的話以及自己的初步調查說了出來。
說完後,滿室寂靜。
Advertisement
按照趙熙的說法,天佑二十六年的時候,孝敦太子要成親,定下的太子妃是劉首輔的嫡長孫女。當然,當時劉廉劉大人還不是首輔,只是吏部尚書。
彼時周王府每況愈下,并且肉眼可見的,待孝敦太子登基,坐在皇帝寶座的那人從兄弟換成了侄子之後,周王府會越發敗落。所以也不知道是誰跟周王建議,亦或者是周王自己想出來的,他打算尋兩個絕色美人獻上,好讨太子的歡心。
但周王這個人既要面子又要裏子,既不想在明面上得罪太子妃與劉家,又想在孝敦太子面前讨好處,于是‘靈機一動’,就把兩位美人安排在城外的一個莊子上。随後周王又收買了太子身邊的一個太監,讓他勸太子出城騎馬。
然後他便可安排太子與美人偶遇。
誰知那天忽然下起了大雨,閃電一打馬便驚了起來。
最後驚馬四處亂跳,踩死了那個被收買的太監。而孝敦太子的騎術也沒有很好,于颠簸中摔下馬來,當夜便去世了。
因為是臨時安排的,那個太監也死無對證,所以當時的東廠督主及番子們并沒有查出什麽端倪,當做意外處理了。
事後吓得不輕的周王送走了美人和管家,并絕口不提,這件事便這樣隐瞞了下來,直到今天被趙熙用來換取活命的機會。
……
聽完後,一屋子的重臣面面相觑,誰也說不出話來。
誰能想到呢?
因為這件事滿打滿算只經過了三個人的手,那位被收買的太監還當場死亡了,連‘殺人滅口’都不存在。所以雖然掘地三尺,但當時的确查不出什麽來。
若不是趙熙那日正好躲在了書房,聽到了一些端倪,若不是他如今貪生怕死,和盤托出以求保命,只怕所有人都會以為這只是一個意外。
成王聽得眼睛發紅,噗通跪了下來,“陛下,陛下,孝敦他,孝敦他死得冤啊!臣弟懇請陛下查明原委,為孝敦太子報仇!”
首輔劉廉也站了出來,嚴肅地道:“陛下,周王此舉駭人聽聞。臣懇請陛下下旨,命三司會審查明真相,讓孝敦太子沉冤得雪。”
其餘人相互看了看,也跪了下來。
“請陛下下旨!”
天佑帝沉吟片刻,嘆息道:“朕記得孝敦那孩子,性情敦厚、穩重。最為難得的是聽得進朝臣的谏言,知錯能改。朕與太傅商量許久,都覺得他雖無雄才偉略,但做一守成之君足以。當年他出了意外,朕與太傅都悲痛萬分。”
“太傅更是自責于未能教好他,郁郁而終。”
頓了頓,他看向了衆臣,“既然有所懷疑,那便查個明白,以慰孝敦在天之靈。”
“傳朕旨意,命東廠緝拿人犯。命東廠、三司會審查明真相,命宗人府、劉卿、趙卿觀摩審案,期間若有誰敢阻攔,當斬。”
宗人府宗正晉王、首輔劉廉、閣老趙良策站了出來:“臣遵旨。”
周遇之站了出來,“臣遵旨。”
刑部、理寺和都察院也各自有人站了出來:“臣遵旨。”
于是接下來周遇之又進入了忙碌之中,一方面派人去趙熙說的地方尋找那位管家,一方面則在晉王、劉首輔、趙閣老三人的觀摩下,與刑部尚書簡嚴、大理寺卿邝項光、都察院左都禦史張浩正一起審訊趙熙、周王及相關人等。
周王一開始喊冤,說周遇之血口噴人,純屬污蔑。但在東廠番子們将當年的兩位美人和那位管家帶回來後,他便癱軟在地,面露絕望了。
最後真相大白,與趙熙交代的一般無二。
殺太子,等同于謀反。
所以在滿朝嘩然以及京城百姓的震驚之中,周王被賜下毒酒,其十歲以上子孫全部都被處死,婦孺則遣送皇陵守墓,遇赦不赦。
另外趙熙求仁得仁——死罪雖免,但全家都被貶為了庶人,一并前往皇陵。其妻妾願意跟随的便跟随,不願意的則在皇家寺廟落發出家。
廢太子一案終于塵埃落定。
趙熙臨行時,周遇之安排了千柳帶人押送,并提醒道:“此乃陛下的旨意,庶人趙熙既然讓孝敦太子的死大白于天下,便于社稷有功,可免于一死。”
“你可明白?”
不管其為人有多麽卑鄙、讓人所不恥,但趙熙既然立功了就應該獎賞。所以周王案結束後,天佑帝在周遇之的勸說下還是留了他一命。不然立功者不賞,以後下了诏獄的人就更不會開口了,這對周遇之是不利的。
當然皇陵也不是什麽好地方就是了。
脫去鐵面具的千柳點點頭,“屬下明白。”
得知趙熙可能死不了後,她便找人打聽了守皇陵的事。結果發現這些被送去的人每天都要步行上山祭拜,并且沒有奴仆伺候、缺衣少食,更沒有什麽娛樂,日子過得比監牢裏的犯人強不了多少,甚至還有不如。
趙熙去了只會生不如死。
而且她還特地将這些消息傳到了趙熙的妻妾們耳邊,導致其絕大部分妻妾,包括太子妃都選擇了如惠賢師太一般落發出家,不跟去皇陵受苦。
畢竟在皇家寺廟清修,只是念念佛,抄抄經書而已。等這件事情淡去,她們還有機會見到家人,更不用做什麽苦活、累活。
而跟去皇陵不但自己受苦,有了孩子更是苦上加苦。
所以她們紛紛做出了選擇。
除此之外,千柳還打算到了皇陵後再好好安排一番。
一定給趙熙送一份大禮!
見她明白,周遇之緩緩點頭,又道:“這件差事辦完,你先不用回京,帶幾個信任的人去一趟幽州,查一查王家女兒的下落……”
周遇之查王家女兒的下落,當然是想找出周冬冬生母。
之前不查是因為廢太子之事尚未塵埃落定,他抽不出人手。但現在周王已死,趙熙也将要啓程前往皇陵,诏獄裏關押的那些大臣們也都砍頭的砍頭、罷官的罷官、被貶的被貶,朝堂上前所未有的平靜。
朝臣的目光也從他身上轉移了,正好安排此事。
雖然不知道仙人是将周冬冬變化成了如今的模樣,還是真的和王家女兒成了親,調查清楚總是有備無患的。
俗話說爛船也有三根釘,雖然王大将軍和兩個兒子都戰死沙場,但現今的幽州侯,那位王小将軍卻将幽州治理得還不錯。
而且王家人重情,必要的時候也能拿來用上一用。
千柳點頭應是。
……
諸事安排完後,周遇之一個人待了一會兒。
這也是他的老習慣了,一件事徹底完結後總習慣再細想一遍,看是否有什麽疏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麽多年下來自覺頗有成效。
廢太子這事便是如此。
在外人看來他摧枯拉朽,在所有人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便将趙熙、周王、及其黨羽投入了诏獄,從此牢牢占據了上風。這一個多月裏,他看朝堂上那些或是撇清關系,或是四處鑽營撈人的定是如看跳梁小醜。
就連首輔劉廉私底下也對門生們說他後生可畏。
但其實不是,為了達成目的,周遇之前期也花費了很多力氣,拉攏并利用了很多人。并且還占據了他是朝堂新人,其他人不熟悉他手段的優勢。
若有下一次,就沒這麽容易了。
但下一次的他,也不僅僅是這一次的他。
想到從此便能在朝堂上占據一席之地,讓那些大相公們不能忽視,周遇之便笑了。他滿意地合上廢太子案的卷宗,準備回家看看。
“回家”在以前對周遇之來說是一個罕見的詞,哪怕回到了家裏他也手不釋卷,将府邸當成另一個東廠衙署,沒有個休息的時候。不過現在家裏多了個兒子,想着他不知道又折騰了什麽東西,竟讓周遇之對“回家”有些小小的期待。
……
周府,周冬冬不知道爹就要回來了,正坐在椅子上一邊晃腿,一邊高興地數錢。
“一張一百兩的小錢錢。”
“兩張五十兩的小錢錢。”
“哇,這一張是一千兩的小錢錢!”他拿起一張面額為一千兩的銀票揮了揮,高興地詢問着站在旁邊的阿青。
“阿青姐姐,這些小錢錢都是冬冬的嗎?”
阿青點頭,“是的小少爺,這都是督主送您的那間鋪子這月的利錢,快要過年了,這個月鋪子裏的古董字畫賣得不錯。”而按照督主的吩咐,這間鋪子賺的錢都給周冬冬,所以一到月底他們就把賺的錢送過來了。
“那冬冬有好多錢啊!”
周冬冬開心地一張張數着,覺得自己長到三歲真是太棒了。怪不得之前爹總說“等你長大了再給你”、“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原來長大後會變有錢!
周·三歲·冬冬:超有錢!
是以當周遇之進屋,下意識地去看他有沒有穿鞋的時候,便看到周冬冬手裏拿着一疊銀票,正一張一張地在桌上分成了兩份,見到他進來還高興地招手。
“爹,快來看我的小錢錢!”
“冬冬是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