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永樂大典》,永樂帝受刺激了?
第65章 《永樂大典》,永樂帝受刺激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島國也借着這次機會,實現了經濟的騰飛。
我國也在極快的進行改革,廢除帝制,建立民國。
孫先生讓我國從“封建帝制”向“民主”轉變。
但這不夠,遠遠不夠,應該說,還是有些太遲了。
因為再過幾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種花也被拉入了這個漩渦……
後面的事情,我們一開始就說過。
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們用了70年讓巨龍蘇醒,讓經濟騰飛。
奮起直追,也終于成為了讓列強忌憚,能挺起腰杆的存在。
盛世中華,終究如你我所願。
本期天幕結束,我們三天後再見。]
虞美人說完,毫不猶豫切斷天幕。
随後,一把扔開了資料。
生無可戀jpg。
現在的她什麽都不想思考,也不想做,只想躺平休息。
這期天幕太特麽難了。
下期她一定要講一些輕松的,降一降因為氣憤而升高的血壓。
但很快,随着虞美人無意間朝系統裏一瞥,所有事情都變了。
她騰的一下從座位上跳起來,連撞到頭也不在意了。
不是,她看見了什麽。
《永樂大典》
這是應該出現在打賞名單裏的東西嗎。
這可是《永樂大典》啊,是永樂帝,還是誰,就這麽打賞出去了。
虞美人忍不住手抖,點開打賞人。
上面明晃晃的寫着“永樂帝朱棣”。
這這這……
這是能送出去的嗎。
《永樂大典》什麽概念,從永樂元年開始編撰,永樂六年完成的一部曠世巨作。
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總計近22900卷以上,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億7千萬字。
《永樂大典》是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宏大的類書。
采錄曲集七、八千種,經、史、子、集、釋、道、戲曲、平話、醫蔔、工技、農藝等各類著作無所不錄。
最重要,現代根本就沒有全本,遺失的,戰亂中毀去的,被帶走的,不知多少。
三億多字啊,在現代都是一個不得了的概念,別說古代了。
然後,這就送出去了,虞美人人都傻了。
想着,虞美人拉上房車簾子,确保不會有人能看見車內,又戴上手套,才頗為謹慎的取出永樂大典。
厚厚的一堆,只取出了開頭的一部分,放在房車的床上,這都是虞美人自認自己搬不起來的重量。
但讓虞美人意外的是,他第一眼看過去,卻并不是封皮,而是一張經過歲月痕跡,字跡已經有些陳舊的紙張。
上面寫着,“感謝虞姑娘講述我華夏未來,此書贈與姑娘,望姑娘多多講述後世的科學技術,朱棣留。”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直接傻眼了好嘛。
她該慶幸自己先拿出來看了嗎
不然這麽直接捐出去,問題可就大條了。
這算個什麽事啊,這期直播不會直接把永樂大帝刺激過頭了吧。
科學技術,她以後本來就會講的,提前講也不是不行。
雖然覺得自己拿着有那麽一點點虧心,但《永樂大典》她就收下了,現代對這個真的很需要呢。
把紙小心翼翼放進包裏,又把《永樂大典》收進系統,重新勾選收貨地址後,虞美人也重新支棱起來了,把房車開走。
連續三天,開開心心預備起下期內容。
閉關的虞美人卻并不知道,自己讓系統郵寄的《永樂大典》到底帶來怎樣的震動。
待确定此書為真後,新聞更是鋪天蓋地的下來,全網都在尋找這位不留名的捐贈者。
畢竟,在這之前,他們都以為,想要看見完整的《永樂大典》,夢裏現實一點。
如今,完整的,不缺斤少兩的《永樂大典》就這麽出現。
這是什麽,圓夢了好吧。
……
秦朝。
從天幕開始,祖龍就一直陰着一張臉,如今更是如此。
扶蘇那是一句話也不敢說啊,就害怕說錯一句話,把他家老父親氣出病來。
也害怕老父親抄起秦王劍,對他就是一頓削。
害怕jpg。
“去,把徐福給朕拉上來。”
嬴政确實是被這次天幕給氣狠了。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他們是怎麽敢的啊。
封建帝制若是過時了,改了又何妨。
有些制度老舊了,不再适配于時代了,換了又能怎樣。
怎麽,他嬴政有這樣的勇氣改朝換代,他們就沒有嗎
他祖宗秦孝公敢于變法,他們就不行嗎
“強則強,弱則亡”,他這個千年前的人都懂得的道理,他們是智障嗎,看不明白是嗎。
學他封建帝制,不如學他如何征戰六國,一統天下。
就這還皇帝呢,他不認。
想着,祖龍也沒忘記手下的政務。
那下筆帶殺氣的模樣,讓跟在一旁學習的扶蘇縮成鹌鹑。
今天的父皇太吓人了。
“父,父皇,徐福帶到了。”
嬴政聞言擡眸,也不說話,抽出劍鞘對着徐福就是一頓抽。
島國的祖先是吧,被封神是吧,那什麽日.中友好始祖是吧。
呵。
打得氣順了後,嬴政吐出一口氣,才下令,“處理了,明日極刑。”
……
清朝,雍正年間。
“陛,陛下氣暈了,快傳太醫。”眼見着陛下眼一閉,頗有點不省人事的味道,伺候的太監急忙開口。
從這期天幕開始,雍正就一言不發,只聽着天幕的內容。
不得不說,一樁樁一件件就是在他的雷點上蹦迪。
他才剛停了丹藥,又日夜處理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本就身體不好了,又看見後面這麽個晚清。
對不起,這實在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痛,太痛了。
……
明朝,永樂年間。
确認自己的打賞并沒有被退回後,朱棣松了口氣。
他自然能猜到,就算他不打賞出《永樂大典》,天幕也會講科學技術。
但誰也不知道那要多久以後,天幕講什麽都沒什麽規律,似乎是想到哪裏講到哪裏。
他沒這個耐心等下去,也知道早三天知道,就早三天研究。
那麽将來,也早三天取得研究的果實。
而若是真按歷史來說,他們這提前知道了,又哪裏只是早三天那麽簡單。
百年的時間輕易跨越,又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幫助呢。
至于為什麽打賞《永樂大典》,那自然是因為在戰亂中,這類東西最容易丢失。
他覺得,後世應該會對他這份禮物相當心動。
“宣朝臣,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