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明朝抗倭英雄
第60章 明朝抗倭英雄
明朝,永樂年間。
朱棣挑了挑眉,對于天幕會提到這個,毫不意外。
小島上銀礦多在明朝已經不算是什麽秘密了。
在明朝,島國也因此被稱為“銀群島”。
畢竟自宋朝開始,從島國進口大量砂金這件事已經毋庸置疑。
朱棣嘆了一口氣,需要進口別人家銀子的感覺真不爽,要是能處理了該多好。
……
虞美人卻覺得能再接再厲。
[這座銀礦能開采多久呢,這裏可以給一個較為明确的數字,四百多年。
此外,島國的金礦也十分讓人心動。
在17世紀初,這座金山的産量也曾是世界第一。
那塊地不大,有金礦,銀礦,鐵礦,還有對于制造火藥很重要的硫磺礦脈。
那裏的人還特別吃苦耐勞,特別适合去修路,修長城,修水渠。
苦活累活都可以扔給他們,解放本國民衆。]
虞美人這話說的特別認真,一邊在天幕上,切換島國礦産分布圖。
一邊暗戳戳慫恿。
誰叫特殊時期,小日子也沒少幹這種在種花抓免費勞工的事情。
她說這話,那是一點也不虧心。
秦朝。
被秦朝過于短的壽命弄得應激了的祖龍眼睛亮了。
嬴政最近一直在思考他大秦滅亡的原因,也決心放慢他大秦的步伐,給大秦百姓喘口氣的時間。
但有些工程卻不是想停就能停,就海南島,他是一定要找到并拿下的。
現在已經派人出去做先鋒,探聽方向去了。
如今,天幕倒是給了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不說那個島國在他們這裏實在沒什麽威脅,一個徐福就能在那個地方稱王稱霸還稱神。
就說那麽多金礦銀礦鐵礦硫磺礦,放在那裏多浪費啊。
放進他大秦的口袋那才叫物盡其用。
想辦法讓當地人幫忙挖礦,并把那裏的人弄過來幹活。
想來他大秦百姓,應該不會太過于反對這樣的安排。
……
并不知道祖龍到底在想什麽的虞美人,仍然在努力加碼。
在封建王朝後期,島國确實有那麽點不好解決。
但封建王朝前期并不是這樣。
她就想,秦末時期楚漢之争是躲不掉了。
但是啊,那個時候的項羽若是又失敗了,也別那麽着急自刎啊。
他不是老屠城嘛,去島國把那裏的土著給屠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是嗎。
想着,虞美人努力把礦藏圖放大,特別是那些礦藏數據,務必要勾引每個心動的老祖宗咬鈎,去把這個又大又圓的桃子摘了。
[礦藏的事情說到這裏,我們言歸正傳。
元朝跟島國的淵源大家大概清楚。
接着是明朝,一個不太走運,一生都致力于跟島國鬥智鬥勇的朝代。
明朝剛剛建立時,也就是洪武帝時期,島國仍然沒有安定下來。
但亂久了,慢慢會和平下來是注定的。
明朝就是出于這麽個時期。
但很可惜,雖然島國和平了,但不少“亂世佳人”落海為寇,這也導致明朝海患越來越嚴重。]
明朝。
朱元璋點了點頭,雖然他對于明朝後期的歷史不是特別清楚,但現在确實是這樣。
他的海禁政策就有這一部分的考量。
但現在看來,好像是一步徹頭徹尾的昏招。
想着,朱元璋摸了摸鼻子,想起天幕講明朝的時候提出的那麽一大串問題。
嗯……
好像大部分确實跟他有關。
這樣想來,他在後世的名聲應該不能算是太好。
……
若是虞美人知道朱元璋的想法,大概率會點頭。
現代人看待歷史,是盡量将功過是非看得分明。
無法否認,老朱一生确實傳奇,傳奇到任何人看見都要嘆服的程度。
收回燕雲十六州更是天大的功績。
但錯誤就沒有嗎
那肯定不是。
但終究還是瑕不掩瑜,虞美人自己,對這位傳奇帝王就沒那麽多惡感。
但好感,也談不上吧。
[若細談明朝的抗倭史,我們大概一兩天都講不完。
但明朝的抗倭英雄,我們卻是可以講一講的。
首先,那肯定是現代人最熟悉的戚繼光戚少保啦。
他和他的戚家軍,在我們這裏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特別受歡迎,還有人拍了不少有關于他們的影視劇。]
明朝。
正在練兵的戚繼光挑眉。
有些詫異看向天幕。
他是真的有些意外天幕會講到他。
這邊,戚家軍擦了擦汗,皆目光灼灼看向天幕,又看向他們的将軍。
激動的心情盈滿胸腔,只覺得酸酸漲漲的。
說不清楚什麽心情。
但是,他們的将軍被記住了,他們的努力也被記住了,後人沒有忘記他們。
他們雖不知道影視劇是什麽,但莫名覺得應該跟天幕放出的其他的那些視頻差不多。
但無論怎樣,他們被人記住了,還有人拍影視劇懷念他們,是肯定的。
“抗倭,抗倭,誓死殺賊,殺賊。”
也不知道從誰開始,一聲聲铿锵有力,穿透雲霄。
……
虞美人自然看到了,她還是沒忍住展顏,讓系統趕緊錄下來。
以後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一定特別治愈。
[就我自己而言,真正開始認識,并且喜愛戚少保,應該是從那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開始的吧。
第一次聽見,就覺得,怎麽有這麽霸氣又溫柔的話呢,簡直是太帥氣了。]
一句直球讓人猝不及防。
不少姑娘直接紅了臉,虞姑娘也太大膽了吧,這是可以說的嗎。
後世女子還真是讓人羨慕啊。
天幕上女子松弛又自信,大膽又直白的模樣,是一種他們這個時代沒有的風采。
戚繼光也有一瞬間的不自在。
他哪裏經歷過這個。
雖然這是在誇他,但是真不用那麽直白的。
……
虞美人卻是笑了笑,對比現代的互聯網,她感覺自己還是含蓄的。
[放心,沒別的意思,英雄得到稱贊是正常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對于戚少保晚年凄涼的結局,我們看着真的超級不爽。
畢竟在他那個時期,明朝士兵着實不太行。
幹啥啥不行,窩裏橫第一名。
民間諺語是這麽說的,“遇到倭寇,你可以跑,遇到士兵,你就別想活。”
戚少保看了,覺得這樣不行,并覺得自己組建一個新部隊是一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