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蕭佚并沒有聽到那些話。
事實上前往徐州的蕭佚暫時被絆住了腳, 一時半會還不能脫身。
在那個小山村裏尋到了還未離去的史子眇和劉辯的蕭佚向他們講述了這些時日發生的事情,他表明自己近段時間會跟在自己的幾個好友身邊,所以希望史子眇能帶着劉辯和自己一同前往兖州。劉辯不太情願, 身為鬼魂的他能明顯察覺到在這個山村裏待着和外面相處的差別, 在山村裏他的魂體似乎在被這裏的地脈所滋養,魂體愈發穩固的同時神智也清晰不少。
想選擇更适合自己的劉辯在和蕭佚耍賴,“這裏待着舒服,大不了辯承諾不亂來, 不胡亂使用怨氣,也不讓怨氣影響自己!”
“不行, 當初允許史子眇将你從洛陽皇宮中帶出時就說了, 你們二人需要在佚的眼前, 所作所為都不能越界。”蕭佚看着快被史子眇寵壞的劉辯,眉頭緊皺的他呵斥, “還有沒有個皇帝的模樣, 怎能如此不講信用!?”
讪讪地擺出個正經模樣的劉辯站得筆直, 看着現在表情的蕭佚,他總幻視了之前宮中教導他的太傅, 那也是個講究禮法的老古董。當年在史子眇家中被撫養長大的劉辯對宮中禮數多是不懂, 靈帝便請來太傅教導劉辯禮節和一個皇子正常該學習的內容, 太傅教導嚴厲又得了靈帝親旨, 拿着禦賜的笏板硬生生的把劉辯掰出了個正形。
可惜劉辯即位後沒多久太傅便因多次上谏董卓被刺殺于府中, 而後未幾月劉辯也被一杯毒酒給殺死了。
死後的劉辯仗着沒什麽人能看見自己, 史子眇又謹記君臣之儀不敢對劉辯行為過多約束, 導致劉辯故态萌發犯到了蕭佚手中。
“那你為什麽不管在這裏盤旋多年不散的怨魂?!辯只是想如同他們一樣能在一個地方自在生活, 等那董卓和董卓黨羽死去再散了一身怨氣去地府報道!”劉辯梗着個脖子和蕭佚争辯,明明是個沒了肉身的游魂, 愣是漲紅張臉向蕭佚表達自己激烈的反對情緒。
蕭佚的聲音沉了下去,他看着劉辯眼中明晃晃得閃過了你也知道的神色,“他們的執念還未消,執念消散自然就會回歸地府。”
“至于你——兖州同樣安全清閑,你在那裏不也能自在生活?”
問題是兖州離戰場前線很近,血腥味和殺氣都很重,那裏還有屯兵酸棗的諸侯,只要一想到這些人在自己死後一個個都跑去攻打董卓,向他那個弟弟盡忠,劉辯感覺自己能嘔死。要是他那天沒忍住失去理智找那些諸侯的麻煩,到時候豈不是連累夫子一同受罰。
夫子已經因為他被罰之後回道觀閉門苦修,他不想再牽連夫子什麽。
聽聞劉辯顧慮的蕭佚沒忍住嗤笑一聲,他遙遙望着酸棗的方向,“諸侯不過一盤散沙,心中各有各自的計較,反董的旗幟不過是他們為自己牟取利益的大旗罷了。”
劉秀為漢朝續的氣運終究是要到頭。
Advertisement
劉辯與他那個弟弟劉協究竟誰更慘一些,蕭佚也說不清楚,一個即位數月就被趕了下來,還不得善終,一個将要面對諸侯心懷異心各自割據的的局面。
“他們怎麽敢?!我大漢又不是沒有皇帝了!”劉辯拍着大腿憤憤叫喊道,“不行!我要去酸棗看看,看看誰對我大漢抱有異心,我就晚上扮鬼吓死誰!!”
挺過這段艱難時光就可以重振漢室的劉辯是這般堅定認為的。
成功說服劉辯的蕭佚向隔壁諸葛一家辭行,從田地裏跑回來的諸葛亮褲腿上還沾着泥巴,整個人看起來和鄉野田間長大的小孩子沒什麽差別。在家跟着叔父學習的諸葛均見終于能從學習中脫身,連忙跑過來喘口氣,跟在身後多諸葛玄無奈地搖首。
要是均兒能像亮兒那般自律,他又怎麽會如此拘束着人,不過兄長的三個孩子都是人中龍鳳,日後必有大作為,兄長若是知道在底下也會十分安心的吧。
“蕭先生打算搬離村子!”諸葛亮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眼中有不舍也有高興,十歲不到的小孩子還不能很好掩飾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在臉上表現的那是一個淋漓盡致,“那我們研究用的田地……?”
“佚不在的這幾日亮哥兒照顧的不是挺好的,之後還是如同往常一般耕種就好,有什麽不懂的你也可以去看看書,上面大多數都有對應的解決辦法。”蕭佚看着一副期盼又不舍模樣的諸葛亮,眯起眼睛輕笑一聲,借着給人講解之後該怎麽事農桑悄摸摸地揉亂了諸葛亮頭上的小揪揪。
諸葛亮看不見自己努力梳好的頭發成了什麽模樣,但是諸葛均和諸葛玄都能看見。生怕自己會遭毒手的諸葛均努力賣哥哥,說自己體重又說自己好動不如兄長那般乖巧,諸葛玄摸了摸自己打理整齊的胡子好笑的看着向來自律守禮的侄兒。
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的諸葛亮還在認真問着田地之事。
“今年秋季大概就可以收獲累累果實,記得與旁邊尋常田地的産量對比,若是好的話在村中推廣開來,大家過冬的糧食就不愁了。”蕭佚放下諸葛亮叮囑對方,“若是可以修書一封寄往陳留,佚也好做下對比。”
點頭應道的諸葛亮有些遲疑,他扯了扯蕭佚的袖子示意人彎下腰來,諸葛亮想要和蕭佚說些悄悄話。
順從的彎下腰的蕭佚聽見諸葛亮在自己的耳邊低聲細語,“蕭先生知道大家為什麽不願意離開嗎?蕭先生家的鬼魂告訴亮,鬼魂一直留在人間會逐漸消散,亮不希望大家落得這樣的結局。”
知恩圖報的諸葛亮一直都很感激村中的村民,若不是他們好心收留,在叔父到來前讓他們輪流到村民家中蹭一頓飯,他和弟弟恐怕早就死在戰亂和饑荒之中。村民中有的與活人不同這件事,是諸葛亮細心觀察下發現的,他不害怕反倒想幫助他們,現在諸葛亮更想讓大家得到更好的結局。
至少不該落得一個魂飛魄散沒有下一世的悲慘。
劉辯?!!瞬間反應過來諸葛亮說的是誰的蕭佚看着搞事能力不亞于郭嘉的劉辯,對方露出一個無辜的笑容,深吸口氣的蕭佚向諸葛亮解釋。
村中那些鬼村民能被尋常人看到就已經證明他們和普通鬼魂不同,劉辯都還是只有借助其他物體才能在人世留下一兩筆痕跡,也是借着村中多生的柳木才能去逗弄小孩子,而村落裏的居民無論誰都可以正常勞作,待人接物與常人無異。這種種一切說明村民并非單純的魂體,而是依托于某物顯形,變得和普通人一樣。
這種方法跟哪吒依托蓮藕重生的道理相似。
“所以他們不會是如你猜想那般結局。”蕭佚輕撫諸葛亮肩膀,寬慰道。
“那他們是為什麽想一直留在人世的?”諸葛亮疑惑地問着。
蕭佚看着諸葛亮,“因為他們在等自己的孩子回來。”
徐福當年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出訪海外,為秦始皇尋求海上仙山,但是一去不複還。有說是尋到了仙山徐福留戀不願返,也有說海上風暴大,在尋找到仙山前徐福已經葬身魚腹。被征召的童男童女随着徐福失蹤同樣沒了下落,他們的家人有不願意相信這件事情的,便來到距離琅琊十分近的地方紮村造房,一直等待着自己的孩子回來。
這種執念直到他們病死老死也未曾動搖。
注意到諸葛亮已經徹底明白過來的蕭佚直起腰,時間已經過去了不少時辰,他再不回去奉孝他們可就要着急了。
和諸葛一家最後道別完的蕭佚帶着史子眇與劉辯回了陳留,他看見郭嘉一臉焦急地在庭院中踱步,白天還在院中的荀彧荀攸等人不見了蹤影。
不過也是,他在白日離去,又在黃昏時踩着夕陽而歸,荀彧等人身負要職每日要批改的公文之多難以計其數,自然不會一直在這裏等候。這般猜測的蕭佚恐怕怎麽都不會想到,荀彧他們不是因為公文離開的,而是被郭嘉的一番壯言給氣跑的。
在庭院中見到蕭佚玩好回來的郭嘉壓抑住自己激動的神色,他用着和以往沒什麽差別的态度對待蕭佚,“怎麽這般晚歸?難道是弘農王太難尋找了?”
“沒有,他們就在原地等我,只是中途遇見了亮哥兒多聊了幾句農桑之事。”蕭佚不疑有他順着郭嘉的問題回答,他随口問了句,“奉孝在這裏等了多久?文若他們又是何時離開的?”
“沒多久,文若他們有事沒多久就走了。”含糊概括荀彧離去原因的郭嘉下意識攏了攏衣領。
誤以為郭嘉因為寒冷才做出這番動作的蕭佚給人披上了一件保暖的披風,他推着郭嘉的肩膀把人往更加溫暖的室內帶,口中不忘低聲責罵人不愛惜身體,冷了也不知道進屋等待。
“這不是有件重要的事情想要和清長說。”郭嘉拉住想要轉身離開的蕭佚手掌,不再如同以前身為好友時拉住袖子,這一回郭嘉試探地握住了那有修長手指的手心。見對方并不抗拒的郭嘉張了張嘴,鼓起勇氣将自己想要訴諸于口的話告訴蕭佚,“我、我……”
“嘉是想說,”
“平兒還缺一個義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