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東海郡中突然興起了一首童謠。
小老鼠,搬金子,搬進洞穴一大堆。看見金子心花開,一心想把金子占,卻怕貓兒把它抓。
這首童謠沒人知道是什麽時候傳起來的,去問那些唱童謠的小孩子也只得到了茫然懵懂的回應,小孩子們說是在外面學到的,覺得很有趣大家就口口相傳起來。
有好事者順着小孩子的回答往外一探,他驚訝地發現這首童謠不止是東海郡,彭城、廣陵、琅琊等地都在唱,而在這些轄地內就連谒舍、茶樓都在傳誦。陶恭祖為各地太守疏忽職守大怒,有幕僚将童謠內容謄抄書簡上交予陶謙查看,陶謙為童謠內容感到心驚,他不由得暗地派人去下邳郡調查情況。
彭城、廣陵二地太守抓緊機會上疏,将每次運糧的彙報書簡附在上疏中一起呈交上來,其中內容讓陶謙暗恨笮融愧對自己提攜之心。前來送書簡的使者配合着哭訴上繳大部分糧草的城中百姓艱苦,他拜倒在地請求陶謙立刻罷免笮融,将其財産換成糧草填補彭城廣陵所缺漏洞。
一開始感激笮融救命之恩才這般提拔,甚至向朝廷讨要了封賞的陶謙怒其不争,受到童謠和使者影響的他直接罷免笮融職務,他叫來自己的親信将領令其現在出發前往下邳,将笮融從下邳綁到東海郡。陶謙決定要自己審理這樁案件,這種所犯特大的罪人秉公處理定能助他聲望再上一層樓。
就算沒參加酸棗聯盟,沒有與那些諸侯一起讨伐董卓,他陶謙仍然能得到一個愛民如子的稱呼!
但陶謙沒有抓到笮融。
笮融不知道從哪裏得到了陶謙抓捕他的消息,連夜卷了幾個金佛逃之夭夭。可惜被暗中關注國相府的百姓發現,還未跑到城門口就在城中被百姓一人一拳活生生毆打致死。
“……這也算是全了這位禪師虔敬之心吧。”蕭佚講完了外面事情經過,語帶促狹地點評了一句那人的結局,随後右手從棋簍中撚起一枚棋子細細把玩。他看着棋盤上黑白分明的局勢,思考再三下了一步棋,這一步堵死了對面大半生機。
“看得出來清長對佛教頗有異議,不過那位準提禪師最後的話,想來清長不是第一次斷他宣揚佛教之路了。”郭嘉打趣了一句蕭佚,他本身對佛道并無太大興趣如今只不過是随口提上一句。郭嘉緊緊盯着棋盤上似有落敗之意的棋局,斟酌再三在一處孤僻角落落子。
取棋再下的蕭佚為自己勝利的棋局添上一筆,“怎麽會,佚是那種心胸狹小的人嗎?除去品行不良的人建廟會被九重天劫劈上幾下,佚也就在明帝執政期間阻止西方佛教托夢明帝,斷了一次佛教傳入中原的大好機會。”
郭嘉擡眸瞄了一眼口氣謙虛的蕭佚,難怪準提禪師走前差點沒維持住慈善的表情,他收回目光不再去關注其他事情,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這盤棋局上。
找到了!
快要輸掉的棋局在郭嘉這一步下完之後徹底翻盤,絕地求生的郭嘉眉眼飛揚,臉上得意的神色藏都藏不住,“嘉這一步如何?”
Advertisement
“妙極!”蕭佚眼前一亮,他被這神來一手驚豔,“生生将必輸的棋面挽救回來,奉孝這步妙極!妙極!”
接連感嘆的蕭佚繼續落子,雖然郭嘉把必輸的局面搶救回來,但他的勝算仍然很大。
他們二人就這麽對着棋盤不停地下着,沉迷之深連窗外的太陽東升西落都沒注意到,若不是實在餓得不行的蕭平委屈地敲響大門,他們怕是還能繼續對弈。
“阿父——”蕭平決定自己要讨厭郭嘉一天,都怪對方搶占了蕭佚的注意力,不然父親怎麽會忘記準備飯食!
“咳。”郭嘉尴尬地咳嗽一聲,開始收拾桌上的兩色棋子入簍,他和蕭佚一時下得盡興忘記了家中還有個孩子等飯吃。
蕭佚卷起衣袖在屋外簡單搭起來的竈上燃火熱鍋,開始為晚上的筵席準備飯食。
今日是他們在村中待的最後一天,本就是因為笮融迫害而不得不入林中一避的他們在笮融死後打算繼續往徐州去,村中其他受過笮融迫害的回去也沒有房屋居住,他們索性打算在這小村落裏隐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也生活快意,不用去背負這些年來逐漸難以承擔稅費。
村子裏的人得知他們明日便要離開,熱情的在村裏黃土路上舉辦宴席。木柴堆砌出來的篝火在漆黑的月色下格外顯眼,淳樸好客的村民載歌載舞,小孩子拉着在一起玩了沒幾天的蕭平圍着篝火蹦蹦跳跳,諸葛均纏着郭嘉詢問他沒講完的那些故事結局。
村民端來豐盛的晚餐,蕭佚也獻上在家中準備好的美食,沒有那麽多規矩束縛的村民圍着村中每戶貢獻出來的案幾。食具數量有限,他們做不到像世家大族那般進行分餐制,便将案幾拼湊在一塊做了一張大桌,村民圍着這張‘桌子’落座。
家中沒有大人照看的諸葛兄弟坐在蕭佚身邊,諸葛亮将保護良好的書籍還給蕭佚,“多謝先生願意出借這,亮從中收獲頗多,對于農桑一事已不如之前那版一知半解。”
“已經抄錄完了嗎?”蕭佚輕撫書面,即使再怎麽愛惜書上仍舊留下了翻閱的痕跡,蕭佚能看出來這被人閱讀了很多次,書頁開始有了折角的跡象。
諸葛亮搖首,這些日子他減少外出跟着村民學習務農的時間,加緊抄錄書中的內容,仍然還是差了十幾頁沒抄完。明日蕭佚便要離開,今天已經是最後的期限了。
“那你拿着吧。”蕭佚把書重新交給諸葛亮,“這書佚還有多餘的,少這一本并不影響什麽。”
況且,
“待琅琊之行結束,佚還會帶着奉孝平兒回來在此處隐居。”蕭佚這麽說着的時候毫不意外從眼前這個八九歲大的男孩眼中看到了驚慌的神色,雖然只一瞬諸葛亮就強作鎮定地感謝自己,但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
蕭先生還會回來!?
諸葛亮下意識緊張地握拳,他很快松開了手。
“琅琊?先生将往琅琊去?”諸葛均聽見兄長和蕭佚的對話好奇地看過來,他拉着諸葛亮的袖子小聲說道,“阿兄,我們可以拜托先生去看看叔父有沒有回來,一直隐匿在這裏玄叔父會着急的。”
諸葛兄弟一開始來到這裏是為了避難等待家中長輩來,可是他們年幼在琅琊與村落往返實屬危險,若只待在這裏等待叔父來尋又不知要過多長時間。如今蕭佚恰好要往琅琊去,諸葛均想着托其幫忙看看叔父是否來此,不管來了與否總歸有個消息,他也好和哥哥計劃之後的道路。
“琅琊聽說有一道士名于吉,佚好奇這人就來了。諸葛小兄弟若是有什麽需要幫忙的盡管說,若在能力範圍之內佚自當幫上一幫。”
蕭佚這般說完卻見諸葛均和諸葛亮兩人臉色驟變,兩兄弟對視一眼有些不可置信。
諸葛亮喃喃,“于吉道士?”
從中嗅聞到怪異的郭嘉這下也扭過頭來。
“可是我們兄弟二人來此避難,就是于吉道士在亡父出殡那日親自上門指點的。”諸葛亮說道,他臉上疑惑的神情愈發嚴重。若非有高人指點,他怎麽會拖着年幼的弟弟離開安全的琅琊郡,跑到這荒山野嶺隐居等待叔父回來。
在蕭佚的追問下,諸葛亮詳述了那段時間的事情。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後來身體染病不得不辭官回鄉。在琅琊治病時曾聽說有道士名于吉,擅長以符水治病,被治好的百姓紛紛稱贊這位道士。諸葛珪不信這些,時年黃巾之亂結束沒多久,諸葛珪疑心這人與張角的太平道有所牽扯,故而以治病為由請人來家中。
那日諸葛亮諸葛均都被父親驅趕至房中不能胡亂出來,他們也不知道父親和道士于吉之間發生了什麽,只知道出來後諸葛珪對于吉态度發生了大轉變,而諸葛珪的身體也健壯不少。但長時間生病終是掏空了諸葛珪的身體,鐘鳴漏盡之日不可阻擋,在新年後不久諸葛珪撒手人寰離開了諸葛亮諸葛均兩兄弟。
停靈服喪時,道士于吉又來了。
這一回于吉帶來的是他們兩兄弟将會有難的消息。
本來不信這些的諸葛亮見證了于吉所言一一發生,不論是族中觊觎家産的貪婪惡戚,還是泰山地龍翻身,于吉所言樣樣應驗。為了幼弟安全,諸葛亮當機立斷帶着諸葛均沿于吉所說道路進入了這個林中村落,在村中村民的幫助下努力活了下來。
聽完這些的郭嘉瞥了一眼臉色漆黑的蕭佚,他挪動位置來到諸葛亮身邊,小聲打探着這個于吉是否真的有那麽靈驗。
諸葛亮點首,同樣小聲和郭嘉讨論起來。
一知半解的諸葛均抱着自己的餐具挪到了蕭平身邊,和蕭平在宴席上安心地吃吃喝喝起來。
“蕭先生和郭先生不覺得亮所說很荒謬嗎?”三言兩語間被郭嘉拉近距離的諸葛亮放開不少,他對郭嘉信任的态度不解。
郭嘉以一種過來人的态度自信說道,“也許是因為嘉經歷過更加荒謬的事情呢。”
諸葛亮:?
更加荒謬??能有多荒謬?
不過為什麽先生您還能這麽自信的說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