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颍川城中的居民間最近流傳着一句話,大意大概就是颍川天上出現紅光,這裏将會發生兵戈之亂,是不詳之意。有不少人心下惶恐,當即收拾東西變賣帶不走的物品,準備逃至附近的城鎮避避禍亂,當然也有不少世家子弟私下尋了能人異士重新問卦。
可是那日的紅光不僅颍川,颍川外的人都看到了,不管是否真的有那能力但那些人都異口同聲地宣稱着天象屬實,盡早搬家為妙。
世家豪門俱皆打算帶着族人避禍,可是他們去哪裏又成了一個新問題。
洛陽周邊陷入戰火是萬萬不可去的,西行荒涼亦有外族,不是最好的選擇。許多人看好目前屯兵于冀州河內的袁紹以及駐紮南陽的袁術,這二人皆出自有四世三公之稱的袁氏一族,世家大族本就有交好之意。更何況如今董卓殘暴,竟不顧昔日門生故吏之情将袁隗等袁氏五十餘口人盡數殺死,犯了天下士人之大忌。
若此時投奔袁氏,既能與袁氏加深世家情誼又可在天下人面前表态,名聲利益盡可到手。似乎已經确定好遷徙至哪裏的世家很快就結束了這次的議論,作為荀氏一族青年才俊的荀攸和荀彧二人若有所思,他們快步回到家中于書房重新商量遷徙冀州是否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攸并不認為袁本初是合适的人選。”荀攸深思的時候回憶起過去見到的袁紹,他可沒忘記最初是誰提議調董卓入京,“先帝在時曾召董卓賊子,欲拜其為并州牧,部下歸皇甫将軍統轄。董仲穎這人那時便百般借口回絕先帝,足以見此人絕非安分之人,袁本初竟然還同他人召其入京!”
荀攸說話間愈發可見氣憤之意,可叔父尚在眼前看着自己,他也不敢做出失禮之儀,“若攜家族奔之,終有一日會分道揚镳!”
“公達所說不無道路。”荀彧打消了前往冀州的想法,“徐州?還是南下前往揚州?或是前往衮州,待安頓好族中人往那酸棗一探。”
“既遷往衮州,不若族中老小安置山陽郡遠離戰火,前有聯盟軍,不遠便是陶恭祖管轄的徐州,若有變故亦可前往徐州一避。”荀攸思索再三與荀彧定下前往衮州避難的計劃,他念起幾位好友轉而詢問荀彧,“叔父可知志才奉孝與清長打算前往何處?清長還帶着幼子,莫不是打算回武陵祖宅一避?”
這個問題荀彧也不是很清楚,戲志才倒是提前說了想随荀氏車馬一起離開,郭嘉還未确定這幾日來去匆匆,蕭佚同樣行蹤不定。荀彧正打算說些什麽,就聽聞門外的侍從前來彙報,言明守在蕭府外的人見到了蕭佚公子。侍從繼續說道,“蕭公子知道公子正尋他,正往公子府上來,約一刻鐘的時間馬車就會抵達。”
蕭佚到時,荀彧荀攸已将茶水準備好。三人圍着幾桌對坐,一盞茶下肚後,荀彧才詢問蕭佚将攜蕭平前往何方避開戰亂。
“佚欲往陳留。”蕭佚解釋自己這般的選擇之故,“之前算卦曾有陳留的人慕名而來,想來佚在陳留有些許名氣。如今債務已還得七七八八,佚還想早些尋一水軟山溫之處隐居。”
說起債務,許久未出聲的系統聲音幽幽地在蕭佚腦海中響起,“我還以為你忘記還債了呢。另外系統友情提醒你,這個月再不還清利息可就翻倍了。”
蕭佚一哽。
但凡系統這邊利息低一點,他早就還完債躲山裏去了,也不至于還了五年還沒還完。
Advertisement
“說來清長可知奉孝是何打算?是随宗族遷走,還是打算一人離去?”
荀彧的問題蕭佚也不知道,自上次一事過後,郭嘉不見蹤影。他們這些好友尋不着人,上門拜訪只知對方去了他處,細細想來已有好幾日未曾見過郭嘉了。
唯一知道郭嘉行蹤的只有戲志才。
因為這人藏在他家酒窖裏。
戲志才憂心自己的好酒盡數被糟蹋,也不放心個醉鬼獨自在這裏,他在一旁淺酌杯中水酒,“奉孝這幾日躲在這裏終不是個辦法,有什麽糾結之處不妨找人說個清楚。”
“志才莫要小氣,嘉這幾日也才喝了一缸水酒而已。”郭嘉醉的雙眼惺忪,雖然言語不見其醉意但常常會前後無關,想一出是一出,“且容嘉想想。”
若只是一牆壁,只要學會就能邁過去的門檻,那他一定會探究到底去見識新的世界,但當這個門檻變成了深不可測不見盡頭的天塹,郭嘉猶豫了。
“容嘉想想……想想……”郭嘉趴在酒壇邊上睡着了。
才飲了一杯的戲志才無奈的喊外面的家仆把人送回客房,思來想去遣人往荀氏送了封尺書,聲明将尺書送至蕭平手中由其轉送給蕭佚。
恰逢蕭佚在荀氏與荀彧荀攸二人飲茶,這封尺書便直接落在了蕭佚手中。
看完尺書的蕭佚毫不意外,他隐去了些許話語,将尺書中的內容告知荀氏二人,“是志才送來抱怨的,奉孝在他家中飲酒數日,家中酒窖快空了。”
荀彧:……
荀攸:……
簡單小坑了郭嘉一把的蕭佚沒幾日就帶着蕭平先他人一步離開颍川,前往陳留在那裏又尋了一處房子住下。之後陸陸續續有聽到颍川世族遷移的消息,很快颍川就空置下來不見昔日繁華。
在陳留集市上重新擺攤的蕭佚繼續賺錢還債,白日蕭平自己溫習功課夜間蕭佚再教授對方不懂的地方,這導致蕭佚的生活充實不少,很少會去應陳留世家的邀請上門算卦,名氣倒不如颍川那時大。
在山陽郡安頓好族人的荀彧前往酸棗,在洛陽任守宮令時曾與一人相識,那人雖出身為士人诟病,但其品性才能十分出色,偶爾交談荀彧亦被對方所思所想折服,倒是信了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所以在斷定袁紹并非可一同匡扶漢室之人後,荀彧前往酸棗投曹。
曹操見荀彧前來自是大喜,掃榻相迎,連夜與人商議讨董一事。次日上表袁紹,荀彧任別部司馬,支持曹操向西推進占據虎牢關,曹操帶兵西征荀彧留守酸棗周旋各諸侯之間。
不久,曹操隊伍在荥陽與董卓大将徐榮交鋒,敵多我少,大敗而歸。
身中流矢的曹操回酸棗養傷,家中修養時常失眠,偶有入睡亦覺得身旁有人。曹操思來想去便在枕下藏刀,待到夜間驚醒時拔刀亂砍,周遭竟無一人也無絲毫血跡。這一來二去的曹操身體愈發不好,本小半月能養好的箭傷遲遲未愈,神情疲憊的不得不延後前往揚州募兵的計劃。
曹操遇到如此狀況,追随而來的人自然心憂。堂弟曹洪聽聞曹操夜間事跡,曾持刀駐守房門一夜,但曹操半夜仍會驚醒。有人請來醫工為曹操看傷,醫士奇哉怪哉對于箭傷無能為力,倒是為其驚夢之症說了不少凝心靜神的法子。
然這些皆無效用。
時覺蹊跷的荀彧将自己珍藏的線香贈予曹操。
“此物倒是頭回見。”曹操稀奇這線狀的燃香,聽聞有寧心靜氣之用當即命仆從準備香爐焚香,“香氣清醇幽雅,觀之淳樸素淨,其形也是第一次見,不知文若從何處得這佳品。”
“這是彧一好友聽聞彧喜熏香,親手研制此香贈予彧。”荀彧合上香盒,“彧聽聞主公近日夜間多夢,便獻此香解主公之難。”
曹操大為感動。
當夜點燃線香入眠的曹操聽見一聲尖叫,連忙出門探查卻不見人影,只得回屋在榻上休息,倒是難得一次好夢。
一夢到天明的曹操醒來梳洗一番,便急忙趕去荀彧府上感謝對方贈香,“若不是文若那香奇效,操又怎能時隔多日重得好夢。”
“主公言重了。”荀彧拱手,他面色不變的試探着曹操昨夜情況,“看來主公昨夜酣然入夢,這幾日不妨都焚香入睡,好生休息一番。”
“确實如文若所言,一夜無夢。”曹操不覺有他,随口提起了昨夜燃香時聽聞尖叫聲,出門查看卻什麽人都沒有的事情,“想來是這幾日未眠之故,還得多休息幾日再前往揚州募兵。”
荀彧臉色一變,再三和曹操确認昨夜是否聽到了尖叫聲。
曹操不明所以,但承認了此事,“的确聽見了尖叫聲,聲音短促而尖銳,不過操未曾抓到是誰。”
“……好友所贈這香可寧心靜氣,然之前彧家中遭了妖邪之物,此物也有驅邪之用。”荀彧知曉說出來駭人聽聞,世人大多當做無稽之談,但若拖延一分便可能會多一人遭殃,“彧知此事不經之談,但若非曾親身經歷目睹,彧怎敢直言告知主公?”
雖然曹操很相信荀彧的品格知道他不會胡亂玩笑,但這種事情确實難以令他信服。而且這般來說,荀彧好友應為方士,方士所言妖邪之物是真的妖邪,還是如張角之流蒙騙他人的小把戲?
“不知文若這好友現在何處?操可否上門拜訪一二,以解近日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