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我男朋友
第3章 做我男朋友
八年……
溫楚淮為了他的前途殚精竭慮的八年,也是傅知越包藏禍心的八年。
所以人怎麽可能是突然變的。
溫楚淮望着傅知越,眼裏是傅知越看不懂的蒼涼。
“你母親的事情……我很抱歉。”
“抱歉!溫楚淮,你真的很虛僞。”傅知越笑着,眉目卻漸漸耷拉下來,“因為你……我媽死了,我甚至沒來得及見他最後一面……”
“你說你很抱歉……你的抱歉能把我媽換回來嗎!”
傅知越是真的怒極了,積攢了這麽多年的怒氣都在這一刻爆發出來,掐着溫楚淮的頸子就把人甩在榻上。
後腦磕在牆上,眼前一瞬間有點發黑。溫楚淮絞住了榻上的床單,手指因為疼痛而有些痙攣。
卻在傅知越再次逼近時開口,“我辦公室裏有監控。”
“……”
溫楚淮緩過了一陣眩暈,慢慢張開眼眸,“醫院裏每個辦公室,都有。”
“……呦,溫醫生,”傅知越收了手,“這是防着我呢”
他矜持地整理了一下袖口,好像剛才動手的人不是他。
“不過倒也不稀奇,你做了那麽多虧心事,疑神疑鬼也很正常。溫楚淮,”傅知越說,“從現在起,你最好保持十二萬分的警惕,否則,我一定讓你身敗名裂。”
那雙琥珀色的、金毛一樣溫順的眼睛裏盛滿恨意,死死地攫住溫楚淮。
這樣的眼睛,曾經溫柔過。
溫楚淮大三那年,傅知越大一。
高年級的溫楚淮,身形颀長,筆挺的西裝穿在身上,裏面的襯衫勾勒出初見雛形的沉穩青年模樣。
而剛入學的傅知越,剛從高中升到大學,瘦瘦小小的,眼睛裏還是對世事的桀骜。
傅知越作為新生參加北城幾所頂尖高校的聯合入學典禮的那天,溫楚淮作為優秀學生代表,站在發言臺前,春風拂面,字字铿锵。
風把青年的誓言送進少年的耳朵裏,在少年心裏埋下了種子。
醫學生的日子很苦,尤其是溫楚淮這樣,老師校長眼裏的苗子,是要奔着懸壺濟世去的。
不過這種日子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溫楚淮很快就收到直博北城醫科大學的通知書。那是醫學生的頂級學府,溫楚淮毫不猶豫地就接受了。
而傅知越展現了不同常人的社交能力,剛入校沒多久就入選了校園廣播站的廣播員。
溫楚淮拿到保送通知書的那天,傅知越播音,給溫楚淮唱了一首歌,是傅知越自己即興創作的,其餘的都記不得了,只記得其中有一句——
“願前程似錦似畫似星河。”
那天放學後,傅知越把卸去了考研壓力的溫楚淮拽進了小巷,洋蔥頭高的小鬼一本正經地跟溫楚淮做自我介紹,“你好,我叫傅知越,民商法學院的,我喜歡你,你能不能考慮一下我”
那算是溫楚淮的記憶裏第一次有傅知越這個人。
莽莽撞撞的。
這是溫楚淮對傅知越的第一印象。
“抱歉,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麽。”溫楚淮說完就準備走。
卻被傅知越一伸手拽回了原處。
溫楚淮才驚覺這個看起來瘦瘦矮矮的小男孩力氣如此之大。
傅知越盯着他,“溫楚淮,你別藏了,我能看出來,你和我是同類人。”
“!!!”
傅知越勾起唇角,鮮紅的舌尖舔過牙龈,“你也是同性戀。”
“你在說什麽瘋話……”
“你大可以現在就走,”傅知越被推了一把,沒有再阻攔,只是在溫楚淮身後,玩味道,“但是這個秘密,明天就會傳遍整個校園,溫楚淮,你猜你那張保送通知書,還保不保得住。”
那時候的社會風氣,對待同性戀遠沒有現在這麽包容,如果鬧大了,別說保送名額保不住,就算參加了考研,也未必有學校願意收他入學。
傅知越打蛇七寸,一句話就讓溫楚淮停在原地。
半步也邁不出去。
其實如果溫楚淮夠警覺,這一刻就應該知道,傅知越根本不是後來在他面前表現出來的那種乖覺的狗崽子。
可是溫楚淮沒把這個小了他三歲的孩子的手段放在心上。
他折返回去,溫柔的桃花眼微微垂下,淡漠地望着眼前狼子野心的少年,“你想做什麽”
“想讓你做我男朋友。”
“理由”
“我喜歡你。”
“可我不喜歡你。”
“你才剛剛認識我,怎麽就這麽肯定不喜歡”傅知越拉住了他的袖子,“你試一試,說不定答案會不一樣。”
傅知越執着的過分。
溫楚淮淡淡瞥了一眼自己被拉扯變形的袖口,“小朋友,當我男朋友是要有條件的。”
已經開始抽條的溫楚淮比傅知越高了半個頭,看着傅知越的時候甚至是帶着些俯視的。
傅知越目光灼灼,“你說。”
“第一,我不喜歡分居,在一起以後,兩個人必須住在一起。”
“好,”傅知越居然毫不猶豫地點頭,“我本來就不住校,你大學也還在北城,到時候直接去你學校附近租個房子。”
溫楚淮有些意外,但還是繼續道:“第二,外出要随時報備,超過一天沒有回消息的,默認直接分手。”
“沒問題,”這個要求,傅知越答應地更爽快了,甚至還緊張兮兮地給溫楚淮提反要求,“那你進了大學,也得随時跟我報備,不能因為我跟你隔了一個學校,老師管得嚴就見異思遷。”
“……”溫楚淮沒理他,繼續提自己的第三個要求,“第三,工資卡全部上交,作為家庭資金統一開支。”
“……”傅知越一時沒開口。
就在溫楚淮覺得自己已經制服了這個小鬼,準備轉身離去的時候,傅知越突然開始翻自己的口袋。
溫楚淮:“你……”
“這是我的銀行卡,”傅知越胳膊抻直了,雙手遞到溫楚淮面前,“每個月我爸媽給我打五萬塊錢在裏面,你拿着,每周給我點錢吃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