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紫氣東來鍋(夜)
2、紫氣東來鍋(夜)
日落月升,遠方的梆子傳來了初更的幾聲響,打更人嘴裏喊着“天幹物燥,小心火燭——”,街上的行人漸漸散去,只剩零星幾個在走動;街兩旁的鋪子也陸續地熄了燈、關了門、落了鎖;一個毛孩子惡作劇,去偷鄰居家的紅柿子,卻被大黃狗追着跑了半天街;三個繡坊的姑娘趕完了工,說說笑笑,結伴回家。
就在這時,街角一家不起眼的“江湖飯館”開張了。
江湖之大,何以為家?
江湖之大,處處是家。
江湖飯館,又名夜來飯館。
因為,它總是在日落月升的時候開始營業,從不早一刻,也不晚一刻。
它會為每一個到訪的江湖人,做一份只屬于他的食物。
入冬時節,天冷夜寒,最适合滾燙燙的食物,下肚、暖身,又熱鬧。
宋遠橋面前擺着的,就是一鍋熱氣騰騰,暖心、暖胃的火鍋。
老板陳實介紹說,此鍋名為“紫氣東來鍋”——
鍋中的紫薯和血糯米、阿膠膠着,呈現出誘人的深紫色,與雞腎、羊肚菌相互映襯,再撒入葡萄幹、枸杞點綴,構成了一道視覺與味覺的盛宴。
宋遠橋掂着大勺,淺嘗了一口,即被征服。
他年歲漸長,喜食甜食,經過精心烹煮後,軟暖香甜的紫薯,簡直太對他的口味了,濃郁的藥膳香味,又令他無比安心地敞開了胃口。
武當派的地位,穩居江湖前三,僅在少林之下。
每當江湖上發生大事,請帖都要送一份到武當門下。
師父年紀太大了,江湖上活着的,都是他的晚輩。他又天性邋遢,臻化大自在境界,不喜聽人逢迎恭維,也不愛擺那前輩的譜。活到一百歲的時候,就不輕易下山了,常常閉關。
有好些年了,武當對外應酬,都是由他這個大弟子出面,俨然代掌門。
他跟好些人吃了好些飯,推杯換盞,迎來送往,都是世故人情。
像這般清靜自在,找一家不起眼的小飯館,一個人坐下來,天寒夜冷的時候吃上一頓稱心的熱乎飯,可太難得了。
他發自肺腑,大贊一番,鍋好、料好、味道好,就連名字也取的別具一格。
陳老板回贊,“這‘紫氣東來’底蘊深厚,尊貴又吉祥,正符合您的身份。”
宋遠橋慣例自謙了幾句,又埋頭進這鍋暖心的美味裏了。
江湖人所共識,如無意外發生,武當下一代就是他接班了。
行走江湖多年,他習慣了自謙。
陸陸續續地,江湖飯館裏的客人多了起來。
他們都行色匆匆,幾個饅頭、兩盤菜再加一壺溫酒,吃完就走,似有急事在身。當然了,沒有急事,也不會趕夜路。
唯有一個面相斯文的青衫文士,看着食譜看了好半天。
他看上去饑腸辘辘又窘迫。
“我們這裏,白粥免費,給您來一碗?”
善良的老板陳實開口了。
“這位先生若不介意,可與宋某共享這道‘紫氣東來鍋’。老板是個實在人,用料紮實,菜品豐富,一個人哪裏吃得完?”
宅心仁厚的宋大俠也開口了。
那青衫文士也不客氣,當真與他同桌坐了下來。
他盯着宋遠橋發福微胖的臉盤子,仔仔細細地,瞧了好半天,才恍惚道,“竟是武當七俠之首的宋大俠麽?”
“不敢當,只是比幾個師弟虛長了些年歲。”
“能與赫赫有名的宋大俠同吃火鍋,可真是三生有幸!”
“同幸,同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