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章
張木橋帶他們直接去了制作豆漿粉的小院,路上和他們說:“東家說了辰時來,你們便就辰時來。
後面天冷,來的太早的話,難免要在莊子外吹着冷風。
若是因此凍着了,不僅要花湯藥錢,還得因不能幹活而少了一日的工錢,這實在是很不劃算。”
雲懷瑾也料想到村民們肯定會提前來莊子,便交代張木橋,今天見到人的時候,和村民們說這些。
山前村的許大妮聞言有些着急,“俺就算是病着也能幹活的,張管事求你可別扣俺工錢啊。”
她此言一出,許多人也都有些憂心的出聲附和着。
張木橋哪裏不知道村人的想法,他們是只要還能下床走動,就得下地幹活的主。
外頭做工的,只要不是高熱不醒,普通的傷風頭痛,那都是繼續幹着活的。
畢竟幹活才有工錢拿,不幹活就沒有。因此大家夥真有點不舒服的話,也都是選擇咬咬牙堅持下來,說白了還是舍不得那一日的工錢。
可東家性情大變後,定的諸多規矩,也不能不遵守。
張木橋道:“莊子裏做活不比外頭,東家定的規矩,誰若是病了是不能上工,得在家休息的。”
村民們聞言心裏有些失落,這一天不幹就少三十文錢啊!
這病可生不起,後頭天越來越冷,還真得好好護着些身體才行。
張木橋一路上又說了些注意事項,沒一會就到了制作豆漿粉的小院。
他已經安排了人手來教他們,大家都是分工合作,一些人負責一道工序,另一些人又負責另一道。
這樣做起來速度快些,成品也就多,還不費腦子。
村民們跟着老手後頭做,很快就上手了。
這些活計根本不難,簡單的很,就是要費點力氣罷了。
他們來之前也有猜測,會不會是很搓磨人的活。畢竟之前東家是個什麽樣的,大家也有所耳聞,那就不是個好的。
結果沒想到這活竟然這樣的簡單輕松,倒是他們錯怪了東家,真真的把人想壞了。
有了棗溝村和山前村的村民們加入,豆漿粉的數量直線上升。
雲懷瑾每天兌換靈泉水的次數也跟着急劇飙升,幸好空間裏靈泉水可以跟着他心念而動,不費力氣。
不然他也得累夠嗆。
半月後,渝州商船回來了。
雲莊的五千罐豆漿粉,也緊趕慢趕的趕了出來。
雲懷瑾空間裏種植的蔬菜,也全部成熟了。
從種子種下,到發芽成熟,只用了月餘。
雲懷瑾看着紅彤彤的西紅柿,綠油油的黃瓜,還有一應長得極好,無半點蟲害病害的蔬菜。
空間真是個令人琢磨不透的東西,真是太神奇了。
果樹倒是長得慢些,但也隐約有開花的跡象,生長速度也是一樣快得驚人。
南院的那些他用靈泉水澆灌的蔬菜,也長得極好。
侍弄的長工們也都個個誇贊,說這次的菜長得好,到現在還連個蟲都沒有,長成之後品相肯定也是極好的。
雲懷瑾把目光落在南院的那一院子的蔬菜上,尋思着這些能不能做些生意。
……
李懷州來了豐水縣後,沒有多待。搬了豆漿粉上船後就立即回了渝州。
崔家那邊也等了許久,之前送了豆漿粉的那幾家隔三差五的就來問一問。
就連崔恪每天也都被同窗們抓着問豆漿粉的事,他每天都得重複前一天的話。
“還沒到”、“再等等”、“急什麽”、“快到了”。
商船回來的這日,崔恪在同窗們的日常追問中,終于說了個不一樣的話。
“到了到了,我家有不同價位的,十兩銀子的包裝差些,自家喝沒事。二十兩的包裝好些,可以拿去送人。還有五十兩的,包裝最精致,連油紙都是由畫匠繪了精美花樣,送貴人也是很拿得出手的。”
崔恪麻溜的報價,順帶着分別說出不同價位的區別。
整天能纏在崔恪眼前的人,也都是非富即貴。這點錢對他們有些人來說,那都不算是什麽花銷。
眨眼工夫,崔恪就替家裏賣出去二十來罐。
夫子來的時候他都沒察覺到,氣的夫子吹胡子瞪眼,怒喝一聲,“治學之地兜售貨物,以商賈之風侵擾書卷之氣!崔恪,你這是大不敬!你今日該無顏再入堂中!給我站外頭去!”
崔恪覺得自己和趙夫子八字犯沖,不然怎麽回回都犯在這位手上?
他也不敢頂撞,行了個禮後,便拿着書站外頭去了。
趙夫子瞧見他沒忘拿書,心裏氣消了幾分,但臉色依舊難看的吓人。
趙夫子發了大火,學子們不敢觸他眉頭。這一整節課兩個時辰下來,愣是連要恭牌出去的人都沒有。
崔恪在外頭捧着書,眼睛落在書本上,心思卻早就飄遠。
哎,讀書就是沒有做生意來的有趣。
他本就不是讀書科舉的料,也不知他爹總逼着他讀書做什麽。
想到這裏,崔恪就有些心塞的嘆氣。
要是他爹能同意他做生意就好了……
豆漿粉有貨的消息由崔家散了出去後,瞬間賣出去千罐有餘。
崔夫人和老太太兩人一共給了十二家,這些人家一買就是一兩百罐,都是想着趁年前水路凍上之前,跟着年禮一起往外送。
三種價位的售量差不多,沒有哪個更多,哪個更少。
真要說多的話,五十兩銀子那個價位的,反而比其他兩個價位賣的要多十幾罐。
崔恪同窗那邊他們都是自己喝,不是想着送人,基本買的都是十兩銀子價位的。
學子們買了豆漿粉回去的第二日,就又問崔恪買了新的。
原因是家中人品嘗後,亦覺得味道甚美,他們也要。
于是乎,身為兒子,孫子的他們,今日就只能又來問崔恪買了。
他們倒也是能派人去崔家鋪子買,可他們和崔恪交好,最是知道他的喜惡。
這小子也是怪得很,什麽不愛就愛經商。
偏偏他們讀書人不能經商。
他們身為同窗好友,自然是要滿足一下他的這怪異癖好的嘛。因此便都來問崔恪買,叫他過過做生意的幹瘾。
崔恪輕松又賣一百罐出去,這些人家裏也是覺得豆漿粉稀奇又味美,那裝豆漿粉的罐子也很不錯,送人也是很拿得出手的。
所以都叮囑家裏小輩可以多買一些,留着加到節禮裏面,年前好送人。
這次崔恪小心謹慎,沒有被趙夫子再逮住。
不過他坐在堂中時,心裏又覺着被拘在堂中昏昏欲睡,倒還不如在外頭站着吹冷風自在呢。
從豐水縣運來的豆漿粉,崔家改換包裝後,又送了一千罐去雍京,這些是準備放在雍京的鋪子裏賣的。
如今崔家現在手頭還有兩千三百多罐,崔夫人估摸着覺得也足夠賣的了。
……
渝州富貴人家多,誰家要是有點好東西也瞞不過其他人的眼。
近日來有不少有頭有臉的人家都喝什麽豆漿粉,還是那崔家賣的,那自然是要買來嘗嘗了。
不過大部分人其實沒覺得是真的好喝,豆漿粉沒聽過不錯,可他們聽過豆漿啊。
那東西再好喝,又能好喝到哪裏去?
普通百姓們喝這玩意舍不得放糖,加一點點的糖都能高喊一聲此乃世間美味。
可他們又不缺糖吃,加了糖或者是花蜜的豆漿,他們早就喝膩了。
買的唯一理由,也就是賣崔家一個面子。
他們覺得最早就買崔家豆漿粉了的那些人,也是想賣崔家面子才買的。
不然怎麽只有崔家交好的那群人在買呢?
同時也忍不住的在想,這崔家怎會突然賣豆漿這種賤價的東西。
難不成是雍京那位真因奢靡之風出事了?所以崔家也不敢賣貴價金貴的東西,這才拿豆漿出來避風頭?
大雍廣開言路,即便是百姓都能談論兩句時政。
崔家的那位大人物,渝州這邊有頭有臉的人家,也都日日盯着,聽他的消息,因此大家也都知道崔丞相被彈劾之事。
可這也不應該啊,不過就是被彈劾幾句,那位一年到頭,幾乎每天都在被彈劾。
更別說那位的性子孤傲,他不想聽的話,說破天了也當沒聽見。又怎麽會因為幾句彈劾,就有所收斂呢?
衆人想不明白崔家為什麽會賣低廉之物的原因,索性也不再猜測。左右他們買了,還買的最貴的那一種,也算是給了崔家臉面。
結果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買回去後因好奇而品嘗了一下的豆漿粉,竟然真的特別好喝!
原來先前那些人,還真是因為豆漿粉好喝才買的啊!
一時間,味美價廉的豆漿粉,在渝州掀起了一股風潮。
崔家鋪子日日都要去庫房補貨,庫房裏的貨,眼瞧着肉眼可見的少了。
崔夫人看着記錄豆漿粉售賣的賬冊,心中一番盤算後微微驚訝,這豆漿粉當真是賺錢啊!
而且照着這售賣速度,庫房裏的那些根本堅持不到年節前。
崔夫人猶豫片刻,一拍板決定再去豐水縣進兩千罐。
不然再過段時間,河面冰封,缺貨了想進貨都難。而陸路又遙遠,耽誤時間就是耽誤錢啊。
提前備着也好,有備無患嘛。
……
對于渝州商船剛走半月又來要進貨的事情,雲懷瑾表示來者不拒,進的越多越好。
周海草在碼頭賣了不少貨,但真正大額進貨拿回去售賣的,目前為止只有渝州商船。
雲懷瑾分析過,其他的那些商船與渝州商船是不同的。
他們背後不像渝州商船,只有一個主家。
這些商船背後,主家至少有兩家。不是一言堂,生意就難做。
除非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這樣才能以最快速度将生意定下。
不然的話,光扯皮說服就要不少的時間。
而且豆漿粉雖美味,但進貨去別的地方售賣,也着實難賣出高價,賺不到什麽錢。
這東西盈利确實是小,賺的都是辛苦錢。
至于渝州崔氏商船又為什麽會做這種看似吃力不讨好的事,雲懷瑾也想着,他們許是在包裝上做了些改變。
豆漿粉本身賣不出高價是沒錯,可包裝若是華貴些,那價格自然就可以往上漲許多了。
更何況渝州崔氏在渝州又有絕對的影響力,他們想要把魚目當珍珠賣,也能得到不少人的捧場。
崔家若換個包裝高價賣出,這盈利提了上來,就談不上是吃力不讨好了。
而崔家的地位也能保他們不管賣什麽,都能在最短的時間裏,看到足夠的盈利收獲。
這是其他商船主家都沒辦法做到的事情,他們想要複刻崔家,前期則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時間先去造勢。
不過話又說回來,那些商船主家不論是因為擔心賣不好,所以才沒後續動靜。還是因為沒談攏,因此沒有大量購貨的意思。
歸根到底還是豆漿粉出世太短,更多的還都想再觀望一段時間。
大家出門在外做生意,豪賭有之如崔家,但更多的還是小心謹慎。
小心駛得萬年船,總是沒錯的。
畢竟大雍也只有一個崔家,不是誰家都能如他們一樣的。
因為前面有存貨的原因,這次崔家要的兩千罐,只用了五日就足數交付了。
李懷州一刻不停的往渝州趕,這天一天比一天冷,再不走指不定哪天就要下雪上凍了。
俨然入了冬季,雲懷瑾說話時都能看清口中呼出的霧氣。
天冷河面要結冰,碼頭也是封鎖的。
如今碼頭的商船也走的差不多,渝州那邊這次又進了一批貨,估計再來得等到年後河面化凍。
碼頭買豆漿粉當土儀的人少了,崔家商船年前又不會再來,豆漿粉的産量需相應的減少。
趁着年前,雲懷瑾也想試試把縣城北面的富人區市場給打開。
崔家的大量購買,正好也能給他做噱頭宣傳。
豆漿粉用量雖減少,但兩個村子的村民以後還是在莊子裏幹活。
眼下距離過年還有一個月,雲莊本就是要做點臘肉臘腸放雜貨鋪售賣的。
這東西能放得久,買的人也多。
雲懷瑾瞧着要用豬肉,就想着做些豬肉脯和肉松,都放雜貨鋪裏賣,算是上了新貨。
這兩樣大雍是沒有的,至少雲懷瑾沒有從原身記憶裏翻出相關,問張木橋他也都說沒聽過,沒見過。
既是不曾有過的東西,其新奇程度就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後面也能和豆漿粉一樣,慢慢的都發展成他們雲莊雜貨鋪的特産。
至于南院的那些蔬菜,雲懷瑾選擇暫時擱置。
那樣好的菜,雲懷瑾其實是想做大酒樓的菜蔬瓜果的供應生意的。
可開春就有旱災,他拿出那樣好的菜實在是打眼,只能先暫時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