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孟府
百裏虞揚看着坐在輪椅上笑的正歡的孟澤言微微出神, 屋內地龍燒的極熱, 孟澤言久居此屋并未有異,他渾身卻生出一種燥熱之感。
心下煩躁, 他不由得走至窗前,見屋外積雪未散,半空卻有一輪明日隐現, 想着今日天色應當不錯。
那位孟家奴仆從邊塞而歸, 此時正跪在地上繪聲繪色的描述着當日太子神色。
孟澤言聞言大笑出聲,神色陰郁道:“那傻子在東宮雖未被冊封,但我知曉他必定同那女子有貓膩, 他就算再有本事又如何?在邊塞如何只手遮天也是管不了京都的事!”
這幾月,他一直着心探聽着東宮消息,百裏虞揚偶爾來孟府同他商議京都之事,亦免不了聽得一些內幕。
古旭被獻文帝召去玉芙宮時, 他知曉。
甚至當夜古旭為何被獻文帝打殺,他亦一清二楚,甚至比久居孟府的孟澤言更清楚此事。
此時, 孟澤言笑着唏噓道:“那傻子挺漂亮的,白便宜這兩父子了。”
他話語中含着無限的惡意與龌龊思想, 百裏虞揚收回探向窗外的目光,朝跪于地面的孟家奴仆道:“你先出去吧。”
“是。”
那人退于屋外, 動作輕巧的将門重新阖上,百裏虞揚上前問道:“這幾日天氣稍有緩和,你傷可有好轉?”
他一提及此事, 孟澤言将将好轉起來的心情瞬間沉了下去,“大夫說我這傷好的慢,沒個大半年時間好不了。”
即便好了,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這事衆人知曉,但亦瞞着他。
Advertisement
百裏虞揚便問道:“春試你可參加?”
孟澤言冷哼一聲,不甚在意道:“我不是這塊料,再說如今孟家被獻文帝盯着,即便父親權利頗大,亦不好在此時替我作假。”
他随即目光稍轉,定在百裏虞揚身上,笑着打趣道:“但你不同,你有真材實料,再加上我在後方替你打點,春試後你必定可順利在朝堂謀取一席之地。”
百裏虞揚卻是有真才實學,但春試過後便是殿試,到此時,便不僅僅是才學問題。
有孟家助力,他才能走的更遠。
“父親年老後有些乏力,朝堂雖門生衆多,但都被獻文帝猜忌,你我關系外人并不知曉,正好趁此時朝中缺乏人才朝前走上一步。”
孟澤言如今也有了自己心思,百裏虞揚并不推卻,他從來便不是光明磊落之人,朝堂紛争中有人助力卻是再好不過。
再說,他本來便是打着借助孟家上位的想法。
“如今年關,再有幾月便是春試,我不好同你往來過密,日後便不常來孟府。百府門前右斜方處有一販賣板栗的婦人,若有事公子可着人向其通報。”
孟澤言颔首。
他只等着百裏虞揚春試後步入朝堂,屆時方才可逐漸布置他的勢力,此時卻正好安心養傷。
百裏虞揚見此囑咐幾句便也轉身告辭,從孟府側門離去。
他披着鴉青色鬥篷,頭臉被帷帽遮住,經過幾條少有人煙的巷道,确認身後無人跟蹤後方才轉入長街之上。
今日除夕,天氣轉暖,街上雖仍有殘雪,卻也十分熱鬧。
四周小販的吆喝聲不斷,長街之上熙來攘往,他在人流中走的很是緩慢,待擠到一處攤位前,他才稍作停留,低眉瞧着其上擺放的物件。
他身側多是攜帶孩童出行的年長婦人,此時亦同他一道細細挑選着攤位上的物件。
上面擺放着的多是稚子喜愛的玩具,他選了一樣式小巧的孔明鎖,正欲付錢,見那婦人拿起一只繪制着圖文的撥浪鼓遞給身側孩童,那孩子輕輕一晃,立即有清脆的聲響傳出,他不由得笑了一聲,亦随同選了一只撥浪鼓同孔明鎖一道交付了銀兩遞給小販。
回到百府時,天公不作美,太陽隐沒于厚重雲層中,一時竟又生出許多寒意。
今日除夕,麻世金在宮中當差,一時無法回來,百裏清夫婦多有遺憾,卻也興致勃勃的着人準備晚宴。
百裏虞揚回道屋內,褪去披風,将買來的兩樣東西放置在案桌之上。
夜間晚宴,百府只他一子,又無其餘老人,因此年宴便只得百裏清夫婦與他三人。
麻世春因弟弟在宮中當差無法回府團聚,頗多感慨,見此便朝百裏虞揚問道:“前段時日到府上的那位姑娘呢?怎的不将人請出一道團年。”
那女子是不久前被麻世金帶入府中,說是故人之女,她只在那女子初入府時見過一面,其後便很少瞧見。
此時年宴,雖麻世金未有出席,但未免怠慢,也應當将那女子請出。
百裏虞揚緩緩搖頭,道:“她身子未有好轉,又喜靜,待她身子好轉,舅舅亦休假回府,屆時自會替你二人引薦。”
麻世春見此便不再多問,她年少時吃了苦頭,身子亦不好,以至生下百裏虞揚後便再無子女誕下。因着弟弟在宮中當差,職位頗高,她依仗着這一點亦不準百裏清納妾,以至于每年年宴若麻世金不歸,府中便只得三人。
以往還不覺得寂寥,此時百裏虞揚年長,她便打起了心思,試探道:“今年春試後你年紀也到了,可有中意的女子?”
百裏虞揚有些不喜,神色卻也平靜,“如今還未至春試,且春試後還有殿試,未入朝堂,前途未知還是莫要考慮這些了。”
百裏清同他一道想法,因此也出言附和。
晚宴過後,百裏虞揚陪同父母微微聊了一小刻便告辭離去,他回道房間,想起方才母親所言,便取了今日買來的東西去了西苑。
走在長廊下,夜空落下雪花,今日年宴四周少有仆人出沒,至得西苑主屋前,見屋內燈光大亮,他伸手叩擊着門扉,三下後,聽得屋內女子詢問之聲,“誰啊?”
“是我,虞揚。”
門被女子從內打開,正是兩月前于玉芙宮被獻文帝打殺的古旭。
彼時她被侍衛壓出屋外行刑,麻世金将其救出,偷送至百府住下。經此一事後,她便很少露面,只偶爾在西苑的花園中見着她身影。
今日除夕,丫鬟奴仆亦三三兩兩聚在一處團年,只她一人待在屋內。
屋內擺放着數盞蠟燭,因此很是明亮,百裏虞揚收回探向屋內的目光,垂眸看着古旭輕聲詢問道:“今日除夕,可用過晚膳。”
“用過了。”
“屋內為何擺這麽多蠟燭?”
古旭回身看去,輕聲道:“我是在守夜。”
在幽都時,古旭一家便有除夕夜守歲的傳統,家破後,她居于東宮,每年亦會在除夕當夜守歲。
每年此時,小黑屋中燈火通明,她一邊烤火取暖,一邊熬夜至天亮,待得翌日清晨,陸盛會來敲她房門,邀她一道用膳。
說起來,這些年除夕夜他們雖未一同守歲,但每年的第一頓飯總是一起吃的。
早膳後,她通常會有些困乏,于是回道房間睡上整整一日。陸盛則去慈寧宮陪同太後或獻文帝等,他年後第一天總是十分忙碌的。
想到此處,古旭有些失神。
屋外風雪大作,寒風湧入房內,燭火晃動,竟是有些晃眼。
她背對着燭光,微垂着頭顱,眼前突然出現兩樣物事,是今日百裏虞揚在街上買的孔明鎖與撥浪鼓。
她擡起頭來,目光疑惑,百裏虞揚輕聲道,“今日走在街上見着,便随手買來,想着你或會喜歡。”
這兩樣都是逗弄小孩的玩具,古旭只幼年時玩過,她伸手接過,指腹不經意觸及百裏虞揚掌心,指尖微涼,透着寒意。
百裏虞揚這才想起他二人已在門口站了許久,于是垂眸,輕聲道:“一人守歲太過寂寥,可需我令仆人前來陪你。”
這兩月,古旭很少說話,又沒什麽架子,百裏虞揚知曉,西苑的仆人是不怎麽聽她話的。
他對此十分清楚,卻未插手這些事情。
古旭搖頭,“我一個人守夜便好。”
她之前受傷,在床上休養了半月,好轉後,人清瘦不少,即便這之後好生驕養着也未見她長多少肉。
她的臉部輪廓日益清晰,一舉一動皆透出不自知的豔色。
百裏虞揚忽然想到,她如今十六,已是婚嫁之齡。
随即,孟澤言白日的渾話再次在腦海中出現,‘她長的倒挺漂亮,白便宜那兩父子了。’
她被獻文帝寵幸那夜,本是季臨淵當值,但那夜他有事離去,麻世金便替了他的差。也因着獻文帝要用破腹之法殺死古旭,麻世金想到古旭幼年之事一時心軟,便夥同心腹将她救了出來。
其實,據麻世金說法,她若聽話一些是不至如此的。
百裏虞揚想到此事,忽然彎了嘴角,輕聲道:“我家中并無守歲傳統,有些新奇,不若今夜同你一道。”
古旭想了想,便也打開房門邀他進屋。
兩人朝軟塌走去,一側的窗戶未阖攏,能瞧見外間緩緩落下的雪花。院外種植的臘梅此時開的正歡,絲絲縷縷的幽香攜裹着寒風進入。
古旭褪去繡鞋,盤腿坐于軟塌,再取過一單錦被蓋在下身。
她做這些動作時并無扭捏之态,在這時,百裏虞揚才想起,她與尋常人是有些不同的。
無人教導她,于男女之事,她并無防備,那為何,卻在侍奉獻文帝時出了差錯。
百裏虞揚有些不解,卻也順勢褪去鞋子同她一道坐在軟塌上。
屋內很是溫暖,但古旭還是取出一床新的錦被遞給百裏虞揚。
兩人中間放置着一個矮桌,其上是正冒着白煙的茶壺,古旭将孔明鎖與撥浪鼓放在矮桌上,取過一只茶杯倒了半杯茶水遞給百裏虞揚。
百裏虞揚接過,看着矮塌上的孔明鎖和撥浪鼓,輕聲問道:“去年及笄時送了你禮物,今年你生辰在床上養傷,整日昏睡着,我便将此事給忘了,如今雖已過去一月,但你此時可還有什麽想要的?”
古旭搖搖頭。
百裏虞揚放下茶杯,神色略有遲疑。
她見古旭似對他買來的那兩件東西不敢興趣,便道:“這兩樣東西是我今日随手買來的,不值什麽錢,你若有什麽想要的,給我說便是。舅舅不在百府,早前曾托我照看您。”
想要什麽嗎?
古旭擡頭,眉頭輕輕皺着。
百裏虞揚見此,便是知曉她有所求,追問道:“有想要的東西嗎?”
“我..想要習書認字。”
她雙眸映着四周燭火很是明亮,額前碎發有些亂,顯得有幾分慵懶。她說這話時聲音很是輕微,同攜裹着臘梅幽香的寒風一道傳向百裏虞揚。
百裏虞揚于是輕輕笑了,“這有何難,我已不必去文華殿上課,只需在家中複習準備春試便可,正好教你。”
他未曾想過請夫子來教導古旭,畢竟外人并不安全,而整個百府只他是最合适不過的。
談到此事,他便想起以往古旭被陸盛扮作太監帶去文華殿,當時他便察覺她識字不多。
他于是輕聲開口,道:“若我教你,必定很是嚴厲。”
古旭點點頭,誠懇道:“我會聽教的,只要你不罵我就好。”
陸盛以往教她時便總是罵她,急了還會動手,想到此事,她鼻子一抽,不知為何忽然輕哼出聲。
百裏虞揚見她神色可愛有趣,臉色雖仍舊有幾分淡薄,卻也帶上一絲暖意。在宮中,她是一個異類,在百府,亦與她人不同。
獻文帝一事,她傷好後便再未提及,生活仍舊如往常一般,若是常人,百裏虞揚只覺得那人過于冷靜可怕,但發生在古旭身上,她這般表現百裏虞揚卻又覺得合情合理。
他微微朝後仰去,上身靠在軟塌的圍欄,目光微亮,看着古旭承諾道:“我不會罵你的。”
……
邊塞
陸盛領軍趁夜出行,離開承安後,擇道從側後方朝北燕陣營襲去。
衆人行至半路修整,因着今日是除夕夜,軍隊衆人便少了幾分出征的激情,微有幾分沉悶。
陸盛同将領圍在火堆前坐下,他随意的撿起一旁士兵準備好的火柴扔入火堆中,朝一旁的副将命令道:“傳令下去,再休息一刻便整軍出發,路上不再休息,直擊北燕。”
“是。”
副将領命離去,趙從安則拿出腰間酒壺遞給陸盛。
在軍中,親赴戰場作戰且取得勝利是極易樹立,陸盛身為太子,這兩點卻都是做到了。
此場戰役特殊,若是能取勝,或許能更改變邊塞的戰況。
趙從安有些緊張,卻見陸盛微微搖頭拒絕他遞來的酒,手中捏着一根木柴面無表情的随意翻弄火堆。
他便輕聲問道:“太子在想什麽?”
風雪萦繞,陸盛卻是笑了一聲,低聲回道:“我在想明日早晨吃什麽?”
這是什麽話!
趙從安只道陸盛是在敷衍自己,便也不再問下去了。
陸盛垂眸看着熊熊燃燒的火堆,忽然憶起往年除夕夜古旭那燈火通明的房間。
但她如今已不在東宮,那小黑屋此時應當是漆黑一片。
自從古旭被獻文帝召去玉芙宮,李成年便一直籌謀如何将她不動聲色的救離。但東宮一舉一動皆被獻文帝盯着,李成年亦害怕此前少泉在京都郊區置辦的宅院并不安全。
他顧慮頗多,最終便夥同季臨淵施計令麻世金出手将古旭救出,如今古旭應當是在百府過年。
陸盛想着這些事情,心中漸漸變得煩躁起來。
他一時半刻還無法回京,只怕還有後事發生,他卻因遠在邊塞,無法處理。
人活着,他便有些放心不下。
可人若真的死了……他想,他或許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