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十三章
翌日:
陸修善去到村子裏借了老牛,花了半個月時間跟孩子們一起把山上的荒地給墾出來了。
孩子們很開心。
有他們幫忙,陸修善的家具也賣不出去不少,這下有錢了。
陸修善除了置辦過秋的被褥和衣裳之外,特意買了些雞肉回來給他們煲湯嘉獎。十五個孩子總算是吃了頓好的。
但錢這麽一花很快又見了底。
陸修善用最後剩下來的錢填滿了米倉。又教孩子們去編織竹木床,這樣就不用睡地上了。
秋天好啊。陸修善喜歡秋天,秋天處處都是豐收的季節,哪哪都能找到吃的。
陸修善采摘的蘋果賣出去了不少,又領着孩子們獵殺了兩頭野豬,幾只野雞,把野豬肉制成了臘肉。她雖吃素,但沒辦法,孩子們需要活下去,活下去就必須得有生靈來犧牲。
至少這個冬天可以挨過去了。
陸修善特別照顧秋亭軒跟秋時雨兩兄妹,便讓她們跟在身邊一起住下。兩兄妹也是這群孩子裏面最為聽話懂事的。
過冬的時候,陸秋霜怕凍着孩子們,便寫信給了錢金銀,跟她說明了這邊的情況,希望她能弄幾床暖和的被子來。以她的家世可以歲随随便便弄來的。
錢金銀也很大方,不僅寫信告訴了她暖暖現在的狀況,還差人帶了好幾床棉被,棉衣棉褲過來,孩子們分一分一半差不多都能穿上暖和的衣物,另一半陸修善也準備好了其他衣物,雖然沒有棉衣棉褲保暖,但也能扛過去這個冬天。
如此,時間走到了大年夜:
陸秋霜做了不少菜,炖豬蹄,炒豬肉,煲雞湯,以及炒素菇,炒胡蘿蔔,炒青菜等等。
Advertisement
為了有個過年樣。
她還特意寫了兩張對聯貼在門口,然後手一拍,笑着說:“吃飯啦。”
孩子們圍着大圓桌子坐下,開心的享用起年夜飯。此刻外頭已大雪紛飛,吊腳樓和廟內燈火通明,好是溫暖熱鬧。
孩子們還是第一次過這樣溫暖的年,一個個都心滿意足,追着陸修善叫娘。
喊得陸修善都不好意思了。
如此,一個冬天過去,春天悄然來臨。大頭和尚還沒回來。陸修善不禁擔心是不是大頭和尚在外面遇到了什麽事兒。
孩子們告訴她,大頭和尚一雲游去,就很久才回來。估計每個一兩年都不會回來。
陸修善想也是。
只得先照顧好孩子們,照顧孩子們的同時也沒忘記傳授他們自己的木匠手藝,讓孩子們跟着學,以後也能多口飯吃。
孩子們也學得很快。
從剛開始的做小板凳,小桌子,到做衣櫃,做木床,大件的也能做出來了。期間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第二年秋天麥子就可以收了。
陸修善收割好麥子,跟孩子們一起把麥子送到村子裏去打成米,這些米堆滿了糧倉,今年冬天可以輕松挨過去。
就是,房不夠住。
陸修善決定在加兩座吊腳樓,給孩子們住。孩子們也是這麽想的,繼承了她的木匠手藝後,大家都開始躍躍欲試,想要做出一個不一樣的吊腳樓來。
陸修善這次就沒管,只交給他們自己去做圖紙。做好圖紙後,自己在加建設。
孩子們的想法果然是很天馬行空。陸修善看到圖紙的一瞬都驚呆了,這哪裏是建吊腳樓,這不是在修故宮麽?
陸修善只得修改掉一半,留下一半可以建設的圖紙,第二年春天的時候便開工了。
這一年春天走了三個孩子,說是找到了鎮子裏的木匠工作,就不想留在山裏頭了。陸修善也沒攔着他們,畢竟天高海闊任鳥飛,他們能出去自食其力也是很好的。
吊腳樓在第三年建好的。
第三年剩下來的孩子還剩五個。
大家都靠着木匠手藝陸陸續續離開了。剩下幾個年歲較小的孩子還需要照顧。
但是秋亭軒和秋時雨兩兄妹還一直在。他們本來也能走的,但是因為舍不得陸修善,就沒走。
他們六人一同在山林裏靠木匠手藝做活。不是親人更似親人,也算給陸修善沒了暖暖之後,增添了一絲慰藉。
暖暖有了親娘之後,成長的時間裏慢慢的開始不需要陸修善了,也慢慢的開始遺忘陸修善。
陸修善知道她過得好就沒再打擾她。偶爾想起來的時候,會讀讀她小時候給自己寫的信,如此也算很好了。
日子便這麽一直過下去。
一直到只剩下兄妹二人陪着她。
陸修善年紀也上去了。
怕兄妹二人最後也會離去,便多養了幾只貓,幾只狗,幾只羊,還有一只小牛犢子陪着自己。如此也不算孤單了。
十幾年過去。
兄妹兩都沒走。
只是一個要嫁人,一個要娶妻。
陸修善見證了他們嫁人和娶妻的時刻,過了幾年還抱上了他們的小孩。再過幾年,秋亭軒最終也還是帶着妻子和女兒離開了,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家。
剩下陸修善一人守着古廟,伴着古佛生活。至于大頭和尚,十幾年過去還是了無音訊,有人說他已經死了,是被大水沖走的,有人說他在山洞裏羽化登仙了。
但這些都是傳言。
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再過幾年陸修善上了年紀,幾個孩子都發來了信件,要她過去養老,但是陸修善怎麽也不願意離開這座古廟。
大概是因為這兒環境舒适。
她習慣了這兒,便覺得在這一直都好。孩子們也沒勉強,便任由着她在山中自由生活。
陸修善八十歲的一個午後。
她還在抱着貓咪打盹,陽光慵懶的灑在她身上,這麽睡着睡着,頭一歪便去了。
再睜眼。
眼前還有她未寫完的高中作業。
她揉揉眼,感覺像做了個夢,但夢裏是什麽內容,她不記得了,只記得,好像有很多小孩子的活潑開朗的笑聲。
之後,便沒有然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