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糖很甜
糖很甜
初三那年,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女孩姓溫,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溫溫柔柔,安安靜靜。
那時的我們是前後桌關系,她的理科成績不太好,由于沒有同桌,她便只能向我求助。盡管班上的人一直說我高冷,她還是選擇了我。現在想起來真是慶幸,還好我的理科成績一直不差,否則這宛如被神女青睐一般的幸事,怎麽會降臨到我這個無趣又冰冷的人身上。
在此之前,盡管我們同窗兩年,交集卻幾乎為零。想必她第一次轉過身向我問題的時候,一定鼓起了她極大的勇氣,還好當時的我沒有坐實我高冷的傳言,而是還算耐心的給她講解,她應該是受寵若驚的,因為第二天我便在我的桌子上看到了一罐粉色的糖,上面還附了張便簽“謝謝你給我講題,請你吃糖!”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她寫的字,娟秀,漂亮。其實我不愛吃糖,但我還是收下了它,畢竟這是我第一次收到別人的謝禮。
初三的課業緊張,大家都搶着時間吃飯、上廁所,争分奪秒的學習、寫作業。或許是由于我寫作業比較快,閑暇的時間較多,慢慢熟悉之後,她常找我問題。她會輕聲說出她的困惑,在恍然大悟之後會欣喜地睜大雙眼,會抿着嘴笑得很開心,會很真誠的跟我說謝謝,或許這是我不拒絕她的原因。
偶爾她會略帶愁苦地吐槽自己笨,總也學不好,我表面上不言不語,內心卻很明白,她哪裏是笨,她只是不擅長理科。語文課本中有一個單元專門講詩歌,學完之後,老師讓我們自己創作一首,她的詩被當做範文念了出來,清靈又溫柔,像她的人一樣。她還有篇高分作文,也是譚老師念的,當時她怯的滿臉通紅。
臨近畢業班裏,有幾個男同學不再壓抑調皮的天性,給班上幾位女同學取了綽號,我聽見他們叫她“Black beauty”,她委屈的看向他們,卻是不置一詞。那幾個男生在廁所抽煙,被我告訴老師,于是他們被罰請家長加簽字檢讨。我卻不知該怎樣安慰她,我知道“black”是真的,“beauty” 卻是假的,她也知道,我們的關系似乎也沒有好到,我可以去安慰她的程度。我只好委托她的好朋友,陳,給她講講笑話,把我的零花錢給陳讓她去買溫靜最喜歡吃的糖。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些什麽,你看,我就是這麽個笨拙的人。
再見她是高中開學,脫離初中生這個身份,她終于留起了劉海,很好看,我們只淺淺的打了個招呼,便朝各自的班級走去。我在實驗班,她在尖子班高中時,我們的交集極少,文理科分班後,她去了文科班,我留在原來的班級,連樓層也不再相同。似乎我也早已沒有了與她見面的資格。
高二下學期年級組大發慈悲,組織全年級同學去操場觀看校園十佳歌手總決賽。我在人群中用目光找了她許久卻未果,只好将視線投向舞臺,內心盼望着活動快些結束,好回去寫我的物理試卷。
我至今仍記得她的號碼牌,七號,我怎麽也沒想到她會是參賽選手,還一路披關斬将來到了總決賽。原來她唱歌這麽好聽,《絕不止步》,是在說她自己嗎?是吧。旁人都說這首歌不适合她,我卻知道,她本就是這樣的人啊,看似膽小,可永遠堅定地向上走,絕不止步。
高三我們全年級換了一棟教學樓,很大的一棟教學樓,遠離高一高二教學區域。由于年級組将文科前20的同學重新組成一個新班級,沖刺清北,人稱清北班。媽媽被調去教這個班的語文。
有天媽媽将未批閱完的作文帶回家批閱,我于是坐她旁邊陪着她。媽媽抽出一張作文紙遞給我,讓我評評分數。說實話,真的驚豔到了我。我們班上大概也找不出比這更好的文章。我保守的說了一個56分,媽媽笑了笑,打了一個58分(滿分60分)。媽媽說這篇文章的作者姓溫,是她新帶的這個班上的語文課代表,她超喜歡的一個小姑娘。哦,是她。她本就是栖梧之鳳。
高三那年我倒是經常見到她,我們兩個班終于挨在了一起,我于是很喜歡跨過那條長長的走廊去上廁所,碰見她的幾率會大上許多。
她還是跟以前一樣,走路慢吞吞的,注意力全放在腳下,總是我看見了她,她卻不曾看見我。變化卻是有的,高了,更瘦了。身姿纖細修長,她出落的好漂亮,現在是名副其實的“white beauty” 了。她大抵不知道人群中的她有多耀眼,耀眼到我能一眼找到她,耀眼到旁人不時将視線投向她,而她一無所知。多少次我們擦肩而過,好想轉過身望向她,可茫茫人海中,我沒有這個勇氣,媽媽都不知道我們曾是初中同學。我就是個膽小鬼,冷漠自私的膽小鬼。
她還是那般溫柔,那般安靜。
這麽多年過去,她還是很低調,很少發朋友圈。我連她的動向也不知道,不知道她大學很努力,拿了很多獎項;不知道她變得很優秀,有很多人追她;不知道她在文壇的成就有多高,出了好多書……我通通不知道。我像個病态的窺視者,悄悄窺視着她的生活,可我最終什麽也沒能知道。我對她全部的了解,全依賴陳,她的好友。陳總是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想表達什麽,可我只需要站在陰影裏,這便足夠了,在絢爛的光影中與她牽手的人,不會是我,不能是我。
後來她訂婚了,未婚夫同樣是很優秀的人,也很愛她。陳說那人暗戀了她許久,心機深沉的與她制造相遇,以及無數次偶遇。可那人給了她莫大的安全感。
如此,甚好。
我時常想起那年她溫柔的笑顏,她輕聲的驚嘆,她真誠的謝意。我變得很愛吃糖,當年她送給我的那種糖。後來我不再吃糖,卻細細地洗淨了她送的每一張糖紙。
糖啊,我再也嘗不出你的甜味。
明天是她的婚禮,明天我要去非洲開展為期十年的援非工作,我沒有去她的婚禮,只托陳随了禮。
待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她會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