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62
40-62
“南宋四家”中,繪畫風格特征被稱為“馬一角、夏半邊”的兩位畫家是馬遠和夏圭。
南宋畫家梁楷的減筆人物畫風格獨特,随描繪對象而畫法有所變化,代表作有《李白行吟圖》等。
南宋畫家李唐所繪的歷史故事畫《采薇圖》描繪了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入首陽山采薇的故事。
夏圭繪畫采用的“拖泥帶水皴”皴法,水墨效果十分出色,代表作有《溪山清遠圖》。
花鳥畫《果熟來禽圖》是南宋畫家林椿的作品,細節逼真,畫面上洋溢着秋天的美好。
遼代畫家胡瓌的代表作《卓歇圖》描繪的是契丹貴族射獵後休息的情景,畫風嚴謹樸實,具有民族特色。
金代畫家王庭筠所繪的《幽竹枯槎圖》以潇灑老健的筆致畫老樹墨竹。
元代遺民畫家鄭思肖所繪的《墨蘭圖》表達了自己不屈的個性和誓不事元的政治主張。
金代鞍馬畫家趙霖所繪的《昭陵六駿圖》為絹本設色,馬的肌肉勁健、鬃毛飛揚,刻畫十分細致。
趙孟頫的作品《秀石疏林圖》采用了書法的飛白技法,體現了其“書畫同源”的理論。
“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是元代畫家倪瓒提出的繪畫理論,對後世有重要影響。
王蒙的《青卞隐居圖》以牛毛皴等皴法描繪畫家故鄉卞山蒼茫景色,風格蒼茫而深厚。
元代畫家李衎擅畫竹子,著有《竹譜》。
《楊竹西像》是元代畫家王繹的作品,人物面部用墨線勾出,能傳達出人物個性,該畫家還著有《寫像秘訣》一書。
趙孟頫主張“古意”,他認為“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但他指的古意并不是前人概括生活的方法,而是指的筆墨風格和藝術趣味。
Advertisement
明代院體與浙派山水畫的傑出代表是戴進與吳偉。
晚明時代的人物畫家中,被稱為“南陳北崔”的畫家是陳洪绶與崔子忠。
董其昌在系統總結文人畫歷史經驗的過程中,提出了以純化文人畫為宗旨的“南北宗論”。
《真賞齋圖》的作者是明代畫家文徵明,以工筆設色的形式描繪了無錫收藏家華夏的書齋。
明代蘇州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稱作“吳門四家”。
明末人物畫家曾鯨及其追随者號稱“波臣派”,對于清代肖像畫有深遠的影響。
《園冶》是中國最早最系統的造園專著,是實踐的總結和理論的概括。
至今保存在蘇州文廟的南宋《平江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