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完結章(四更)
第100章 完結章(四更)
高睦覺得,舞陽公主才是世間最美好的珍寶。
為了不讓自己的珍寶留下遺憾,高睦雖然很想獨占舞陽公主,第二天在劉賢妃墓園前,她卻帶着提醒之意問道:“錦衣,你一旦陪我隐姓埋名,就失去了公主身份,再也無法光明正大地回到京城了。還有皇陵這裏,萬一哪天你想祭拜賢妃娘娘,卻連皇陵都進不來了,會後悔嗎?”
“母妃經常和我說,只要我和你過得好,她就放心了。就算母妃還在世,我想,她也不會想看到我為了她委屈自己。而且母妃本來就不信這些祭拜之事。高睦你放心,等我們離開京城時,我會帶上母妃的舊物,以後我想母妃時,看看母妃的舊物就夠了。”舞陽公主受劉賢妃影響,認為人死之後,就什麽都沒了。要不是沒能見到劉賢妃最後一面,她甚至不需要來劉賢妃墓前寄托哀思。而且她很肯定,有高睦相陪,她将來想起母妃時,才能少傷心一點。她又怎麽會後悔呢?
舞陽公主确定自己不悔時,孫文昺正深感後悔。
“你說王氏失蹤了?!”
“是,臣昨日悄悄查探過了,王氏半年多前就已經不在王昂的功臣廟中了。”張欽昨天領受孫文昺的聖谕後,第一時間就趕到了王昂的功臣廟,卻撲了個空。為了避免給皇帝留下無能的印象,張欽特意強調了王夫人是早就失蹤了,而不是他辦事不力。
皇爺爺駕崩都才八個月,王氏卻半年多前就跑了,那豈不是,我前腳放高睦出宮,高睦後腳就給王氏通風報信了?好嘛!我沒有清算她們母女的欺君之罪,她們倒急着逃罪!虧我當年還以為高睦是個正人君子,無須對高睦多疑,才将王氏送去了王昂的功臣廟裏。沒想到高睦竟如此奸滑!想想也是,高睦一個女子,不安分地相夫教子,竟然跻身官場,還敢勾搭公主,又怎會是忠直之人!只可恨小姑姑對她死心塌地,若只為殺一個高睦,就惹上殺姑的惡名,也太得不償失了!早知道當年就該聽皇爺爺的,把王氏留在東宮為奴!如今也好捏着王氏的性命,逼高睦自裁!
孫文昺越想越氣,連手中的茶盞都摔了出去。要不是對舞陽公主投鼠忌器,他現在就想派張欽去砍了高睦。
張欽知道,孫文昺本想拿捏着王夫人的性命,逼迫高睦撇開舞陽公主。在看出了孫文昺的殺意後,張欽揣度着聖意,試探着提議道:“臣聽說高睦不通水性,她若是失足落水,不幸淹死,想必大長公主深明事理,定不會錯怪皇上。”
孫文昺本來只想掩蓋女驸馬的醜聞,如今是真的想殺高睦了。在張欽開口之前,他已經在考慮,等高睦和舞陽公主隐姓埋名之際,他得派皇城司摸清高睦的行蹤,将來好找機會殺了高睦那個奸滑小人。
聽了張欽的提議,孫文昺才想到,他可以讓高睦當着舞陽公主的面死于意外。這樣,舞陽公主要怪也只能怪高睦命不好,總不能再污蔑他逼殺姑母了。
*
春風解凍的時候,高睦接到了鎮守周地的聖旨,同時還獲得了周國公的爵位。
由于舞陽公主會随同高睦赴任,皇帝心疼他的小姑姑是初次出遠門,為了減輕舞陽公主的旅途勞累,特意給她和高睦撥了一艘官船代步。
朝中官員得知高睦外任,本來以為高睦被皇帝卸磨殺驢了。此刻見到又是官船,又是國公爵位,分明聖眷正隆。在高睦離京之日,但凡與高睦說得上話的官員,紛紛來給高睦送行。
既然是送行,自然少不了送行酒。尤其各位武官,為了和高睦套近乎,敬酒尤其熱情。還是舞陽公主派人催促高睦上船,才讓高睦擺脫了衆多酒碗。
為了便于舞陽公主登船,皇帝特意派禁軍清空了碼頭,舞陽公主的登船之處更是被步障遮擋得嚴嚴實實。
就算是藩王出行,也不過是這樣的陣勢吧?皇上對他那位小姑姑,果真是極為關護呢。背靠着這樣一位妻房,高睦的這輩子的前途都不用愁了吧……
前來為高睦送行的官員,無論職務高低,到了步障之前,都得一律止步。他們目送高睦走入步障之後,看着這份禁軍護駕的威風,難免羨慕高睦。
沒等衆人收起羨慕之心,承載着無數欣羨之情的高睦,竟然在登船之時樂極生悲,失足跌入了水中。
今日來為高睦送行的,也不乏高睦從前的軍中下屬。他們記得高睦不通水性,一看到高睦落水,就想下水營救。奈何步障攔路,他們想去水邊,必須得先闖過步障。可是這些步障都是皇帝特意為舞陽公主設置的,一旦擅闖,那就是沖撞公主鳳駕……幸而,官船上護駕的禁軍,已經有人下水了。
幾個真心擔憂高睦的高睦舊屬,看到江上已經有人在搜尋高睦了,才安心等在了步障之外。在他們想來,能在船上護衛公主的禁軍,必然水性上佳。有他們及時出手相救,高将軍應該能有驚無險。
此外,今日來為高睦送行的官員,不乏想燒熱竈之輩。他們反應過來後,也趕到了步障之前。大家望向江面的眼神,都是一樣的急切,仿佛每一個人都在牽挂高睦的安危。
随着時間的推移,眼看下水搜尋高睦的禁軍越來越多,就連舞陽公主都不顧男女大妨直接出現在了甲板上,江面上卻遲遲未傳來高睦得救的喜訊。
送行官員們感覺形勢不對,有些心思活泛之輩,擔心皇帝因為高睦的死訊遷怒他們這些在場之人,甚至悄悄離開了現場。
除了舞陽公主之外,此刻身在江面上的人,也都認定,高睦已經兇多吉少了。尤其下水打撈高睦的禁軍,撈了半天連高睦的衣角都沒找着,覺得高睦的屍體應該已經沉底了,再撈下去也是徒勞。
舞陽公主表示,高睦不可能淹死。
大家都以為舞陽公主是不見屍體不死心,負責護衛舞陽公主的禁軍首領無可奈何,只好讓會游泳的屬下都下水,心裏想着,把架勢拉大點,能撈到高睦的屍體最好,撈不到也好讓舞陽公主死心。
兩個時辰過去了,禁軍中的泅水高手都已經開始疲累了,舞陽公主依然不肯放棄打撈。
衆多禁軍在江面上打撈了好半天,早已驚動了附近的鄉民。
高睦在應天府出任推官時,就已經有了“青天”的官聲。後來高睦轉任軍職,無法再插手民政,但是她在京營主将的任上一直在約束軍士,嚴禁軍士欺壓百姓……這些事,也被百姓看在了眼裏。這些屬于應天府的鄉民,得知高睦落水失蹤,竟也自發下水搜尋高睦。
孫文昺本來是想派幾位大長公主去把舞陽公主勸回府中的,得知高睦如此深得民心,他改變了主意,親自趕到了江邊。
“小姑姑,高睦落水這麽久,恐怕很難再生還了。我知道你難過,但是一直守在這裏也不是辦法,還是先随我回去吧。我會在江邊加派人手,一有高睦的消息,就告知你。”
“皇上你還是殺死了高睦!”一直盯着江面的舞陽公主,在孫文昺出現後,總算收回了視線。她眼中确信無疑的指控,卻吓了孫文昺一跳。
張欽不是說他安排得天衣無縫嗎?難道是哪裏露出了破綻?
孫文昺心虛之下,下意識地掃了張欽一眼,嘴上卻不忘否認道:“小姑姑,我早就答應,讓你随高睦離開了,還打算安排皇城司助你假死脫身。此事你是知道的,你怎麽還會懷疑我要殺高睦?而且我聽說,高睦是自己失足落水,這與我何幹呢?”
“高睦會泅水!要是無人謀害,她根本不可能淹死!就是你殺死了高睦!”
“小姑姑,你急糊塗了。既然高睦會水,那她說不定還活着。你先冷靜,有什麽話,我們回宮再說。” 孫文昺心底一沉,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派大長公主前來。他決定,先将舞陽公主帶回皇宮,以免舞陽公主這些控訴傳入世人耳中。
要是小姑姑執意胡言亂語,那就只能找個由頭将她幽禁了。不然的話,高睦如此得民心,萬一讓人知道了高睦是死于我手,我的名聲就全毀了……孫文昺本着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宗旨,打算派人強行帶走舞陽公主。他剛想偏頭喚人,卻發現舞陽公主舉着發簪沖了過來,又連忙躲避。
孫文昺推崇文治,素來不喜歡舞槍弄棒,身手自然不夠靈巧。饒是他躲避得快,還是被舞陽公主劃到了手臂。這也就是舞陽公主的簪子不夠銳利,不然他應該已經見血了。
盡管沒有見血,手臂上的痛意,也足夠讓孫文昺憤怒了。
孫文昺與舞陽公主因高睦而對峙後,他對舞陽公主本來就不剩多少親人情誼了。舞陽公主這一刺,更是刺斷了他對舞陽公主最後的感情,他斷然下令道:“張欽!舞陽公主突發狂疾,不可見客!派人将舞陽公主護送回府,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許擅入舞陽公主府!”
正好!竟然敢當衆行此弑君之舉,那他就算把她這個姑母圈禁至死,也名正理順了!
半年後,孫文昺得知舞陽公主一直安分地生活在府中,沒有對任何人“胡言亂語”的意思,他才放松了對舞陽公主府的看管,将舞陽公主徹底抛到了腦後。
數日之後,一駕南樂大長公主府的馬車駛出了京城。
途徑一處密林時,馬車上跳下了一個灰頭土臉的布衣女子。
布衣女子的容貌幾乎全被灰痕遮蓋了,高睦卻沒有片刻猶豫,就喊出了她的名字——
“錦衣。”
“高睦!”舞陽公主也一眼就認出了草葉掩映中的高睦。
半年的幽禁生活,就像一個漫長的噩夢。每一日舞陽公主都在擔心,不知何時才有機會逃出牢籠,才能與高睦再次相見。她對高睦的思念在這些擔心中與日俱增,一看到高睦,她就忍不住抱緊了高睦,眷戀地嘆道:“高睦,我好想你呀。我再也不想和你分開了。”
“嗯,錦衣,我們永遠都不會分開了。”
高睦在陽光下緊密地回擁舞陽公主,心裏很确定,她們已經逃離了所有的陰霾。
從此以後,她與錦衣,無論是生命還是自由,都掌握在了自己手裏。她定會與錦衣一起長命百歲,永不分離!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