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陽春面
陽春面
像是生怕桑秋不同意似的,姜夫子趕緊又補充道:“我這可不是一般的糕餅。雖說是山腳下一間不起眼的小茶鋪買來的,但那素餅,可真的是我近些年吃到過最好吃的了!”
桑秋仿佛被天雷劈中一般,渾身一震,幸好南瓜餅都已經做完,只需要在鍋中煎一煎即可,不然她恐怕又得手抖。
“夫子說笑了,這餅您拿去就是,倒是省了我一會再給您送過去的功夫,還說什麽換不換的。”
“還是這小廚娘明事理,不像某些人,咳咳。”
姜夫子意有所指地看向宋諸,宋諸毫不在意,輕飄飄地“嗯” 了一聲,轉而看向施師傅:“施師傅,不知道您這裏,可還有別的吃食?有些不巧,錯過了飯點,想讨點暮食吃。”
“啊,宋夫子還沒有吃飯嗎?你等等,我這就去給您找點。”
施師傅一聽宋諸還沒吃暮食,趕緊去看看還有沒有多餘的飯食。
“你不是一下學就出學堂了嗎,怎麽到現在還沒吃上飯?”姜夫子年紀雖長,但性子卻和年輕人無異,最喜歡開宋諸的玩笑,“莫不是偷偷去給誰家姑娘寫什麽情詩了吧?”
宋諸一個眼刀殺了過來,別說姜夫子了,就連桑秋在邊上,都感受到了他目光中的森森寒意。
“行行行,我不說了還不行嗎!我這不是也替你着急嘛,你說說你,不像我們早早成了家,現在整日泡在書院裏,那夫人又不會自己跑上門到這荒郊野嶺來!”姜夫子語重心長地拍了拍宋諸的肩膀,“你慢吃,我先走一步。”
“夫子,新的南瓜餅煎好了,您要再吃一塊不?”桑秋把煎得金黃誘人的南瓜餅夾出。
“哎哎哎,要要要!”剛還說要走的姜夫子一聽有新的南瓜餅出爐,立刻就不走了,興沖沖地回過頭來,又湊到桑秋邊上,從盤裏夾了塊南瓜餅吃。
他的口味和宋諸不同,最喜歡各種甜食,苦于書院食堂的吃食太過難吃,每次旬假或有事下山,他都會找各種糕點鋪子,買上許多甜味糕餅點心,藏在齋舍裏慢慢吃。
這南瓜餅中未有加糖,對他來說,味道确實是淡了些,不過他聽了桑秋的,蘸上一圈白糖再嘗,未融化的白糖粒粒分明,在齒間脆脆沙沙的,南瓜餅又軟糯,兩者搭配食用,不僅甜度正好,口感上還頗有層次。
姜夫子吃得眼睛彎彎,眯成了一條縫。
Advertisement
今天中午食堂的晝食味道很不錯,就已經在學生們之間口口傳開,所以暮食湧入的學生們就更多了,施師傅找了一圈,竟是沒有找到多餘的飯食,除了留下來給他們自己吃的那些,竟愣是沒有剩餘的,都被吃得幹幹淨淨。
施師傅在食堂這麽多年,也是頭一回見到“光盤”的盛況,心中又驚又喜,不過這樣一來,怕是只能從留出來的食物裏,擠一些給宋諸分了。
“宋夫子,蒸鍋裏的南瓜饅頭還溫着,要不您先吃一個,菜怕是涼了,等我先去給您熱一熱。”
看施師傅空着手回來,宋諸哪還能不明白,他本來只是想讓施師傅幫忙去拿點飯食,讓他能在後廚吃上幾口,哪知道平時剩飯剩菜不少的食堂,今天竟然一過飯點,就已經沒有飯吃了!
“我就随口問問,你們吃你們的,我方才又吃了塊南瓜餅,已經不餓了。”
宋諸知道留着的這些吃食是食堂裏他們自己吃的,若是他吃了的話,就是擠占了別人的份,不太妥當。
桑秋煎完南瓜餅,自己也拿了一塊來吃,雖然這些南瓜餅的粘米粉加得多了些,但是水粉比例得當,軟糯黏彈的口感嚼起來,仍是十分不錯。
她聽到宋諸和施師傅的對話,忍不住插話:“哪有這麽麻煩,再下一碗面條來就行,還剛好能配着今晚的那兩個菜吃。”
“你都忙活一天了,不累嗎,還是去歇着吧。”施師傅雖然覺得桑秋這主意其實不錯,但是她屬實已經忙了很久了,再讓她來做面,他覺得像剝削她的勞動力,有些過意不去。
“不累不累,我最喜歡做吃食了,做起來渾身上下都是勁呢。”桑秋搶着将想自己去做面的施師傅攔下來。
她說的倒也是實情,每次搗鼓好吃的,桑秋總是有用不完的精神,不過她其實也存了自己的小心思,一來是想着自己初來乍到,想給施師傅留個好印象,方便日後行事,二來是宋諸在這事上幫了她許多忙,她給他做個面,也權當表達感謝之情,最後嘛,其實她自己也有點想吃面了。
說到面條,比起湯面來,桑秋更喜歡的是拌面,特別是蔥油的拌面,蔥香濃郁,筷子從最底下将面拌開,使每一根面條都充分沾染上蔥油的香氣,一口嗦進去,鹹甜開胃,被熱油激發的蔥香萦繞唇齒間,炸蔥酥脆,鮮蔥嫩辛,面上最好再蓋個中間流黃的荷包蛋,又飽腹又美味,成本還低。
就是這蔥油,是靈魂所在,需得用心炸制,方才能香飄十裏,現在手頭沒有炸好的蔥油,只能作罷,還是老老實實,來做幾碗湯面吧。
發好的面團是現成的,預備着做明日朝食用的面點,直接拿來取用就行。
施師傅見桑秋主動要做,便沒再攔着她,不過面團他已經取了來,就由他來做面條,将面團用擀面杖擀勻成長長的面片,然後再快刀切開成一根根細長的面條。
這是大頌朝最常見的做面條的方法,用刀來切出面條的形狀,這樣做的面條柔韌性不佳,沒有拉面的口感好,不過施師傅的刀工不錯,面條切得快又平滑,讓桑秋很難相信,昨天在食堂吃到的那些菜,會是施師傅做出來的。
施師傅在那兒做面條,桑秋也沒閑着,很快就在鍋中燒起了水,同時不忘切上一把小蔥。
鍋開水沸,将做好的面條下入水中,原本還沸着的水一下子就偃旗息鼓,待到水中氣泡重新滾起,桑秋又澆了一碗涼水下去,如此再次滾開後,就可以調入鹽、糖、醬油,攪拌開來,挑起面條裝入碗中,淋上一大勺面湯,再滴上幾滴香油,點綴上嫩綠的蔥花。
雖然只是一碗沒有加任何配料的素面,但聞着香,看顏色也賞心悅目,晚上來上這麽一碗熱湯面,暖胃又舒适。
面是每人一小碗,再搭上一個南瓜饅頭,桑秋又将已經涼了的茄條和白菜下鍋熱了熱,雖然沒有葷腥,但也算是搭配均衡的一餐了。
姜夫子本已經吃過暮食,又吃了兩塊南瓜餅,早已飽腹,但看到這熱氣騰騰的陽春面,還是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心,也伸手要了一碗。
要不是桑秋怕他積食,只給他挑了一筷子的量,宋諸又攔着他沒讓他再多吃,姜夫子今晚,非得吃得肚子滾滾不可。
“你說這也是奇怪了,這面裏除了醬鹽之類的佐料,我也沒見放什麽別的東西啊,怎麽吃來這麽有味道?”
桑秋心道,這佐料可也是一門學問,不同的調味品,不同的用量,都會搭配出不一樣的效果,就好比這糖,都知道是甜味的t,但若是與鹽相搭,只略加一點,卻嘗不出多少甜味,反而能讓菜品提鮮不少。
姜夫子吃完他那少得可憐的一筷子面條,喝完面湯,心滿意足地放下碗:“你們慢慢吃,這回我是真要走了啊。”
“夫子慢走。”
見沒人留他,姜夫子摸着肚子,慢吞吞地往外走,走時看到宋諸夾了一根茄條放入口中,這茄條回過鍋,顏色瞧着比他暮食吃的糖醋茄條,要更深一些,茄條似乎也沒有當時那麽酥脆了。
想到宋諸雖然能多吃點面條,但嘗到的糖醋茄條和手撕白菜卻不如他吃的是剛出鍋的,姜夫子一下子覺得自己優越了不少,不再因着只吃了一小口而惋惜,雄赳赳氣昂昂地邁步就走了。
宋諸不知道姜夫子峰回路轉的內心歷程,只見他突然間像是想到了什麽高興的事一般,精神振奮地大跨步走出去,挑了挑眉,繼續吃着他的暮食。
兩道菜肴确實如姜夫子所猜測的那般,因為涼了後又再次入鍋加熱,口感下降了一大截,遠沒有之前好吃了。在座的這些人裏,桑秋他們都是在剛做好出鍋時,便嘗過一些的,只有宋諸,可憐兮兮地沒有吃到最佳的味道。
不過宋諸倒是不在意,雖然回鍋,但滋味仍在,比起往日裏吃的那些吃食來說,已經不知要好上多少了。他連之前的吃食都能面不改色地吃得一幹二淨,還怕吃桑秋做出來的吃食不成?
而且,既然桑秋現在已經留下來在食堂了,那也不急在這一時,只要她在,日後還怕吃不到更好吃的?
桑秋自然是知道眼前的這菜跟剛出鍋時的比不了,就不說茄條早已不酥脆,就說這白菜,也沒有了剛炒出來的鍋氣,變得有些水水爛爛的。她思忖着,天氣眼看着就要轉涼,菜會涼得更快,是該想個法子,給菜都保保溫了。
宋諸就坐在桑秋身旁,桑秋看着他伸筷不停,吃完白菜又吃茄子,一副津津有味的樣子,頓時心裏油然生起了些憐惜之情。
瞧這宋夫子,定是往日裏吃那些難吃的吃食多了,養成了毫不挑剔的好習慣,你瞧他那模樣,連回鍋的菜都吃得這麽香,真是讓人忍不住想多給他做幾個菜啊!
桑秋對于吃飯很香的人,天生就有一種好感,于是十分貼心地問他:“宋夫子吃得可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