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50.第50章
第50章
有如今時年末,公司會議接連不斷,總結去歲,展望今朝,古人亦同。十二月,劉徹接連主持幾次朝會,頒布多道政令,為明年的政治經濟農業各方面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年底無農事,江觀潮也回到京城貓冬,他在考工室的宿舍裏盤炕,把整棟房子熏得很暖和,只可惜起了一系列的連帶反應,不僅是江觀潮這有錢卻一直占着公家資産不肯買房子的,大凡是在考工室供職的單身漢,皆把全副家當搬到集體宿舍,來享受“春日般的溫暖”。
無兒無女更無妻子的糟老頭子曹公都搬進來,便是說好了要給他盤火炕,一日家裏沒有一日就不肯走。
可見在溫暖面前是個人就會變得沒臉沒皮。
江觀潮并未過上理想中的日子,在水泥路鋪好後劉徹找由頭給他跟費烙升官,現在他倆都領六百石的俸祿,恰好抓住了朝會的小尾巴,未央宮朝會的參與标準為六百石俸祿,往下是無資格參與評議的芝麻官。
多出來的俸祿逼他不得不起大早,天不亮時就出門,學一大籮筐的禮儀,什麽垂拱而立小步快走,出席朝會。江觀潮第一次跟曹公參加朝會時長籲短嘆,想不到他現代不當公務員,竟然跑古代當來了。
年終朝會,得總結前一年發生什麽大事,今年發生的事情還挺多,先是前後兩代宰相狗咬狗兩人都死了,這條萬萬不可列入總結綱要中,殺伐之氣太重,還有損朝廷與帝王的威嚴,說出來好像他們多動蕩似的。
能在總結中出現的,只有已經被克服的困惱,諸如從根源上開始解決的水患問題,遭遇旱災的百姓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大開天下糧倉等等,除此之外就是水泥路勾連交通等實打實的功績。
水泥路講了半年,等到年末還是又老生常談拖出來鞭屍,江觀潮站在百官之末,臉不紅心不跳地聽劉徹誇他,其他官員更是用笏板擋住臉。
他這一套說辭已經翻來覆去講好幾遍了。
那些成日裏沒事幹靠揣度聖意吃飯的都在心中嘀咕,這小小農官簡在帝心是真簡在帝心,但迄今只拿六百石的俸祿,行的又是匠人農人之事,應該也不需要多關注,只要注意別得罪人就行了。
總結完上一年的功績之後,就是頒布新年政令,第一條政令被宣讀出來,讓江觀潮的耳朵動了動。
“《春秋》它谷不書,至于麥禾不成則書之,以此見于五谷最重麥與禾也……”這一段文謅謅的開頭,以江觀潮的文言文水平只聽懂了大半,大概是說小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農作物。
把史實拿出來進行鋪墊後,劉徹又宣布,從明年開始要在全國推廣種植小麥。
除非是地方的父母官,中央的官員大部分都不通農事,反正他們吃的也不是割嘴巴的麥飯,能到他們嘴裏的麥基本上都進行過脫殼處理。
Advertisement
人力脫殼,千百年前的漢代跟清代末年用的也是一樣的方法,算不上太操勞,但劉徹話一出,江觀潮還是想到自己小幾個月前呈入宮廷的新麥穗,在那之後皇帝并沒有作出反應,他還以為這件事情已經被皇帝忽視了。
現在看來,不僅沒有忽視,他還憋了個大的出來。
……
當天晚上在考工室貓着的江觀潮就被召喚進宮,走之前內侍秋鳴好好打量下溫暖的哪室,讓其他貓着的人膽戰心驚,曹公也不在炕上舒展他幹柴似的老骨頭,盤腿坐起來寫折子。
炕是好東西,要不給公裏的貴人也盤一個
這些事情跟江觀潮都沒有關系,太久沒有見劉徹,一朝入宮他還是有點忐忑的。
秋鳴領他在黑不隆冬的宮掖中穿梭,在他身前還有倆相貌年輕的小內侍,一手提一座燈籠,燈籠表面繪制這繁麗的花式,以他的審美很難看出是金珠玉梅還是蒼松翠柏,只知道枝幹上綴花,絹布被燈火映襯得煞是好看。
秋鳴在劉徹寝宮門口停下,江觀潮知道,這便是到了地方,他淺吸一口氣進門。
宮內的燈火多而明亮,勉強在黑夜中支撐起了暗淡的居室,他從外間走向內室,在博古架似的陳列架上找到了先前送進宮的模型。
試做了好幾座筒車模型後,他跟傅長機的手藝越發娴熟,做出來的筒車也不是一開始搖搖欲墜,倒個水就能被轟塌的模樣。最後擺弄出的成品及精致與實用性為一體,俨然是農田旁真實筒車的微縮版。
江觀潮對架這筒車非常滿意,把玩許久,怎麽看怎麽好。傅長機對它也十分滿意,所以在跟江觀潮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說了幾番話後,屁颠兒屁颠兒把它送進宮裏了。
江觀潮: QAQ!
我的模型!
現在看來,起碼模型依舊,不落粒灰,木材上更是反着一層經常被撫摸打磨才特有的光澤,看來劉徹對它也很喜歡很寶貝,這讓江觀潮多多少少緩解了一番割愛的情緒。
劉徹坐在墊子上,形象與朝會時大不相同,披頭散發說不上,但衣服和發型明顯随意得多,連冕冠都不帶了。
江觀潮剛要慢吞吞地行禮,就被攔住了: “江郎快起。”
江觀潮心裏嘀咕,什麽時候能不搞特殊化一次,叫我江司丞啊。
漢代帝王對臣子常以官職名相稱,稱呼為郎那是相當不顧上下尊卑拉近關系的稱呼方式,越是清楚這一點,江觀潮就越覺得無福消受。
他對劉徹充滿了疑問:我們很熟嗎我們真的很熟嗎我們不熟吧!
橘豬豬:我們當然非常非常熟悉啦!
兩人各懷心思,卻又不互相知曉,虛與委蛇一番後開始說麥穗的事。幾個月過去,曬幹的麥穗依舊被保存得不錯,落下來的穗子都被搜集起來,單獨放置在一旁,劉徹仔細問了選種等事,江觀潮一一作答。
“若想令此麥同玉米一般在全國推廣,還需多久”問到關鍵點上了。
玉米種得很好,除卻江觀潮主持的大田地,河東一帶以及京城其他郊野也有人試點種植,目前回饋的成果不錯,即使産量如不江觀潮,也勝出其他作物很多,更妙的是這谷不挑地方種,水多水少高地矮地都無妨。
江觀潮保守估計: “起碼還需二三年。”玉米是現成的,小麥是從頭改良,這能一樣嗎
兩人說了幾輪,得出的結論是推廣先推廣着,等到全國人民卻都習慣種植小麥了,咋們再換種子,凡事有個先來後到。
劉徹問: “除卻江郎之外,可否還有人能主持此事”
江觀潮聽後也沒有多警惕,他一五一十交代: “除我之外還有趙,骧幾位農官同我一起收拾小麥,期間傳他等選種之法,應可主持此事。”
劉徹聽後面上不顯,心裏卻樂開了花,他知人善任得有些過頭,總覺得把江觀潮只放在田裏,那是埋沒人才,故用慈愛的眼神看向他說: “江郎可聽說過夜郎國”
江觀潮:喵喵喵
————
橘豬日記:朕又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