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從登上母艦的那一刻起,人們便将其稱之為後文明時代。
前文明時代延續了近六千年,人類已經能夠在母星附近的其他星球定居,循環能源,生命系統,飛船技術都非常完善。
那時候一切都很美好,直到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遭到了一種異星種族的攻擊,它們憑空出現,數量龐大,無堅不摧,根據計算,五十年後就會抵達人類母星附近。
根據他們和異星種族之間的接觸,人類遠遠不是異星種族的對手。它們的外殼可以抵禦殲星艦的攻擊,意識統一,集群攻擊,它們甚至可以吞噬掉一顆星球。
人們有兩個選擇,戰鬥或者逃跑。如果選擇戰鬥,他們可能打敗異星種族,也可能徹底毀滅。如果選擇逃跑,當時的技術還不足支撐人類進行長時間大規模星際遷徙。
五十年的時間,他們只能将資源投入到其中一個選項。
根據後文明時代的歷史記錄來看,人類最終選擇了逃跑。
用五十年的時間全力發展科學,建造星系級宇宙飛船,帶上所有人類和DNA圖譜,離開那顆母星。
這是一個勇敢還是怯懦的選擇?後文明也無法給出答案。
這其中還有一些插曲,不知為何,林對此的記憶非常深刻。
母艦建造的速度比預想的快,建造成功之後,根據監測結果,還有一年的時間異星種族才會來。
這時候,有一部分人決定留下戰鬥,他們稱逃跑的人是“抛棄家園的膽小鬼”,“放棄抵抗的背叛者”,“蒙蔽大衆的利益派”。
輿論逐漸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要留下來保衛母星。他們有足夠的武器,而且科技一直在發展,如果能打敗異星種族,他們将是人類的英雄。
盡管他們并不是為了英雄的名頭而戰,如果有敵人入侵我的家園,那麽留下來作戰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組建了人類抵抗聯軍。
随着異星種族越來越近,戰鬥派和流亡派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Advertisement
最後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選擇留下來,其中有很多老人,他們不想離開家園。
母艦離開家園,駛向未知星空的那一晚,飛船上的人和地面上的人相互對視,所有人都沉默着。最開始母艦和母星還有聯系,母艦也留下了監測器觀察戰争的情況。但随着母艦飛得越來越遠,聯絡的間隔也越來越遠。
一年,十年,二十年……
母艦不知道母星是否收到了自己發出去的信息,也不知道是母星發來的信息自己沒有收到,還是母星根本沒有試圖聯絡他們。
當然,他們也再沒有收到過監測器傳來的信號。
母星贏了,還是輸了?
歷史将母艦離開的那一天稱為舊文明時代的終結,後文明時代的開啓。但實際上,母艦上的文化變化,都是從再也無法收到母星信號開始的。
母艦漂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這世界上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是無邊際的,唯獨宇宙是望不到邊緣的實體。那艘母艦是如此龐大,它能裝得下母星所有人,當人們在其中行走時,完善的生命系統和模拟系統會讓他們産生仿佛還在母星的錯覺。盡管如此,母艦在宇宙之中,仍然如同一粒灰塵,一只小蟲,一片葉子。
後文明時代的人類一直在尋找新的家園,他們不斷地在發展科技,但是,離開母星之後,科技發展便陷入停滞狀态。整個理論仿佛失去了土壤的樹木,難以繼續生長。
剛離開母星的人類,失落又帶着對未來的期待,二十年後,和母星失去聯系,他們開始感到後悔。五十年後,一代人死去,新一代人幾乎全都是在母艦上出生的,他們對母艦的一切感到理所應當。一百年後,他們沒有找到新的家園,有人提出應該回到母星上去。二百年後,他們已經習慣了在宇宙中漂泊的日子。
人類一代一代地在母艦上傳承,但人口在飛速減少,所有人的性格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更加沉默,猶豫,迷離,孤僻。他們似乎忘了自己從哪裏來,又要往哪裏去。
這個階段被稱為沉默時代,他們感到無法排解的孤獨。
關于母星的記憶,是每一個兒童都需要學習的,母艦給他們播放以前的錄像帶,那是非常古老的畫面,盡管母艦修複了一次又一次,但每當打開它的時候,就像打開一個古老的舊箱子,灰塵和腐朽的氣息撲面而來。
錄像帶最後一幕,是從母艦上注視着越來越遠的母星。
後文明時代的人類繼續流浪。
五百年後,他們又重新變得活躍,科技上也有了一些新的發展。
一千年之後,體外孕育徹底代替了子宮。那些基因經過精挑細選,培育出來的孩子越來越優秀,人類還在尋找新的家園。
林雙手并攏置于桌子上,挺直腰背,姿态端正,安靜地注視着屏幕。
一個人敲了敲門,然後在他的默認下走進屋,這是林的私人休息間,角落擺着綠植,頭頂的燈模拟着太陽的光——在沉默的一代,有研究者稱他們需要綠植和陽光緩解壓力,所以這是每個休息間的标配。
那個人先是看了一眼林,即使在如今基因優選的時代,林也有一張令人忍不住心動的面容。
此時他看着錄像帶裏的內容,面無表情,眼神卻又是柔和的,讓人難以揣測他的想法。
“還在看這個啊。”那個人說:“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看了。”
那正是最後一份關于母星的錄像帶。
後文明時代的人類并非忘了母星,他們仍然在學習關于母星的一切,了解自己的根源。但相隔太遠了,不論是時間還是空間,那更像是一個缺乏真實感的童話故事,很難引起更多的情緒波動。
人類真的曾經擁有過一顆母星?
人類怎麽會弄丢她?
錄像帶停留在最後一幕,畫面被星空填滿,林平淡地說:“我只是看看。”
那個人心想,他有一種極其獨特的氣質,但難以形容,當他看過來的時候,那個人想起了舷窗外的宇宙。
林在年輕一代中是比較異類的存在,人們讨論他更像是沉默時代的人,但林不憂郁,不迷茫,他非常堅定。
見那個人走神,林問:“有什麽事嗎?”
“關于種子這件事。”那個人說:“報名的時間到了,我想……”
他看了一眼林的眼睛,然後迅速地低下頭,他想申請和林的基因結合,創造出下一代孩子。現在已經沒有父母的概念,完全社會化撫養,這個孩子也不會和基因提供者有什麽關系,但他忽然冒出來這樣的想法。
于是他來找林,但話到嘴邊,他又說不出來了。
這種事有什麽好害羞的……那個人想着,林忽然開口。
“我的基因已經采集完畢了。”林的語氣沒有波瀾:“我不需要報名,從一開始就在名單裏。”
那個人恍恍惚惚地離開了,林回過頭,繼續觀看重複播放的錄像帶。
人類本來還有很長的時間,但有一天,他們忽然生病了。
最開始是情緒的變化,有一部分人變得時而憂郁時而暴躁,人們本來以為又是一次沉默時代來臨,但之後,有些人身上開始發生異變。
科學家診斷的結果是,一種基因污染。
沒有人能逃得過這場病,也沒有任何治愈的可能,就連那些新生嬰兒也檢測出了基因污染,而科學家們的判斷是,因為人類長期居住在母艦上,這是基因自身的一種污染和異化。
唯一的好消息是,徹底異化還需要很長時間——他們推算是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當時平均壽命是一百二十歲。
“我們必須找到新的家園,我們別無他法。”
所有的研究都加快了,人類急迫地尋找新家園,那種期望和以前因為宇宙中的孤寂完全不同,它來自生存的壓力。
無數方案被提出,人類從各個方向尋求突破的方向,從七十三號文件到九十七號文件,人們甚至重新改造了母艦。
在九十七號文件《意識藍圖計劃》上簽字的時候,林已經感染了基因污染,并且開始出現了器質性病變。只是他向來擅長克制自己,竟然沒有人注意到他的情緒變化。
《意識藍圖計劃》在那些救亡圖存的計劃中也屬于比較絕望的那一類,放棄身體,将現有的意識上傳,然後儲存起來,為了保險,這份意識甚至還會被複制幾份。
如果人類最後真的沒了,這就是最後的希望。只要他們被重新激活,那麽就可以延續人類文明。
由此可見,當時的母艦已經到了相當絕望的階段。
當林上傳意識的時候,人類還在試圖改造飛船,治療基因污染,尋找新的家園……他們從來沒有放棄,一直沒有放棄。
林看着遙遠的瑰紫色星雲,心想,對不起,我不能再和你們繼續戰鬥下去了。
他當時不知道,那裏就是環夢星,後來帝國稱之為,邊緣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