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章
第 84 章
第八十四章河園下隊
有人敲孔家旺家的門,他開門看見站在門前的是程世海。程世海從來是不登他家的門的,今天怎麽到他家裏來了?是來探望他的病嗎?不像,因為程世海兩手空空,兩個肩膀擡着一個頭,沒有帶任何東西。噢,是程站長啊,請進。他微笑着伸直了右手與右胳膊,對程世海說,等程世海進門後,他就關上了防盜門和木門。
他給程世海讓坐,泡茶,遞煙。一邊在心裏琢磨,真是稀客稀客,今天什麽風把程世海給吹到他家裏來了?程世海對他說,有個緊急材料讓他寫,他回答說,我不是跟你都請假了,脖椎痛寫不成材料嗎。程世海又說,郎局長安排的讓你寫這個材料。程世海這意思就是說,讓你寫這個材料不是我安排的,郎副局長安排的你去給郎副局長說吧。他聽了很生氣的,郎副局長知道他有病請假,還非讓他寫這個材料,單位上大學生、大專生有得是,非得讓他寫。他對程世海憤憤地說,那你說給郎局長說,叫他派人用擔架來擡我吧。程世海聽他這樣說,就什麽話也再沒有說,起身要走,他開門送程世海下樓走了。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再說頸椎病是個慢性病,一時半會也治不了。病慢慢治療,病情緩解了,班還得去上。他休息了三四天就到單位去上班,一到單位還沒有坐穩當,郎副局長就打發一個農技服務中心的職工來找他,他到郎副局長在農技服務中心三樓的主任辦公室裏,郎副局長對他說,聽說你有病,頸椎不好吧,不能爬桌子上自己寫東西,那就你給他們說,我找人跟上你寫。他能說什麽呢,那就答應行呀。
由于時間很倉促,材料要得很緊,他下班了,還在辦公室裏加班加點。來給他記錄材料的是農技服務中心的老同志張其滿,和他是烏鐵市的老鄉了,比他年齡大五六歲吧。孔家旺在辦公室裏來回地跨跨踱着步子,一句話一個标點的口述,張其滿爬在他的辦公桌上把他說的內容全部都記錄下來。他說上了一段內容,張其滿寫下來,他再拿上稿紙上記錄的內容再審核一遍,聽錯寫錯寫別的字句,他指出來,再讓張其滿修改正确他審定一遍。
孔家旺就像一個指揮若定的統率或将軍一樣,來回在辦公室裏踱着方步,一句和句地對手下參謀人員,下達着一條條命令,參謀人員認真記錄着指示,運籌于帷屋之中,決勝于千裏之外。他陶醉在當領導的良好感覺之中,過足了指揮千軍萬馬,嘶殺疆場的官瘾。但是好景不長。記錄人員寫出來的材料,還得要他反複修改,精雕細琢的打磨,來不斷提高質量,認真的推敲,最後才能成型,文章才能像個樣子。
他們縣經作站上,只有五六個人,工作任務還不小。站上還同時加挂了蘭原縣水産管理站的牌子,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一攤子是全縣經濟作物的管理,另一攤子是全縣漁業生産的管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除去單位會計出納一人兼職財務工作,一名站上的小車司機,還有一名寫材料的主辦外,再除去兩名站領導,就基本沒有人了。就這種人員狀況,站上工作的攤子鋪得也不小,在全縣搞了兩個試驗示範點,兩個都在河園鎮的河頭村和南園村,河園鄉最近剛由鄉改為鎮了。孔家旺們站上的技術人員要全部上兩個示範村,都顧不過來駐村抓點的工作。
河園鎮的河頭村和南園村,都在黃河邊上,灌溉條件方便,有多年種植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的技術經驗,蘭原縣的漁場也在河園鎮河邊上。他以前也跟着堅學達局長多次到河園鎮各村下鄉跑過,不是落實高産作物種植計劃,就是調查雹洪霜凍等災害,或是農業現場觀摩會等。曾經也還陪着省市的領導們到河園漁場去過兩三次,在魚池塘邊的樹蔭下,或者打個傘,支個桌子,坐在凳上,拿一只鈎杆,在魚池裏邊鈎魚,邊打麻将,打撲克牌。各位領導到時間吃的都由魚場竈上準備,有現成的鮮魚吃,不豐富但也經濟實惠。一只鈎魚杆收費五十元,鈎出來的魚歸自己所有,再不另外掏錢,來的領導們都樂哈哈的滿載而歸。
回站上工作後,他也跟着程世海站長,坐站上的小車北京中吉普車,到河園鎮河頭村下過幾次鄉。站上的會計兼出納是個學農業的技術幹部,中專學歷,是蘭原縣城所在地的佛洞鄉離縣城較遠一點南邊一個村子的人。這個孔家旺的女同事,姿色長得一般,兩個紅臉蛋,脖頸有點短得拔不出巷,個子不高就一米六不到,說話輕聲慢語細聲細氣,感覺很畏首畏尾特別萎顼的樣子。他這個女同事還兼在這個村駐村抓點,搞示範大棚種植經濟作物,推廣日光溫室栽培新技術。下鄉期間就住在村委會,吃在村委會的竈上。
河園鎮河頭村和他們站上是老關系了,村書記和村主任經常到縣城他們站上去,個別時候還請他們站上的程世海和他去飯館裏吃個飯,他們站上程世海站長也經常往這個村上跑。市上和縣上農業現場會或者蔬菜生産觀摩會,鄉上都領着他們去看這個村的百畝日光溫室示範點。雖然路不好走,砂石便道,還要上一個大坡到一個坪上,但有看頭,有內容,所以領導也不辭辛勞愛看這個點。都是這個村的書記和村長,特別是村書記能幹,頭腦靈活思路好,農民群衆也嘗到了科學種田的甜頭了,村民們尤其擁護村書記,村幹部的群衆基礎比較好,村領導班子比較強。他們站上到這個村上來工作也好開展。
他們站上今年新把河園鎮南園村也定為全蘭原縣的日光溫室示範點。這事程世海站長也沒有跟他這個副站長商量,會議上也沒讨論過,就直接安排他和站上的司機小朱一齊下鄉蹲點,駐村抓這個示範點。司機是堅學達局長的女婿,開着局裏淘汰調拔到站上的豆青色小吉普車,今年這個車已跑了整整十年了,車管所不予審車要求馬上報廢,前不久被縣物資回收公司作價,給站上五百元錢就當廢品拉走了。司機小朱沒車開,沒事幹了,程世海就安排個活兒,由他帶着司機小朱去河園鎮南園村下鄉蹲點,搞日光溫室示範推廣工作。
站上的司機小朱,是個轉業軍人出生。文化程度不高,人長得不錯,皮膚白淨,眉清目秀,就是個子不是很高。因為他是堅學達老局長的大女婿,和孔家旺也算半個老鄉,程世海就安排與他下鄉蹲點駐村,去河園鎮南園村。早晨,他們兩人提着包,來到蘭原縣汽車南站,坐蘭原縣城到河園鎮的小型班車,一路颠簸經過一個村莊,來到了黃河邊岸邊,穿過架在黃河上的鋼絲繩拉索吊橋,駛進了河對岸河園鎮四個村,路兩邊是高高的冬果樹園,分枝打杈的樹上,是蔬菜地,一個三岔路口向南拐,往前走不遠,再往東轉,路兩旁農家院落越來越多,就到了河園鎮政府所在地的十字街道,十字街兩邊都是些店鋪,兩層鎮百貨樓,鎮農付公司門面,河園旅社,一些小店飯館等,車到了十字街就是終點站了。
他和站司機小朱,在河園鎮政府門口下班車,提着包兒,走到十字路口往南拐,再走幾十米有一個向西的小巷進去,就找到了南園村委會了。南園村委會是個兩層小樓的小院,村上有兩間辦公室門開着,看來是有人在。村書記和村主任都在,他們和村上兩個領導打招呼,說明來意。村上領導早就知道這件事,給他安排了一間兩床的客房讓他們兩人住下來。村上沒有起竈,讓他們上鎮政府職工食堂去吃飯,其實他們住的南園村委會與河園鎮政府直線距離也就幾十米之隔,就是走路要繞個圈子的,早中晚吃飯也是方便的。
河園鎮大部分村,特別是吊橋兩岸邊六個村,大部耕地都是果園和菜田瓜地,糧食作物種植不多。黃河水灌溉便利,種植經濟作物的歷史悠久,水地栽培技術水平在全蘭原縣是最好的。近年來,果樹腐爛病等病蟲害泛濫,樹齡長而老化退化嚴重,農業生産效益下滑。改革開放後,推行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二十年以來,農民增産增收的政策效應開始減弱。針對這一問題,縣上和局站聽取河園鎮農業發展規劃,對河園鎮今後農業生産發展有一些思路,主要就是推廣日光溫室栽培實用新技術等,改造老果園和老菜地,重振農業經濟。
這次他們兩下鄉蹲點駐村,主要是南園村老果園和老菜地的改造,推廣日光溫室栽培實用新技術等,帶動全河園鎮農業新技術示範推廣。他們兩和村上領導們,多次開會讨論,商量全村老果園和老菜地的改造,推廣日光溫室栽培實用新技術的事情。他們兩由村書記和村主任領着,看了幾戶修建了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的大棚,送去了帶來的技術資料,鼓勵這些帶頭的農戶。
他們兩與村領導和各社社長帶路,每天往一些農戶裏跑,到農戶的老果園和老菜地查看,把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大棚栽培實用新技術分發給農戶,作工作動員農戶,趕緊改造老果園和老菜地,學習運用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大棚栽培實用新技術。
許多農戶一聽要砍了十幾年老果樹,嘴上不說什麽,甚至還陪着笑臉說好好好,答應你,但心裏是老大不情願。像養自家的小孩一樣,親手選購良種苗木,栽種的果樹,經過年複一年的施肥,灌水,除草,打藥,修剪等,辛勤的勞動。看着果樹一年一年長大,開花,結果,采摘收獲,拉到家裏收藏,運到市場上出售。這些他們曾經的衣食父母,要一夜之間砍了,确實是特別的心痛,非常的舍不得。